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军80年代以前的通讯设备是一般是按年份编号的
我军80年代以后的陆军通讯装备则有一个定义
Txx-xxxx
开头T无意义,个人觉得是大概是Type的意思
第二位车载系统为C,背负的为B,陆航为K
第三位为系统名称,背负终端G,车载终端Z,输出设备Y,大电池B,无线通讯R,卫星通讯U等等
后三位为编号,比如119、120等等
最后一位是按英文字母排列的,一般都是用来区分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也有可能2个完全一样的产品拥有一样的编号)
特殊情况下,编号后面可能还有中文说明,比如 "通用型"、"边海防"等
05年以后装备编号开始变的很乱,上面规则不使用了......
1。排班级通讯
以前我们不是太重视,现在似乎也不太重视...
一个班展开的地域并不大,几个班之间的距离也不大,原来使用115/116通讯,但是哪个天线太长了,潜伏的话人很不方便,后来下发了001/001A,天线一下短了好多。但是通讯距离一直在XXX米,部队评价一般。
2。营连级通讯
营连级通讯应该属于超短波的级别,原来配发的也都是119/120ABC/121ABCD系列的。这3个系列初期型号都是美国引进的,性能还是比较可靠的。后来大改数次,小改无数,除119外,现在都是当打之年。下面反映不错。就是受超短波特性和天线限制,通讯距离一直上不去。由于台湾问题急迫,沿海和一些王牌部队开始用134/134A系列的短波台代替超短波,配合标准的15M长天线,可以轻松的跨海通讯。但盲区问题一直没有有效解决,往往还要120和121配合,似乎有点尴尬。
3。师旅团级通讯
师旅团固定台一般以154/154A系列的短波台为主,移动通讯都是154A。154A其实是美国1000W电台系统的激励机部分,中国引进后先用于海军,后将其激励部分为单独作为中功率短波电台使用。性能相当好。还附带了当时非常先进的ALE技术,打造了我军第一代通讯网。现在全军几乎有一半的短波电台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谓功勋机器,这就是RF-3200。作为中功率系统的补偿,师级单位还配有一些大功率移动通讯设备。但实际使用中,在无干扰的条件下,效果增加不明显,在中功率系统日趋完善的条件下,地位即将不保。Ku地面站出现之后,卫星车纷纷开始下放师级单位。一些王牌部队和特殊边防部队甚至拥有背负地面战。
4。军级以上通讯
军级以上通讯一般都是有线,无线也就是154/154A系列为主,不过现在各种无线干扰越来越大,效果一直不是太好。希望北斗能解决部分负担(不过玩卫星米一直是个大问题,巴掌大的东西都要上万)
5。新装备的发展
撞机事件以后,我军通讯装备结构开始调整。除了淘汰一些老旧装备外,方向已经重多家竞争136体制改为多家联合设计,强调通用性和互换性。并有一定的简易数据链能力。目前新装备已经投入试生产,尤值得一提的J10的超短波机载台,达到了吓人的XXX公里。
我军通讯设备起步比较高,主要装备都是直接引进的美国海湾战争装备,部分是以色列、欧洲等国的。这些东西国产化之后构成了我军第三代通讯系统。九十年代初HOP抗干扰和九十年代技术数字化抗干扰技术流行之后,现役装备纷纷加装模块升级至三代半的水平。这个也是我军目前主力装备的水平
如果硬要和外军做个对比的话,我军目前的装备大致相当于霉菌2000年左右的水平。(不过可靠性一直是个严重问题。不过也没办法,霉菌每一段时间就拆开来保养一次,我们顶多抹抹外面的灰,后勤不能比啊)
新装备陆续下发后,随着声码化,3GALE的大量普及,加上霉菌开始放弃短波,大家以在同一起跑线上。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