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117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是阿Q的父亲?中国数百年奴才与顺民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3.9.2007 11:0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以前,蚂蚁社会约我演讲过一次,那天集会的地点在漕河泾黄家花园,结果没有讲,因为赵太爷只许游览,不许集会。今天算是来践那一回的旧约,来谈谈“阿Q的父亲”。

关于阿Q的家世,《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先生语焉不详。他只在序文上说:“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我今天并不是有什么新的端绪寻出来,我生来并没有那两种癖,又不是胡适之先生的门人,冒充博雅似乎可以不必的。然而要用这题目来讲演者,还是从黄家花园那天的感想而来。阿Q兄之为人,我们的确很熟悉;看见了赵太爷的客厅,更可以了解阿Q兄的生活。考古学家看见猿人的一颗牙齿,可以想象猿人的生活状况;我们熟知阿Q兄的性格,再推测他的老太爷是怎样怎样的一种人,也不算是空中楼阁罢。

鲁迅先生说他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起来的角色”。阿Q兄的嘴脸,苏雪林先生曾经从《阿Q正传》替他勾取出来:

第一是卑怯。阿Q最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第二是精神胜利法。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

第三是善于投机。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荡到未庄,阿Q看得眼热,也做起革命党来了。但假洋鬼子不许他革命时,他就想到衙门里去告假洋鬼子谋反,好使假洋鬼子满门抄斩。

第四是夸大狂与自尊癖。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

以上见《〈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

所以阿Q兄的别号,当他在野时叫做“顺民”,得意了就雅称“奴才”,到洋场里来就叫做“仆欧”,有时也尊称为“买办”。这样一位精神胜利的人物,的确是出于名门华族。他是北宋以来中华民族的儿子。我今天就讲讲这个。

清朝臣子对皇帝跪拜扶服,自称奴才(其实汉人做臣子的,不仅是奴才,还是奴才的奴才)。有一位据说是富有蛮子气的学者辜鸿铭,他曾用学理证明天生膝踝是为着跪称奴才的,但历史告诉我们,古代的臣子并不跪对,也不自称奴才的。贾谊和汉文帝坐而论道,说到称心惬意的地方,汉文帝还前席以听。自从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把坐而论道的老法子改变了:皇帝坐而听政,臣子只能立而对答。直到朱元璋做了皇帝,又重新改定规章,臣子朝见,要跪在金銮殿上对答。唐宋以前,昏暴的皇帝严刑峻法,杀戮忠良的事,历史上本来很多。但为人君的总以士大夫的廉耻为重,决不肯侮辱人臣的人格的(士可杀不可辱),明主礼贤下士,更不必说。从明朝起,开廷杖之风;一言不合,皇帝就叫左右的把朝臣拖下去打屁股,士大夫的颜面剥夺无余了。明正德以后,廷杖至死,竟是家常便饭;因此读书人不敢留一点刚正的骨气,大家都到严嵩、刘瑾、魏忠贤门下去做干儿义子。一个读书人,如阮大铖那样的大作家,都肯拜权势的太监做干老子,那对皇上自称奴才,当然很是心安理得的了。清初有一七十多岁的耄年大臣,跪了半天,神志便昏了;太监就大声叱骂他,还准备用杖打他,一品当朝的大臣,也只好忍耐下去。由“坐论”进而“立对”,由“立对”进而“跪陈”,又由“跪陈”、“受廷杖”进而“自称奴才”,这可惊的进步,乃是奴才学上一件大事。

以上所说的是奴才教程中的特殊训练;还有奴才的一般训练,比特殊训练更重要更普遍。科举制度始自唐代,唐太宗看见新科秀才的得意忘形,他已觉得“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的痛快。北宋以后,科举制度渐渐完密起来,程伊川就知道这制度的可怕,他说:“科举之学,不患妨功,惟患夺志耳。”果然,自从明代以四书文取士以后,士大夫的志气一天一天被聪明的皇帝所侵蚀,大家都变成不讲气节不知廉耻的奴才。大家请看一看艾南英的应试文自序,他说:他既不甘以白衣穷书生终老,只好到科场里去受折磨,应考的时候,受搜检,受申斥,囚首垢面,衣露昼曝,暑喝风沙,简直连囚犯都不如。这种不可告自己妻孥的丑勾当,为了要升官,大家都忍着气来钻。读书人前半生在这个圈子里打旋,弄得昏天黑地,早不知自己还要有什么人格。后半生患得患失,在利禄场中往来,更不讲什么道义了!明清二代的读书人,无论是讲理学的,科举出身的,或是诗酒风流的,都是训练有素的奴才坯,让康熙帝落一句“蛮子哪有一个好人”的丑评!

对外族自称顺民,自南宋起。宋高宗对内算是皇帝,其实只能算是金国的臣子。他对金国称臣表云:“臣构……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皇帝对外族称臣,老百姓对外族称顺民,那还待说吗?不过顺民也有等第,在元代,凡辽金时的老牌顺民叫做汉人,后来蒙古大兵略定江南时,归顺的叫做南人。政治上重要职位以及重要权利,蒙古人色目人可以自己享受;汉人就低一级,经过蒙古人恩许的可以享受,南人就绝对没有享受的机会。要说南人在元代百年中有过什么好处,只有元兵征日本被俘时,蒙古人、汉人都要被杀,南人可保存性命,但又不免为海外的终身奴隶。元代那一百年的训练,很有效果的,明代倭寇横行沿海时,倭寇上岸,沿街挨户都挂顺民旗子,妻女玉帛,都让倭人自由掠取,那是顺民训练的成绩。顺民旗在清代的效用更大。英兵攻破宁波时,英法联军入北京时,甲午战败,东三省被占时,到处都可以看见顺民旗的飞扬。庚子拳乱那一回,津平一带,各式各样的顺民旗都有,有自称大英国顺民的,有自称大美国顺民的,有自称大俄国顺民的,更可见六百年的顺民训练,成绩着实不错了。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马关磋商条约,伊藤博文说:“我军到了奉天,觉得汉人容易治得很。”你看伊藤博文都赞美我们中国的顺民了呢!

在上有奴才训练,在下有顺民训练,“奴才”加“顺民”,这就是我们阿Q兄的灵魂!朋友,我告诉你:阿Q兄的老太爷,他的大名,叫做“东方的传统精神”。

(摘自《山水思想人物》,三联书店2007年1月版,定价:16.00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6.9.2007 14:5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0.9.2007 15:1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3.9.2007 21:17:53 | 只看该作者
嗯。。。。是啊。。我这样没什么水平的都觉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4.9.2007 10:30:47 | 只看该作者
太有才了,21世纪就缺楼主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4.9.2007 12:41:2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写的,你要看仔细了。只是觉得写得很有道理,所以转来与各位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8.1.2025 16:13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