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老僧三十年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佛还说,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不用广学多问,不要辩才聪俊,不知月之大小,不管藏之余润,烦恼即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烘,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寅朝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今日任运腾腾,明日任腾腾,心中了了总结,目作佯痴缚钝。
佛法无边,佛门清净,一心无它求,只想在这个喧哗的尘世中,找一片佛门的净土,让自己这颗早已疲惫的心得到暂时的安宁。没有向任何人告别,也没有向任何人透漏我出去的原因,就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这样一个诗人海子开始喜欢世俗幸福的日子,也是在这样一个透着诗人死亡气息的日子,我走了,我离开了一个让自己困了很久很久的地方,同时也离开了一个让我想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生活的土地,我开始了寻找佛门足迹的心旅。
坐在车上,我无心听车上的人赞美这外面空气的清新和异地的感觉,一片真诚只有相亲近佛的灵魂,让自己这颗早已疲惫和失去自由的心暂时得到彻底的抖落,让自己年轻的心尽快回到世俗的幸福之中,我不想像诗人海子那样,在诗和生活之间,坚决地选择了心爱的诗许多年后,却突然发现原来生活在人群当中是一种流动的幸福,我也不想像诗人海子那样,因为无尽的痛苦,孤独和无力回天而早早地让自己地的生命结束在暖花开的季节。因此,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春天,一个春天里的这样一个日子去放飞自己的疲惫的心情。
走进这个让我憧憬了不知多少次的人间天堂佛门净地,我呆了,彻底地呆了。我没有找到我心中的佛,我心中那圣洁的穿着袈萨的佛,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佛门弟子,穿着佛门的衣服站在那儿卖,不,应该说是兜售佛门过光的吉祥之物,他们满脸呈现地不是对佛的虔诚,而是对一个个来游玩的凡胎俗子的诱骗,与其说他们是在佛门修行,在我看来,还不如说他们是在卖脸,是在为了那一个又一个地香火钱和功得钱而卖脸,这个脸是几世佛的姻缘,也是几世佛休来的脸面,这个脸被一个又一个所谓的佛门弟子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出卖,我想如果佛在人间,恐怕他也不能在这个佛门净地呆下去,更不要说面东而坐,坐它个几千几万年了。
当我从一个老和尚的手中接过他的“护身罗汉”时,我才彻底明白,原来佛真地无心,正如《周渔的火车》中周渔所执著地说地那样,心里有就有了,心里没有就真的没有了。我无意让佛常驻我心,因为我相信佛本无心,无心的佛只存在于无有之中,当你刻意去求时,你找不到,因为求佛本身就证明你是有私心的,怀素的狂草,李白的醉诗,原来也竟是这般心得,不然怎求得那醉里挥毫,作诗而醒后不知其意的大糊涂呢!
不管是“身为菩提可树,心为明镜台”,还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要去刻意寻找佛心地好,我相信只要心中有佛,并不一定非要到寺院庙院,即使去了,如果你没有诚意,或者只是一时兴起,抑或只是好奇而已,那你就是和佛无缘的人,既是无缘的人,你又何必一副善男信女的样子呢?还是林黛玉说得好,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奇证,斯为云证,不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来也来,去也去,看不尽的人世情。来的只管来,去的只管去。我不想让佛记住我对它的虔诚,也不想向佛请求赐给我万福,我只想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人间的世俗的快乐罢了。心中有了这样一种快乐地感觉,我还怕什么不能找到?
[ 本帖最后由 青伶 于 4.10.2007 15:3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