中国经济面临“滞胀”--以“行业分工”分析经济现实的典范<br /><br /> <br /><br />【下文是一篇非常令人感兴趣的妙文,因为它通以“行业分工”的方式,通过上游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对下游行业的重大影响,而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将会进入“滞胀”难局。人们知道,滞胀比单纯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更麻烦,更难解决,因为它因成本价格上涨而引起最终产品价格上涨,但由于是成本上涨,所以这些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并没有给它们的生产者带来更高利润;一方面价格上涨使需求收缩,另一方面价格上涨又没有带来更高利润,这样必定会使生产收缩,社会经济增长下降。 <br /><br />这种局面的产生,是前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执行凯因斯主义的结果,是通过扩张投资而单纯扩大需求的结果。收拾这个残局,再次让人想起“里根主义”,想起供给学派。但真正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是“有效供给”,即通过更低成本所形成的更低价格,来促进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财富的增加。而要做到这一点,更加努力地提高生产率,让每个产品所凝结着的成本耗费更少,就是关键的核心。<br /><br />中国经过这二十几年的发展,使人得出一种幻觉:以为中国已经很富了,商品过剩了,因此要大量增加需求与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殊不知,中国经济中薄弱而垄断的基础行业的原料性产品在这种“需求主义”的拉动下,价格不断上扬,从而最终形成越来越大的经济抑制力量,使中国人还未完全脱离原有的贫困,又再陷于新的贫困之中。<br />请懂得这个道理:商品过剩并非说明商品数量的绝对增大,而是说明商品价格过高而使人购买不足从而形成过剩假象。但当这种过高的商品价格没有因需求下降而下降(违反了基础的需求定律)时,滞胀就形成了。――-黄焕金】 <br /><br />价格牛市与销售熊市 <br /><br />2005年中国经济将现滞胀 <br /><br /><br /> 2005年中国有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经济滞胀,也就是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笔者预计开始时间大约在今年第三季度。其特征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中,上游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到下游产品最终消费的情况将再次出现。中国拥有超过实际需要的庞大工业产能,虽然从长期看,未来存在着潜在的经济通缩的压力。但是由于目前能源、交通等瓶颈因素在客观上的制约作用,因此,可能在通缩到来之前,中国要面对经济滞胀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 <br /><br /> 通胀压力有增无减 <br /><br /> 中国工业增长率的下降始于去年年初,并且与工业品出厂价格形成背离走势。我们认为这是经济滞胀现象的最早反应。从去年年底开始,工业产品库存再次上升,产品销售率停滞不前,这也是滞胀现象继续延续的另一佐证。近期工业出厂价格增长率有所回落,但是在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具代表性的工业产品如汽油、钢材价格上涨的格局今年已经无法改变。 <br /><br /> 在二次重化工业增长周期中,钢铁市场和钢铁价格走势是最有代表性的商品之一。在严控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背景下,钢铁价格的持续攀升使得国内钢材消费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并且直接影响到下游相关行业的消费。同时,在进口原料价格不断上升,在国内产能过剩,消费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产品不得不开始走向外销之路。今年1~2月,中国进出口贸易首次改变了2003年~2004年外贸逆差惯例,出现超额顺差。这说明国内消费市场已经变弱,消化过剩产能必须依靠外销。但是国内物价水平受输入性通胀影响依然非常大,这意味着工业成本在上升,而利润增幅在减缓。政府数据显示,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7.4%,但其增幅较去年同期的38.2%回落20.8个百分点。 <br /><br /> 此外,其他通胀因素也不容乐观。农业粮食产品在扩大种植面积后价格有可能下降。如果粮价的下降使得农民收入与政府预期不一致的话,政府有可能采取粮食保价措施。虽然粮价波动对供需弹性影响不大,但是粮价传导能力很强,对通胀的影响起着核心作用,而且粮价上涨还会带来社会压力。 <br /><br /> 汽油、电、水等公用产品由于受原材料进口价格高企、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压力的影响,再加上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权重较大,因此公用产品价格还会继续上扬。 <br /><br /> 从“民工荒”现象以及劳动力价格形成方面分析,由于本轮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行业类别的特殊性,造成大学生就业首次出现工资下滑,这表明整体劳动力成本是在不断推升过程中。再加上基础原材料成本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胀已经出现。 <br /><br /> 价格牛市VS销售熊市 <br /><br /> 我们从2005年一些商品价格走势以及其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上也可以观察到经济滞胀现象的存在,并且这一情况还将持续。 <br /><br /> 在原材料上涨持续作用下,日用电器价格的下跌趋势有可能在2005年结束。日用电器商品价格的止迭回升可以看做是价格传导作用全面显现,也可以看做是通胀进入高潮的象征。不过由于日用电器商品属于成熟性商品,其价格变化不会引起消费需求的突变。 <br /><br /> 今年前两个月,汽车产量比去年同期微幅上升了0.96%,但汽车用钢量则上升了13.2%。如果我们把汽车平均售价的下降比率按8.2%计算,则汽车行业销售额仍然下降了6.94%。与此同时进口汽车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减少了接近60%。汽车行业整体反应出来的问题是:内部成本持续上升,外部销售疲软,这是另类经济滞胀在典型行业的特殊表现。 <br /><br /> 上海房地产价格近些年最为走牛。然而,在进入2005年后,出现了房地产价格高位运行,而成交量不断下降的相反走势。这说明房地产市场率先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房价的高企已经使得消费者消费部分减退。 <br /><br /> 原油价格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的最大牛市。今年前两月国际原油价格上升了25.58%,国内原油价格上升了13.8%。这一数字是在去年分别上涨46%、31.6%的基础上取得的。持续走高的油价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石油消费。今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下降了12.7%。这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状况。由于国际价格与国内石油联动效应的存在,民用汽油价格已再次上调。持续攀升的油价最终将影响中国市场消费<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