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堡,绿色之都——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上)
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布伦特兰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1]进行相对明确的定义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伴随着城市化、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社会公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出现而备受关注。
比起德国其他大城市,位于巴登-符腾堡州布雷斯劳地区、人口仅22万的弗莱堡市只能算一个小城。但就这是这个小城却成为本次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城市之一,将于2010年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迎接未来挑战,保障生活品质,这是弗莱堡市发展的总方向,也是弗莱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弗莱堡“绿色之都”的城标涵盖了诸多理念,这些理念相互补充,完美地体现在城市管理和规划政策之中。弗莱堡人有句话,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住在弗莱堡的人,另一种是想住在弗莱堡的人。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弗莱堡人的自豪与自信。现在,“绿色之都”弗莱堡被世界各地许多城市和社区视为楷模,其城市管理和规划的经验值得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城市学习和借鉴。
德国的“环保首都”
“太阳城”的能源政策
弗莱堡坐落于黑森林山麓,自然风光绚丽多彩。作为黑森林之都,弗莱堡市面积的50% 属于自然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有超过60%面积为森林所覆盖。两万两千多株街道绿化树木和公园绿化树木,以及三千八百个小花园,密切了弗莱堡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为德国的“环保首都”,弗莱堡人视大自然为城市最宝贵的资本,弗莱堡也因此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发祥地。三十多年前,为了抗议联邦政府在距离弗莱堡 30公里的Wyhl小镇修建核电站,弗莱堡激进的大学生,反核能运动者和环保主义者组合联合阵线,捍卫自然家园,抗议政府建造核电站的行为。抗议最终获胜,至今在世界各地有着广泛影响的绿党也随之诞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的1986年,弗莱堡市议会决定放弃使用核能,并将开发利用太阳能作为城市能源政策的重要一环。
德国能源政策共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降低城市总体能源的消耗量,第二步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后则是逐步提高以太阳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的使用份额。在贯彻能源政策的前两步中,弗莱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以当地的维多利亚宾馆为例:炎炎夏日,依靠在整个宾馆里循环的地下水以及来自黑森林的清爽凉风,这里几乎不用空调制冷;到了冬天,宾馆里会使用当地非常流行的高能木屑供热。所谓高能木屑,其实就是用家具厂以及其他林木工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木屑压制而成的燃料棒。其燃烧效率非常高,整个维多利亚宾馆一年使用的高能木屑仅仅会产生两盆的灰烬。此外,每个房间都安装了隔热、隔音效果极佳的玻璃窗,保证了室内的温暖与静谧。在宾馆的楼顶,还有一个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架有发电风车的花园,这使得宾馆的能源很大程度上能做到自给,其余电量也大多来源于热电联供方式。
目前,弗莱堡已经是全德国太阳能应用最发达、最普及的地方,平均每位居民拥有36.7kWp的太阳光能容量,不仅是全德之冠,更在全球名列前茅。弗莱堡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1800小时,属于德国日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但其实,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所以,弗莱堡被誉为“太阳能之都”,还与居民的环保意识,政策方面的重视和经济方面的有意识引导密切相关。
在弗莱堡,人们比其他地方更先意识到利用太阳能对气候保护、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重要意义。众多设计项目,均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精神的体现。德甲球队弗莱堡SC的主场巴登诺瓦足球场是世界第一个采用太阳能装置的足球场。著名的太阳能建筑大师Rolf Disch曾是一位参与过70年代反核抗议的大学生。这场运动促成他日后走上太阳能建筑及绿色建筑的道路。在1995年率先建造了可随阳光照射方向旋转的“阳光屋Heliotrop”,轰动建筑业界,也成为了弗莱堡标志性建筑之一。而后他再创新兴建“太阳船”,更奠定了他在太阳能建筑业界的地位。
此外,任何居民想在屋顶上加装太阳能光电板,除了可获得10年或20年不等的3%到4%低息贷款补助设备与施工成本,更可获得20年保证收购太阳光电的优惠电价措施。在近来兴建的沃邦小区和丽瑟菲尔德小区,我们还能见到超过50栋的正向能源屋(plus energy houses),就是房屋产生的能源比其所需要消耗的还多,多余的电量会由能源公司收购。一眼望去,每栋住宅屋顶都是满满的太阳能光电板。这种以太阳能光电板做为屋顶的建材,免去一般屋顶上再加装太阳能板的设计,一体成形,使太阳能光电板更为坚固,使用寿命超过20年。
30多年来逐步往太阳能发展,使太阳能行业在弗莱堡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诸多太阳能厂也移到弗莱堡,包括Solar Fabrik就在此地设厂。目前,弗莱堡汇聚了80家大小不一的太阳能应用公司,提供上千名工作机会。此外,全欧最大的太阳能光电展Intersolar也连续数年由弗莱堡主办,每年有来自全球500余家太阳能应用公司参与Intersolar太阳光电展,吸引来自全球3万余名买家。目前,Intersolar已从弗莱堡走向了慕尼黑,旧金山,印度并即将走向上海。私立和公立科研中心,如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ISE等是弗莱堡从事可再生能源研究的核心单位。德国精英大学之一的弗莱堡大学也设立了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并开设了“可再生能源精英管理”硕士研究生班。目前,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出口转让和产品在全球范围的销售已经成龙配套。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不仅不相矛盾,而且环境经济以及相关的专业性旅游、专家会议和博览会也已经成为弗莱堡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中国,从2001年开始,光伏产业迅猛兴起。2005年无锡尚德美国上市造就施正荣当年首富的示范效应,使得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其中,一下子涌现出了常州天会,南京中电等十几家海外上市公司。
上海是国内最早启动光伏产业的地区之一。但前面提到的十几家海外公司无一家在上海。而邻近的江苏省,截至2008年底已有6家海外上市光伏公司,其中5家进入世界20强。从产量上看,2008年全国光伏电池产量2570兆瓦,而目前上海的产量也仅有100兆瓦,毫无规模优势可言。[2]奋起直追正当时。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的特大型城市,保持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对上海来讲,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紧迫。从全国范围看,上海属三类地区,全市太阳能年辐射量近年来的平均值为4461MJ,与江苏,浙江两地相当,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资源条件,为可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地区。[3]
在上海市公布的《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 年)》中明确了上海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即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并重点建设以闵行区为核心的太阳能产业基地,支持闵行浦江高科技园等以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主,兼顾发展高效晶体硅电池,把闵行区建设成为太阳能产业研发制造集聚地。而世博场馆建设中的太阳能应用,更为该行业提供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垃圾处理的构思
拥有美丽风景弗莱堡历史上一直是一座洁净的城市。除了积极有效的能源政策,目前,垃圾的分类处理在弗莱堡也已蔚然成风。
城市生活垃圾因其成分复杂、数量大、处理困难等问题, 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就进行分类收集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佳方法。自1991年起,垃圾回收利用,在弗莱堡已成为行为准则,采取各种物质刺激手段控制垃圾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城市目前近80%的用纸为废纸回收加工纸。
垃圾分类主要依靠居民的配合, 在生活垃圾的发源地——居民家里实现。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居民根据不同成分垃圾的利用及处理途径, 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收集。
绿色垃圾箱主要用于放置各种纸张包括信封、各种宣传册、印刷品、纸箱、杂志、目录、大包装纸袋、洗涤用品包装箱、报纸。而带滤膜的纸、复写纸、带软垫的信封、蜡纸、墙壁
纸、复合材料( 如饮料盒) 、尿布以及卡纸、瓦楞纸等不能放入。
黄色垃圾箱(袋)主要用于放置铝薄包装废弃物, 如酸奶杯盖、巧克力包装膜、软管等; 塑料包装废弃物, 如酸奶杯子、塑料桶、塑料袋、洗发水瓶、洗涤用品和护理用品包装容器、聚氯乙烯塑料( 发泡塑料) 、包装盒等; 金属容器, 如饮料罐、罐头盒、瓶盖等; 复合包装材料, 如真空咖啡包装袋、牛奶袋、果汁盒、糖果包装盒等。
棕色垃圾箱用于存放来自厨房和花园产生的有机垃圾,如蔬菜、果皮、树枝、生物垃圾收集袋( 纸制品) 、花土、蛋壳、咖啡残渣及过滤袋、鱼骨头( 用纸包裹好) 、树叶、坚果果皮、杂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果皮( 如柠檬、橙子皮等) 、未经处理的锯末和木材纤维、花枝、剩菜剩饭( 用纸包好) 、袋泡茶叶、变质的食物( 用纸包好) 、一次性纸杯、头发等。其中, 剩菜剩饭、袋泡茶叶、变质的食物、一次性纸杯、头发等不能用作堆肥。
灰黑色垃圾箱用于存放不能回收利用的剩余垃圾, 如: 煤渣、女士长统袜、白炽灯泡、橡皮、扫集物、残余蜡烛、复写纸、蜡纸、圆珠笔、皮革, 小量的瓷器、陶器、玩具、吸尘器袋子、污染过的聚氯乙烯塑料( 发泡塑料) 、墙壁纸、烟头、地毯残余物等。因卫生方面的原因, 以下垃圾必须用纸包好再放进灰色垃圾桶内: 妇女用卫生巾、宠物草垫、膏药、绷带、止血塞、动物粪便、药棉和药棉棉杆、尿布。
而玻璃瓶按不同颜色玻璃分开存放, 分为棕色玻璃、绿色玻璃( 蓝色、红色和黑色) 及白色玻璃。眼镜片、耐火玻璃( 钢化玻璃) 、白炽灯泡、玻璃镜子不能放入玻璃贮存容器内, 需放进灰色垃圾桶。
从2005年开始,弗莱堡市区内不可回收垃圾被运往南郊20公里处的TREA垃圾处理站焚烧。TREA有很高的环保标准,焚烧过程中持续的高温杜绝了二恶英的污染,保证了垃圾处理的安全性。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保证两万五千户人家的供暖。城市百人之一的用电,亦来自于利用垃圾发酵产生的能量。
2008年的弗莱堡垃圾处理规划,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弗莱堡的能源政策一样,规划把控制垃圾量视为首要任务。弗莱堡正在实行的不同容量垃圾桶租借制度,使得少扔垃圾的用户就可以少交垃圾桶的租金,就是鼓励减少垃圾产生量的举措之一。此外还有包括对使用环保产品提供补贴,对集体合用垃圾回收桶的住户降低它们的垃圾处理费用,对居民自做垃圾堆肥进行补助等等。
为了提高塑料瓶和玻璃瓶的回收,弗莱堡利用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各个商店在出售饮料时,塑料瓶或玻璃瓶的相关“租金”也被计入了商品售价,在退回瓶子后可返还租金。当球迷在巴登诺瓦足球场一边欣赏球赛,一边品尝啤酒时,玻璃啤酒杯也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着回收。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积极的宣传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弗莱堡城市清洁服务公司(ASF)从1994年起,即与学校和市生态站共同举办讲座和参观活动,表演“垃圾”戏剧,培养少儿的环境意识。此外,还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并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
控制垃圾量和垃圾的分选处理,体现了从“用过即扔”的消费方式向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过程。作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上海从2000开始了垃圾分类的工作。但时至今日仍然难以取得有效成果。究其原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居民没有积极性或相关知识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二是垃圾箱设计以及后续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没有跟上。而弗莱堡在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和规划可以成为上海改进垃圾处理工作的良好参考。
( _# x5 [' x9 V# b# c[1] “可持续发展”最为广泛被引用的概念是1987年WCED所下的定义,被描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
新城市主义的典范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是一部被公认的20 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城市规划论著。在这部著作中,美国社会学家简·雅各布对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师展开了猛烈抨击。他指出,依据现在主义演绎出来的原理指导实践,追求和奉行“功能分区”理论,将居住与工作、娱乐分离的模式,带来的是孤立、不自然的城市空间,而这将扼杀城市的活力和创造性。人们开始怀念原来居住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看上去混乱的却是充满活力的住区。另一方面,小汽车在城市中毫无节制地增长,在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快捷便利之后,接踵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噩梦般困扰着我们的城市。伴随汽车时代发展起来的城市,其扩张不受任何方向限制,最终造成了无序的城市蔓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道路系统和出行效率低下,剥夺了人们享受公共空间和良好景观的权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城市主义”(亦译作“新都市主义”)思想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并逐渐得到重视。它主要针对城市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诸如原有城市空心化,原来完整的城市结构、城市文脉、人际关系、邻里和住区结构被打破,人们的居住离开了熟悉的环境,都市概念和都市感淡化以及过分依赖汽车,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破坏环境等城市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指导思想。
“新城市主义”提倡限制城市边界,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充满人情味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及邻里单元,矫正“现代主义”开发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简称“TND”)和公共交通主导型发展理论(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由此衍生,我们可以看到“新城市主义”的八大主张,分别是:(1)限制城市边界,建设紧凑型城市;(2)继承传统,复兴传统街区;(3)以人为本,建设充满人情味的新社区(4)尊重自然,回归自然;(5)增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力度;(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7)回归传统习惯性的邻里关系;(8)实现社会平等和提高公共福利。
“新城市主义”虽然起源于美国,但是在欧洲却早已有了与这一理论相近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典范。同欧洲其他许多历史老城一样,弗莱堡在二战后重建过程中仍然选择保留原有紧凑的城市形态。在弗莱堡老城区的保护以及新城区沃邦和丽瑟菲尔德的开发实践中,其许多政策和设计也地体现了新城市主义的主张和精神,为弗莱堡的居民们提供了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
沃邦与丽瑟菲尔德
弗莱堡近年来诞生了两例可持续城区发展的典范:新城区丽瑟菲尔德新区(Rieselfeld)和由旧军营改造而成的沃邦小区(Vauban)。
丽瑟菲尔德新区坐落于弗莱堡西郊,是巴登-符登堡州最大的新区发展项目之一。该区用地面积70公顷,计划建造住房4200套。至2010年,新区内居民逾万人。丽瑟菲尔德新区从1994年开始建设施工,该新区项目所蕴含的城市规划理念来源于一个在“城市发展及环境规划创意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规划设计。沃邦地区原为二战后法国占领军兵营,面积38公顷,1992年法军撤离之后,这里便成为一个新兴的住宅城区,现有居民五千左右。
在丽瑟菲尔德新区和沃邦小区的设计构想中,没有僵化的功能分区,而是将居住、工作、购物、娱乐、休闲集中起来考虑,注重功能的空间混合和集中布局。城区里基础设施齐全,在步行范围内有学校、幼儿园、集市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居民活动站、商贸市场和各式各样的商店,提供有600个左右的就职岗位,使得城区居民流动的短程性成为可能,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这种在一个地方提供整体服务设施的模式,就是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论的核心思想,它带来了职住近接、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开放空间,形成了景观优美、友好和充满活力的传统邻里社区感受。
这里大部分居民区内的街道不允许停车,汽车只允许因为接送或运送的原因作短暂停留。私人汽车可以长期停存在小区的公共停车库中,在居民区内,汽车只允许以步行速度(小于10公里/小时)行驶。居民区街道于是成为人际交流、邻里活动和儿童活动的场所。在一些“儿童游乐街区”里,禁止机动车辆行驶,从而杜绝正在玩耍儿童的安全隐患。在整个新区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步行道、自行车道。区内三个有轨电车车站,使所有居民都能方便地乘坐公共交通在15分钟内到达市中心。
以生态目标为导向,如推广低能耗建筑、通过电热联产电站给小区供暖、综合利用太阳能、雨水回收再利用,高质量的公共、私人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等。在建设的过程中,沃邦小区内的古树大多得以保存,大多树龄已达60岁。城区街区之间铺设有五个南北方向的绿化带,不仅能改良社区小气候,而且也是儿童们游乐的场所。在丽瑟菲尔德新区以及沃邦城区的附近均有社区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风景区,它们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而且也能为那些不方便出远门的老人等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是最主要的内容。对于城市居住社区而言, 社区主体间交往的方式、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无不与社会空间环境密切关联。正是由于不同主体间的交往与互动才形成了社会, 也正是在这种交往与互动中, 建构着居住空间环境。只有当居住空间环境能促进平等、自由、健全的主体间交住模式的建构与完善时, 才能真正发展起以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统一, 也就是并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交流、沟通和理解。才有可能实现城市“居住空间”最完善、最本质的生活目标。沃邦与丽瑟菲尔德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模式,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生态,更体现在了社会生态的呵护与营造。
在沃邦最初计划中,要在这个城区建起多种形式的公寓楼,实现建筑结构以及建筑形式的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购房需要。而团购建房小组的形式使得市政府这个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团购建房小组的组建原则很简单,几户人家联合起来就是一个团购建房小组,他们一起购买地皮,制定共同的建筑方案,一起聘请建筑师和建筑公司装修公司等,以此方式节约时间和成本。通过共同规划、共同建筑,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邻居集体。团购建房小组这种重要特性,也正是许多家庭加入的动机所在。
除了团购建房小组集体购置的房屋外,在丽瑟菲尔德新区和沃邦城区中还有开放商建造的住宅,社会住房以及经济适用房。它们外观上几乎毫无差别,分散在社区之中。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这样多样性的住宅制度,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合理分布,可以达到分散低收入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融入社会主流生活的可能,实现居住-就业平衡的目的,并能减少辍学、犯罪等社会问题。通过创造拥有多样性住宅的社区,使得不同收入、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年龄的居民可以有多种选择,有助于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
在丽瑟菲尔德新区和沃邦城区中,还有有许多居民自治协会,比如交通小组,能耗小组,团购建房小组和妇女小组等等。他们协力工作,为建设一个有利于生态、有利社会发展的典型社区设计蓝图。2005年,沃邦城区协会成立,负责协调老中青少各社团的协同活动,并负责一年一度的“沃邦城区节”的组织。
老城区的保护改造与城市交通体系
城市的精神与魅力在于它能提供给人的存在感、安全感、归属感、满足感、认同感等。这些心理活动是需要丰富的城市元素来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讲,经济是现代城市的力量,景色是现代城市的形象,文化则是现代城市的灵魂。作为城市文化的承载主体,一个城市的老城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市井文化和民间工艺等形成的独特的文脉。通过它们所反映出来的轨迹、印痕和年轮,能引起人们广泛的记忆,并成为一种活的资源融人于现实生活。
自公元1120年,泽林根(Zaenringen)公爵在城市东北角的山上建起宫堡,开辟经济市场起,“自由之城”弗莱堡已经走过了近900年的岁月。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敏斯特大教堂为中心的弗莱堡老城区。至今,人们也未曾忘记为建城立下汗马功劳的泽林根家族。现今弗莱堡北部的城区就是以这个世族的家姓命名的泽林根区。矗立在老城区市中心十字路口的骑士座像,就是贝尔多德三世的化身。横穿城市中心的东西大街,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贝尔多德井街”。
迄今仍屹立在弗莱堡市中心、弗莱堡人引以为豪的宏伟建筑——敏斯特大教堂,始建于1200年,也就是弗莱堡建城80年时。教堂开工后,建筑经费很快便由富有市民承担起来,他们将使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经过300多年的修建,这座塔楼部分高达 116米的大教堂,1513年全部完工时,成为德国仅有的几座完工于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它也是在二战结束后,弗莱堡市中心唯一幸存下来的古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莱堡被严重炸毁,1940年德国的飞机错误地将60枚炸弹投在了弗莱堡火车站附近,1944年11月27日盟军的全城轰炸使城市遭到进一步破坏,市中心大部分建筑被夷为平地,只有大教堂如“被上帝庇佑了一般”,幸运地成为了少数例外。
战后,弗莱堡在中世纪老城的基础上上进行了改造和重建,几乎还原了整个老城原本的风貌。现在位于两座城门——施瓦本门和圣马丁门——之内的市中心,仍然是早期城市的结构,古色古香。采自莱茵河的鹅卵石铺成的人行道色彩斑斓,上面的各种图案华美而实用,如面包圈后面是面包店,剪子后面则是裁缝店。这里处处庭院幽深、小巷曲折,还有那远近闻名的遍布城中小沟渠,被人们昵称为“拜溪乐” (Bächle)。从13世纪起,每年一到春季天气转暖,来自黑森林的泉水便潺潺而过,为这座老城增添了生气。
在之后的近50年时间里,弗莱堡的老城改造很少大面积拆除和新建,主要以保护性更新和个别拆建为主。沿街周边建筑外观保持原有风貌,室内进行改造(主要指设备现代化),同时在街坊内部的住宅拆除重建,更新换代。自80 年代以来,弗莱堡老城的改造进入了“生态改造”的时期,其特点为尽可能保持原建筑风貌,完善装修,注重提高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改设隔音、节能的双层玻璃窗,增加热水系统,设立步行街区,在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上予以改善。
城市保护性更新改造使得弗莱堡的老城,特别是内城居住和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内城重新恢复活力。此外,弗莱堡老城改造更新还有以下特点:(1)针对小地块阶段性改造,改造项目都会进行公开投标,在改造中有居民的积极协作与参与。(2)社区性的改造更新时,居民、房主与企业等都会共同参与改造,同时规划部门和社区委员也会提供信息和咨询指导。(3)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以中期改造项目计划为主。(4)法律规定的改造过程时间一般为8 年(不超过10 年),准备性调查和实施通过公开投标,委托给合格的设计事务所或公司。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是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从九十年代起,弗莱堡老城开始作为步行街区重新设计,以更人性化的规划和建设使街区成为安全、舒适和充满活力的场所,老城里的资源和景色为居民、游人所充分利用和领略。正如雅各布所说,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非常安全,远离野蛮和恐惧,那么这个城市在大体上也会足远离歼变和恐惧的。“对行人友善的城市,它的街道会保持一种令人从容摘徉的尺度……当行人可以尽情地利用全部街道的资源时,他获得的不仅是便利,而是更有安全感。”所以,和谐步行街区是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一种实践,在人、空间、生态三者之间构建一种动态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自我更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把老城区改造城以步行街区为主的规划是弗莱堡整体交通规划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宗旨在于:交通设施的新建和扩建不能对城市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过多的负面影响。弗莱堡交通规划政策的核心,在于鼓励人们使用对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危害小的交通工具和设施,包括提倡步行,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交通并不是车的移动,而是人或物的移动。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线路的布设、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管理的措施等方面都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包括广大骑车者、步行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还考虑尽量降低交通废气、噪声、振动等污染对路网周围地区居民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的负载程度,减少土地的占用,能源、资源的消耗,追求城市交通系统总体效率(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效率)的最大化。
自1969年弗莱堡制定第一个“交通总规划”起,三十年以来,弗莱堡公交车线路、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街区的扩建从未间断过。弗莱堡因此荣获“欧洲短距离交通奖”。
同弗莱堡的能源政策、垃圾处理政策相类似,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弗莱堡交通规则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区交通流量。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密集城市结构以使交通尤其是私家车从城市外围快速通过,尽量避开住宅区;强化各城区中心区的功能,将城市发展区域集中于公交干线附近,重点发展现有城区,避免向外郊扩张。无论是新设立的丽瑟菲尔德新区、沃邦小区还是老城大学区的改造,均遵循中心市场理论,在住宅区附近设立商品供应网点,保证居民在步行距离内就能获得必须的商品及服务,而不主张在城郊兴建超级市场。这又是新城市主义TOD模式的一个典型设计。
公共交通是集约化运输的最便捷、快速、高效、低污染的交通方式:以每平方米道路每小时通行人数的多少为标准,衡量道路的使用效率,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0~15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大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分别节省土地资源3/4,建筑材料4/5,投资5/6。公交车和私家车在人均排污方面的比例:氮氧化物为1: 11,碳氧化合物为1: 15~1: 16,道路占有量为1: 7,交通事故私家车比大公交高100倍。从20世纪80年代起,通过新增线路和班次以及一系列的车辆现代化措施后,弗莱堡的有轨电车和公交巴士乘坐更为舒适便捷。目前,弗莱堡所有的大城区均通有有轨电车,65%的市民居住在有轨电车沿线附近,2008年的乘客突破7000万人次。同时,私人汽车的使用比例则从38%降至30%,每千人平均用有423辆车,与德国其他大城市相比,弗莱堡的私人汽车拥有密度最低。
1982年至1998年间,弗莱堡自行车交通占市内交通的比例由15%上升到28%。目前,弗莱堡拥有自行车超过10万辆,稠密的自行车专用道已经连接成网,总长度达500公里。另外,市内还有9000个存车处,以便于其转乘公交车。在火车内也专门设有自行车车厢,处处为骑车人提供便利。在弗莱堡大街上有一景:许多自行车后面拖着一个带篷的婴儿小拖车。在德国自行车是不允许带人的,但自行车后拖着一个由帆布和透明塑料布围起来的婴儿车却可以在大街上畅行无阻,获得机动车的避让。弗莱堡自行车道或者人行道上还有一奇:就是儿童可以骑着玩具自行车上街,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汇入车流,只不过他们都带着头盔和护具。这都是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严守规则、尊重生命的交通理念。
' L; Q P/ J" l' `
本文转自“圣明之道的博客”,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471aab0100gv6o.html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