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刚为周刊做了一期封面故事,题目是《争取人权奥运奖牌,期待中国创造纪录—中国四十二名知识分子致中共最高领导人公开信背后》,在出版后的编辑部检讨会上,我提出文中多次用了"北京奥运倒数一周年"的字句,这"周年"的提法是否妥当,总觉得还是应该用"北京奥运一年倒计时"为妥。所谓"周年",应该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事件的纪念,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事件,能用"周年"吗?
在北京,从官方到民间,都这么用了,香港媒体都跟着走进误区。翌日,北京同行来电话,说到八月八日晚上天安门广场上奥运一年倒计时庆祝活动,我说到所谓"周年"这事,让人感觉是奥运文化的一则小笑话。那同行在电话里说:"这只是细节枝节,完全可忽略不计,谁像你们香港人那样较真儿,电视里你没看到庆祝活动的盛况?太让人兴奋了。"
中国人对"细节"总是不那么关注。中国人大都在银行存过钱,但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银行的行规是"大月的31日是不计利息"的。以工商银行为例,"360天全年计息"的方式就延续了41年。假如储蓄户存入1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每天的利息是92.5元,按360天计算,一年就损失5天利息462.5元。北京段姓储蓄人为此状告工商银行,前不久法院判处段先生败诉,但工商银行还是响应了法院的司法建议"应尽到公示义务",计息不再忽略大月31日了。要发展金融业,缩小与外国的差距,不能不从这些微小的细节抓起。
说到工商银行的"细节",想起前不久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考察中国资本市场发生的事。他在北京走进一家工商银行,想增加对工商银行的直感。于是,他拿出自己在上海开户的存折,要求打印存折小本子,看看自己的利息有多少。银行工作人员很礼貌地对他说,存折开户地是上海,异地只能查看利息而无法打印。罗杰斯显出无法理解的神色,说:"同一个银行,同一个存款人,计算机也是联网的,不能打印是完全没道理的。难道为了打印利息,我要坐飞机去上海?"
见怪不怪
中国人对此是见怪不怪了,这样的事太多了。人们不是常说"细中见精"吗?在生活层面上,细节意味着一种质量,没有细节就没有质量。在外国银行就不会遭遇这样的事,中国的银行与世界的差距,至少在这些细节上就体现出了。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记得当年北洋水师的定远舰停泊日本长崎补给,日本高官上舰艇参观,看见炮筒上晾晒着衣服,扶栏上有灰尘,于是推断大清水军的战备相当松懈,于是最终击败了北洋水师。
早些年读过汪中求写的《细节决定成败》,此书是2004年度管理类畅销书。最近,作者又推出《细节决定成败Ⅱ》,在前书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细节、细节的实质、细节的功用、中国人为什么做不好细节、如何做好细节等,作了进一步阐述。作者分析说,中国人做不好细节,除责任感普遍缺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社会浮躁心态和国民素质和职业化训练程度不高外,也有重大轻小、重概括轻数据的传统文化影响。书中,作者讲了一个故事:
几个中国人在德国访问,一次向一名德国人问路,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德国人作了一番指点,中国人继续上路。过了一段时间,那德国人追了上来,告诉中国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抵达目的地。中国人感到纳闷,为什么刚才不说呢?德国人回答说:"刚才你们是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目的地,没有问到目的地有多远。要知道到目的地需多少时间,就必需知道你们走路的速度,才能估算究竟要多长时间。因此,我刚才跟在你们后面,看了你们走路的速度后,我就知道你们到达目的地需要花多长时间。"这种精确而细致的风气,令在场的中国人相当惊叹。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细节的感人往往就在于一个"细"。一次在超市买瓶装食用油,瓶的口端安置了一个喇叭形状塑料小油嘴,方便倒油时外壁滴油不沾。小小油嘴,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江迅是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