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aul 于 9.8.2010 14:34 编辑
在1960-1970年代的中国国土防空作战中,解放军曾连续击落U-2高空侦察机和“火蜂”无人侦察机。但另一种更先进、更神秘的美军高超音速侦察机也曾秘密进入中国,一般史料上却鲜有记载。近日,位于北京小汤山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内,正式展出了一架神秘的飞机残骸。图为搭载D-21高速无人机侦察机的A-12高速侦察机。
D-21是美国基于A-12/SR-71技术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无人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冷战后才对细节进行公开。图为中国航空博物馆内首次公开展示的D-21无人机介绍板。(摄影 胡楠)
D-21高空高速无人机最先采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冲压发动机,速度高达3560千米/小时,相当于三倍音速水平,升限高达29000米。在1970年代初期,包括美国自身在内,任何一款防空武器理论上都无法击落该机。图为中国航空博物馆内展出的D-21无人机残骸。(摄影 胡楠)
D-21无人机,比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无人机更加神秘,与后者不同,D-21仅仅实战出击了四次,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据资料记载,这四次出击全部针对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场。
D-21从1969年11月到1971年3月,共进行了四次实战出击,全部针对中国罗布泊试验场,但四次出击全部遭到失败。其中前三次成功拍摄到情报照片,但全部回收失败,而第四次则在进入中国领空后失踪。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残骸,正是1971年失踪的最后一架D-21。(摄影 胡楠) D-21采用了大量A-12/SR-71“黑鸟”的技术,能够克服三倍音速飞行中的“热障”,并且拥有最早开发的隐身技术。据悉,被缴获的D-21残骸为中国航空技术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1960年代末期服役的D-21无人机,采用了当时价格极为昂贵的钛合金,全部制造和使用成本每架高达550万美金(1970年价格),相当于当时一架A-7舰载机。(摄影:胡楠)
据了解,中国航空博物馆这次展出的D-21无人机残骸已搁置多年,经过整理后在近日首次正式展出,从而令一段中美空军历史上最大的谜案展现在世人面前。
D-21无人机全长约12。8米,翼展5。79米,高2。14米,起飞重量5吨,装备一台RJ43-MA-20S4冲压发动机,最大速度3。35马赫。
D-21最初以A-12高速侦察机为搭载母机,后者经过改装命名为M-21。但由于M-21出击成本过高,D-21后来改以B-52为母机。图为搭载D-21的B-52轰炸机。
四次实战出击的D-21,均以B-52轰炸机为搭载母机,但四次侦察均以失败告终,第四次更是彻底失踪。美军方一直以为第四架D-21无人机被中国空军击落,但近年来中国方面才公开历史真相。
据近年来出版的马杰三将军回忆录记载,1971年美军“高度3万3,速度3千3”的最新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失控坠落在云南西双版纳森林里。由于热带雨林的缓冲作用,飞机残骸保存相对完好,成为中国方面价值极高的战利品。(摄影 胡楠)
中国方面缴获D-21残骸后,多年对其进行保密,美国方面也未公开相关历史,因此这段历史近年来才真相大白。(摄影 胡楠)
对中国进行战略侦察的D-21无人机,比U-2有人侦察机、“火蜂”无人侦察机更加先进,但世人熟知中国防空部队击落U-2、火蜂的战例,却鲜有人知道D-21 进入中国领空窥探并被缴获的故事。(摄影 胡楠)
D-21装备了当时世界领先的冲压发动机,因此能够达到3。35倍音速的水平,而A-12/SR-71高速侦察机虽然也达到三倍音速,但仅采用了涡喷发动机。图为D-21安装冲压发动机的舱室。(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摄影 胡楠)
来源:凤凰网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