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中国大学入门 [打印本页]

作者: huhu    时间: 12.12.2003 22:57
中国大学入门 <br>——兼谈中国最佳典范大学 <br><br>作者:孔文 <br><br>有许多人大学读完了,都没有大学入门,未能领悟大学的真谛,冥冥中视<br>如成家从业,仿佛一条天生的路。大学,谓之高等教育,区别于初等中等<br>的教育,即是传播高等水平知识的场所。初等中等教育所涉及的知识,多<br>已成经典。而高等教育跨越人类所掌握知识的纵深,涉及当今人类所纷争<br>或无知的众多领域,因此,对知识的探索功能成为大学与中等初等学校一<br>个重大区别。同时,对于一般走向社会的过渡,大学的阶段还要培育心智<br>完善的成人。 <br><br>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发展与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兴衰关系紧密。对知识的<br>探索和对当时代高等水平知识的传播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在<br>古人的足迹中也能找到高等教育的影子。正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作为<br>传播高等水平知识的中国高等教育也是流长源远。官方的高等教育,先秦<br>有上痒西序右学,汉朝由太常博士演化为太学,往后国子监。民间尚有私<br>学书院。数千年相传不绝。近代以来,中国的文明逐步衰落,而后新传西<br>学。西方的高等教育,有迹能察的可追至古希腊。中国的孔子和欧洲的柏<br>拉图堪为东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泰斗人物。 <br><br>大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中世纪的西欧,已经产生了大学的雏<br>形。十一世纪在意大利诞生的博洛尼亚大学,堪称西方世界第一所大学。<br>十二世纪,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诞生,再到十三世纪剑桥大学诞<br>生,之后大学蓬勃发展,到1500年,欧洲已有六十余所大学。此后美国也<br>诞生了最早的两所大学,哈佛大学和后来的耶鲁大学,以及其他包括常青<br>藤名校在内的许多大学。大学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着西方文<br>明进步的步伐。在近代西方大学发展的基础上,1810年洪堡在德国创立柏<br>林大学,确立独立治校与自由教学的大学原则,更明确倡导学术研究的大<br>学职能,现代大学由此诞生,远远落后的德国也在科技文明上迅速赶超英<br>法强国。1876年仿柏林洪堡大学而进一步新创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br>学,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里程碑,此后研究型大学在美国蓬勃发展,美国<br>的社会与科技文明也迅猛发展。德国的现代大学也对近代日本大学的诞生<br>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东京大<br>学,以及后来的京都大学。中国同样如此。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br>北洋大学堂诞生,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诞生,<br>1920年前后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综合大学东南大学,<br>此为早期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此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相<br>继发展为中国早期高水平的现代国立大学。 <br><br>人类的知识总是逐步深入分类发展,如由人文而后理学,由哲学而后科<br>学,高等教育的轨迹同样如此。总体而言,中国的古代大学重人学,而西<br>方的古代大学在自然之学方面走得更远。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先秦传授<br>诗书礼乐。汉后千余年官立的古代大学传讲正统儒学与古代经典,培养治<br>政之才。民间私学书院,讲经辩学修身。西方早期的古代学园,传授知<br>识,培养治政与通晓哲学之才。到中世纪,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br>起,大学也培养服务各种专业活动的人才,并在自然科学领域逐步有了突<br>破。随着近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分科教育逐步确立。研究型大<br>学建立以后,更是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近代中国在与列强的战<br>争失败之后,兴国革新之举骤起,军事兴国、教育兴国、工业兴国、科学<br>兴国等等。高等教育方面,初期创办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通晓洋务的<br>外语学堂、直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及其他各种专门技术的专科学堂。尔<br>后,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一国之兴,根本仰赖于国民素质,师范学堂受到<br>重视和发展。再后,中国自己的现代大学孕育发展起来。 <br><br>此中国大学入门,意在认识大学和中国的大学,特别通过对中国的顶尖大<br>学、中国各个时期高等教育和最佳大学与典范大学的考察,来认识大学与<br>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轨迹。 <br><br>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兴起,西学渐入,出现了许多新式学堂。<br>这一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以外语学堂和军事学堂为主,如京师同文馆、<br>上海广方言馆、马尾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武汉湖北武备学堂、<br>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等等。与民国时期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两大<br>军校从政治战术入手不同,早期的军事学堂主要从工程技术入手。此外,<br>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学堂,如上海电报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湖北自强学<br>堂、天津中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四川中西学堂、湖南<br>时务学堂、南京江南高等学堂等等。此外,西方教会也在中国创办学堂,<br>这一时期为主要教授外语和宗教及其他西学的书院,如山东的广文书院、<br>武汉的文华书院、上海的圣约翰书院、苏州的中西书院、广州的格致书<br>院、北京和南京的汇文书院等等。同时,中国的近代书院也开始创教西<br>学。 <br><br>1895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日本后,变法之声顿起。当年,天津中西学<br>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1898年戊戌变法,京师<br>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02年新颁钦定<br>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br>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京师四大优级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br>了办学高潮。在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方面,上海南洋公学、清华留学预<br>备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先后成为早期的三大留学预备学校。 <br><br>这时期的许多新式学堂,或者书院,培养了众多近代人才,如湖南时务学<br>堂、上海南洋公学、唐山路矿学堂等等,成绩都很显著。1912年以前中国<br>早期的高等学校,北洋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为最重要的两所,而京师大学<br>堂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br><br>北洋大学堂的前身是盛宣怀于1895年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开学,1895年<br>改为北洋大学堂,1903年改名为北洋大学。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早期<br>首设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门,学制四年,为中国近代工程学科的鼻<br>祖,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后几经变革,1929年后改名为国立<br>北洋工学院,抗战时参与组建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直至1942<br>年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大学正式在天津复<br>校。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br><br>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戊戌变法应运而生,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兼为大学堂<br>和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孙家鼐任管学大臣。大义和团事变中被毁,由<br>张百熙重办。后与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分离,独立成校。1912年京师大学改<br>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首任校长。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循<br>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思想、旧礼<br>教;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北京大学,迅速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br>佳大学。北京大学不仅是当时的国学中心,更是全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br>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发起五四运动,彰显北大关心国运的一贯风范。创<br>立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经济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质系<br>等等,为中国大学最早开办。北京大学虽在以后的岁月里历经变革,但终<br>究一脉相承,北大自由民主的精神和显赫声望延续长存。 <br><br>从北洋大学堂到今天的天津大学,从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仅百<br>余年里,仔细考察,经过的繁复变化如沧海桑田。其他的大学也多是如<br>此,这样的历史无声地诉说着中国百余年来经历的无数磨难与曲折。尽管<br>如此,宝贵的传统和精神得以追认和发扬。 <br><br>1912年,战乱导致教育凋谢,当年新立中华民国。国立京师大学易名为国<br>立北京大学。不久全国划分为六大学区,于六大学区设南京、北京、广<br>东、武昌、成都、沈阳六大高等师范学校。不久,掀起高师改大运动,<br>1920年前后,南京、广东、武昌、成都、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分别改建国立<br>东南、广东、武汉、四川、东北大学。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坚守传统,仅<br>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学校1928年改建为国立清华大学,由外交部移<br>至教育部管辖。这一时期,中国的大学出现了最早的黄金时代。 <br><br>1910年代中后期,六大高师兴起,尤以南京高师最为显著,时称南方最高<br>学府,和北方的北京大学并号“北大南高”。1920年代高师演变而来的国<br>立大学走向巅峰。尤其南高组建的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全国的最佳大<br>学。1920年代中后期国立东南大学衰落,师资纷纷北上国立清华大学,<br>1920年代中后期国立清华大学兴起,成为新的全国最佳大学。武汉大学、<br>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也在此时期进一步奠定了<br>在教育界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洋大<br>学、国立山西大学等。尤其国立北京大学,继京师大学堂之势,民国初年<br>俨然依旧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如美国学者威尔森在英国剑桥大学著书中所<br>述,1920年代的中国大学,著名的是“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北洋大学、<br>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 <br><br>南高东大和清华大学是这十多年期间兴起的最耀眼的两所高等学校。 <br><br>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在1902年创建的清朝遗老李瑞清曾任校长<br>的两江高等师范学堂旧址建立,江谦为首任校长。1920年南高组建国立东<br>南大学,时任南高校长的郭秉文兼首任校长。东南大学以后更名为中央大<br>学、南京大学。当时的南高东大,开创了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国现代科学<br>的发祥地、大本营,更为学衡起源,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也是中外学术<br>文化交流的中心,声誉鹊起。为中国众多学科的鼻祖,如开创了中国第一<br>个生物系、气象系、航空系、体育系、艺术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金<br>融理财系、国际贸易系等等。南高、东大、中大而后南大,一脉相承,南<br>京大学今日的名望和文理诸科的繁盛,实奠基于此。在国内首先实行学分<br>制、选科制、教学法等。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现代大学。北京大学史学教<br>授梁和钧在其《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的评论:“东大所设文史地<br>部、数理化部、……皆极整齐”,“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br>世,然东大文史哲教授,实在不亚于北大”。著名教育家司徒雷登以其为<br>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大学,在其回忆录《中国五十年》中说曾经<br>有这样的评论,“东南大学是第一所现代国立高等大学,在当时也自然是<br>最好的大学”。 <br><br>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庚款兴学而创立的清华学堂,初期为留美预备学堂。<br>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br>华大学,罗家伦为首任校长,1931年起梅贻琦任校长。当时的清华大学迅<br>速发展起来,到1930年前后,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的大学。国学有四大导<br>师。数学、物理直逼世界一流水平,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萨本栋、<br>任之恭、周培源、熊庆来、孙光远、冯康、华罗庚,名师济济,许多甚至<br>闻名世界。从此奠基了清华大学的声望和顶尖学府的地位。 <br><br>1927年,北伐战争逐步胜利。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于依次捷占的<br>四大古城建设四大国立中山大学;在广州、武汉、南京分别以原国立广东<br>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改建;在杭州则以浙江工业专<br>门学校和浙江农业专门学校为基础创办。稍后,建立中华民国大学院,全<br>国实行大学区制,全国依原划定省份,定名若干大学区,以所在省之名命<br>名。首先在江苏、浙江两省试行。南京的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江苏大学,<br>因遭全校师生反对并请求更名国立南京大学,旋即定名国立中央大学。杭<br>州的第三中山大学改名为浙江大学,后定名国立浙江大学。并接收省政府<br>教育厅行政职权。大学区制在江苏受到强烈反对,遂于1929年全国停办。<br>这两三年的战乱和政府对大学的组改,使高等教育元气大伤。稍后复兴。<br>至1937年,大学一派繁荣景象。 <br><br>1930年代早期的全国最佳大学,无疑为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自<br>1920年代国立东南大学时期衰落以来,一直处于低谷,直到1932年罗家伦<br>出任校长,才得到恢复发展,到1930年代中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br>学府。这一时期的顶尖大学,还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br>江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交通大学等。 <br><br>交通大学是继北洋大学之后兴起的第二所著名工科大学,也是这一时期最<br>值得一提的大学之一。交通大学在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至今演化成多所<br>大学,可以分为三条主线:1896年设立的上海南洋公学,曾命名南洋大<br>学、交通大学上海学校、第一交通大学等等,演化至1959年分为上海交通<br>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1896年设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学堂,曾命名唐山路<br>矿学堂、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唐山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唐山工学<br>院,唐山铁道学院等等,现演变为西南交通大学。1909年设立的北京铁路<br>管理传习所,曾命名交通大学北京学校、第三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br>等,现演变为北京交通大学。曾经统一为国立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br>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次年,铁道部次长黎照寰任交通大学校长,<br>从此时到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为交通大学最黄金的时代。设有土木工程<br>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以及辅助的文理系科。本着“求实<br>学,务实业”的精神,交通大学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br>成为有志于“工业救国”的青年的理想之选。 <br><br>1937年,抗日之战全线爆发,神州全面国难,东部与中部大学相继被迫西<br>迁。国立的大学,中央大学迁重庆,浙江大学迁贵州,武汉大学迁乐山,<br>交通大学迁重庆,中山大学颠簸三南,东北大学辗转陕川,同济大学流落<br>至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最后迁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北<br>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天津北洋工学院最后迁陕西,与本地学校合并,<br>组建为西北联合大学,不久先后独立出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br>范学院、西北医学院等校,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改称国立西北大学,抗日<br>胜利后,部分师生东返,重建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私立大学也多<br>内迁。如作为教会大学的齐鲁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br>西迁四川,云集成都华西坝。大学西迁,促进了西南和西北的教育事业。<br>大学也积极做出调整,支持国家的持久抗战。此一非常国难时期,迁至相<br>对安全的西南地区的大学,尽管仍然冒着日轰炸机的侵扰和战争的威胁,<br>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 <br><br>这一时期的顶尖大学,除国立中央大学外,还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br>浙江大学等校。实际上,尽管困难时期,这三所大学抗战八年所培养的成<br>才人物,比其他任何时期都要多,也做的研究工作也卓有成效。说明国难<br>并不可怕,风发图强,国人以自己的毅力,众志成城,终能拼出困境。国<br>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被誉为当<br>时全国的四大名校。全国高招,多数报考四大学,尤其国立中央大学声望<br>之高,三分之二的大学联考考生以该校为第一志愿。 <br><br>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民主风气,是这一时期最壮观的现象。当时,尤其是<br>在后期,尽管一直对外抗战,但是红白两方的内斗并不平静。国立中央大<br>学也是共产党所做工作的重点地方,周恩来、毛泽东均曾来此活动,但是<br>毕竟在蒋介石的眼皮底下,所以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当时的昆明,在与<br>蒋介石一直暗斗不已的云南省主席龙云的保护下,却是一番独特的景象:<br>言论自由、社会政治活动成风。西南联合大学因而成为当时共产党向国民<br>党争取民主的后方堡垒,在1949年后的历史书上留下辉煌一页。 <br><br>1930年代中后期国立浙江大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事情之<br>一。 <br><br>浙江大学1927年在创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的旧址创办,成为当时全国<br>四大中山大学之一,初步奠定了浙大在全国教育格局中的地位。1936年竺<br>可桢出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延聘师资,尤以竺可桢早期在南高东大文理<br>诸科的校友为众,一时国立浙江大学名师荟萃,成果不凡,以文理为主的<br>多科都有长足发展,尤以数学出众。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国立浙江<br>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都是当时后起的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在1952年后皆被<br>拆为工科大学,故后人常以“北清华、南浙大”相称。 <br><br>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大学纷纷回迁,重新出现一派生机。继而内战爆<br>发。那时比较好的大学,分布在北京、南京、杭州、武汉、上海、广州、<br>天津、成都等全国各大城市。民国时期的大学,虽然不同时期都有政治势<br>力的渗透,但是总体来说,大学治校还是相当的独立,学术也是相当的自<br>由。当时,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br>和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一起被称为中国五大名校。国立中山大学、国立<br>交通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云南大<br>学、国立东北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国立山西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国立<br>河南大学、国立湖南大学等等以及一些专门大学都相当出色。 <br><br>1949年前中国最好的大学,除了国立大学,还有教会大学。教会大学前面<br>几乎没有述记。尽管教会大学广被视为殖民渗透的现象,有其副作用的一<br>面,但实际上,当时的教会大学也为中国的教育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br>献。一般教会大学由早期开办的书院演化而来。圣约翰是较早的一所教会<br>学校,也是早期最优秀的一所。最早改建为大学的是1902年成立的东吴大<br>学。此后十多年中国所有的十多所教会大学大部分相继成立,后起的如金<br>陵、燕京等校都声誉卓著。教会大学的状况,美国加州大学的誉志久野<br>1928年曾对中国的教会大学做过一个评估,分三类,金陵大学排在A类,<br>燕京大学排在B类,其他的教会大学如圣约翰大学、岭南大学、东吴大学、<br>沪江大学、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华中大学、震旦大学、之江大学等校,<br>均属C类,作为中国教会大学的毕业生入读美国大学补修学分的判断标准。<br>教会大学甚至与国立大学不相上下,如金陵大学在南京堪与中央大学媲<br>美,燕京大学在北京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雄,圣约翰大学在上海与交<br>通大学齐驱。与财大气粗的国立大学不同,教会大学通常术业有专攻,注<br>重某些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所以都富有个性。协和、湘雅、华西、圣约<br>翰医学,金陵的农学,齐鲁的天文、医学,燕京的国学、新闻,东吴、朝<br>阳的法学,都办得很出色。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著名大学,如单科性的大<br>学协和医学院,如金陵女子大学。事实上,顶尖教会大学的教学质量并不<br>逊于国立大学。这些,皆可为大学的典范,或者都可以找到典范的地方。<br>当然,教会大学的学费普遍较高,那时顶尖的教会大学可以说是贵族大<br>学,资本家、地主、官员、社会名流的子女为多。不像国立大学,无论贫<br>富,只要考上,都能深造。早期的教会大学,必修宗教,做礼拜,授课几<br>乎皆为为外文,教师、教材多来自外人,校政皆由外人控制。1920年代前<br>后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收回教育主权的运动,才逐步改善。这些还衍生出一<br>些本土的的私立大学,如光华大学出自圣约翰,复旦大学出自震旦。 <br><br>中国本土的私立大学,即教会以外的私立大学,在民国时期也有所发展。<br>最为突出的,北方当属南开大学,南方当属厦门大学。私立大学本可以更<br>学学术独立,自由发展。但是,那时的社会并不十分稳定,环境的因素也<br>不成熟。比如,那个时代就业机会不像现在到处都有,毕业就失业,在那<br>个时代是常见的现象,连一些教会大学、国立大学都不能幸免,对民间私<br>立大学更是深受困扰的大问题。那时私立大学生存压力很大,像现在已经<br>成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复旦大学,当时为私立大学,道路曲折,曾经因为经<br>费的压力大量招生,以学费养学校,学生也多是毕业即失业,抱怨四起,<br>最后改为国立,才幸得以生存。民间私立大学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许多<br>大学都经费紧张,存活十分艰难,甚至中途破产。以普遍认为那时最好的<br>私立大学南开大学为例,南开校长张伯苓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和总统蒋<br>中正也关系密切,因此,抗战时期得以和北方两所最著名的国立大学北京<br>大学、清华大学组建联合大学;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最后一届的毕业生,<br>校方让其自由选择毕业学校,结果选择北大、清华毕业的皆有数百人,选<br>择南开的仅有数十人。可见私立大学社会地位的悬殊,发展的不容易。这<br>个历史的课题,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我们又再次相遇。 <br><br>1949年,内战基本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br>京大学。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所有私立大学<br>包括教会大学改造为公立大学。1952年,摒弃欧美大学模式,采用苏联模<br>式,编译苏联教材,全国大学进行院系大调整。中国的大学遭到灾难性的<br>打击。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许多大学更被调整得面目全非。以<br>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为代表的许多大学被大大削弱。以哈尔滨<br>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少数大学在院系调整以后得到一步登天般的<br>空前充实。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等都搬离原<br>址。包括教会大学在内的原私立大学几乎全部取消。产生了一些工科性质<br>的学院如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br>院,以及许多单科性质的专门学院如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农<br>学院、北京林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br>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邮电学院等<br>等。其时,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br>学、重庆大学等校实质类似于工科性质的学院。以航空航天为主的西北工<br>大学、以土木建筑为主的同济大学等大学实质类似于专门性质的学院。北<br>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br>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被视作文理综合性大<br>学。1949年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大学,1953年在哈尔滨创建军<br>事工程学院(后来演变为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br>等校),1958年中国科学院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重点建设,分别<br>培养干部及理论人才、军事国防技术人才、尖端科技人才。1958年起,部<br>分大学开始取消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学衔,统称教员。1966年,中<br>央认为毕业生考核制度是旧社会的产物,高等学校毕业生不搞毕业设计,<br>不写毕业论文。总体上,1949年以后的三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严重<br>摧残,许多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遭到了灭绝。大学被视为纯粹的工具,沦<br>为行政的随属,教学常常不能正常进行,科研更是受到极大冲击。这一时<br>期,一些专门性质的学院、工科性质的学院和部分综合文理大学先后成为<br>重点建设的院校,集中在北京的高校为多,科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br><br>在这漫长的年代里,高等教育已经远远不能和1949年以前相比。和1912<br>年以前大清的帝国统治一样,封闭的集权不可能容忍自由的学术研究。事<br>实上,不仅仅是丧失了大学的精神、职能和机制。譬如,那些工科性质的<br>学院,包括工科大学,和1949年以前的北洋、交大两所工科大学差别很<br>大;单就教学来说,当时的交大和北洋,除了给予学生工程技术的专业教<br>育外,还辅有良好的人文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譬如,以前的大学有很好<br>的学科交融,这是国内所谓综合大学的文理大学所不具备的。其实,一个<br>学校即使汇集了所有学科,在教学和科研上没有很好的交融,没有赋予学<br>生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也不过相当于许多专科学校机械的堆砌而已,<br>算不上真正的University综合大学,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大学生。这些问题一<br>直到今天还在不同程度的延续。所以,后来出现学院改大学,比如华中工<br>学院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改名为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改名<br>为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改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其实毫无意义。结果<br>只是变得大而全,质量下降,不分主次,毫无特色。所以,现在虽然有很<br>多大学冠以交通大学名称,却找不出一所当年交通大学形神的大学来。在<br>一些大学也不乏用心读书者,如当时曾经名师荟萃的中科大、哈工大、复<br>旦、人大等校,到现在也出了不少人才。 <br><br>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恢复发展的机遇。1977年恢复<br>高考,之后大学逐步恢复正常教学。此后的十多年里,中国大学的教学和<br>科研都迅速得到相当的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高等教育的<br>经验的过程中,大学也在突破过去三十年形成的苏式体制,重新回归到<br>1949年以前的欧美大学模式。而大学间的合并重组,作为抵消1952年前后<br>院系调整的举措,成为这一回归的必然。但政府的过分干预,使1990年代<br>中后期开始的合并大潮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大学间的相互效仿,加剧大学<br>的雷同。造成大学整体质量的低下。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在普及的道路上<br>已经开始,大学扩招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教育的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却<br>远远不够。 <br><br>改革开放之后,1983年5月,四位大学校长建议遴选五十所大学重点资<br>助,邓小平给与首肯,但是后来确定的数目只有十分之一。不久之后的十<br>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得<br>重点投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校未能入<br>选。这一时期,科大、人大、清华、北大、复旦、哈工大、西安交大、上<br>海交大、南开、北航、北师大等校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学,南大、浙大基于<br>以前的底子重新崛起,后来崛起的还有华中科大、中山、中南等校。1995<br>年开始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的“211工程”。1999年前后,又开<br>始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985工<br>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br>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九所大学首批入<br>选为国家首批建设的重点大学。此后又增加了20余所学校作为“985工程”<br>重点建设的院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天<br>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青<br>岛海洋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br>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br>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中<br>国的状况尚未成熟,而不同的执政者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时期总是涌现<br>出不同的发展项目和思路,这也是中国一百多年来没有能够产生一所常青<br>的名校的重要原因。 <br><br>现在而言,关于哪些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评鉴。实<br>际上,尽管今天的中国大学太多雷同,但还是术业专攻,各有所长。总体<br>而言,清华、北大、南大、复旦、浙大、上海交大、中国科大、中国人大<br>以及西安交大、哈工大等校是中国大陆地区具有较高声誉的大学,北大、<br>清华尤为突出。人文与社会学科方面具有较高声誉的大学包括北大、人<br>大、南大、复旦、武大等校。理科方面具有较高声誉的大学包括北大、南<br>大、科大等校。工科方面具有较高声誉的大学包括清华、上海交大、浙<br>大、西安交大、哈工大、天大、东南、华中科大等校。实质上,国内大学<br>的民间声誉和官方给予的地位紧密相连,这也是国立大学的必然和缺陷。<br>中国大学的命运太多受制于政府,加之缺乏良好透明的考量标准和公平的<br>自由竞争体制,中国大学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受到极大<br>的压抑。 <br><br>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也是最近十余年的事情,香港大学、香港中<br>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已经成为相当顶尖的大学,尤以香港科技大学的成<br>长最为耀眼。1949年前后大陆近半英才去台,对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br>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譬如,那时大陆大量的教授到了台湾大学。对原<br>中央政府而言,台北台湾大学取代了南京中央大学的地位,给予了重点建<br>设。台湾地区许多大学也由大陆大学在台校友建立,典型的如中央政治大<br>学在台复校的国立政治大学,中央大学在台复校的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br>学在台复校的国立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在台复校的国立交通大学等等。台<br>湾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如今大学林立,一派繁荣,国立的台大、政大、<br>中大、清大、交大、成大等校都已经发展为高水准的研究型大学。 <br><br>虽然东亚顶尖的大学多是国立大学,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却是私立大<br>学居多。美国大学的开放、活力和多样化的特色,丰富了世界的视野。欧<br>洲有众多讲究传统的老牌大学,也有很多的典范。过去,中国的近现代大<br>学在教育救国的梦想中诞生发展,今后,同样需要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人<br>类文明的进步、世界相处的和谐和自己几千年来传统文明的发扬有所贡<br>献。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走向发达的道路上,过去几十年所形成的体制<br>制约至今尚未冲破。中国的大学要发展,最迫切的是建立合理的机制,形<br>成大学的风气,质量和水平也自然可得。 <br>
作者: 碧云天黄叶地    时间: 14.12.2003 23:11
很不错的文章。<br>要是大家都好好看一看想一想,估计那些关于大学的排名就不会那么热了 <!--emo&:ph34r:--><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ph34r.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ph34r.gif' /><!--endemo-->  
作者: Guest    时间: 2.1.2004 03:37
gut&#33;
作者: Loewe    时间: 4.1.2004 00:10
赞!
作者: BROKEDOWN    时间: 4.1.2004 02:59
赞 <!--emo&(y)--><img src='http://www.kaiyuan.org/modules/ipboard/html/emoticons/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