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周游
德国频道
查看: 23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娜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14.6.2007 10:52:37 | 只看该作者
即时机票
我亲爱的弟兄和亲爱的姐妹,他们是这世界不配有的人,更是这世界不能少的人!<br /><br /><br />罗娜<br /><br />文/刘白宁<br />( Overseas Campus Today&#39;s Selections No. 2 )<br /><br />两百美元<br /><br />认识罗娜克拉克(柯罗娜)大约是在1985年,那已是十八年以前的事了。当时的美国姑娘罗娜风华正茂,一头披肩长发金光闪烁,一副金丝边眼睛架在笔直的鼻梁上,更加衬托出她的优雅端庄。她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是继在湖南的一所大学教授英语一两年之后,来到我们西安交大的。<br /><br />她同其它的外教一起住在外专楼,每天以脚踏车代步,穿梭于校园。她喜欢去熙熙攘攘的学生食堂和学生一起排长队,聊天,打饭,体验穷学生的生活;每到寒暑假时,她则乘坐火车去外地旅游。她留恋于中国的大江南北的美丽景色,每当假期过后,她返校归来,便绘声绘色地描述旅途见闻,新闻逸事。而旅途中拥挤肮脏的车厢,以及车厢内混合着各种气味,喧嚣嘈杂,则全部置之脑后了。<br /><br />有一位欲出国的老师,因没有足够的美元买飞机票,而无奈找到罗娜,想与她商量兑换两百美元。罗娜说,她现在手头没有美元,但她在美国的银行却有。她说,请容她与美国的银行联系,让银行将钱寄至中国,但这过程将需要大约两个月。<br /><br />这位中国老师听到这话,把它当作了婉拒的托词。不想过了两个月,她收到了罗娜给她的一个信封,正是她需要的二百美元。当她找到罗娜,欲按当时的兑换率给罗娜人民币时,却遭到了罗娜的拒绝。罗娜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我盼望你早日实现你的理想,出国深造。”<br /><br />洋“惠芳”<br /><br />罗娜在西安交大大约教了两年的英语。合同期满后,她又去了第四军医大学教英语。这之后,我也离开了交大。离开了校园生活,有关罗娜和其它外教的消息不由就少了许多。<br /><br />等再一次得知她的消息,是看了《西安晚报》上登载的一则报导,题目是:〈西安有个洋惠芳〉。那是大约1991年前后的冬天,电视剧《渴望》每晚将家家户户,牢牢地吸到电视机前。而剧中善良的女主人公蕙芳,立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br /><br />通过报导我才得知,罗娜在一天早晨,骑车途经四医大附属医院的途中,听到了一棵大树下,发出了婴孩奄奄一息的微弱哭声。这是一个刚刚出生几小时,不幸生来就是兔唇的女婴!罗娜轻柔地将她的小小身体托起,就这样,这个出生就被父母离弃,几乎丧命树下的可怜弃婴,竟如此成为罗娜领养的孩子。而原本逍遥自在地过着“单身贵族”的生活,满世界悠闲闯荡的美国姑娘罗娜,成了未婚、未育的年轻妈妈。<br /><br />在那篇报导上还写道,记者问罗娜:“当你捡起这个有生理缺陷的女婴时,你有没有想到,你从此将成为一位单身妈妈,你面对的将是你以前从未想到的困难,以前那种潇洒自在的生活将不复存在?”罗娜的回答是:“我是一个基督徒。这是我应该做的。”<br /><br />等到再次得到罗娜的消息,则是1993年,我和先生从英国飞到美国度假,住在好友琳达科帕兹在俄亥俄的家。琳达告诉我们,罗娜现在仍在西安,目前已经是三个弃婴的母亲了。琳达说,自从晚报上登载罗娜收养弃婴的消息后,罗娜竟成了西安的女英雄,女名人。热心善良的人们纷纷送奶粉,送孩子的衣物,还有人自动上门帮她照看孩子。<br /><br />琳达还告诉我们,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几个月之内,罗娜就成为三个弃婴的母亲。新收养的两个弃婴,一个是被人捡起送到罗娜门上的,另一个是清晨开门去上班时,在宿舍门口发现的!这三个幼小的弃婴,除了第一个生来就是兔唇的,其它两个都患有相当程度的顽疾。<br /><br />这时的罗娜,已同当地一位教会的传道人赵建安结了婚,并改名为赵罗娜。他们夫妻同心携手,带着兔唇女儿,风尘仆仆奔波于西安和上海之间,最后终于在一家大医院,自费为女儿成功地做了矫正手术。<br /><br />在办理收养这三位弃婴的收养手续时,他们曾被相关政府部门,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费尽周折。最后总算办妥了一应手续,使这些原本生来不幸,被自己亲身父母狠心丢弃的婴儿,变成了幸福的孩子,在他们夫妇的慈爱呵护下,从此有了一个温暖安定的家。<br /><br />倾囊求医<br /><br />1999年,当我们一家四口从英国搬迁到美国时,又一次从琳达那里得知:罗娜一家五口目前住在北卡。他们于几年前带着三个孩子来到美国,专程为其它两个孩子治病。三个孩子上小学,罗娜在家操持家务,在当地教会做些事情,并设法到处募捐,筹措手术费。建安则在一家汽车修理行打工。<br /><br />这时的三个孩子,已从嗷嗷待哺的小婴孩,长成了健康活泼的八岁学龄儿童。去年,琳达一家还专程从俄亥俄驱车前去北卡与他们相会,两家的孩子玩得特别好。琳达说,罗娜太爱中国了,太爱她的三个孩子了。她和建安结婚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要自己的亲生孩子,他们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这三个孩子身上,再没有任何多余的爱给自己的孩子了。<br /><br />她说:汉语在罗娜家是法定的第一语言。而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罗娜,她的心、她的魂却长系中国。每一次回到美国时,她会对美国不适应。中国,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磁石,对她有着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她太想念中国的一草一木,她想念中国那狭小拥挤的陋室,善良热情的邻居,香味扑鼻的西安小吃,她想中国的一切。<br /><br />由于建安不太适应美国的生活,他们一家几个月之后将会回到中国去。我试着与罗娜通话,前几次电话都是建安接的,罗娜不是出外买菜,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校,或是陪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了。<br /><br />后来总算是终于与罗娜通了话,当她听说我们一家刚刚从英国搬到美国,人生地不熟时,还热心地与居住在我们当地的她过去的同学朋友联系,期望他们能帮助我们。<br /><br />后来她还专门为此事,写来了洋洋洒洒的一封长信,切切地叮嘱我们按她信上所提供的人名、地名与他们联系。而对于他们自己生活上的难处,她却丝毫没有提及。<br /><br />我之汗颜<br /><br />2000年,当我们驱车去看望琳达一家时,我们又一次得到了有关罗娜的消息:罗娜和她的先生赵建安,正在西安忙于弃婴的安置收养工作。他们要照顾越来越多的弃婴,他们也在多方努力,为那些弃婴找寻有爱心的养父母。在弃婴找到合适的养父母之前,他们都归罗娜夫妇照管。<br /><br />后来他们又注意到那些无人照管而长年失学的街头流浪儿。他们四处奔走,与流浪儿的父母联系,送他们回家。对于离家出走的少年,他们则多方努力,与当地派出所,街道居委会,房管局,等等有关部门联系,设法收容这些失学少年,为他们找合适的住处,或送他们再次回到学校,让他们学习一些必须的生活技能。<br /><br />讲到这里,琳达动情地说:我真想回到中国,为罗娜夫妇助一臂之力。听到此话,身为中国人的我不禁汗颜羞愧。罗娜,一个美国人,她的激情却迸发在中国,燃烧在中国。她甘愿放弃在美国一切的舒适安逸,不远万里去中国,为的仅仅是付出、奉献。<br /><br />当她怜悯轻柔地从地上抱起那个弃婴时,当她面对新闻记者的提问时,她的回答仅仅是:“我是基督徒,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平白质朴,毫不修饰的语言,却是多么地掷地有声,令人回肠荡气,回味无穷。<br /><br />而建安,这个年轻健壮的男人,在和罗娜结婚后,用他那宽阔的双臂,支撑起了这个原本是来自五个不同家庭,五个姓氏的家庭,心甘情愿地与妻子同甘苦。多年来,他们夫妻二人从未间断,在默默无声,无怨无悔地奉献着他们如火的青春,有限的金钱,有限的精力,和无限的爱心。<br /><br />他们为中国,为中国的孤儿,弃儿,街头的流浪儿,所做的点点滴滴,一切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出名吗?为了得利吗?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们陷在物质享受的无底深渊的世界中,在人们为了自己的私欲,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捞好处,唯恐比别人晚一步就赶不上趟的时候,罗娜夫妇是不是与这个世界太不合拍了?他们是否与这个现实世界太不兼容了?他们是不是也太傻了?<br /><br />幸与不幸<br /><br />在我成为基督徒之前,当我每次听到有关罗娜的消息时,我都要为之感动唏嘘不已。而现在,我已是一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我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动机:他们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他们为的仅仅是尽一名基督徒的本分。<br /><br />基督徒要像耶稣基督,生活就要充满着基督的爱。这不是一日一时的表演,也不是在某几样事上的模仿,乃是整个生命的自然流露,就像罗娜夫妇。即使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嘈杂喧嚣中,他们也能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他们在用默默无声的行动,为世人传递了耶稣的大好消息:“耶稣是爱,信靠耶稣的得福。”<br /><br />走笔至此,我耳边似乎听到耶稣在柔声向我,向读者,向世人说:“我有生命活泉,干渴切慕滋润的人,我必赐他活泉。我是暗世之光,来就我得见晨光,全路程我来照亮。你肯来吗?”<br /><br />时值2003年的今日,罗娜,这位美国姑娘,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二十年。而由她领养、亲手抚养带大的三个孩子,也已经成为十一二岁的健康少年了。这些当年的弃婴,他们生来何等不幸,一生下就被自己的生身父母狠心地遗弃;但他们又是何等的幸运,他们有幸被耶稣的爱包围,在细心抚养、精心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br /><br /><br />作者现住美国。<br /><br />编者注:罗娜的故事《给无家的孩子一个家》也登在《人民日报-网络文摘》上:http://www.people.com.cn/digest/200007/20/bt07200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10:58:12 | 只看该作者
给无家的孩子一个家<br /><br /><br /><a href='http://www.people.com.cn/digest/200007/20/bt072002.html' target='_blank'>http://www.people.com.cn/digest/200007/20/bt072002.html</a><br /><br />  异国情缘在当今我们的社会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而眼前的<br />这位美国女人柯罗娜和她的中国丈夫赵建安看上去又是那么普通<br />。说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脸上时刻都挂着中国老百姓那惯常的<br />谦和与平静的微笑。 <br /><br />  赵建安、柯罗娜夫妇在西安和成都一共曾收养过68个无家可<br />归的孩子,我曾采访过许多夫妇和爱侣。其中不乏浪漫动人和生<br />离死别的故事,而被这对夫妻深深打动的原因是一种久久弥漫在<br />心头的久违的情怀,那是感动。因为他们是这样的父母——— <br /><br />  ■未婚姑娘柯罗娜和她的三个孩子 <br /><br />  柯罗娜是一位美国姑娘,从小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和热爱。19<br />87年,柯罗娜终于来到中国,成为长沙一所学校的一名外教,不<br />久后,她又来到古城西安。柯罗娜的理想就是嫁一个中国人并长<br />期生活在中国,就算到农村生活也好。 <br /><br />  1990年,在西安任教的柯罗娜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医院<br />里有一个孩子不知是谁的,柯罗娜听了马上赶过去并小心翼翼地<br />把孩子抱回学校,给孩子取名“安诺”。 <br /><br />  几个月后,又一个孤儿的消息传到柯罗娜那里,她认为不能<br />让这个孩子自生自灭,朋友们都劝她,再收养这个孩子,会花很<br />多钱和精力,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柯罗娜想了想说:“她毕竟是<br />一个生命,我爱孩子,不管什么样子,我看着都一样。”于是,<br />第二个孩子“天诺”又来到柯罗娜的单身宿舍。又过了几个月,<br />当柯罗娜抱着天诺出去的时候,看见一个没人管的孩子,当时她<br />也没考虑太多又把孩子抱回了家,这个孩子叫“以诺”。 <br /><br />  就这样,一个美国的未婚姑娘成了3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br />孤儿的妈妈。 <br /><br />  ■柯罗娜和赵建安的爱情故事 <br /><br />  在柯罗娜收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善良的中国人给予了她很<br />多帮助,她觉得中国人很好客,很热情,这其中有一个朴实憨厚<br />的西安小伙赵建安。 <br /><br />  建安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英俊的外貌,也没有显赫的职<br />位。有一次他去学校看柯罗娜,那时她刚刚收养安诺,建安注意<br />到柯罗娜床上包裹着一个小婴儿,建安很纳闷,他心里想:外国<br />人喜欢养宠物,可能柯罗娜在中国太寂寞,所以抱了孩子来陪伴<br />自己。但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只要没人要的孤儿,柯罗娜都<br />愿意抚养,她的心地很善良。 <br /><br />  天诺的消息是他告诉柯罗娜的,当柯罗娜毅然抱回孩子时,<br />建安被深深地震撼了,同时,爱的种子开始悄悄在心里萌芽。 <br /><br />  但他心里也充满了矛盾和顾虑,他感觉自己学历不如她高,<br />个子比她矮,年龄比她小,他总觉得自己配不上柯罗娜。其实在<br />柯罗娜心里,也对建安有了非同一般的好感,但她又说不出口。 <br /><br />  有一天,作为好朋友,柯罗娜为建安介绍女朋友,也许是天<br />意,被介绍的女孩匆匆离去,只剩下柯罗娜和建安骑着自行车回<br />来。忽然一位老人骑着车赶了上来,出于好奇,他热情地向柯罗<br />娜打听了一些比如年龄、结婚没有之类的私人问题。这个老人帮<br />建安问了许多想问又不好意思问的问题,这使两个人真正开始熟<br />悉了。后来,柯罗娜开玩笑说,这也许就是中国人传说中的月老<br />吧。两个相爱的人感情在不断升温,在以诺来了6天之后,他们订<br />婚了。 <br /><br />  订婚不久,他们带着孩子去上海看病,趁着手术预约的一段<br />空闲,他们借了800元钱临时决定在上海把婚礼办了。 <br /><br />  他们在上海举行了没有轿车、没有喜宴的简朴婚礼,而新房<br />是朋友们在郊区为他们找的一间放杂货的农舍,里面满是灰尘和<br />稻草,柯罗娜却很喜欢,她说,这里感觉像耶稣出生时的马槽。 <br /><br />  爱情和这几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将这对大洋两岸的年轻人的生<br />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br /><br />  ■我们的快乐家庭 <br /><br />  照顾3个孩子是既艰辛又快乐的事情,在收养这几个孩子后,<br />柯罗娜任教的学校里有人开始对她有猜测,甚至传播谣言,最后<br />校方不得不与她解除了聘任关系。渐渐地,柯罗娜和赵建安就把<br />照顾孩子变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br /><br />  柯罗娜在美国曾经为邻居照看过孩子,她发现中国人带孩子<br />与美国真的有很多不同。在美国,父母一定要让婴儿趴着睡,因<br />为怕小孩被吐出来的东西噎着,可当柯罗娜这样做时,一些好心<br />的中国人就会帮她把孩子翻过来,说孩子一定要仰着睡头形才会<br />好看。于是一有人来,柯罗娜就把孩子翻过来,人一走,又把孩<br />子翻过去。 <br /><br />  中国朋友总是帮他们看孩子,交给他们许多方法,比如,教<br />她把孩子的腿绑得紧紧的,而且告诉她是为防止孩子变成O形腿,<br />但柯罗娜总觉得这样做孩子会很难受,于是等朋友们一走,她又<br />把孩子紧紧绑着的腿稍稍松开一些。 <br /><br />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几个本来命运悲惨的孩子在柯罗娜和赵<br />建安那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他们有时也会问一些让人难以回答<br />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和妈妈的头发、眼睛颜色都不一样?”柯<br />罗娜坦率地告诉他们:“你们是妈妈捡来的。”3个孩子形成了一<br />个有趣的概念,以为所有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捡来的。 <br /><br />  ■特殊家庭的成员不断增加 <br /><br />  1999年,柯罗娜和赵建安带着3个孩子来到成都定居。 <br /><br />  有一次正好是建安生日,外出的柯罗娜看到一个在火车站流<br />浪的孤儿,就把孩子带回家,进门就对赵建安说:“我要你接受<br />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建安一看,这个孩子满身污泥,衣衫褴<br />褛,眼睛里充满了一种因无助而产生的野性。但他还是决定留下<br />这个孩子。这个家的成员从此不断增加。 <br /><br />  最让夫妻俩心焦的是,这些孩子有的已染上偷、骗的恶习,<br />他们不但偷柯罗娜的东西,也偷来帮忙照顾他们的义工的东西,<br />偷了后就跑到外面大吃大喝。每次他们都焦急地找回孩子,通过<br />他们的耐心教育,孩子们慢慢懂事了。 <br /><br />  赵建安觉得是这些孩子让他们感到幸福。他说,前不久是柯<br />罗娜的生日,直到孩子们用捡塑料瓶卖的钱给柯罗娜买了生日礼<br />物他才记起妻子的生日。那天晚上他跑到街对面的商场花了29元<br />为妻子买了一个绿颜色的书包,他知道柯罗娜喜欢绿色。当我问<br />柯罗娜收养孩子的原因时,她朴实地说:“小孩刚来的时候头发<br />很长、很脏,但经过洗澡、理发之后个个都是漂亮的孩子,我觉<br />得我们从小把他们养大,一下子就十几岁了,我们是拾了便宜,<br />他们真的挺可爱的。” <br /><br />  采访中,他们俩很少谈到在抚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他<br />们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以他们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幸福,而这<br />些曾经不幸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的爱而快乐地享受着家的温暖。 <br /><br />  (摘自2000年7月16日《北京青年报》,作者:冯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11:01:38 | 只看该作者
洋“阿姨”为11名中国娃安家<br /><br /><br /><a href='http://www.bjyouth.com.cn/Bqb/19991222/GB/4104%5ED1222B2301.htm' target='_blank'>http://www.bjyouth.com.cn/Bqb/19991222/GB/...ED1222B2301.htm</a><br /><br />  近一段时间,成都武侯区小学路一个大院的守门大妈越来越感到奇怪:自今年<br />9月25日一位洋姑娘住进来后,一下子从楼面“窜”出许多娃娃。几位退了休的老人<br />闲聊此事,说着说着有人忽地说起某国破获一起跨国贩卖儿童器官集团的事情。想<br />想那位洋女人,看看在眼前蹦来蹦去的娃娃们,莫不是……有人警觉了,抓起了电<br />话…… <br /><br />  与中国的缘分从外祖父开始 <br /><br />  柯罗娜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她隐约记得第一次听到中国的事情是她6岁的时<br />候。是外祖父对她讲的,在40年代初,外祖父结识了几位当时中国政府派到美国搞<br />水电的中国朋友,外祖父与他们互相交往相处得很好,常常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外<br />祖父后来常常对柯罗娜讲起中国,这样柯罗娜也就知道了中国,知道了那个古老而<br />又神秘的国度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就对中国有一种神往的感觉。<br />她常常有一个看似非常古怪的想法:要是一名中国人该多好! <br /><br />  果不其然,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所以大学一毕<br />业,柯罗娜毫不犹豫地选择到中国,并在西安交通大学做了一名外教,此举得到了<br />做工程师的父亲及在某大公司做职员的母亲的支持。 <br /><br />  洋姑娘捡了 <br /><br />  个中国女婴 <br /><br />  1991年1月13日,一个同事闲说话似的告诉柯罗娜,西安市某医院有一名被遗弃<br />的女婴。柯罗娜听后马上赶到那家医院,一个出生仅13天的女婴正躺在冰冷的长椅<br />上,这时很多人围了上来,见是名女婴,又都摇摇头走了,柯罗娜轻轻抱起孩子回<br />到了宿舍。 <br /><br />  “一个洋姑娘捡了个中国孩子!”消息顷刻传遍西安市的大街小巷,有人感到<br />好奇,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此时电视连续剧《渴望》正在西安播出,人们不约而同<br />地把柯罗娜称为中国的“洋慧芳”。孩子一带回家,从未做过母亲的柯罗娜立刻变<br />得手忙脚乱,一会儿给婴儿喂奶粉,一会儿又给婴儿换尿布,一边教课,一边又要<br />照顾孩子,一个未婚洋姑娘这一回的的确确出了不少“洋相”。 <br /><br />  西安小伙闯入她的生活 <br /><br />  捡回孩子后大概又过了两个多月,一个人的身影闯进了柯罗娜的生活。这一回<br />倒不是什么弃婴,而是一位西安小伙子———赵建安。 <br /><br />  赵建安有着中国人最典型的性格:朴实、敦厚。从外表看并无任何“闪亮”之<br />处,他高中毕业后,曾在珠海某大公司工作过几年,也是刚刚回到故乡西安。 <br /><br />  经人介绍,中国小伙子赵建安与带着孩子的洋姑娘柯罗娜认识并相爱了。起初,<br />赵家还很反对儿子这桩“洋”婚事,相貌堂堂的小伙子,哪里找不到姑娘,现在偏<br />偏娶了一个外国妞不说,还带着一个来历不明的中国娃娃。但渐渐地,赵家又开始<br />改变了对柯罗娜的看法,并也开始喜欢起柯罗娜,尤其是赵建安的母亲,经常来到<br />柯罗娜的住处,帮助她照顾孩子,这时,柯罗娜已给孩子取名———安诺。 <br /><br />  去上海为孩子做手术 <br /><br />  1991年5月20日,柯罗娜未来的婆婆照例又来到柯罗娜住处看望安诺,不经意地<br />说起在某医院又发现了一名弃婴……柯罗娜忽地站起来往外走,婆婆拉住她说:<br />“我还没说完呢,那孩子有病,背上长了个大瘤子,恐怕活不长……”“那也不能<br />让她等死啊!”柯罗娜起身出了门,没多久,又把一个女婴抱了回来。 <br /><br />  确实比较麻烦,这回婴儿背上真的长了一个大瘤子,稍一动就往外流脓,婴儿<br />一直哭个不停。柯罗娜开始满西安求医问药,但最后的答复都非常让人沮丧,恰好<br />到了发薪水的日子,柯罗娜带着婴儿去了上海做手术。手术做得非常成功,等到柯<br />罗娜再回西安时,孩子已康复得周身红润,柯罗娜为女婴取名为“天诺”。事有凑<br />巧,整整两个月后,也就是1991年7月20日,当柯罗娜带着天诺、安诺到西安某大医<br />院看完病后,就在她们走出医院大门的一刹那,又一名婴儿躺在门旁的过道边上。<br />这次是名男婴,柯罗娜又把这位男孩带回家中,并为他取名为“以诺”。柯罗娜的<br />宿舍如同“托儿所”一样,三个孩子哭闹声此起彼伏,柯罗娜与赵建安更是手忙脚<br />乱,一会儿给天诺喂饭,一会儿给安诺换尿布,一会儿又要给以诺喂奶粉,柯罗娜<br />与未婚夫赵建安忙得团团转。转眼就到了年末,安诺已满1岁,天诺也已7个月了,<br />以诺5个多月,望着每天跟着自己忙活得疲惫不堪的赵建安,柯罗娜深情地说:“我<br />们……结婚吧!” <br /><br />  带着三个娃娃举行婚礼 <br /><br />  1991年12月17日,柯罗娜与赵建安带着安诺、天诺、以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br />外国姑娘嫁给中国男人已属稀奇,更稀奇的是婚礼上洋新娘还带着三个孩子,以至<br />于围观者中很多人窃窃私语:“看,还是外国人开放,带着三个孩子结婚……”还<br />有人说:“嚯,三个,真行!” <br /><br />  罗娜一家5人是9月9日从上海来到成都的,经朋友介绍,全家暂租了一处一套二<br />居室的房子安顿下来,一连收拾行装忙了几日才歇口气,9月23日,也就是到成都后<br />的第14天,一家人晚餐后到附近的体育馆散步。全家人正围着空地慢慢地走,隐约<br />的夜幕下一阵充斥着童音的嘈杂传入耳中,罗娜快步上前,定睛细看,五六个十岁<br />左右衣衫褴褛的小孩正蜷缩在房檐下:有几个拿着一副残缺不全的扑克在起劲地甩<br />着,有的把一盒脏兮兮的剩饭往嘴里塞…… <br /><br />  罗娜蹲下身来,问道:“你们为什么住在这里,你们的家呢?”哪料到,这一<br />问,所有的孩子们都仰起几乎看不见肤色的小脸,齐声道:“我们没有家!”“你<br />们吃饭了吗?”这一次娃娃们更是回答得山呼海啸,包括那位正抱着捡来的剩盒饭<br />的男孩也加入行列:“我们没吃———” <br /><br />  “快,快……”罗娜一拍手,丈夫赵建安和她一起行动,不一会儿,俩人抱回<br />盒饭、面包、矿泉水等,完全不知也不可能有礼节的娃娃们一拥而上,狼吞虎咽起<br />来。罗娜在一旁不时地告诉他们慢慢吃,小心别噎着。 <br /><br />  一次领回五六个娃 <br /><br />  第二天,罗娜显得心事重重,她不时起身抬腕看表,并不时往体育馆的方向眺<br />望。看在眼中的赵建安知道妻子在惦记着什么,中午,俩人又拎着食品来到了体育<br />馆,但整整找了一圈也不见一个娃娃的踪影。罗娜心里清楚,这些像麻雀一样的孩<br />子是“打食”去了,只有等到晚上,他们才能回到这里的“雀巢”,看来要见到他<br />们,只有天黑…… <br /><br />  果不其然,天刚刚黑下来,那些娃娃们又从四处汇集到这个角落。 <br /><br />  罗娜把刚买来的饭菜端给他们,娃娃们又蜂拥上来,你争我夺,罗娜走到一位<br />看似文静但又满脸伤痕的娃儿面前细心询问起来。男孩先是咽下一口饭,然后慢慢<br />说起:“我叫肖波,我今年11岁,读小学四年级,我母亲在我6岁那年死了……”她<br />把肖波搂在怀中,喃喃道:“孩子,咱们回家!” <br /><br />  “我也去,我也去……”一只只黑乎乎的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泪水就在眼眶里<br />打转的罗娜对着孩子们郑重地点点头。一旁的丈夫却有些焦急地对她耳语:“……<br />住不下……”的确,赵建安说的是大实话,一套的房子他们夫妇一间,三个孩子一<br />间,剩下的只有接待客人用的厅。罗娜告诉丈夫,先让孩子们在客厅挤一挤,然后<br />再租房子。 <br /><br />  把二楼的房子都租下来 <br /><br />  的确是人多房间小,正像纸里包不住火一样,现在整个大院都知道了有个洋女<br />人在外面弄回一帮无人要的流浪儿,人家派出所的警官也亲自登门来看了看,并称<br />赞罗娜是做了件好事,但他们还是希望娃娃能送民政部门的还是送民政部门,知道<br />地址的就送回家。罗娜何尝也不是希望如此! <br /><br />  但并非一切都非常顺利,今年12岁的余登科,家住仁寿县某乡,地址弄清后,<br />罗娜让丈夫送他踏上了返乡的归程,可三天后,他又回到这里,一是喜欢这个温暖<br />充满爱心的家,二是与那个小肖波相反,这一次是改嫁的母亲往死里打他,他不得<br />不逃。 <br /><br />  都挤在一套二间的房子里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没有办法,罗娜一咬牙,干脆把<br />6单元二楼的房子租了下来,每月房费700元。 <br /><br />  让八名流浪儿有个家 <br /><br />  赵建安现在完全成了勤杂工,一连跑了几个家具市场按娃娃们的身高尺寸买了<br />几张双层床,娶了一个洋妻子没有让他腰缠万贯,相反,倒处处有些捉襟见肘,他<br />有几次想劝说妻子放弃这些孩子,但一想到那几个孩子不辞而别时罗娜竟难过地流<br />泪时,他也只能默默地去做一切,因为他太理解妻子了,她不稀罕、也不图什么,<br />她只是热爱中国,喜欢这里的一切! <br /><br />  床是新买的,被褥也是里外全新,还有衣服,一人一套,从里到外,当这些几<br />个小时前还是衣衫褴褛的娃儿们洗完澡换上新衣服后,一切都变了。 <br /><br />  截止到11月末,罗娜已收留8名流浪儿,他们是:谭万军(14岁,中江人)、余<br />胜平(12岁,住址不详)、余登科(12岁,仁寿人)、李孟(13岁,瞳南)、梁观<br />(12岁,南充)、肖波(11岁,自贡)、未可伟(住址不详)、李强(新疆)。这<br />样,柯罗娜夫妇就有了11个孩子。 <br /><br />  最大的愿望是办一所孤儿学校 <br /><br />  房子暂时找不到可以慢慢来,可不能整日让孩子们闲着啊,他们应该读书才对,<br />但又没有学校肯收留他们,罗娜只好再买一块小黑板,天天教孩子们写字、背诗。<br /><br /><br />  罗娜真想在成都办一座孤儿学校或是一家慈善机构,但在目前看来还不太现实。<br />但是,她始终坚信:让这些流浪的孩子有个家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br /><br />  ■ 文/刘小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11:02:1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文章和后面两篇,在罗娜捡到第一个孩子时地点不一样,可能第一篇文章中的错了,因为作者一直是听说罗娜的情况。也说不定是后面两篇错了。 <!--emo&:s--><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confused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_smile.gif' /><!--endem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6.6.2007 08:33:17 | 只看该作者
<!--QuoteBegin-susan-andy+14.06.2007, 11:02 --><div class='quotetop'>QUOTE(susan-andy @ 14.06.2007, 11:02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第一篇文章和后面两篇,在罗娜捡到第一个孩子时地点不一样,可能第一篇文章中的错了,因为作者一直是听说罗娜的情况。也说不定是后面两篇错了。 <!--emo&:s--><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confused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confused_smile.gif' /><!--endemo--><br />[right][snapback]1339456[/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本人见过此人一回, 领了几个孩子在某教会里。<br />这姐们说实话有愤青的感觉。 <br />不过孩子们现在该上大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信息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4 Comsenz Inc.

GMT+1, 22.11.2024 05:57

关于我们|Apps

() 开元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