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秘史》:七百六十年祭<br><br> <br><br>《蒙古秘史》书影。<br>书名《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共九个汉字。全书共十二<br>卷。此书是以汉字写蒙古语,成于一二四零年七月。「忙<br>豁仑」意「蒙古」,「纽察」意「秘密」,「脱必赤颜」<br>为「总籍」。<br>--------------------------------------------------------------------------------<br><br><br><br>作者:杨义 <br><br>十三世纪前中期中国多民族文学出现了一部伟大的书《蒙古秘史》,它<br>不仅在蒙古族文学史、而且在整个中华文学史上是一部掷地有声的奇书。<br>它从一二四零年成书至今,已阅七百六十年沧桑,虽然年纪已接近传说<br>中最长寿的人-八百岁的彭祖,但仍然令人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它是一<br>部读不透、说不尽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书。<br><br>这部书以比较重要的身份进入文学史,是一位博学的文史学者,也就是<br>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郑振铎先生的功劳。郑振铎在三十年代写作出版<br>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在文学史著中对此书进行认真的论列,<br>该书第五十一章谈论元代散文时,认为《元秘史》即《蒙古秘史》为最<br>可注意的伟大的白话文作品,其“天真自然的叙述,不知要高出恹恹无<br>生气的古文多少倍!我们如果拿《元史太祖本纪》等叙同一的事迹的几<br>段来对读,便立刻可以看出这浑朴天真的白话文是如何地漂亮而且能够<br>真实地传达出这游牧的蒙古人的本色来了”。<br><br>这部奇书的命运,它的流布和接受的过程,也充满传奇性。因为它事涉<br>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br>妨碍在本族中流传。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br>书,但远离民间。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它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br>《四库全书总目》在清代乾隆年间集中反映中原儒者正统观念和视角,<br>包括华夷之辨的观念与经史高于文学的观念,它把此书附录于《四库未<br>收书目提要》,指出此书纪年有“以鼠儿兔儿羊儿等,不以支干”的特<br>点,又说“此依旧钞本影写,国语旁译,记元太祖、太宗两朝事迹,最<br>为详备。案明初宋濂等修撰元史,急于蒇事,载篇虽存,无暇稽求。如<br>是编所载元初世系,孛端叉儿之前,尚有一十一世。《太祖本纪》述其<br>先世,仅从孛端叉儿始,诸如此类,并足补正史之纰漏。虽词语俚鄙,<br>未经修饰,然有资考证,亦读史者所不废也。”这种以单纯地寻找史料<br>的态度,而不是以发掘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态度来对待如此奇书,实在是<br>绝大的误读。<br><br>应该说《蒙古秘史》是这个民族精力最旺盛、元气最充沛的时代,把内<br>蕴的精力和元气转化为文字的伟大的产物,是蒙古族创世纪式的回忆、<br>想象和纪录。基督教《圣经》第一卷,即开头五十章,写创造天地,创<br>造人,以及人类始祖及其最初子孙的世系,不是取名创世纪(Genesis)<br>吗?《蒙古秘史》就是蒙古族这个狩猎游牧民族的“创世纪”。是他们<br>的起源、发生、创始的记述,是他们的Genesis。十三、十四世纪,蒙古<br>草原出现了不少围绕着成吉思汗勋业的英雄叙事诗,如《征服三百泰亦<br>赤兀惕人的传说》、《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及<br>其子孙创世纪的成功,使这个民族爆发出作为伟大民族的充分自信,从<br>而用秘史的形式追述自己的来源和纪录自己精神历程。《蒙古秘史》十<br>二卷或十五卷,二八二节,因记载蒙古族勃兴初期史料和洋溢着浩瀚博<br>大的狩猎游牧文化精神而驰名。它吸收远古以降蒙古民间文化精粹,开<br>蒙古书面文化先河,乃是研究蒙古史、元史、世界中世纪史的经典文献,<br>充满大气磅礴的史诗气息。这部书如同许多民族最初进入文字时代都要<br>记录自己的民族起源和史前世系一样,如日本民族最早的书面作品《古<br>事记》就记录他们的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和帝王家谱,作<br>于八世纪,可以和蒙古族的这部《秘史》相对应,相参照。和《古事记》<br>是用古汉语叙事,用汉字标音的日语记录韵文相似,《蒙古秘史》是用<br>汉字拼写的蒙古语文本。这也可以看出汉文化,尤其是它的史传文化对<br>本土多民族和异域民族的巨大辐射功能。在这种意义上说,《蒙古秘史》<br>是蒙古族充沛淋漓的创造精神与中原史传文学影响的综合结果,从中可<br>以体验到多元文明相互撞击、相互推动和相互融合。<br><br>这是一部内涵丰富厚重,充满草原强者气息的书。它以人物传奇和民族<br>崛起,包容着大量社会变迁史、文化风俗史、宗教信仰史和审美精神史<br>的资料,保存了蒙古族及中亚诸民族神话、传说、宗教信念和仪式、故<br>事、寓言、诗歌、格言、谚语的资料。从而以几乎是百科全书的方式,<br>成为非常值得重视的世界人类狩猎游牧文化的一座高峰。<br><br>在枝叶婆娑中,以成吉思汗军团艰难地崛起,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统一<br>蒙古高原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悲壮剧为主干。它极有艺术力度地描绘了成<br>吉思汗及其部将铜头铜臂、叱咤风云的野性和意志,他们彻底扑灭对手<br>的战略和魄力。《史记·周本纪》记述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br>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这从中原文化视角,隐晦曲折地透露了<br>北方狩猎游牧民族对狼和鹿的图腾崇拜。《蒙古秘史》中两位民族始祖<br>的名字分别意为“白鹿”和“苍狼”,这鹿与狼缔婚,以奶汁哺育后代<br>的故事,象征着这个富有野性强悍生命力的民族,是具有喝母鹿奶汁长<br>大的苍狼的高洁优美而又凶狠坚强的双重品格。这个传说可以同罗马城<br>的始祖罗慕路斯和勒莫斯兄弟是被扔进河水淹不死,而喝狼奶长大的传<br>说相媲美。<br><br>此书出现的时代与汉族地区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相前后,可见<br>元明之际的东西征战和南北撞击,迸发出中华民族何等气壮山河的生命<br>活力。《蒙古秘史》那种大刀阔斧的叙事结构,血气蒸腾的人物品格,<br>韵散错综的综合文体形式,本色酣畅、多用比喻、粗犷而不事雕章琢句<br>的语言风格,都反映了一个草原狩猎游牧民族在迅速崛起时能够给文学<br>创造增加了何等磅礴大气的力量之美。只要我们理解到,古代农业文明<br>与狩猎游牧文明的长期碰撞和融合,乃是解释中国古代文明史、甚至诸<br>多民族的古代文明史的一个关键,此书的重大价值就不言而喻了。联合<br>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就纪念《蒙古秘史》成书七百五十周年所作决议,<br>称《蒙古秘史》以“独特的艺术、美学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使它<br>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br>经典文学的宝库”。此论殊为公允。因此,我们举行《蒙古秘史》的七<br>百六十年祭,乃是对中华文明为多民族共创的文明的气势之美和不竭的<br>力量源泉,借一个具体的伟大个案所作的祭奠。<br><br>《中华读书报》<br><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