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历史上的今天---5月30日
[打印本页]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7
标题:
历史上的今天---5月30日
1912年5月30日
吴稚晖、汪精卫等发起留法俭学运动
1912年5月30日,《民立报》刊登《留法俭学会缘起及会约》,谓:“今共和初立,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而尤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为宜。兹由同志组织留法俭学会,以兴勤俭苦学之风,以助其事之实行也。”
留法俭学会由吴稚晖、汪精卫、李石曾、张溥泉、张静江等于春季发起“以节俭费用,为推广留学之方法;以劳动朴素,养成勤洁之性质”为宗旨。在北京设立预备学校、由吴山、齐如山、齐竺山等主持,聘请铎尔教授法国语言文学。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7
1925年5月30日
“五·卅”惨案发生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
1925年2月至4月,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数万工人罢工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北洋军阀政府企图破坏工人运动,酝酿新的血腥屠杀。5月14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方无理开除工人再度罢工,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打伤10余名工人,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同时,在上海的帝国主义者提出有损中国主权。打击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四提案”(增订印刷附律,增加码头捐,交易所注册及所谓“取缔重工法案”),并决定于6月2日在上海纳税外人会上通过,引起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上海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对。
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动员群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30日,上海学生2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100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死11人,被捕者、受伤者无数,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夜,中共中央召集会议,决定扩大斗争规模,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的大屠杀。
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下,31日成立上海总工会。6月1日举行20余万工人的总同盟罢工,5万学生罢课,绝大部分商人参加罢市。7日,上海各界成立工商学联合会,提出向帝国主义交涉的17项条件,包括永远撤出驻沪的英、日海陆军,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办凶手等。
“五卅”惨案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罢工罢课,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威胁利诱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动摇妥协。26日,上海总商会和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单独宣布停止罢市。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还扣留各地募交工人的救济金,强迫工人复工。帝国主义勾结军阀政府出面封闭工商学联合会和上海总工会。工人罢工坚持近3个月,为保存力量和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至8月中旬陆续复工。
“五卅”运动是继“五四”以后中国人民又一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增强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7
1933年5月30日
中签署《塘沽协定》
中方代表自右至左为:徐燕谋、钱宗泽、熊斌和李择一1933年5月30日,中、日双方在塘沽会晤,中方首席代表为参谋本部厅长熊斌,日方首席代表为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下午4时双方交换全权证书,31日上午9时半,停战谈判正式举行。
冈村宁次首先提出停战协定草案,并说明这是关东军的最后案,一字不容更改,要求中国代表在上午11时前作允诺与否的答复,对中方代表熊斌提出的《中国军代表停战协定意见书》,弃而不顾。冈村强硬表示,中方对日方所提停战协定草案,只能回答“诺”与“否”,一切声明必须等待停战协定签字以后再行商议。双方相持到10时50分,离最后时限只有10分钟,熊斌被迫在一字不容修改的日方提案上签了字。
《塘沽停战协定》如下:一、中国军即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县、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之地区。尔后不越该线而前进,又不行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确认第一项之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以行视察,中国方面对之应加保护及予以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确认第一项所示规定,中国军业已遵守时,即不再越该线追击,且自动归还于长城之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域内之治安维持,以中国警察机关任之。右述警察机关不可用刺激日本感情之武力团体。
五、本协定盖印之后,发生效力,以此为证据。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8
1939年5月30日
陈云提出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
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根据党的性质和任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五、做群众模范。六、学习。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8
1942年5月30日
上千架皇家空军轰炸机空袭科隆
5月30日夜间,英国皇家空军全部出动,派出上千架轰炸机空袭科隆。黎明时,英方估计,其空军已摧毁科隆市的200余座工厂。
皇家空军轰炸机向科隆市投下2000余吨炸弹。据皇家空军估算,它们在今天夜间给科隆市造成的破坏程度比他们在以前发动的1300余次进攻造成的破坏程度的总和还要大。
英国空军元帅哈里斯爵士承认,此次进行的饱和轰炸并没有具体的目标,但哈里斯希望通过更多的地毯式空袭来打乱德国的经济秩序。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9
1952年5月30日
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
1952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向各级党委发出《关于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指示》说,“三反”运动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一次最深刻、最生动的教育,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是一次严格的考验,对于共产党的组织来说,是一次实际有效的整理,同时又大大地创造了建党的有利条件。中央指示各地:(一)在“三反”运动中,结合党员的8项标准进行一次教育,是能够更好地提高所有党员的觉悟程度改正某些党员的缺点和错误的。全国各级机关的整党工作,应争取在1952年内全部完成。“三反”运动使各级机关中原有的非党员积极分子受到锻炼,同时涌现出大批新的积极分子。党对这种积极分子的思想情况与历史情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因此,应在各级机关中积极地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和接收新党员的工作。要求今后1年内,在机关60万青年团员及其他优秀分子中,按接收新党员的手续,吸收20%的人入党,这是完全必要与可能的。(二)“三反”、“五反”运动大大提高了工人、店员的觉悟程度。有领导、有计划地分批接收工人、店员中的优秀分子40万人入党。(三)经过抗美援朝、思想改造、以及此次“三反”运动,高等学校的学生群众与大、中小学的大部教职员,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日渐提高,涌现出大批的青年优秀积极分子,纷纷要求入党。为此,在1年内要求:在各学校的“三反”、思想改造和清理中层之后,在大学生中接收10%的人入党;在大、中、小的教职员中接受3%的人入党。(四)在农村中的“三反”以及县区机关的“三反”以及县区机关的“三反”和整党工作,必须和生产、城乡交流、秋征以及新区中的土改复查、民主建政,老区中的整党建党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同时,还必须吸收一些新的积极分子入党。此外,全国还有12万个新区新村和2万个老区旧村没有党的组织,应争取今后1年内把党组织建立起来。为此,在农村中要接收近100万党员。这是必须认真进行许多工作才能做好的。中央最后指出,各级党委必须利用“三反”运动的结果,以积极的态度,讨论研究,并认真地进行整党建党工作。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9
1956年5月30日
我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西奈半岛一小部分在亚洲。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5831万(1992),87%为阿拉伯人,约11.8%为科普特人。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多信奉伊斯兰教。首都开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一半以上人口从事农业。主产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和蔬菜等。工业主要有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美元(1992)。货币名称埃及镑。主要出口原油及石油产品、棉花等,进口机械、运输设备、粮食、蔬菜等。交通运输便利。尼罗河可通航,
苏伊士运河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主要港口有亚历山大、苏伊士等。有国际机场5个,开罗机场是重要国际航空站。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就出现了奴隶制的统一国家。公元前7-前1世纪曾先后被亚述、波斯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640年并入阿拉伯帝国版图。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914年沦为英保护国。1922年英有条件地承认埃及为独立王国。1952年7月23日(国庆日)法鲁克王朝被推翻,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同叙利亚合并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阿联解体。1971年9月改为现国名。1956年5月30日同中国建交。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19
1967年5月30日
尼日利亚东区比夫拉宣布独立
1967年5月30日,东尼日利亚军事长官奥杜梅古-奥朱古陆军中校今天声称,该地区脱离尼日利亚并宣布成立比夫拉共和国。
尼日利亚联邦政府首脑陆军中校雅库布-戈万,谴责这种脱离是一种背叛行为,要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以对抗比夫拉,并发誓要作出快速的军事反应。有报道说,至少两营尼军在比夫拉北部边境集结。
尼日利亚饱受长年紧张之苦。这种紧张形势存在于多数为豪萨族成员的北部穆斯林和大多数为伊伯族部落的东部泛灵教和基曾教徒之间。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20
1967年5月30日
埃及联合阿拉伯国家准备进攻以色列
5月30日,战争的狂热正在中东这个大锅里沸腾。联合国紧急部队应纳赛尔总统的请求撤出埃以边境。纳赛尔警告以色列,如果它进攻埃及或者进攻叙利亚,它就将冒全面战争的危险。“我们的主要目标”,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总统说,“就是消灭以色列”。
今天,纳赛尔同曾是棘手的敌人的约旦国王侯赛因缔结了出人意外的军事联盟。
纳赛尔说,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和阿尔及利亚已经备战就绪。叙利亚国防部长说,应当给以色列以“惩罚性打击”。并警告说,“他的国家准备推翻犹太主义的实体”。伊拉克副总理说现在到了“消除犹太主义毒瘤”的时候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据说正在准备对以色列发动新的进攻。
以色列对纳赛尔封锁南部港口埃拉特表示愤怒,威胁要用武力打开港口。以色列还威胁要对叙利亚入侵它的北部边境采取报复行动,一些部队已经动员起来。联合国部队撤出西奈和加沙地区以后,预备役部队就已经召集起来。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20
1968年5月30日
抗议者使法国瘫痪
1968年5月30日,法国火车停开,机场关闭。数百万工人把自己关在工厂或办公室内。邮件停止投递,电话不通,大学关门。成千上万的学生说,直到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时才能复课。由于罢工,政府和国家的职能减弱了。一位知名政治家警告说,法国处于内战边缘。夏尔·戴高乐总统对罢工的工人和学生感到十分恼火,他解散了国民议会,推迟了全国性的公民投票并发誓如果有必要,将使用武力来阻止罢工。
“干了一件导致内战的错事。”戴高乐的这些讲话在广播中播出,也在电视上播出,但人们看不到图像。因为“电视台”在罢工,总统讲话时,荧屏上播映的是他的一个静止图像。学生们在丹尼尔·科恩·幸迪领导下,月初占领索邦,点燃了罢工的火焰,防暴警察3日开进了校园,学生当中数以百计的被捕,很多人受伤。索邦在700年的历史上,第一次被关闭。巴黎郊区的农泰尔校园也由于学生们煽动摆脱学校的过多控制,鼓吹推翻“资本主义体制”而被关闭。13日,成千上万的学生涌上了巴黎街头,高喊戴高乐是“暗杀者”。
劳工联合会因为工资下跌而沮丧,在11日掀起了一个总罢工。15日,南特的一个飞机制造厂被占领,经理们被作为人质扣押。到20日,数百万的工人占领了他们的工厂。26日政府将最低限度工资提高了35%。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20
1968年5月30日
法国发生反对戴高乐的全国性抗议活动
1968年5月30日,法国火车停工,机场关闭。数百万工人把自己关在工厂或办公室内。邮件停止投递,电话不通,大学关门。成千上万的学生说,直到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时才能复课。由于罢工,政府和国家的职能减弱了。一位知名政治家警告说,法国处于内战边缘。夏尔-戴高乐总统对罢工的工人和学生感到十分恼火,今天他解散了国民议会,推迟了全国性的公民投票并发誓如果有必要,将使用武力来阻止他所称的共产主义专政。
“干了一件导致内战的错事。”戴高乐的讲话在广播中播出,也在电视中播出,但人们看不到图像。因为“电视台”在罢工,总统讲话时,荧屏播映的是他的一个静止的图像。学生们在丹尼尔-科恩-本迪领导下,月初占领索邦,点燃了罢工的火焰。
防暴警察3日开进了校园,学生与中数以千计的人被捕,很多人受伤。索邦在700年的历史上,第一次被关闭。
巴黎郊区的农泰尔校同也由于学生们煽动摆脱学校的过多控制,鼓吹推翻“资本主义体制”而被关闭。13日,成千上万的学生涌上了巴黎街头,高喊戴高乐是“暗杀者”。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21
1972年5月30日
特拉维夫国际机场发生血腥惨剧
特拉维夫5月30日电,据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以色列联合通讯社共同报道:
三个看上去像日本人的男子,于30日下午10时30分乘从巴黎起飞的法国航空公司132次客机(经罗马),到达以色列的门户特拉维夫国际机场。在海关,他们从行李里取出苏制AK47型短枪和手榴弹,向250多位刚刚走下飞机的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乱射乱投一气,约百十来位旅客应声倒下,一片血肉横飞。人们还来不及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四散奔逃。整个机场陷入突如其来的混乱之中。初步统计至少有26人死亡、73人受伤。3名罪犯中的一个人,在海关内向墙壁投掷手榴弹,然后扑上去将自己炸死;另一个被艾鲁亚尔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抓住,其余一人在自己同伴的乱枪中毙命。
贝鲁特30日电,据美联社、路透社报道:阿拉伯游击队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ELP)于30日夜发表消息说,该组织袭击了特拉维夫机场。该组织透露,这次袭击是一次复仇行动。因为本月初,阿拉伯游击队在该机场抢占比利时的萨别纳航空公司飞机时,有两人被打死。
据6月2日的《朝日新闻》报道:在特拉维夫国际机场被抓住的罪犯,经机场警察署的再三追问供出自己是日本人,真实名字叫冈本公三,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学生。经鹿儿岛县警署调查证明所供情况属实。随后,冈本被以色列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21
1981年5月30日
孟加拉国粉碎军事政变
1981年5月30日凌晨,南亚次大陆东部孟加拉国吉大港市政府宾馆内突然枪声大作,火炮轰鸣。29日来这里视察、下榻在该宾馆的齐亚·拉赫曼总统听到外面动静异常,便开门想看个究竟,顿时一伙全副武装的军人一拥而上,把冲锋枪口一齐对准他的胸膛。
“你们要干什么?”拉赫曼厉声责问。
话音未落,冲在最前面的军人扣动扳机,45岁的拉赫曼应声倒下,当场毙命。这就是孟加拉国陆军驻吉大港第24师师长曼苏尔·艾哈迈德少将策动军事政变的最初一幕。
曼苏尔·艾哈迈德蓄谋政变,由来已久。他对总统的不满至少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年,齐亚·拉赫曼改组三军,免去了曼苏尔·艾哈迈德在陆军总部主管作战、情报、通讯的参谋局长职务,并把他调往吉大港任第24师师长。曼苏尔悻悻而去,从此一直耿耿于怀。
曼苏尔经过3年处心积虑的经营,使第24师的规模大大超过其他各师,实力相当于陆军总兵力的1/3。该师的4个旅,有3个旅的旅长就是他的亲信。团营一级的指挥官和参谋悉由“自由战士”派军官担任。因而曼苏尔自以为羽毛丰满,“天下非我莫属”。
1981年5月初,曼苏尔突然接到拉赫曼总统从首都发来的调令,命他回达卡任国防参谋学院院长。调令一到,曼苏尔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感到事情严重,眼看他的兵权马上就要被解除,如不立即下手,他的整个“总统梦”恐将永远变成泡影,曼苏尔同其亲信紧急磋商,仓促决定兵变。
曼苏尔一面借故拖延执行调令,一面加紧作政变的准备。他秘密调集4000名忠于他的嫡系部队留驻吉大港营地,以便随时出动,并公开宣布该地驻军在5月份进行夜间训练,实际上是搞政变演习,同时也为在举事之夜蒙蔽和麻痹各方;另外,曼苏尔还把一些他认为不可靠的军官调离吉大港去其他防区值勤或强令他们到外地休假。
5月29日上午9时,齐亚·拉赫曼总统乘坐专机离开达卡飞往吉大港视察,抵吉大港后,总统一行住入政府宾馆。稍事休息,曼苏尔的亲信穆蒂乌尔就打电话给总统私人参谋马夫兹中校,用暗语告诉他当晚动手,希望他里应外合。暗中投敌的马夫兹自然一口答应。
午后,曼苏尔及其亲信做完星期五的伊斯兰聚礼后又开了一次碰头会,再次研究落实了谋杀总统的行动计划和部署,曼苏尔听取了有关政变各项准备工作的汇报后,认为由于已有内线接应,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使用大部队,而改用从“自由战士”军官中挑选出来的可靠分子组成的突击队去执行这项任务。最后,曼苏尔斩钉截铁他说:“现在,行动的时刻到来了。你们怎么搞,使用什么家伙,我不管,我本人已下定决心,不成功,便成仁。”
那天,齐亚·拉赫曼的活动日程安排十分紧凑。他上午抵达吉大港后不久,就在宾馆召集执政的民族主义党部分常委开会,会议一直继续到下午2时。接着,他分别会见了当地的社会名流。晚上,他处理完急件后便上床入睡,因为他打算翌日上午飞回达卡。
凌晨3时30分,在暴风雨和夜色的掩护下,由16名曼苏尔亲信军官组成的突击队分乘3辆汽车从第24师师部出发,直奔宾馆,他们分成3个小分队:第一分队埋伏在宾馆附近,负责切断向外通道;另两个分队向宾馆大门内发了火箭筒、投了数颗手榴弹,并用轻机枪扫射了一番后,趁硝烟弥漫之际一起冲进了宾馆。第二分队迅速占领了底层,第三分队则冲上二楼,打死了楼上的警卫。穆蒂乌尔中校率先奔向总统的套间,猛击房门,就在齐亚·拉赫曼开门的一刹那,近距离开枪置他于死地。
据当晚住在政府宾馆的拉赫曼的一位高级助手事后说:“我们的总统虽然身材矮小,但他是我曾见过的最勇敢的人之一,他挺身而出面对叛乱分子。”
在短暂的凶杀搏斗中,总统随行人员和警卫伤亡28人,突击队只有两人负伤。
30日清晨5时,在达卡的陆军参谋长艾尔沙德中将获悉总统遇害的噩耗,立即通告总理、副总理和内阁部长等政府领导人。他们一同赶往陆军总医院,请住院养病的副总统阿卜杜勒·萨塔尔出院代理总统职务,主持政府工作,然后按照宪法规定,在180天内举行选举,选出新总统。
75岁的萨塔尔马上主持召开内阁和三军首脑紧急会议,讨论政变局势,决定对政变集团和叛军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并举的方针,力促第24师内部分化,逼曼苏尔投降。
陆军参谋长艾尔沙德一方面调兵遣将,周密部署,准备反击;一方面为避免流血牺牲,他也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宣布吉大港驻军司令曼苏尔和其他4名旅长从军队中除名,呼吁叛乱部队士兵离开吉大港兵营,到最近的政府军兵营报到。他保证:反叛的军人只要自首,都会有“完全安全的保障”。
艾尔沙德的讲活通过达卡电台反复播放,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叛军士气很快就土崩瓦解了。5月30日发动政变当天,第24师的3个兵团已向政府投诚。炮兵团、第305旅等部队也相继倒戈,31日上午,政府向叛军发出最后通碟,令其限期投降。
下午,第24师下级军官和士兵的离心倾向急剧发展,政变集团头目惊慌起来。晚上,曼苏尔通过电话向达卡陆军总部联系,表示愿意同政府和平谈判。陆军总部断然拒绝和谈,命令他无条件投降。政变集团头目见大势已去,便各自开始择路而逃。
6月1日凌晨2时,曼苏尔携带家眷,乘汽车向吉大港山区孟、英缅边境仓惶出逃。政府军开进吉大港后,以50万塔卡(约合3万美元)悬赏缉拿叛乱首领曼苏尔——死活皆可。下午4时,吉大港警察在居民的配合下,在吉大港东南40英里靠近缅甸边境的法蒂查理村一片茶园内抓获了曼苏尔。同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一个旅长和一名上校。
6月1日晚,曼苏尔被押送到吉大港兵营,当场被一群怒不可遏的士兵击毙。至此,以刺杀齐亚·拉赫曼为开端的短命政变宣告彻底失败。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22
1983年5月30日
中国第一台大型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通过技术鉴定
1983年5月30日,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经过246个病例的临床使用,证明效果良好,在上海通过技术鉴定。X线断层颅脑扫描装置是当代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当时只有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能生产,它能够有效地诊断脑肿瘤、脑出血和脑栓塞等许多脑疾病。
作者:
零下68度
时间:
30.5.2011 14:22
2003年5月30日
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救援圆满回国
2003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了里氏5.8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阿尔及尔以东50多公里处的布米尔达斯市。据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22日晨8时提供的消息,阿北部地区21日晚发生的地震已经造成4名中国建筑公司员工死亡。这次地震已经造成1100人死亡,7000人受伤。
北京时间23日18时15分,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一支由副局长岳明生带队、30名富有经验的救援队员组成的救援分队(另5名随行记者),携带3只搜索犬和救援装备、物品,乘坐民航专机从首都机场飞赴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当地时间23日凌晨2时抵达阿尔及尔首都机场。这是组建仅两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赴国外实施救援行动。5月30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赴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救援任务回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六月五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中国国际救援队。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