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爱心倡议书 [打印本页]

作者: UBT    时间: 27.1.2011 21:20
标题: 爱心倡议书
小拜的朋友们,大家好!3 _, M7 e' i3 X+ j# N) l
学生会刚收到了一封来自慕尼黑的爱心倡议书。希望大家读完这封倡议书后,行动起来,奉献你们的爱心,点燃别人的希望。谢谢大家!!!
% b8 }7 t: r6 c1 c2 T7 P3 O$ Y! O* Y: h
                                            爱心倡议书% X, @! X5 n1 h6 D. s8 e% }/ }
来德自费留学的张晨蕊 同学,于2009年5月底在慕尼黑市不幸遭遇车祸,几经抢救医治脱离生命危险后,曾长时间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她的男友崔雨青是“80后”自费留学生,在女友突遭车祸后,克服各种困难,始终陪伴她身边。在亲人悉心照料和鼓励下,张晨蕊终于苏醒并逐渐康复。
$ N! l+ D3 I. F为给女友以更大的支持和照顾,崔雨青主动提出选择象征天长地久的2009年9月9日与女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这一段视频记录了他们的爱情故事:http://forum.kaiyuan.de/forum.php?mod=viewthread&ti d=388404&highlight=%E5%BC%A0%E6%99%A8%E8%95%8A
8 ~: M8 p( }8 x" @/ f虽然德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能够负担小张高昂的医疗费用,但由于夫妻两人都是自费留学生,需要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加上妻子张晨蕊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所有的重担全压在了丈夫崔雨青身上。
1 }, d7 S3 q8 Z; b* J由于两人的家庭背景都不是很富裕,小崔在繁重的学业之余,还需要靠长时间高强度的刷盘子打工,来维持生活学习的开支。学习和打工劳累一天回家之后,还需要照顾身体不便的妻子。虽然这一年多来,他们夫妻俩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学习的各种挑战,但巨大的生活压力还是让这对年轻的留学生夫妇不堪重负。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在德中国学生、华人和德国友人,他们现在的境况也让很多人十分担心和感到沉重。年轻的小崔能否撑得住如此巨大的生活压力?% Y" t+ D+ u- N) @- b
得知这一消息以后,我们一些留学生都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现在,我们希望能为这对年轻留学生夫妇筹集一批慰问金。一方面缓解他们暂时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知道在他们周围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在关心和帮助他们,让他们精神上得到宽慰。" R4 n" N7 W  y9 W
其实,我们每个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都很不容易,帮助别人其实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也为中国留学生群体营造温馨的氛围。因此,我们很希望您能献出一份爱心。如果您想捐款,请您通过邮件告诉我dlpxs@yahoo.com.cn,您的爱心我们都会记录下来,并在您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公布出来。我们将邀请你们中的捐赠代表一起将在慕尼黑中国学联会2月2日春节联欢会上的所有款项将到张晨蕊和崔雨青夫妇手里。非常感谢!3 i6 P$ g4 E* s- X1 a# f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捐款:- w7 {" X. x. b* j3 P
1、银行转帐3 u3 S4 p' I4 ]8 |% e# C/ N. n( j
Konto haber: Mingxia Su8 d- y: d$ W: E; ]7 S- d
Girokonto: 27077577* @6 h, P! x5 R+ W# u$ x! s: `
Bankleitzahl: 70250150
9 Y, f' w' a- v0 S: ^, b- y 3 g! X9 U! v& h$ K. U# w
2 如果您转帐不方便,可以直接交给我们的联络员:
' \, H" n4 @, `8 m! f Helmholtz Zentrum
* g' A( O9 G2 O: X统一交给苏明霞主席/ A$ e* A) R- i' a* _
Tel:017645398944
5 B3 |/ G$ E% W3 o! Z Garing 校区或奥林宿舍7 z) B6 d: H. b5 ~+ }. Y" @- s
统一交给张云
: h0 \. O' a/ ]Tel:017656455102' E# M8 K! X1 P0 I/ ]% i/ B
主校区或医学院,学生城
6 p/ f( X3 f6 `2 }8 a1 u7 x统一交给戴连攀
8 ?; [7 j9 K/ v! z, s% CTel:017645325753# ~  ~% E3 a# T& }6 g

作者: UBT    时间: 27.1.2011 21:21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