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月薪三千,在上海、南京、杭州怎么过日子? zt
[打印本页]
作者:
碧云天黄叶地
时间:
20.1.2004 23:12
<b>杭州:各色人等各有过法</b><br><br> 作为一个外地来杭,参加工作才两三年的普通职员,还没有成家,有强烈的发展欲望又不打算以身试法,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打点自己的那一点点小资金。先留出500元,在城市较偏远的地段,租一个40平方米左右的、建于80年代的旧房子。还有500元,是吃饭钱,剩下2000元,留出1000元作储蓄,准备将来的“人生大事”,比如说结婚、买房。尽管父母会有资助,但按照江浙人家的传统,年轻人自己也要有所投入,才能体现“有志有为”的形象,让自己的父母夸耀,让对方的父母放心。还有1000元,必须满足作为年轻人的时尚性消费,比如,手机费、打的费、上网费、泡吧费等等。这些费用假如能如此合理运用,基本可算是一个正常并有一定前途的青年。远大前程的实现,就等待那一点点好运气了。<br><br> 作为一个三十好几,或者眼看着奔四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月薪三千”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好在这个年纪的人,常常已经在江湖上摔打多年,工资表上的数字已经不能全面体现此人的价值。多年的人生体悟可以开始逐步地“套现”。这个年纪的人,假如是一个“成功人士”,吃饭基本不在家里,日常开支常常能通过各种方式报销。由于生长在浙江这片土地上,还有一定的投资意识。基于浙江人稳重的天性,在股票上即使套牢也不至于伤筋动骨。由于这些人常常赶上了“福利分房”,再加上近年杭州狂飙突进的房地产大好形势,这些头脑活络的人还往往加入炒房大军,在近8年的全线飘红中捞了一笔。有的人就炒着炒着富裕起来了,有的人还开始收取房租以弥补“月薪三千”的痛。不过,“月薪三千”毕竟是先天不足的软肋,因而使得这批人成为对“房产泡沫”传言最恐慌的人群,因为他们是最经不起折腾的。尽管他们也是对房价高怨言最大的,但与此同时也是最不愿意房价跌的。<br><br> 当然也有这样的一种人生观,无论年纪多大,对“月薪三千”已经非常满足。毕竟,在杭州这个山温水软的地方,贫富差距体现得并不明显。开奔驰到西湖边和骑自行车到西湖边所用时间差不多,说不定还是后者更方便些。“月薪三千”已经足以让一家人在不至于饿死的同时,还能时不时到四季青服装市场或龙翔桥服装城挑选几件廉价但同样体现国际潮流的所谓名牌,谁叫浙江是服装大省、是国际制造业基地呢!星期天还可以到西湖边晒一天的太阳,在满觉陇或梅家坞嗑一天的瓜子,打一天的麻将。<br><br> 惟一让他们不舒服的就是,这些年房产市场的情况越来越刺激他们的窘迫,越来越伤害他们作为杭州土著人的骄傲。于是,他们在晒太阳之余,也愤愤不平地呼吁--政府要保护杭州人的利益,因为现在真正的杭州人都被挤出杭州城区了,杭州人住不进杭州城。他们质问,外地人怎么能代替本地人占据杭州的好地方好房子呢?尤其是那些温州农民,都怪他们把杭州房价炒高了,本来大家都能过平静的生活的。<br><br> <br><b>上海:进出账目还算平衡</b><br><br> 月薪3000元,对于我这样一个刚跨出大学校门不久的“新人”来说,虽不能算是太低,但实在是比下有余,比上总还是有些不足的吧!<br><br> 原本可以住在父母那舒适温暖的家里,继续过着那逍遥安逸的生活。无奈公司离家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虽说单位有班车,但毕竟不在家门口,再加上每天来回的车马费、起早摸黑的辛劳和独立意识的不断膨胀,使我最终决定在公司附近和同事合租一套二室户。每月500元的房租,加上基本伙食、水电煤和通信费的开销,少说也得花上个千儿八百的。就算住在家里,作为“有薪一族”,每月上交1000元的生活费,也是应该的,毕竟人大了,不能总让爹娘养着吧!<br><br> 上海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大都市,为了将来能跻身于高薪的行列,不断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踏着前辈们孜孜不倦的足迹,我也不断进行着自我填充式“训练”。从提高英语对话水平的口译教程到微软的资格认证;从行情日益看涨的第二外语到企业财务的管理课程,不用说,你也知道,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是万万省不了的。一年的费用平均下来,每月也要有500元的支出。当然,这还不包括正规的学历教育。若是想拿个硕士学位,每月没有1000元,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下来的。现在的我,只能将此列为若干年后的奋斗计划了。<br><br> 除了以上不可或缺的开支外,作为天性爱美的女孩子来说,另一项重大开支就要数“外包装”了。你可千万别小看衣服、鞋子、化妆品、小饰品的魅力,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来说,如何告别学生装束、演绎上班族的时尚风采,是一条必经之路。打开衣柜,不是这件太可爱了,就是那件已落伍了,女孩的衣柜里总是少了一件自己心仪的衣服。“恒隆”这辈子是不指望了,手里的这些钱,只能去逛逛襄阳路,兜兜静安小亭了。几件衣服,每月花个五六百元也能让我兴奋十来天。若是遇上百货公司大减价,“血拼”是自然免不了的。<br><br> “东方夜巴黎”是世人对我生活着的这个城市的一贯评价,由此可以看出上海的与众不同。周末、节假日,约上三五知己,联络联络感情必不可少。上茶坊聊聊天;去饭馆打打牙祭;在美容院做个FACE;蹦迪,卡拉OK让你应接不暇。大伙儿都是工薪族,不是轮流埋单,就是走国际惯例AA制。这样一来,还没到月底,荷包里就只剩下几张百元大钞了。<br><br> 刚刚还在暗自庆幸自己的理财有方,突然间收到同事的请柬--两周后结婚,犹如晴天霹雳,原本安排好的“老人头”储蓄计划也随之流产。人情债总是要还的。<br><br> 一个月下来,两手空空,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向往已久的新款手机、惹人喜爱的DV、浪漫的巴厘岛之行只能指望年底双薪了。一边检讨着自己上月的种种不是,一边又计划着下月如何如何。看看周遭朋友用信用卡透支的免息借款,心中又不免生出一丝安慰,毕竟自己的进出账还算平衡。<br><br> 父母的叮咛早在耳边飞逝而去,什么嫁妆购置,什么房子首款,一切的一切只有在彩票中奖后才能实现。<br><br> <br><b>南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b><br><br> 南京人的收入水平不高,房价却不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br><br> “3000元左右的月收入,在南京的工薪族中,算是比较高的了。”自我感觉一直不错的丁先生是南京航空管理站的一名中层干部,今年47周岁。尽管他已经享受到9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福利房,但是,他认为,那些存款放在银行里面一点意思都没有,一定要让那些静止的钱动起来。于是,今年他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商品房,现金支付了一部分的房款后,其余的则靠贷款。“不买房,不知道自己穷。”这是他买房后最大的感受。他的如意算盘是,待拿到位置较偏僻的新房的钥匙后,再把位置较好的旧房拿来出租。接着,打算买一辆汽车,用房租来养汽车,这样,既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又让自己的钱活了起来,而且,还有可能增值。<br><br> 据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杭州低2100元,比苏州低1800元,比无锡低1000元……比上海,那就低得更多了。<br><br> 因此,凭着丁先生稳定的月收入,加上妻子也是航空系统的职工,收入情况也不错,他们在南京基本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虽说丁先生的母亲与其生活在一起,但是,老人有退休金,有良好的劳保和医疗待遇等,因此,经济上并未增加他们的负担。除了日常生活的开销和购买了一套房子外,主要的消费点就是上初中的女儿。<br><br> 课外,每周要给孩子上声乐课和文化补习课。此外,每年还要花5000多元给孩子买保险。丁先生说,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不仅应该照料好孩子的现在,还应该为她今后的生活多作些铺垫。<br><br> 丁先生还爱好旅游,去年到新疆,前年去海南,几乎每年都要出去转转,而且,经常是一家人一块儿出游。丁先生说,人要想得开,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当金钱的奴隶。丁先生特别强调,钱闲在那儿才是最大的浪费,如果有闲钱,一定要让它们忙起来。<br><br> 刚刚从苏南采访回来,一些专家说,如果说苏南的农民(包括那里的职工)还不够富裕的话,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经营性和投资性收入的比重还不高。这位丁先生虽然没有这么表述,但是,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有些闲钱的话,就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投资或经营活动。<br><br> 丁先生不是那种爱冒风险的人,也不是那种永不满足的人,而是属于那种知足常乐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寻找心理平衡的理由。<br><br> “不要太苛求自己,也不要存太多的奢望,好好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那是最实在的事情。”丁先生最后说道。 <br>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