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P5 b) w B6 x. K劳默尔校长和嘉宾们分享了圣安娜文理中学过去100年的历程及取得的成绩,她感谢所有为学校教学默默贡献的教职员工、对圣安娜文理中学给予关怀以及帮助的慕尼黑市政府以及对圣安娜文理中学中文教学提供的大力支持的驻慕尼黑总领事馆。她说,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的帮助才使得中文在圣安娜文理中学的持续教学成为可能。此外,校长劳默尔女士还特地感谢了50年前在圣安娜文理中学教授中文的Nadja Banholzer老师为圣安娜文理中学中文教学做出的贡献。2 I7 n) ?1 |' ~# Q/ `
# E& S# b6 ~, c9 S& Q: {! S% o
活动现场,学校师生为来宾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从集体合唱“My Heart belongs to Daddy”到钢琴、萨克斯等乐器演奏,节目赢得了现场来宾的阵阵掌声。 5 e# `6 s$ O' i A) I) c, y; y9 Y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王顺卿总领事向劳默尔校长赠送了孔子纪念邮票画册,祝贺圣安娜文理中学建校100周年暨开设汉语课程50年。& ]* N' Y6 c! j0 u. Y
j2 z F- k! B& j g. `
据了解,圣安娜文理中学成立于1912年,目前共有在校学生约800名。自1963年开始,圣安娜文理中学开始将中文纳入教学体系中的辅修课程,为巴伐利亚州中学中文教学探索的先驱者。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德两国关系的日益密切,德国民众学习汉语的热情也不断高涨。自2012年冬季学期始,圣安娜文理中学正式将中文由辅修课程升级为必修外语之一。这意味着,汉语在圣安娜文理中学告别了仅仅作为一门兴趣学科的年代。现在的学生可以选择中文作为必修的第三外语,其学期考试成绩将计入最后成绩考核。 Z# q8 T- a, e : D# y3 `4 G& N7 q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了本校八年级的两名学生Anton和Ceon。他们主动用中文和记者交流。从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该校八年级共有十八名学生选择了中文作为第三外语。14岁的Anton告诉记者,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魅力是他选择学习中文的主要原因。而13岁的Ceon学习中文的动力则是为了将来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 U# o: R# U. V4 G- h7 G5 A) ^' [. u, ]8 \5 h4 Q: b3 Z: C
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王顺卿总领事向劳默尔校长赠送了孔子纪念邮票画册; K) L C3 w3 L! 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