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26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张爱玲的作品看张爱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8.9.2007 21: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即时机票
    看张爱玲的作品,是要静静的躺在床上,床头柜前开一盏小灯,听着古典的钢琴音乐,字里行间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细细的流淌,淌进内心,便能感受到她那孩子的天真、青春的旖旎。

  张爱玲的作品总用古典的东西创造美丽的幻想,因为古典的东西是脱离现实的,她那放恣的文字所表述出来的是一种毕生追求的纯粹爱情――不问缘由,不问经历,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超越了阶级和信仰。

  “……看这情形,我们是注定了要做被包围的困兽了,可是我们不要做被猎的,我们要做猎人……我要冲出一条血路,从汉军的军盔上面踏过去!哼,那刘邦,他以为我已经被他关进笼子里了吗?我至少还有一次畅快的围猎的机会,也许我的猎枪会刺穿他的心,像我刺穿一只贵重的紫貂一样。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背上。”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光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中学时代在校刊上发表的一篇散文,那一年她七岁。虽出身名门,可早年父母的离异,使家学渊博的爱玲早熟,她创作的《霸王别姬》,调子是阴暗而又明亮的,让人难以相信竟是出自一个七岁小女孩之手。
  1941年,怀着“天才梦”的爱玲挣脱了家庭的樊笼,只身到香港求学。1943年,张爱玲凭《倾城之恋》扬名海内外。

  《倾城之恋》中的女主角白流苏是旧式家庭的女子,她以残剩的青春去寻妥一些儿温存,一些儿新鲜,一些儿切实的东西,然而,她不是娜拉。作品似乎要告诉人们:结婚是需要虔诚的。白流苏的对手柳原没有这种虔诚,他需要的只是娼妓或是女友,而不需要妻,而白流苏是不懂这些的,她只觉得他在玩弄她。他是自私的,她也是自私的,只是他的自私是软弱,她的自私是狭隘。于是来了战争,柳原和流苏逃难到了一起,战争让他们变成了朴素的一男一女,彼此关切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一对平凡夫妻。故事的结局却否定了这些,说明了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1943年,是文坛上的张爱玲年。这一年,张爱玲遇到了胡兰成。

  胡兰成这个从生活底层爬出来闯世界的人,为了自己的挣扎,为了改变命运,对人格、尊严、道德的价值观念已相当淡漠,铸就了一副铁石心肠。不过,时人说胡兰成当年文名比之张爱玲只高不低,此言倒是不虚。说实话,胡兰成不仅博学,而且流露出良好的艺术趣味,他善于高谈阔论,纵横于文学音乐、美术和历史之中,使颇有才情的爱玲也露出仰慕之情,两个孤独的心灵彼此慢慢的靠近。张爱玲后来向胡兰成吐露她当时的感受,说自己见了他,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胡兰成也在他的自传性《今生今世》一书中形容他第一次见到爱玲时的感受:我时常以为很懂得了什么叫做惊艳,遇到真事,却艳也不是那艳法,惊也不是那惊法。来自胡兰成的温情成了创作的动力,缠绵悱恻的生活又赋予她创作的源泉,她创作了《金锁记》。

  “七巧虽是笑吟吟的,嘴里发干,上嘴唇黏在牙仁上,放不下来。她端起盖碗来吸了一口茶,舐了舐嘴唇,突然把脸一沉,跳起身来,将手里的扇子向季泽头上滴溜溜掷过去,季泽向左偏了一偏,那团扇敲在他肩膀上,打翻了玻璃杯,酸梅汤淋淋漓漓溅了他一身,七巧骂道:‘你要我卖了田去买你的房子?你要我卖田?钱一经你的手,还有得说么?你哄我――你拿那样的话来哄我――你拿我当傻子――’她隔着一张桌子探身过去打他,然而她被潘妈下死劲抱住了。”

  “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的雏菊。她两手交握着,脸上现出稀有的柔和。世舫回过身来道:‘姜小姐……’她隔得远远的站定了,只是垂着头。世舫微微鞠了一躬,转身就走了。长安觉得她是隔了相当的距离看这太阳里的庭院,从高楼上望下来,明晰,亲切,然而没有能力干涉,天井、树,曳着萧条的影子的两个人,没有话――不多的一点回忆,将来是要装在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的――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金锁记》)

  张爱玲在《金锁记》里把姜公馆的男女描绘得如同年深月久贴在屏风上绣出的鸟,没有歌唱,连抖动一下翅膀的意思都永远没有。她谴责那沉重的黄金的枷锁,抚慰那被损害、被侮辱的人性。用不是悲怆的而是柔和的眼泪洗净了人间。
  张爱玲古典文学功底深厚,读小说心细如发;她的悟性颇高,常有与人不同的感受。她烦恼于一切语言文字的贫乏,这使她宁愿择取古典的东西做材料,而以图案画的手法来表现。

  “振保靠在栏杆上,先把一只脚去踢那栏杆,渐渐有意无意地踢起她那藤椅来,椅子一震动,她手臂上的肉就微微一哆嗦,她的肉并不多,只因骨架子生得小,略微显胖了一点。振保晓得:‘你喜欢忙人?’娇蕊把一支手按在眼睛上,笑道:‘其实也无所谓。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振保笑道:‘那,可有空的房间招租呢?’娇蕊却不答应了。振保道:‘可是我住不惯公寓房子。我要住单幢的。’娇蕊哼了一声道:‘看你有本事拆了重盖!’振保又重重地踢了她椅子一下道:‘瞧我的罢!’娇蕊拿开脸上的手,睁大了眼睛看着他道:‘你倒也会说两句俏皮话!’振保笑道:‘看见了你,不俏皮也俏皮了。’”

  “……对街一带小红房子,绿树带着青晕,烟囱里冒出湿黄烟,低低飞着。振保拿了钱出来,把洋伞打在水面上,溅了女人一身水。女人尖叫起来,他跨到三轮车上,哈哈笑了,感到一种拖泥带水的快乐。抬头望望楼上的窗户,大约是烟鹂立在窗口向外看,像是浴室里的墙上贴了一块有黄渍的旧把累丝茶托,又像一个浅浅的白碟子,心子上沾了一圈茶污。振保又把洋伞朝水上打――打碎它!打碎它!”

  “砸不掉他自造的家,他的妻,他的女儿,至少他可以砸碎他自己。洋伞敲在水上,腥冷的泥浆飞到他脸上来,他又感到那样恋人似的疼惜,但同时,另有一个意志坚强的自己站在恋人的对面,和她拉着,扯着,挣扎着――非砸碎他不可,非砸碎他不可!”(《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有灵动的感官,能敏锐把握客观世界带给她的感觉,但是她对世情和人情的判断又是很入世的,高贵和世俗在她身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胡兰成在说到与张爱玲相处时,总觉得她是贵族,其实她是清苦到自己上街买小菜,然而站在她跟前,就是最豪华的人也会感到威胁,看出自己的寒伧来,这决不是因为她有着传统的贵族的血液,却是她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作成她这种贵族气质的。贵族气质本来是排他的,然而她慈悲,爱悦自己本来是自怜的,然而她有一种忘我的境界。

  她会穿上自己心仪的衣服在街上招摇过市,不理会他人的目光,陶醉于一身可爱的自己。她对胡兰成说:“我是个自私的人,可我在小处不自私的,但在大处非常自私,我有时怀疑自己的感情,贫乏到没有责任心,但在写文章上头,我却是极负责任的,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了。”

  苏格拉底的个人主义是无依靠的,卢骚的个人主义是跋扈的,鲁迅的个人主义是凄厉的,而张爱玲的个人主义则是柔和、明净的。鲁迅是尖锐地面对着政治的,所以讽刺、谴责。张爱玲不这样,文字到了她手上,从政治走回人间,时代在解体,她寻求的是自由,真实而安稳的人生。(《论张爱玲》)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幸福”好景不长,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胡兰成生性轻浮。面对胡兰成的无情,张爱玲发出了绝望的叹息:我已经不爱你了,你是早已不爱我了的,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于寻短见也不会再爱别人了,我将只是萎谢了!

  这场悲剧,把一代才女的爱之繁花打得残红遍地,而且影响了她的创作,在很长一个时期,她没有再写东西,而且从此她再也没有写出象先前那样富有灵气和才情的作品,令人惋息不已。

  张爱玲在离开胡兰成的时候还寄钱给他帮他逃难,痴心若此,令天下爱她之人为之动容,为之掩面感叹。

  写作贯穿张爱玲的一生。1952年,张爱玲动身去了香港,一直不愿意谈及胡兰成,以后又辗转到了美国。为了生存,她和一个比她大30岁的剧作家结了婚。11年后,瘫痪的丈夫去世了,张爱玲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没有爱的晚年,她拒绝给所有的熟人回信、拒绝电话、访客,甚至拒绝屋外的阳光。

  1995年9月的一天,人们在美国洛杉矶她的公寓里,发现了已死去多日的张爱玲,就在临终的前一天还在写作。这位天才的中国女作家,在她离开世界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男人。
2#
 楼主| 发表于 8.9.2007 21:30:0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月光中静静的站立。我微眯起双眼。眼前的月亮是没有时间性的月亮。仿佛,只要一不留心就能够看见了她—— 明黄的宽袍大袖,嘈切的云朵盘头;黑色绸底上装嵌着桃红的边,青灰长裙,淡黄玳瑁眼镜;如意镶边的宝蓝配着苹果绿色的绣花袄裤……
  张爱玲。
  永远的张爱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8.9.2007 21:3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8.9.2007 23:26: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山民甲 于 8.9.2007 22:30 发表
中国矫情第一人


贴切
不过,难掩她是我最爱的事实
我家惟有的几本文学书
都出自她纤长秀美的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9.9.2007 00:4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9.9.2007 00:57:38 | 只看该作者
后来N多女性作家字里行间都多少带点张味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9.9.2007 09:33:07 | 只看该作者
从张爱玲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还可以看到张恨水的痕迹。
后来的许多女作家,包括内地的王安忆,台湾的朱天心、朱天文,香港的李碧华、亦舒、钟晓阳、黄碧云……马来西亚的李天葆,她们写的东西都带有浓厚的张味。
我猜想,她们每个人都有一场很美的张爱玲梦魇。
而张爱玲有的就是红楼梦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9.9.2007 12:22:14 | 只看该作者
黄碧云最烦别人说她身上有张的影子了,哈哈~

不过,我喜欢她的作品胜过张的许多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4.12.2024 05:09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