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藏山雷学,上册,《风雷激荡·变自外来》[卷一] [打印本页]

作者: 亥子丑    时间: 19.5.2004 18:06
藏山雷学,上册,《风雷激荡·变自外来》[卷一]<br><br>石在天<br>孙逐明<br><br><br><br>第一节  图书概要<br><br><br>[一]<br><br><br>我们的研究目标只集中在易学的象数公理之内——即对“河洛、五行、八卦、干支”模型做“原始分析”。<br><br>所谓易学中的公理系统,具体来说,报告“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br><br>一、中阳太极图、鱼眼太极图:<br><br>太极图有很多不同的变体形式,但概括起来就不会越出如下两种基本形式。<br><br>[图,中阳太极图和鱼眼太极图]<br><br>图注:左图是“中阳太极图”〔原名“来氏太极图”,我们根据其特定内涵取名“中阳太极图”〕,右图是“鱼眼太极图”。<br><br>鱼眼太极图象征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其实是一种二元递归逻辑,“鱼眼”就是所谓递归中心,它可以无限层次的重重相摄,正所谓,图中有眼,眼中有图,乃至无限。<br><br>鱼眼太极图的旋转极性〔即手征性〕也是公理给出的,它是易学的“优选的逻辑[1]”。当然,此手征性的取向是易学逻辑的任意规定,但手征性既定,推理法则即由此而出。<br><br>中阳太极图的象征含义是“阴阳互抱,中阳为根”,它的本旨是揭示易学逻辑的阳手征“在先的逻辑[1]”取向,它是一种“象征性参照系”。<br><br>按,中阳太极图中的“中阳”本身并无极性,故“中阳”既可取手征性为阳,同时也可取“中阳”为阴。<br><br>[图,中阴太极图]<br><br>一般来说,鱼眼太极图是用来描述阴阳对称性思想的,但是,鱼眼太极图在本质上是不对称的,因为鱼眼太极图是契在“阳性”的背景上的——在以白色为底的纸上,我们一方面把图内的白鱼看成是阳性的,同时也会把白底也看成是阳性的,故白鱼和白底之间对称性自发破缺。<br><br>能不能把白底涂成中性的灰色呢?这样一来不就平衡了吗?<br><br>[图,白底的鱼眼太极图和灰底的鱼眼太极图]<br><br>但是,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太极图本质上只是一种阴阳关系,也就是说:万物必须是、且只能是由两个可区分的最少极性所构成;又,一切层次的阴阳状态都得依据层次所在的位置依次生成。我们如果把可区分的极性在公理系统中规定为“白、黑、灰”〔即阴、中、阳〕三种,那么该公理就不可能满足最简性;当然,我们同时也不可能只规定一种极性,那样一来,可区分性就消失,逻辑无意义。<br><br><br>[二]<br><br><br>二、河图、洛书:<br><br>[图,河图与洛书]<br><br>图注:①在河图数中,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有歌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②在洛书数中,纵横数相加俱为“15”。比如,1+5+9=15,6+1+8=15,6+7+2=15,……等等。<br><br>河图、先天八卦、中阳太极图、肆互壹局和天干,都是同一种手征性逻辑,即所谓的“在先逻辑”,它们是为了解决“优选逻辑”的“奇点破缺”问题而引入的。<br><br>与之相反,洛书、后天八卦、鱼眼太极图、五行生克和地支,则同属“优选逻辑”。<br><br>按:洛书本只是362880种〔9&#33;〕三阶数字方阵中的一种,易学之所以单选洛书幻方作为优选的公理系统,是由于洛书具有一种“相干性”,即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数字排列性质,我们可以借用这种性质来描述事物之间整体关系——这本是易学认识问题的出发点。<br><br><br>[三]<br><br><br>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br><br>[图,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br><br>图注:①左图为“先天八卦”,我们根据它的特点,又可称之为“爻象对待图”,它是北宋的易学家邵雍所作。②右图为“后天八卦”,它其实就是《周易》中记载的“帝出震图”——即,“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br><br>[图,万物类象表]<br><br>图注:八卦在实践运用的操作手法之一就是“万物类象”。表中是一些常见的类象以及我们新创的几种类象。<br><br>所谓“八卦”,就是指八种“逻辑元素”——乾、坤、震、巽、坎、离、艮、兑。<br><br>先天八卦是一种严格地按递归逻辑生成的逻辑系统,它可以有两种排列方案,即: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或:坤1、艮2、坎3、巽4、震5、离6、兑7、乾8。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在易学中,八卦的序数是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的,它不过是八卦生成后的一种次序编号〔按,绍雍其实在这里有误导〕。<br><br><br>[四]<br><br><br>四、五行、生克:<br><br>依易学的原理,凡“逻辑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必有五种,它们即是“五行”——金、木、水、火、土。<br><br>[图]<br><br>图注:①五行的“相生”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的“相克”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可水、水克火、火克金”。②五行的结构图之间有一种数学规律,即,在“正五边形”与“正五角形”种隐藏“黄金分割率”〔详见附录〕。<br><br>[图,五行分类表]<br><br>图注:五行系统也有阴阳两种关系,即,五行生克为阴,而与五行生克关系不同的另一种相互作用关系——由先天数理决定的“肆互壹局”〔有时我们也可称之为“先天五行”、或“数理五行”〕为阳。所谓肆互壹局指:相互“合”、相互“冲”、相互“害”、相互“刑”,这是“肆互”;“壹局”指三合化局和三刑。其具体细节可详见本篇第■章第■节。<br><br>按,五行与生克其实是两种关系。比如,“仁、义、礼、智、圣”是五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说生克作用;又如,“刑、冲、局、害、合”也是五行,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也不能说生克作用。所谓生克者,往往言“后天五行”关系,“先天五行”则不论。<br><br><br>[五]<br><br><br>五、天干、地支:<br><br>天干为阳,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br>地支为阴,其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r><br>[图,六十甲子表]<br><br>图注:①十二地支各分配一个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②地支月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br><br>天干与地支相互配合,可以纪年、月、日、时,也可形成一种“六甲空亡”现象——即,甲子旬中戌亥空、甲戌旬中申酉空、甲申旬中午未空、甲午旬中辰巳空、甲辰旬中寅卯空、甲寅旬中子丑空,这其实就是一种对称性自发破缺现象,并与“遁甲现象”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问题我们都要放到后面去详细讨论了。<br><br><br>第二节  象数体系<br><br><br>[一]<br><br><br>五行学说认为:任何一个层次的系统,系统内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都可以用五种基本的、且相互独立的“运算”关系来概括。那么,我们如果把易学中公理逻辑系统也看成是“五行”规律的体现,那么其“公理构件”就应当有五种模型关系。<br><br>[图,易学的“公理系统”]<br><br>图注:①上面的为先天,属阳;下面的为后天,属阴。②所谓先后天的分别,实际上必须在相互比较之中才能区分。比如,河图与洛书作比较,则河图为先天,洛书为后天;洛书与后天八卦相比较,则洛书为先天,后天八卦为后天。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现象。③五种公理模型在易学种不论生克关系的,它们之间只论叠加关系。<br><br><br>[二]<br><br><br>任一系统都有某种“奇点”,象数体系的“奇点”,我们可以从“递归”法中寻出。<br><br>所谓“递归”,就是在某个逻辑链展开过程中,逻辑的结果被反馈回去,从而又产生一个新的逻辑结果,并依此循环开展逻辑链。其反馈模式为:<br><br>[图,递归反馈的基本结构]<br><br>古人称先天八卦推衍是一种“加一倍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递归法。<br><br>[图,先天八卦的递归生成示意图]<br><br>图注: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同一逻辑:每一次更高层次的分化,都是上一层分化的继续和下一层分化的推衍及综合。横图八卦从“震巽”二卦上一扭,扭成圆图,即成先天八卦圆图。<br><br><br>[二]<br><br><br>从某种意义上讲,递归逻辑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展开的逻辑过程——即,横图八卦中的任何一卦的形成都是逻辑发展历史的一个综合态;离开逻辑发展史和综合态,三爻成象就不会出现。<br><br>由递归逻辑导出的结果有这样一个特点:任何一个综合态〔即某一卦〕都可以根据递归逻辑“明白”〔或曰“记住”〕自己的位置,并也可同时“知道”〔也可说是“记住”〕其他任一综合态的结构及其存在位置。<br><br>比如,“■”卦,“■”卦明白自己的位置在横图八卦中为第四位〔而在先天八卦中为“八”宫之位〕,它还能根据递归逻辑推知离卦的结构为“■”,且处于横图八卦的第三位〔而在先天八卦中是“三”宫之位〕;或者知道距自己之后的三位是“■”卦结构态。<br><br>又如,遗传基因能够发育成复杂的躯体?须知,如此复杂丰富的信息,决不可能由极简单的遗传因子完全“记忆”下来的,其实遗传因子所“记忆”的仅仅是一群生长发育的递归规则,只不过这群递归规则相对很复杂,而阴阳分化的递归规则简单而已。<br><br>递归规则的“逻辑起点”是一种“奇点”,同时也是逻辑上的“创生点”、“自我相关点”、“自我缠绕带”,而任何形式逻辑系统的奇点所在处就是“公理”,而“公理”的不证自明性必将源于人类的公共直觉。<br><br>关于什么是“奇点”?我们还可以换成另外的说法,它是“逻辑原点”的无限扩大或无限缩小〔正如现代物理学宇宙大爆炸论中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或者就是现行宇宙时空里的黑洞。只不过本书里谈论的奇点,一般则是指形式逻辑系统中的逻辑创生点,以及物质形态发生的中心点〕。<br><br>我们现在用一个简单的“想象性实验”作比喻,使读者对奇点现象有一个较直观的体会。<br><br>设有一个玻璃器皿,内有大量的离散的水分子。在常温下,这些水分子的集合是高度无序的,而当我们通过一个“热源传递点”向器皿输入热量,显而易见,水分子会开始流动并在热传递的影响下开始出现某种有序性。<br><br>[图,奇点示意图]<br><br>图注:玻璃器皿与热源之间的热传递点是人为规定的。我们可以把热源左右前后移动,每移动一次,都会出现一个新的热点〔奇点〕。显而易见,热点〔奇点〕位置不同,器皿中的水所形成的形态也会有差异。不同的逻辑系统的创立亦可作如是观。形式逻辑系统的形成亦可作如是观,公理就是该系统的“热点”,任何定理、定义均由公理推导而出。<br><br>在加热过程中,热传递点温度最高,水分子获得的热量最大,如用几何形态表示,它可能是物体几何曲率的最大处或最小处,热能在热传递点不断向无序系统中扩散,逐渐形成无序的湍流。也就是说,离热传递点越远,温差越大,无序性也越大。当然,温差不会无穷扩大,同时热传递点的有序性最高,能量高度浓缩。当温差越过某个临界值时,水中的湍流就会有形态发生,形成有序性的形态。<br><br>我们称这“热传递点”为“奇点”。显而易见,“奇点”是有序形态发生的起始点、创生点。<br><br><br>[三]<br><br><br>根据“中道原理”,先天八卦系统的奇点应在横图八卦的中间两卦——震卦与巽卦。<br><br>我们可以借助比喻来理解:如果把横图八卦比拟成一个玻璃器皿中的水,“太极”就是这玻璃器皿,想象“震、巽”二卦下有一个热源传递点输入热量〔可象征人为规定的逻辑起点〕,于是横图内的八卦在“震、巽”二卦上一扭——先天八卦圆图形成。<br><br>由于逻辑递归点是有“手征性”的,它体现在横图八卦上就是太极的阳手征上,故真实的“逻辑奇点”〔也可称之为“优先逻辑”的奇点〕应在阳性的“震卦”上。<br><br>手征性本是用来判别旋转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当一个物体作旋转时,我们根据什么标准判定它的旋转方向呢?人们常说“左旋”和“右旋”,但是若无参照系,这“左”与“右”就无法区分。<br><br>以图27为例,这是一个旋转的圆图,我们若看图的上面是右旋,而看图的下面就成了左旋。有人可能想到用“顺时针”和“逆时针”这种说法,但这得依赖我们从哪一个方向来看这些旋转体,如果无“钟面”作参照系,在正面看来若为顺时针,反面看就成了逆时针了;反之亦然。<br><br>[图,左旋和右旋]<br><br>图注:左旋和右旋的相反规定和理解已经渗透到了东西方文化的每一个领域,以及许多生活细节上〔详见《金花左道》〕。因此,当我们对东西方逻辑进行比较时,首先就要把其中一方的手征性规定进行反相处理,这才能奠定共同的比较基础。<br><br>物理学家们采用了一种能够不受观察角度影响的、普适于任何观察者的判别方法,即,“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br><br>物理学家们判别旋转是运用的“左手定则”,即用左手握住一个旋转的物体,让四个手指指向物体表面旋转的方向,我们就把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定义为物体旋转的方向。<br><br>[图,物理学中运动方向左手定则]<br><br>图注:图中的陀螺的旋转方向称之为“向下”,反之,则称之为“向上”。<br><br>我们也可用此法反过来判别旋转着前进的物体是左旋还是右旋——当大手拇指指向运动的前进方向,而旋转方向与四个手指指的方向相同时为左旋,与此旋转方向相反者为右旋。<br><br>[图,物理学中左手定则与左右旋]<br><br>图注:西方逻辑中的“正”和“负”,从东方逻辑角度来看,恰好是相反的“阴”和“阳”。试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原子中旋转的电子西方认为带负电,而不动的原子核〔质子〕认为带正电;但从易学角度来看,电子在外运动,故外为“阳”,而原子核静且在内为阴;又如先天八卦之生成序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在西方的二进数制中则为“坤0、艮1、坎2、巽3、震4、离5、兑6、乾7”;换言之,西方逻辑把东方的阴和阳换算成西方式的正负时会出现相反的手征性规定。<br><br>图中是两颗旋转着前进的子弹头,左图子弹前进的方向与右手大拇指所指方向相同,故为左旋,右图子弹前进的方向与拇指方向正好相反,则为右旋。这种用手来定义运动或旋转方向的方法就叫做手征性。<br><br>在易学逻辑中,前进为阳后退为阴,左旋为阳右旋为阴,正面为阳背面为阴。由于我们规定纸的正面为阳等同于前进,故我们可把右手搁在纸上,大手指指向纸的上面,四个手指指的方向为左旋为阳,反之为右旋为阴;左旋之手征性为阳手征、左手征,反之为阴手征、右手征。具体来说,纸面上的逆时针逆转为左旋而顺时针顺转为右旋。<br><br>[图,易学旋转方向的右手定则]<br><br>图注:易学中的右旋和左旋自然离不开特定的参考系,这一参考系就是运动的方向以及阴阳界面。以针灸为例,由于针刺的方向是指向人体内部,根据右手定则,相对于人体表面则以顺时针方向为左旋而逆时针方向为右旋。<br>
作者: 懒惰的猪    时间: 21.5.2004 01:09
  <!--emo&:d--><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eeth_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eeth_smile.gif' /><!--endemo-->  

jyw194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2)

jyw1945.jpg

作者: 路人甲乙丙丁    时间: 21.5.2004 11:51
不懂<br>哈哈哈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