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l) M* f% r! ^1 C0 Y(1)收益: $ ?0 ~5 z5 R6 C: u! q* ?! r. P漫骂,人身攻击,揭人隐私,这些活动看起来只是伤害了他人,于己并没有实质的收益。但是,收益并不一定只是金钱、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愉悦同样是人们所喜好的。比如,对着仇家怒骂了半小时,这种“出了一口恶气”的快感也是一种满足,也是一种收益。同理,这些“网络暴民”们,作出上述行为的时候存在着这样的收益: . n9 {7 O8 l$ a/ a 8 K( B" W5 R, j Q4 x$ k情绪的发泄——在这样一个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通过怒骂来发泄情绪,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收益。2 g/ }; B+ B+ \) z. c
7 ]6 ~8 _; \* u6 e( i; W3 A
好奇心的满足——不得不承认,人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于是便有了窥人隐私的欲望,这种欲望的满足,本身就是一大收益。 5 Z& ]4 M& S, A- S7 I , z( V8 W3 f# q( H# s. C; P得到认同——得到别人的认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能带来满足的事情。而得到大众的认同则更是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因此,就有了一大批喜欢“爆料”的人。 ( V+ t+ i+ q3 Z2 {, Y " Y/ p) i( J) z- e+ N
达成共识——这同样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共识能够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正是由于有希望得到认同的人,又有希望达成共识的人,才会形成了今天网络上一个人爆料,大批人盲目附和的局面。; l! A$ ^7 [, ~" X; ]2 L' [, \! H
8 x) s7 L) w, J8 L8 \+ s(2) 成本3 ]( _ T% ]; B5 V! [7 p
他人攻击——今天互联网上,想找一个从没被人骂的人,似乎是个MISSION IMPOSSIBLE。正因为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被人骂、人身攻击已经成为一种沉没成本:我骂别人,也是要被骂,我不骂别人,也是要被骂。对于这种必然要发生的成本,理性经济人在做选择的时候是不会考虑的。 z7 s2 N# X: J% T0 u2 g) V) C
& r8 c. f; ^6 Q3 {* a2 u5 K, a/ T对于被人揭露隐私,虽然发生后的成本巨大——在经历了前车之鉴,相信没有人会不考虑这个成本,但由于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极小,再加上人们天生的一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理,在人们的心中,这一风险的概率就是微乎其微了。如此一来,在网民的心目中,被人揭露隐私的成本就也变得微乎其微了。+ o1 O! s7 A$ G- x. D1 O
. p" G% W' `' A1 y/ q道德的谴责——不可否认,作出这些行为的“网络暴民”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由于一则不能形成现实的、直接的惩罚,二则作出这种行为的大量存在,使得这种心理上的成本一降再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甚至可能会导致人们心目中价值观的扭曲。 , y. D, t( U% v ^ 5 E$ T O2 x3 @; s) h
结合上述几点,我们可以发现,做“网络暴民”,其收益与成本是完全不能相比的,收益远远的大于成本,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网络暴民”。 D5 n- g+ c, u; j
网络暴民 抑制 % S+ q2 r0 C4 ]) G; z
" Z [1 Q6 r- T7 J% Q. C) a( m既然网络暴民是由于收益远大于成本所至,所以,只需要减少这种行为的收益,或者提高成本,就可以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了。/ p: L3 ~ f. [; c @$ L
" W u, s) _) l) e/ b
然而,上述的各项收益因素中,全部都是人们心理上的收益,我们很难用简单的方法快速的扭转现有的局面。因此,我们只能在成本因素上发挥作用。 " s+ T+ h1 s+ f4 ^ C H2 n% D) m7 |. Z6 q9 a) l1 G% `2 O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现有的成本,或者增加额外的成本来提高总的成本。. p# J" X7 \) s& A, i% K5 u# q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