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5# 唐僧爱飘柔
废后立武 永徽三年十月,武则天生下了自己的长子,她给儿子取名李弘,显然她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当上皇帝,开创太平盛世。如果儿子当上皇帝,母亲又是什么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宫中站稳脚跟了,她的眼睛已经开始瞄向皇后的位子了。为了彻底将王皇后打倒,她不仅将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引进后宫与王皇后争宠,还掐死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武则天真的这么心狠手辣吗? 李勣回答了高宗非常巧妙的一句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改立皇后,是陛下您个人的事情,是你家里的事情,你问那些外人,有什么好商量的呢?高宗和武则天一下子清醒过来,放下包袱,反戈一击。 “小公主死亡事件” 如果说武则天重返皇宫是她的第一步的话,那么在皇宫里站稳脚跟应该是她的第二步;她如果仅仅是为了巩固自己在皇宫里面的位置,她满足于当一个昭仪的话,那么她只要和皇后继续搞好关系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武则天这样性格的人来说,她不会安心与平静地在皇宫里面做一辈子的昭仪,而她如果不继续往前走,不把王皇后绊倒的话,某一天这些顾命大臣们也不会放过武则天,她现有的位置也是保不住的,所以武则天要先下手为强。 这个时候,王皇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真是引狼入室了。当年的盟友,现在已经变成了头号敌人了。尤其是李弘出生以后,后宫争宠的这个三角关系就完全变了,皇后和萧淑妃联手,频频向唐高宗来告武则天的状。 高宗在这几个女人之间,其实是有点和稀泥。武则天这边吧,情感上确实这些年跟她很好,但是毕竟她的历史摆在那里;皇后和萧淑妃尽管有一些失宠了,她们也没有大的过错。所以后宫斗争陷入了某种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对武则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如何寻找到一个突破口,恐怕是她处心积虑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机会来了,就是让武则天背上了千古骂名,成就了她后来走向皇帝宝座上一个非常重要台阶的所谓“小公主死亡事件”。永徽五年的春天,武则天生下了可爱的长女,王皇后前来看望,可是离奇的一幕发生了,小公主竟然突然死亡。武则天一口咬定是王皇后谋害了我这个女儿,而高宗得知这个消息也非常地难过,因此就产生了要废掉王皇后的这个想法。 其实这件事情当中,最大的谜团就在于这个小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武则天身上的千古骂名就是:武则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小女儿。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至少在宋朝我们已经看到它进入到官方的记载当中。《新唐书》的《武则天传》里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武则天生下这个女儿以后,皇后就来看望。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就偷偷地在被子里面把这个女儿给扼杀死了。过一会儿,高宗来了,武则天装作很高兴,说皇上你来看看我们这个宝贝女儿,揭开被子一看,原来是一个死婴。武则天这个时候,又惊问左右,大家都说,皇后刚刚来过,唐高宗不了解实情,武则天又哭得个一塌糊涂,所以高宗很生气地说了一句“后杀吾女”。因此高宗决心要废掉王皇后。 所以在这个版本当中,武则天就像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一样,能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下手。但是我觉得,这个有一点夸张,实际上是宋以后的人对武则天的一种“栽赃”。在我看来,这个女婴死亡,很有可能是这样一种情景:生下来不久,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孩子就夭折了。武则天强忍着悲痛,带着满脸的欢笑,来迎接皇后看我这个宝贝女儿。皇后走了以后,她才真的难过出来,《唐会要》的记载,是比较客观的。武则天在永徽五年生了一个女儿,这是事实,这个女儿生下来不久死掉了,也是一个事实,而王皇后因为这件事情承担了很大的责任,这也是一个事实。《唐会要》并没有说这个小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那看起来有点像自然死亡。 武则天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武则天不会让这个女儿白白地死,她要把女儿死亡这个代价挽回,把它嫁祸于王皇后。 那么究竟有没有可能是王皇后所杀呢?我想王皇后也不会笨到这个程度,皇后是在明处,她的地位相对是稳固的;如果杀死这个小孩对她根本带不来任何好处,反而使自己面临灭顶之灾。 但是有一点要命,就连高宗李治都相信是王皇后杀了这个小女孩。李治在情感上本来就偏向于武则天。现在后宫众口一词说,是皇后来过就死掉了,高宗在很激动的情绪下,作出一个不理智的决定,产生了废皇后的念头,也是顺理成章的。 可是这么一件大事儿不是李治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外廷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这批人,是不会答应的。所以李治就带着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里去探探口风。当唐高宗听到长孙无忌还有三个小妾所生的儿子没有官职的时候,高宗就表态了,马上都把他们提拔为五品的朝散大夫。 他说:你看,舅舅,你的这些儿子都很优秀;可是呢,你看,王皇后没有为我生儿子,倒是武昭仪跟我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这就等于把话有点挑明了。 李治说完以后,长孙无忌没有接他的茬儿,只是“哈哈哈”了一通,说,啊,真是可喜可贺啊,可喜可贺啊。 这第一块石头扔出去,看来是石沉大海了。可是李治就此能甘心吗?武则天又给高宗使了个眼色。所以高宗又喊,来人啊,上礼物。这个时候,从皇宫里面运出来的四车的金银宝器给长孙无忌献上来了。糖衣炮弹打出来了,这次李治说,我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可是王皇后没有给我生儿子,倒是武昭仪给我生了儿子啊。 把这同样的一句话,语气加强,又说了一遍,够强调了吧。长孙无忌还是那么地矜持地说:感谢皇恩浩荡,又给我儿子赐官,又给我赏赐那么多的财物。但是始终没有说出来,你还是换个皇后吧。 其实长孙无忌已经回答了,那就是他不支持废立皇后。那么这次试探是以李治和武则天的失败而告终了。 后来武则天干脆想出一招,就派自己的母亲杨氏,亲自到长孙无忌的府上去,明明白白地给他点明:我的女儿武则天想要做皇后,高宗也有这个意思,您老就支持支持吧。可是结果呢,长孙无忌那就很明确地说“不可能”,让杨氏碰了一鼻子灰就回去了。 经过这次试探,武则天有一个非常巨大的收获,那就是:她发现,李治是坚持支持她的。 皇帝带着武则天到他舅舅长孙无忌家里去求情,碰了一鼻子灰。这对皇帝的自尊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使唐高宗更加坚定地要站在武则天这一边。 从这一刻开始起,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来还是武则天一心想要当皇后;现在事情演变成了唐高宗李治和他那些元老大臣之间的政治对立了。高宗和武则天原本只是单纯的恩爱夫妻,现在在政治上他们也开始结成为盟友。 对于武则天来说,只要找到一个借口,给高宗一个台阶,那王皇后就一定能够废掉。 武则天指使左右向唐高宗告状,说王皇后和她的母亲在后宫里面秘密地做厌胜。所谓的厌胜,是过去诅咒别人的一种巫术,弄个小布人,或者是小木人,然后上面刻上字或者是写上谁的名字,然后去诅咒他,在过去这是重罪。 高宗也知道,这是武则天给他找的一个台阶。他没有按照一般的刑事案件来处理皇后,只是下令禁止皇后的母亲入宫。高宗的这个举措其实就会影响到外朝这些人的态度,他们敏感地捕抓到了,高宗的主意已经决定了。宰相柳奭、王皇后的舅舅就内心不安,上表请求辞去相位。 在这种情况下,外廷那些大臣反对武则天做皇后的态度更加明确了,实际上,武则天遇到了更强大、更明确的阻力。 武则天懂得以退为进、懂得步步为营,在这种强大的阻力的面前,她暂时放弃了做皇后的想法,她给皇帝上表,请求皇帝加封她做“宸妃”。 根据唐代后宫的制度,妃当中有名号的只有四个,那就是贵妃、淑妃、贤妃和德妃,从来没有宸妃,这是武则天最先为自己创造的一个名号。我们一直都说武则天这个人不缺乏创造力。这个“宸妃”有非常深刻的政治上的寓意,“宸”就是北极星,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天上最亮的众星拱位的北极星。 武则天之前那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此时是戛然而止,武则天一筹莫展了,在外廷原来我也需要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呼应才行。当时有一中书省的官员叫李义府,他站出来说话了。 李义府这个人,长得是一表人才,但是最擅长的就是暗箭伤人。长孙无忌发现这个中书舍人李义府暗中好像是要支持武则天的,就要把李义府贬到益州去做地方官。李义府去找他同事,一起担任中书舍人的王德俭,王德俭说,现在只有皇上能救你,只要你公开表态,支持皇帝改立皇后,你肯定就得救了。就是要由你来把这件事给挑破了。 李义府就公开地站出来说,我要支持皇帝改立皇后。李义府这一表态,唐高宗自然非常高兴,一下子从五品的中书舍人,提拔到四品的中书侍郎,这是唐高宗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 众人发现,经过这个通道我可以迅速上升,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要支持武昭仪升皇后,就形成了一个叫挺武派。 因为李义府、王德俭这批人,级别都还比较低,支持武则天的力量应该都是比较弱的,最后有一个人出来了,许敬忠,太宗朝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当时担任九卿当中的卫尉卿,三品高官。 高宗有一次上朝,召集大臣们来讨论改立皇后的事情的时候,等待的间隙,大臣们就在那里窃窃私语:皇上再提改立皇后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支持太尉,要反对这个决定。听到那些议论,许敬忠高声地说了一段话,意思是说,这年头只要年成好了,乡下的老百姓也想换个老婆,皇帝人家自己想改立一个皇后,关你们这些人屁事,在那里有什么好啰嗦的。你看这个话很粗啊。 对于武则天来说,信心倍增,终于在外朝也听到有人敢公开站出来说支持我做皇后。这一来武则天等于间接地在外廷也形成了自己的支持势力,这个时候,挺武派和反武之间就要正面交锋了。 反武派态度非常坚决,一点都不松口,几次在朝廷开会讨论这个问题,长孙无忌、褚遂良首先是说坚决不能换皇后,因为这是先皇交给我的。这个理由高宗也不接受了,我就是要换。上朝结束以后,皇帝把这几个主要的宰相留下来,召集到内殿继续商议这件事情。反对派又说了,你就是真的想换的话,我们拦不住你,但是你一定不能找武氏这样的人,为什么呢,武则天这个身份不行啊,先皇身边的人,你怎么能把她娶过来做自己的皇后呢? 这个话说得很苛刻,很尖酸,褚遂良那个时候是以头抢地,满头是血,除非当场把我打死,否则我就是不同意,把唐高宗给噎住了。可是谁也没有会想到,这个时候从高宗的背后传来一声呵斥:“何不扑杀此獠!”干嘛不杀了这个狗东西! 这是武则天,那一声吆喝也是流氓似的语言。历朝历代,敢上朝堂,并且还敢在朝堂之上说出这样充满杀机的话,我看就只有武则天一人了。 当时双方就僵在这个地方。在场的人被吓蒙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是看谁来打破僵局。徐懋功徐世绩,现在叫做李勣,四个顾命大臣当中,三个反对,还留一个没有吱声的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隋唐演义》当中的那个军师徐懋功。前面几次宰相开会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不表态,但是现在双方的斗争白热化程度,剑拔弩张,李勣不表态也不行了,所以散朝以后,他装着脚有点不舒服,故意磨磨蹭蹭最后留下来,皇帝就问他这个事到底怎么办,李勣回答了皇帝非常巧妙的一句话,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改立皇后,是陛下您个人的事情,是你家里的事情,你问那些外人,跟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有什么好商量的呢? 当唐高宗、武则天陷入了僵局,不知道哪里找突破口的时候,这么一个身份,顾命大臣之一的李勣能够说出这句话来,这个给高宗和武则天的鼓励是非常大的,一下子清醒过来,彻底放下包袱,反戈一击。很快唐高宗就下令,把反对立武则天最强硬的人褚遂良贬到潭州。永徽六年的十月,唐高宗下了一道诏令,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家人,全部贬为庶人,流放到岭南去。 武则天被正式册立为唐高宗的皇后了。从贞观十一年入宫到永徽六年,整整十八年,当年那个怀有“见天子庸知非福”的那种期待的女子,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三十二岁的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马上就对敌人进行一系列血腥清洗。她咬牙切齿地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打入冷宫,这还不算,还砍下她们的手足,把她们的躯干扔到一个酒瓮里面去说,让你们两个人骨醉。就是让你们的骨头都给你醉酥了。所以人们老说,武则天比起汉朝的那个吕后,有过之而无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