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来,美军在军事理论、作战方式、装备发展、体制编制等方面加速向军事转型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军事工业为适应“灵活反应的基础设施”战略要求,呈现出哪些迹象,其内在动因是什么?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两个主题。
美国武器采办和军事工业基础转型态势
(一)美军事装备技术发展由传统观念上的单一国家的发展模式向跨国化模式转变。近几年,美国国防部在进行军事转型同时,在装备采购策略上频频出招,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军品市场对外跨国开放,其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尤其是2004年美军与其盟国的军火公司签订了大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合同。这些项目涉及到美军各军种的武器装备,包括空、海、陆军种的装甲车辆、枪炮弹药、飞机导弹、水面水下舰艇、各类卫星和军用电子等武器装备系统。这些项目的科研生产,几乎涵盖了概念研究阶段、原理样机演示验证阶段、工程研制和鉴定阶段、批量生产和维护升级等武器装备发展的所有阶段。如由英国的航天系统公司承研的美国国防部60毫米迫击炮弹制导系统和侦察无人机验证机等先期技术项目、日本参与研发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项目、法国泰利斯公司投资参与研发的美海军“斯巴达”无人水面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项目等等。
(二)美国军火公司由国内兼并向跨国联合组成国际军火集团的趋势发展,并逐步形成一批跨国化的军工联合体。由于美国国防部奉行更为开放和富有竞争性的装备采办政策,美军火公司纷纷与欧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军火公司联手,通过联合生产、合作研制、多国协议和共同投资等各种形式合纵连横,形成国际性军火集团共同参与美国国内军品市场的竞争角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和确保市场份额,达到追逐丰厚的军火利润的目的。如美国的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联手为美国陆军提供“猎人”无人机等。
(三)军事转型武器的研究开发能力,特别是军用信息系统、武器装备信息化和信息战技术能力,成为美军火公司寻求合作者的基本着眼点。当前进入美军品市场获得合同项目的外国军火公司大多是基于军事信息技术的项目,主要包括军事信息系统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即C4SIR系统技术项目,如网络管理支持系统(JSS);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嵌入式”升级改造项目,如美海军三叉戟I型和Ⅱ型导弹系统、飞机红外干扰系统、美陆军“斯瑞克”装甲车辆热成像组件的改进升级;以及新概念武器项目,如无人战斗机系统、无人水面艇、无人潜航器和机器人战士等的研究探索。这些国外军火公司中90%以上都是军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四)军火公司的任务范围由“研制生产”向更为广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领域拓展。(1)对于系统复杂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项目,军火公司还将负责在装备交付军方后提供装备日常管理、维修及工程技术保障等服务。如美国雷神公司最近获得美海军一份为期5年的合同,为“移动式超视距雷达”系统提供运行、维护、工程和训练等方面的服务。(2)一些军火公司组织起来为美军方提供综合性服务。如由美国L-3通信公司牵头与MPRI公司以及ILEX系统公司、波谱通讯公司等组成的政府服务集团为美国陆军情报和安全局提供情报、后勤管理、信息技术等综合性技术服务。
(五)灵活反应的政府政策为美军事装备采购跨国化提供便利环境。(1)“国外研发、国内生产”的方式,要求外国公司开发的产品由美国企业或在美国本土建厂生产,雇用美国工人。(2)要求部分组装和零部件由美国公司制造。外国公司为了赢得竞标合同,往往主动承诺为美国提供一定比例的工作份额。(3)“转移替代”的方式,即该外国公司如在美国有其他投资项目并雇佣一定规模的美国人,则也可作为进入美军品市场的重要条件。
美军事工业转型的动因
美国军事工业所呈现出的转型趋势,既是受到美国安全战略调整和军事转型的驱使,同时,也是由于美国军事工业在变革中所面临的基本矛盾、风险和挑战的因应策略所致。
(一)军事转型需要与军事工业基础能力的矛盾加速推动了跨国化合作体系的发展。美国军事战略目标是要在全球确保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和霸权地位。美军计划于2010年前后力求使其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超出对手一至二代,超出盟国半代以上;到2030年前在各军种数字化基础上实现全军的信息化,从而将美军建设成为一支在未来50年内能应付任何挑战、没有对手的“超一流”军队。但美国国防部目前仍面临两个重大困难,(1)如何全面长久地控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以高效创新的设计和制造,实现其战略追求的所谓绝对安全和优势;(2)如何持续稳定地控制由此而带来的几乎是成倍增长的高新技术装备成本。事实上,仅仅靠美国一国的军事工业基础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需求,所以,必须寻求一个合作范围更广泛、工业基础更雄厚的跨国化军事工业合作体系来实现其军事变革和转型战略。
(二)军事工业重组与基本经济机制的碰撞力促美国武器采办策略调整。上世纪末美国军事工业兼并重组浪潮此起彼伏,军品市场结构急剧调整,军火订单大部分都集中到少数几个美国军火工业大鳄手中。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雷声公司这五家公司在2004年就包揽了美军火订单金额的70%以上。军品市场的寡头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最终将影响美国防部“通过技术创新夺取全面军事优势”战略的实现。因此,美国政府一方面依据反垄断法案控制大公司的过度集中,以防止由于垄断势力使军事工业失去了竞争环境。同时,还力图平衡国家战略利益与军工集团利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入竞争,开放市场,以保持军事装备技术不断创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军事装备技术的全球化为美军工转型带来了契机。由经济全球化带动现代军事技术全球化,使军事装备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更为广泛的竞争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目前,在美国国防部的支持下,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军工企业与西欧日本等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开展军工贸易合作。其目的是要充分运用其资金运作、技术集成能力和市场组织的丰富经验和强大力量,充分调动和利用全球的军事科研生产资源,分担开发成本、促进技术协同和扩大产品规模,以达到建立灵活反应的军事工业基础的意图,为其新军事变革和转型服务。
对中国军事工业现代化的启示
由美国军事工业的转型,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我们看到,进人新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大国借助新军事变革进一步取得军事技术优势,对国际安全和和平发展局势构成严峻威慑与挑战。我国国防建设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根据未来战争需要和世界新军事变革对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领,积极推进适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力发展和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加速新型装备的研制开发,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军事装备技术水平新的跃升。否则,我军装备技术水平在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和转型中,势必会拉大与美国等西方军事大国的差距。这将直接关系到我军能否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加快国防建设现代化步伐,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事工业新体系,必须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改革开放的形势,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参加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努力扩大军品科研生产基础,为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整体竞争实力和现代化水平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我国军事工业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军品任务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军工部门(或集团公司)承担,处于一种与民用经济相对独立的国家垄断状态。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军工管理体制和结构体系进行了调整改革,但是,军工企业产权单一、自我封闭、军民分割的整体格局并未根本改变。所以,不彻底改变这种行业垄断、军民分割的封闭型军工体系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军事工业新体系,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军品科研生产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军品市场运行规则和监管体系,大力发展和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军晶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为骨干的市场主体,通过他们在军品市场这个舞台上摆擂竞争和择优协作,是不断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此,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法规,限制垄断、打破封闭,鼓励和支持军工企业及有能力的民用企业按规定程序参与竞争和协作,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军品任务的最佳承担者,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从而在国家安全和市场经济利益引领下,通过扩大军品市场开放,展开多层次竞争和协作,吸纳全国及世界先进军事技术和创新成果,力求在更大范围内引导高新技术前沿领域向新军事变革所追求的目标发展。同时,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大型军工企业的顶层设计、技术集成和市场组织能力,提高组织和利用市场上更多的科技、资金和人才资源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强化军事工业基础、催生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军事工业的竞争力,实现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充分发挥其对国家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