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习奥会成果离预期目标远 美煞费苦心中国任重道远 [打印本页]

作者: News    时间: 11.6.2013 18:15
标题: 习奥会成果离预期目标远 美煞费苦心中国任重道远
文学城tianyi博客

2009年11月奥巴马访问中国,当时奥巴马赠送给胡主席的礼物以及胡主席回赠给奥巴马的礼物预示了此后三年中美之间的关系走向。当时奥巴马以夏威夷产的“围棋”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威胁”——如果不接受美国提出的“G2”模式,那么美国就将利用已经在中国周边布下的棋子对中国进行“围堵”与“封杀”,而胡锦涛主席也毫不含糊的、毫不妥协用中国战国时期用来调兵遣将的“信物”——“虎符”回敬奥巴马,明确告诉奥巴马——我们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你只管“放马过来”。
  
  于是,“两件不同的礼物”奏响了2010年到2013年中美关系的“主调”。
  
  这次奥巴马赠送给习近平主席的礼物又包含了什么“不端图谋”呢?作者不妨“望物生义”来解读一下,不管是否有点牵强附会,出发点在于希望有助于读者能增加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作者关注了本次习奥会双方的有关讲话尤其是“奥巴马”的“言论”,不管奥巴马如何“千言万语”、如何“巧言令色”,给作者只有的印象只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归集起来就是一点:念念不忘的向中国推销那坛三年前在中国就已经“滞销”并被“拒之门外”、如今更是“臭名昭著”的“G2牌老酒”,只不过这一次换了个“新瓶子”甚至仅仅是换了个新标签而已。
  
  为什么奥巴马那么花样翻新、不遗余力、变着法子的向中国推销的“G2”牌老酒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G2”模式才是美国“逃生”的最佳路径。也就是将美元寄生在中国生产的大量实物上,美国继续掌控着对中国实物的国际国内定价权,让中国继续甚至永远的充当美国的“经济殖民地”,让美国人继续过那种“环境优美”、“生活优裕”的“逍遥自在”的日子。
  
  这次奥巴马精心准备的“赠礼”也只是奥巴马“翻新”的“花样”之一。只不过,中美之间经过三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的博弈之后,奥巴马少了当年给胡主席送围棋时那份“不可一世”的“傲气”、“霸气”与“盛气”而已,但是,奥巴马要想中国推销的“狗皮膏药”还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前一次是想“强卖”、这一次更多的侧重于“连哄带骗”。
  
  表面上看,这条用美国国树加工制作而成的“红杉木”椅子不但足以“容纳”两人,而且两人可以“平起平坐”,美国满足了中国一再主张的“相互尊重”这一条件,但是通过对椅子上的“文字排版与处理”这个细节,奥巴马不但向中国而且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
  
  1、中美平等的“待遇”是美国赋予的(现实美国的“主导”性);
  
  2、即使中美平起平坐,美国也永远“居上”,而中国只能“居下”(巧妙的通过中英文的“编排”处理暗示);
  
  3、“文字”作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符号”,代表着一种文明。红木家具中英文居上,中文不但“居下”而且位处“胯下”的“衬板”处,是否暗示相对于美国文化来说中华文化与文明属于“低等”文明,处于“陪衬”地位?
  
  4、暗喻中国只有靠上美国这个“靠背”才能坐得稳、才能确保做得安心、安全。
  
  由此可见,美国给予中国的所谓“平起平坐”,实质上还是美国利益决策层“痴心不改”的那个“G2”。
  
  备受瞩目的习奥会,双方着力颇多,其实成果并不如意。中国的外交官员夸大了外交成绩。此举主要是面向国内民众,借宣布访问成果清单,宣传外交功绩而已。
  
  对换届后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面会谈,中美都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这主要体现在中美在会谈正式举行前各自所做的认真而全面的外交功课以及中美最终确定以非正式会谈的方式来探讨中美复杂关系走向上。
  
  从中国来说,在啃美国这个“硬骨头”之前,已经有了大量铺垫。其中包括了外交决策和执行系统的关键人物们的第一波外访,比如习近平对俄罗斯和非洲三国、李克强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王毅对东盟四国等的访问。这些访问既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外交往基调、重点和外交战略整体思路的反映,也是有意识地在最高领导人访美前夕搭建一个中国外交的基础性框架,以便为中美展开复杂、深广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关系提供战略支撑。也包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美之前先到传统上美国的后院——特多、哥斯达黎加、墨西哥走了一遭,拓展经贸关系和能源合作是其重点之一,但政治战略上的考量也毋庸置疑。
  
  从美国来说,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就将外交重点转向与中国新一届最高领导人拉近关系、加深了解和对话交流上。在习近平还在担任国家副主席时,美国副总统就罕见地到中国访问,与习近平近距离接触和交流;在2012年两国最重要的换届前夕,习近平又受邀访问华盛顿,与奥巴马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正是在那次会晤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之后的极短时间里,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与其电话交谈,并在随后连续派出财政部长、国务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总统安全事务助理等重量级官员访华,就一系列问题展开密集磋商,并就习近平访美进行事先沟通。这些,都为习奥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先决条件。
  
  正如中国官方所称,中美元首在远离美国首都的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谈,在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方式避开了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使双方最高领导人可以在一种动态的交流中,就中美之间重大敏感问题进行直接的实质性的对话,仔细厘清两国关系中的合作内容和重要分歧及导致冲突的潜在矛盾所在,确定对双方至关重要的利益交集,并就管控、化解冲突和对抗因素寻求一个解决的方向,但中方所期待的确定未来若干年的“新型大国关系”意图并未实现,双方的外交成功体现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取得了进展。
  
  美国煞费苦心布下此局,让两国元首于闲庭信步中讨论严肃的政治问题,其所欲实现的目标与中方存在明显不同。
  
  中国通过会谈想要达到的核心和重点目标分别是,寻求美国对中方提出的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给予理解和支持;在中国关切的台湾、钓鱼岛、南海等核心利益和美国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设置障碍、高科技产品出口禁令、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等关键领域阐述中方的原则立场和政策建议,希望美国重视中国的关切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而美方最为关切的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双方在价值观领域的潜在冲突以及中美如何在亚太区域加强战略沟通,避免因误判而造成严重后果。美国尤其关注的是,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的迥异于以往的举措,将会如何影响未来的世界和中美关系。
  
  美方的隐忧在一个细节中得到了体现。美国第一夫人在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到访前夕突然决定因故不参加会见,令其一路兴冲冲搞夫唱妇随外交遭遇冷场,实则是美方以此表达中美关系并未如同轻松自如的会面形式那样亲密无间。奥巴马后补的会见和马歇尔致彭丽媛的亲笔信不啻为外交辞令式的表达。
  
  在两国彻底克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不同之前,很难想象“新型大国关系”会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若干冲突焦点问题上仍然存在加剧和扩大的可能性。只有在双方利益交集的部分才产生了共同语言,并就此达成了一些成果,但离中国的原定目标相比还是相差很远。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