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欧洲牛奶配额终结?别心塞!
[打印本页]
作者:
kaiyuanjiayuan
时间:
7.4.2015 13:52
标题:
欧洲牛奶配额终结?别心塞!
根据欧盟委员会3月26日消息,欧盟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取消,牛奶配额制是欧盟最后一个计划控制领域,取消意味着欧盟农业领域完全开放进入市场经济。欧盟关于配额放开的解释是,取消奶业配额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由于奶制品是食品行业的基础产品,该领域的改革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推手,通过提高奶制品的附加值以及开发功能性食品,牛奶业有成为欧盟又一经济支柱的潜力。
笔者看来,由于世界经济重心已经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迫使传统经济发达国家转变角色,一方面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在金融、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提升农业、食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领域合作。特别欧债危机后,金融经济遭受打击,亟需通过实体经济提振增长,促进就业,在此背景下,欧洲加快开展工、农业振兴经济计划。
由于中国、印度、南非、巴西等新型经济体大多是人口众多,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品自给能力差,欧洲,作为高效农牧业发达国家,可以成为新兴经济体高品质农产品(16.28, 0.33, 2.07%)提供者。
但是,欧洲选择的时机似乎不对,当前国际原奶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放开生产配额恐会造成欧盟内部各国价格竞争并伤及奶农。笔者认为,坚定欧洲放开的信心恰巧来自中国。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市场开放程度,中国加快了自贸区建立,并加大与整个欧洲自贸协定进程。
和中国人一样,欧洲人也认为,未来中欧贸易将是世界贸易最重要的部分,并引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欧洲将从中欧贸易及其中国周边国家贸易中获得巨额红利。关于这点,可以从最近欧洲争先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得到佐证。
抛开宏观,回到产业。消息的公布对中欧乳品企业来说,无疑是冰火两重天。欧洲乳企欢呼雀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在彼岸的中国乳品企业犹闻一道霹雳,让处于全面转型的中国乳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欧洲乳品生产配额放开带给中国直接挑战有三:一是产品及原奶价格优势明显,欧洲遍地是一百多块人民币的大品牌奶粉,让妈妈们欣喜若狂;二是品牌优势明显,特别在当前中国消费者任性地迷恋海外乳品,而欧洲又是现代乳业的发源地,从牛奶、奶酪到配方奶粉,上百年的企业和品牌比比皆是;三是欧洲在乳品加工工艺、新品研发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实力,同时欧洲乳产业非常成熟,上下游紧密衔接,抵抗风险能力很强。
在差距面前,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欧洲生产配额放开及中欧自由贸易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进口奶、进口奶粉将低价涌入国内市场,一方面摧毁乳业传统的价格体系,一方面侵蚀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偌大的中国市场,消费能力又很强,加上人民币未来预期升值,相信欧洲人恨不得把他们的每一滴牛奶都变成附加值高的产品送到中国来。
泰山压顶下,今天的乳业形势好比2003年加入世贸的中国经济一样,不被看好,哀鸿遍野,“这个产业保不住,那个行业要完蛋”。事实证明,加入世贸后,外贸出口导向型模式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奠定基础。
而中国乳业的未来毫无疑问也一样向好。无论欧洲配额放开,还是美国乳品全面登陆,将来中国乳业与国际融合是必然趋势,国际化的融合才会加快推进中国乳业破茧重生。 首先,在欧洲乳品竞争的重压下,国内企业才会“穷则思变”,加快推进产业变革,企业间才会团结一致,这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快速升级转型。以奶牛养殖为例,目前国内规模化牧场养殖成本高,造成原奶价格高于欧洲,牧场平均收购价格比欧洲主要国家原奶价格高30-40%左右,但是随着中国规模化养殖配套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养殖成本大幅下降将是必然趋势,届时与欧洲在奶源的成本差距将不复存在。
其次,欧洲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加深,不仅让国内消费者从欧洲乳业获得实惠,同时也为中国乳业欧洲投资扩张提供了便利,相互融合的结果,就是让国内企业迅速缩小与欧洲乳企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推动国内企业竞争实力增强,塑造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伊利、光明、三元战略“走出去”,蒙牛、贝因美(21.60, -0.05, -0.23%)的战略“引进来”短期都有助于减少中外乳品贸易摩擦,长期都推动企业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实力的优秀企业。
最后,欧洲乳品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推动政府加快相关产品标准的重新修订“存优限劣”;有助于推动国内企业围绕优质奶源,加快低温产业发展;有助于消费者恢复对国内销售乳品的信心,为长期恢复国内食品消费信心奠定基础。
笔者预计,继新西兰之后,中国乳业资本下一个海外扩张的方向将在欧洲,而且规模将更大,企业不仅看中欧洲是现代乳业发源地,拥有成熟的产品和品牌,未来更看中的是中、欧全面贸易带来的政策、规模等红利。在未来的世界贸易体系中,中欧贸易影响将超越中美、欧美贸易,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体系,国际化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国乳品企业不仅成为中欧乳品贸易的桥梁,同时也在世界乳品资源的配置和控制上掌握主动。
由远及近,再回到当下。尽管拥有较大优势,生产配额放开后,欧洲乳品要想全面登陆中国市场也非易事。首先,国内企业牢牢控制着渠道,紧跟渠道升级的方向,国外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落地,难度很大。其次,在乳品快消化的今天,热销乳品品类更新频繁,只有本土企业能够及时把握信息,迅速扑捉到需求变化规律。
相比较,国外企业无论从消费市场把握,还是生产线改装等都远不如国内快。蒙牛、伊利每年都有几十种单品等着上线,在渠道建设上,国内企业更是加快步伐,线上、专营等渠道迅速跟进铺开。最后,中国在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同时,未来必将加大技术门槛限制,保证优质乳品进入国内。
综上所述,对欧洲乳品生产配额放开不必过于悲观。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乳企加快在欧洲的投资和布局,政府给予贷款、保险、咨询、安保等方面的支持;二是政府主导,企业加快低温乳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快产品生产、包装、储运等标准重新修订,减少漏洞,提升国内销售乳品品质和安全;四是围绕乳品价格下降趋势,企业加快新型商业模式和渠道构建,实现线上、线下统一,推进渠道服务化水平。
笔者认为,长期来看,低温化和服务化将是未来中国乳企致胜的两**宝。推动低温乳品的发展,打造专业的储、运、销冷链渠道,构建新渠道壁垒。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婴幼儿奶粉方面,大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在降低奶粉价格的同时,通过服务化提升附加值,这不仅有助于缩小与进口奶粉价格差距,而且可以重新赢得消费者信赖,恢复消费者信心。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