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唐朝的黑夜 (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15:23
标题: 唐朝的黑夜 (连载)
本帖最后由 momo 于 14.1.2009 15:31 编辑
  r# i. e' q  r, B: ?, Z2 l+ [% G' `( c
转个唐朝的八卦故事帖子,给大家提提神。
, s/ q1 Q( ~, M1 X/ P8 k# M8 ]& W8 K- O7 I
本文自《酉阳杂俎》翻译来的,作者段成式(公元803年—公元863年),出生于湖北荆州,在四川成都长大。段成式是贵族出身,其祖上是唐朝开国大臣段志玄,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他让我们看到了华美、瑰丽、明朗之外的另一个唐朝——一个充满隐秘、诡异和恐怖事件的唐朝……7 R1 {2 m, R" [/ P3 Q& y

1 K5 k; ?! w6 N
: r  {* I8 P, u《酉阳杂俎》在开篇中披露了世民尤精射术一事:
1 I0 N6 b$ P% G$ m  $ k" i6 p, O# P4 \# {) o3 |
   高祖少神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贼号“无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射洞门阖。
( b# P0 }+ x& i8 G7 c0 y9 G/ [6 u  
4 @* I. K7 y4 ^& P$ Q0 \   以上这段记载文字虽然不多,但为我们提供了世民善射的重要线索。做爹的李渊箭法就已经很好了,如上所说,在一次作战中他曾射尽了一房箭,击中八十人。射了一房子箭才干掉八十个人?不是那么回事儿。这里的“一房”跟你住的房子没嘛关系,指的是“一函”,也就是装箭的匣子,按照唐时作战用箭的装法,一匣子箭为一百支。李渊能射中八十人,可以说非常不错了。至于虬须客也就是连鬓胡子的世民,射术更精,平时就喜欢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笴”即箭杆,“肤”则为古时的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肤。也就是说,世民不用平常箭,而用专门做的长杆超大号的四羽雕翎箭,一箭射过去就会传透大门(更别说李建成的脖子了)。在健身中心玩过射箭游戏的人都知道,这箭可不是好射的,除了眼神跟劲外,还需要膀臂有大力,否则开弓都是个问题;或者即使能开弓,也拉不满,这样的箭射出去软而无力,更别说远距离击中敌人了。再者,需要冷静甚至是冷酷的心神,这样才能一箭中目标。通过《酉阳杂俎》的记载,联系到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李世民关于当神射手的条件都具备了:眼神好,反应快,膀子有力,心神冷酷。遇到这样的弟弟,玄武门的太子李建成哪里能够逃脱!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15:27
杨贵妃的味道       . @9 t; ~9 _* Z1 l9 F7 W0 m5 g

+ M* g$ `, O, V唐朝盛大开放,中外贸易频繁,中国的丝绸、瓷器被运到境外,境外的各种特产和珍宝不断被运进长安,比如奇异的动植物、香料、珠宝、乐器、金属器物以及各种生活奢侈品。唐朝人喜欢这些进口玩意儿,说明这个王朝确实开放时尚,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香料深度迷恋。正因为如此,很多西域和中亚的商人把境外的名贵香料倒腾进长安,卖给皇帝和贵族们,一夜之间能赚一大笔钱。   
# `7 ?/ W4 ?8 Z9 Z5 _1 T在《酉阳杂俎》中,就记载了一则跟香料有关的故事。但这不是一个有关奢侈生活的故事,而是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爱情迷杨贵妃和唐明皇:      / w" A  u8 ^3 k7 T( p4 j. h1 [4 O

: a- i; _/ R6 M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于坐侧,猧子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二皇复宫阙,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它日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          `; L# `+ ]# ^, K
0 y4 T' I) y$ ?8 G$ Z1 Q
也就是说:有一天,唐明皇与亲王下棋,著名音乐家贺怀智在一边弹琵琶助兴,皇帝的爱人杨贵妃也身带交趾进贡的名为“瑞龙脑”的奇异香料站在一旁观看。当时,唐明皇形势不妙,眼看要输棋,杨贵妃灵机一动,将“康国猧子”即一种宫中养的西域进贡的小狗放在座位上,那小玩意随后一下子登上棋盘,搅乱了棋局,为皇帝解除了即将输棋的尴尬,于是明皇抚掌大笑,贵妃也娇面如花,贺怀智演奏琵琶,曲声更妙,只留得亲王一个人在那郁闷。当时是夏月的午后时分吧,清风徐来,贵妃身上的香料味道更为郁烈,一时间芳香四溢,弥漫了唐朝的那个午后。突然,风吹掉了贵妃的领巾,正落在坐在一边弹琵琶的贺怀智的脑袋上,贵妃转眸启齿,回眸一笑百媚生。皇帝和亲王也笑了,只搞得贺怀智有些不好意思,脸色发红到了脖子根儿,他是闻到杨贵妃的体香了吗?总之他心旌摇曳,几乎不能自持。贺怀智回家后,身上的芳香不散,当夜也许他就梦见了杨贵妃。后来,他将脑袋上的幞头巾放进了一个锦囊里,以示怀念。  
) ~; m2 q: l% @7 {: @+ I, Z( F6 p7 o* ]: i$ ?! M. ]" z- L
安史之乱开始后,唐明皇往四川逃跑,行至马嵬驿,六军不前,要求皇帝赐死杨贵妃。天下纷崩,这一切是杨贵妃的错吗?但六军不前可奈何?杨贵妃被赐死,过了七八年,安史之乱平息,已是太上皇的唐明皇回到长安,追思贵妃不已。有一天,贺怀智来觐见唐明皇,呈上锦囊。唐明皇打开锦囊,于其中取出那带有贵妃香气的幞头巾,不禁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这幞头巾上的香气,是瑞龙脑香也!此香为交趾所献贡品,我曾赠贵妃十枚!”我相信那一刻贵妃的音容笑貌已经出现在了老皇帝的眼前。) v/ S/ ~6 U4 T7 i/ K# {! H

# _7 s7 v, H# o! _,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人生如梦,这唐朝最忠贞的爱情终令人唏嘘至此!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15:41
老虎的金黄
4 I2 ]% m* ]/ p- k3 w0 |1 K" p" E8 Y- ?    
; J  T6 k& e0 h+ }( `! m+ A- U   
  v1 X! s- `9 T/ Y0 M% ]9 x( {! y 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隐僻、诡异而美丽的秘密:
: i" N9 R6 a$ h   0 b( a# A# h( L' T5 r
   荆州陟屺寺僧那照善射,每言光长而摇者鹿,帖地而明灭者兔,低而不动者虎。又言,夜格虎时,必见三虎并来,挟者虎威,当刺其中者。虎死威乃入地,得之可却百邪。虎初死,记其头所藉处,候月黑夜掘之。欲掘时必有虎来吼掷前后,不足畏,此虎之鬼也。深二尺,当得物如虎珀,盖虎目光沦入地所为也。$ v7 T" _" _. ?" K$ E: d
   ) }1 q# C, P  Q0 y
   讲的是楚地荆州的陟屺寺,有一僧人名叫那照,其人善于射箭,百发百中,由于射出经验来了,得到如下心得:在夜里入山,见远处有光,长而摇动的,必是鹿;贴在地面上,时而明时而灭的,必是兔;低而不动的,那就是老虎了。按那照的说法,在夜间与老虎格斗时,由于老虎速度猛疾,你会眼花缭乱地看到有三只老虎当空扑来,这时候要用力刺杀中间那只,那才是老虎的真身。老虎死后,其威会沉于地里,得到“虎威”可辟百邪。那么“虎威”是个什么玩意,又怎么获得呢?在老虎死的时候,它的脑袋往往是伏于地面上,眼睛冲下,此时要记住那个地方,等月亮消隐的夜里,前来挖掘,在两尺左右深的地里,必会挖出一块状如琥珀的黄玉石,它是老虎的目光凝结的产物!
2 T, s9 l& k: W5 ~* b- {   这样的想像已是神奇美丽至极,于是当你读到它时已经完全不会在乎其本身是不是具有真实性了。唐朝的黑夜。寂静的山林。金黄的老虎。美丽的玉石,这所有的一切,给人以神秘的想像空间。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15:54
盛唐一去,人心不古。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15:55
可见浪漫的年代才会有流芳千古的故事。1 y- G4 {% f/ Z7 c6 @
讨伐一下资本主义铜臭。。呵呵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14.1.2009 16:29
我看你是羡慕那时的开放思想和三妻四妾的好政策吧!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17:34
哪里!偶是一个向往浪漫却又不得的浪漫主义者。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20:51
无情莫过帝王家。何来什么最忠贞的爱情。当时李隆基干吗不和杨贵妃一起去死?保全自己然后回头哭哭啼啼。真不男人。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21:05
暴雪迷途7 x3 ^4 z5 Z- T  w: L" p
  
: X$ \% o' q" [1 {2 f0 g1 k  7 S% A$ D! B- o, p7 J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奇异的故事:
. |5 C) b. G6 ?" l# v2 _& b  
& q. o" y% U! J% S  s0 i$ m; ?  天宝初,安思顺进五色玉带,又于左藏库中得五色玉杯。上怪近日西进无五色玉,令责安西诸蕃。蕃言:“比常进皆为小勃律所劫,不达。”上怒,欲征之。群臣多谏,独李右座赞成上意,且言武成王天运谋勇可将。乃命王天运将四万人,兼统诸蕃兵伐之。及逼勃律城下,勃律君长恐惧请罪,悉出宝玉,愿岁贡献。天运不许,即屠城,虏三千人及其珠玑而还。勃律中有术者言:“将军无义,不祥,天将大风雪矣。”行数百里,忽起风四起,雪花如翼,风激小海水成冰柱,起而复摧。经半日,小海涨涌,四万人一时冻死,唯蕃汉各一人得还。具奏,玄宗大惊异,即令中使随二人验之。至小海侧,冰犹峥嵘如山,隔冰见兵士尸,立者坐者,莹彻可数。中使将返,冰忽稍释,众尸亦不复见。# ~) N1 u& U5 V! O3 f8 E6 R
  
5 l: z' q, b3 ]  安思顺,在天宝年间任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算得上是一处强藩了,曾献给玄宗皇帝一条美丽的五色玉带。于是,故事开始了:% ?; M/ s' @. j

) z$ M# Q" E1 c; j& k" }$ V  玄宗皇帝特别喜欢安思顺所呈玉带,同时也迷上了这种宝玉,于是就叫人到左藏库也就是国库中搜寻,找了半天,仅发现一只五色玉杯。皇上很是郁闷,问内侍五色玉产在哪儿。内侍回答产于西域一带。皇帝大怒,叫使者飞马西域,责问诸蕃国为什么吝啬于献宝进贡。西域诸国回答:NO!我们经常进贡,但每次都被一个叫小勃律的国家抢走,因此而运不到长安哦。使者回来禀告玄宗,皇帝眼珠转了转:有这事儿?盛怒之下要举兵进攻小勃律国。大臣们急忙劝阻,但只有宰相李林甫支持皇帝的想法,并建议叫大将王天运带兵教训小勃律国。
; U6 ]" P: ^$ C9 }) Z
0 H7 |8 v4 S- |: T" Q0 E) `  H/ T  王天运兴兵40000出征,行至西域后,又会合了当地一些国家的军队。随后,这支以唐军为主的多国部队,热热闹闹地向小勃律国进发了。从大唐到小勃律国,路途漫长,唐军士兵一边行军,一边观光,来到小勃律国首都时已是冬天。唐军二话不说,就要开打。小勃律国国王说:慢着!他在城堡上望着这支服装奇异的军队,感到纳闷儿:我没招惹过你们唐朝人呀!这时候,身边有智囊一语点破:我们是没招惹过这些唐朝人,但禁不住我们打劫过向唐朝进贡的那些珍宝啊。小勃律国国王这才知道原由,一害怕,叫人前往唐朝大营,表示愿意向唐朝进贡,把国内所有的五色玉珍宝都献给大唐皇帝。但被王天运拒绝,这位傲慢的大唐将军纵兵攻城,城破后大肆杀掠,最后俘虏了该国国民3000多人,带着他们以及大量珍宝踏上东归长安之路。
& h1 D2 k) y% Y1 n6 w5 ]
% j9 u- ?- P: B# M) O  在唐军东归时,小勃律国中有占卜的长者观望天象,作出预言:“这位唐朝大将军,野蛮入侵,只为珍宝,破城掠民,其行不义,终将毁于风雪中!”再说王天运,率军并押着俘虏东行了几百里,此时已是深冬,衣着单薄的唐军在瑟瑟中翻山越岭,行至一大湖边,已是下午时分,天色突暗,不一会儿,暴雪如翼,从天而降;与此同时,大风骤起,激起湖水,冻成冰柱,随后冰柱又被吹断,可见风势之猛。入夜后,天气更寒,唐朝大军一夜之间都被冻死,所俘的小勃律国民生性耐寒,尽逃而去。唐军中,则只有蕃、汉各一人得以生还,其中的汉人正是王天运将军。王侥幸跑回长安后,向玄宗皇帝报告了情况,说自己的士兵被冻成冰人,也许要永远地伫立在异国了。皇帝大惊,随即叫人兼程飞驰至那大湖边,只见湖边冰柱如山,犹然而矗。隔着透明的冰山,可以看到湖边唐朝士兵的尸体,都已经被冻成了冰尸,或立或坐,姿态各异,仿佛冰雕。使者们瞠目结舌,急忙返回,行了一段路后,再回头遥望,只见湖水茫茫,众尸体消失不见了,所有的一切仿若梦幻。
/ ]5 L! j8 \; O7 U7 g5 i. {& U6 e8 n
  发生在唐朝西域的这个奇异故事并非完全杜撰。其中的小勃律国,在今天的克什米尔境内,在当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大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对象。因为控制了小勃律国就可以威慑西域诸国。如果按照历史的足迹追寻至今,可以发现当时的小勃律国就是今天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的斯卡杜地区,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这里仍是西南亚最著名的玉石产地。此次战役,王天运的大唐军队虽然攻入了小勃律国首都,但最后却亦真亦幻地葬身于一处大湖边:成了晶莹剔透的冰尸。严格地说,在暴风雪的袭击下,大军一夜之间被冻死,在概率是不是没有一点可能。因为征伐小勃律国,必须翻越帕米尔高原,作为世界屋脊,这里属于高寒气候,冬天气温能超过零下40度,直到现在还集中了上千条巨大的冰川,何况在唐朝时全球气候还未变暖,更是寒冷异常,暴风雪骤起,入夜后达到极度深寒的地步,超过零下50度也未尝可知(从贞观到天宝年间,不时在西域作战的唐朝军队,经常出现一夜间冻死冻伤大队人马的事件)。无论如何,按照《酉阳杂俎》的记载,这支军队在湖边被残酷地冻死了,而且最后神秘地消失。至于消失的原因,如果破除奇幻因素,解释为“冰忽稍释”,湖水暴涨,众尸被卷入湖中,是否可以呢?, J0 J( }4 T  r) u
  z1 K' U$ {4 a7 Y7 A
  我们还是接着说唐朝和小勃律国的恩怨吧。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唐玄宗派大将高仙芝率军10000人再战小勃律国。当时,一世名将高仙芝从安西出发,沿着王天运的路线急行军,翻越了冰雪覆盖的帕米尔高原,孤军深入到小勃律国,最后一战而定,俘虏了该国国王,横扫西域,七十二国尽降。至于王天运将军,没有参加这次行动,当然他仍在军旅中谋事:四年后,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王将军战死于唐朝进攻南诏的战争中。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21:12
本帖最后由 momo 于 14.1.2009 21:25 编辑
' D* R' B0 I, v. C4 W
无情莫过帝王家。何来什么最忠贞的爱情。当时李隆基干吗不和杨贵妃一起去死?保全自己然后回头哭哭啼啼。真不男人。
9 }$ g+ P& G, catlaslijun 发表于 14.1.2009 20:51
# N) A0 G% U6 o: J) K
& Q* V% i* A: X
哈哈,他要是当时哭哭啼啼和贵妃一起上了吊,才真是.............
6 k/ n5 F+ R5 m
4 q% Q! U, g' n5 \3 r' u8 t! E脑子进水了。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21:19
子曰:莫装B,装B遭雷劈。。。。。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21:28
所以说嘛。在李隆基的位置,根本就容不得什么儿女情长,责任过大,玩不起浪漫,玩浪漫的结果只能是把杨贵妃害了。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21:31
唐朝的美食* ^9 o/ O  ^8 O; {: r
  
- T& y- x3 P2 H* x  # m% f" f! f* Q
  与后面的宋明相比,唐朝虽然还不是市民社会,但人们已经初步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了,特征之一就是唐朝贵族和士人嗜吃,按照《酉阳杂俎》本条所记载,当时的流行美食如下:, K  ]1 B+ e% [: ?8 U: g/ f
  
! d1 N7 |. z: y, ^* m  + B/ n- D" M& A/ p
  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茗;庾家棕子,白莹如玉;韩约能作樱桃毕罗,其色不变,又能造冷胡突鲙、醴鱼臆、连蒸诈草獐皮索饼;将军曲良翰,能为驴鬃驼峰炙。
* M( ]/ Y/ v: |/ S, \  
5 r$ l+ R! l8 ]- {  : U! {' @( C% O9 Z8 V- J
  也就是说,当时长安著名的美食有:
, r  j) F/ n$ T6 {' M  E  A.萧家的馄饨。后人推测馄饨从饺子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为一道美食,是隋唐时代的事,但例证不多。而本条记载是极好的证明。长安萧家的馄饨,味道鲜美,汤汁肥而不腻,去掉汤汁,可以煮茶。
+ f0 ]; S- \4 a* c1 x3 w  U  B.庾家的粽子,白莹如玉,估计是江米小枣的。! u  z+ o, H. ~
  C.韩约做的“樱桃毕罗”(毕罗由西域传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带馅的烧饼),熟后樱桃颜色不改变。这里多说两句。韩约是谁?唐朝中期最著名的政变“甘露之变”的关键人物。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冬,被宦官仇士良欺凌而忍无可忍的皇帝唐文宗李昂,欲联络宰相李训、王涯、舒元與以及左金吾将军韩约等人诛杀仇士良,计划是:叫韩约谎称金吾院内的石榴树上突降甘露,请仇士良等诸宦官去参观,乘机将其扑杀。本来计划挺好的,几位宰相也参加了。但是,由于韩约见到仇士良后太过紧张,在大冬天汗流不断,导致仇士良怀疑,随后迅速撤离并劫持了皇帝,率神策军反扑,导致皇帝和大臣的这次计划彻底失败,随后宦官仇士良将参与事变的宰相和相关大臣全部诛杀,长安朝士以及家属上千人死难。当然,韩约也没跑了。可以说,“甘露之变”是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令人惋惜和扼腕的事变。直接导致事变失败的人物,就是见了宦官紧张得哆嗦的左金吾将军韩约!别看这韩将军心理素质差,但做起美食来可有一套,除了善做“樱桃毕罗”外,他还能做冷胡突鲙(带有鱼肉的片汤)、醴鱼臆(甜味鱼胸)、连蒸诈草獐皮索饼(一种獐肉饼)。服了。$ S- J! {6 g. j  R" Z
  D.将军曲良翰善于烤驴鬃驼峰。烤驼峰也是从西域传来的,由此可见当时唐朝的很多美味都带有胡人色彩。在烤前,将驼峰切成薄片,加以各种香辣作料,熟后味道鲜美。$ h4 x% l. o# N( g
  唐朝人爱吃,跟在士人阶层流行“烧尾宴”有一定关系。唐时,朝廷官员如得到皇帝提拔,就要宴请皇帝;当然,如果科考进士及第,也要宴请亲朋好友。这种饭局被称作“烧尾宴”。因为按照唐朝人的理解:得到提拔或中进士,相当于鲤鱼跳龙门,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鱼跳过龙门后,天上会有火焰将其尾巴烧掉,使之改变新颜。”在整个唐朝,最著名的一次“烧尾宴”出现在唐中宗景龙三年即公元709年。当时,官员韦巨源得到提升,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他在长安宴请了皇帝唐中宗,在那次宴会上一共出现了上百道菜,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金乳酥、水晶龙凤糕、金银夹花平截、长生粥、见风消、贵粉红、御黄王母饭、玉露团、八方寒食饼……
+ i6 h8 A5 w2 i  据说,当时中宗皇帝吃完后,回宫两天没吃饭,对韦巨源家的佳肴念念不忘,还有提拔韦巨源的意思。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21:35
修理月球的人
5 o6 q3 M1 }. ]1 V  O: @  # N* ?" @6 z  N5 B4 E6 G
 一则跟月亮有关的灵异故事:2 [- t- K9 b8 v3 k
   & }* U" N) E* E+ [2 R) x5 I" w" U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偿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5 V9 S! U5 P/ \' o+ I) D2 }  
. t* R  {  r/ _& Z) d4 V7 W   故事讲的是唐朝大和年间,郑仁本他表弟和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当时河南境内的嵩山植被茂盛,俩哥们儿挑萝越涧,迷失于幽深的谷地。这时候天色将晚,两人很是害怕,正在转悠时,看见有人一身洁白,于草丛中鼾睡,于是上前问路,反复几次那人均不理睬。后来,实在没办法了,那人才起来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上面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到月亮的凸处而显现的。传说有八万二千户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我就是其中一户!”说着,那混身洁白的人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凿子、斧头什么的;又有玉屑饭,赠送给那迷路的二人:“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保证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一生不得疾病哦。”说罢,给二人指了出山之路,随即消失不见了。& ^# \" s! n. a, s+ ?0 M
  不要以为这是一则荒诞不经的故事。在这里,那神秘的修月人道出了一则很重要的信息,即: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E3 A. Q" T. l/ H4 r: J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初用现代天文仪器观测月球是17世纪初的事。当时,意大利人伽利略制造了人类第一架现代天文望远镜。在观测中,他第一次发现了月球地表的起伏不平,有环形山,有洼地,有平原(即月海),在晚上我们看到月亮,它的暗处是洼地和平原;而明亮处,则是月球表面突出的地方。《酉阳杂俎》一书写于9世纪,段成式是怎么科学而准确地知道月球表面的起伏不平的呢?而且,还肯定地指出:月亮的明亮处,是太阳照在其凸显部分的结果。6 d: ~* ?6 ^2 i9 v, Y& Z4 D
  我们实在无法猜测其中的奥秘。难道段成式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月球飞机?无论如何,嵩山幽境的那个白衣人在段成式的书中神奇地出现了,然后又神秘地消失了。他打开包裹,向我们展示了用来修理月球的斧子和凿子,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如果敞开我们的想像力,依“玉斧修月”的传说追溯,是不是可以认定在人类文明出现以前,还有过一次史前文明?而“玉斧修月”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由事实而变成了神话?这所有的一切,真是玄机重重。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21:36
后世也不必唏嘘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伟大的爱情是给平凡人准备的,高高在上者,往往不可得兼。要么落得个自己开心,和心爱女人谈谈情、跳跳舞,顺带着遗臭万年;要么先天下之忧而忧,落得小弟弟也忧。过劳性无能,憋死后宫佳丽无数。
作者: momo    时间: 14.1.2009 21:50
以上一段一看,就知道..........( i( w/ g6 A. u

: y9 {3 u$ n( \大流氓!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4.1.2009 22:02
呵呵,,,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作者: momo    时间: 15.1.2009 09:56
阴阳路
9 P. I  |- [% g% z: z$ F- \7 ~  7 Z9 X2 g1 ]. _" B
  
7 u, Z, ^; i+ |/ c  李公佐大历中在庐州,有书吏王庚请假归。夜行郭外,忽值引骑呵辟,书吏遽映大树窥之,且怪此无尊官也。导骑后一人,紫衣,仪卫如节使。后有车一乘,方渡水,御者前白:“车軥索断。”紫衣者言:“捡簿。”遂见数吏捡簿,曰:“合取庐州某里张某妻脊筋。”乃书吏之姨也。顷刻吏回,持两条白物,各长数尺,乃渡水而去。至家,姨尚无恙,经宿忽患背疼,半日而卒。, m5 _/ T5 p/ a. u& ]
  
0 B: _4 t: k% D. `  5 l' g7 `) C* l
  说的是李公佐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为官庐州,其手下有一小吏名叫王庚。一日,王庚因事请假回家,夜行官道,突遇一队人马,大声呵斥行人回避,王庚遂躲在一棵大树后窥视,心里嘀咕:这个地方,哪来的显赫官员?正想着,只见前面的人马分来,后面出现一个身着紫衣的人,乘于马上,看不清楚面目。他左右的仪仗和侍卫很是威严。这支队伍很长,后面还有一车辆,正在渡过一处浅流。此时,忽有侍卫跑到紫衣人身前说:“车軥(马车行驶时用来夹马头)上的绳索断了,车辆难以过河。”紫衣人听后,徐徐道:“取生死簿来。”侍从取出生死簿,呈至紫衣人面前,后者翻看了一下,说:“庐州有张某,取其妻背上之筋。”躲在树后的王庚大惊,因为他们说的那张某之妻,正是他家大姨。惊恐间,却见那紫衣人的侍从已经回来了,手里拿着两条长达数尺的条状白物,一如人筋。紫衣人说:“拿去把车軥上断的绳索换下来。”
. U& d6 |  X8 D8 H  M: k
6 {  i( G; d0 o- t5 D  在王庚的注视下,那人马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后面渡水而过的车辆也跟了上来。王庚闭上眼睛,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再睁看眼睛时,他发现自己已经瘫在大树背后了。他挣扎着爬起来,擦了擦眼睛,再向那幽暗的官道望去,发现一个人也没有。难道刚才出现了幻觉?在恍惚与惊恐间,王庚行至家中,看到他大姨正在,并无异常情况发生。一家人吃饭时,王庚未敢把他离奇的遭遇讲出来,但在当天晚上他大姨忽喊背疼,转天便死去了。& O! C3 z. {3 @$ e: f

8 O" z* K& g' M' b, K1 ?  @( c  这则故事的恐怖,甚至只来自对话中流露出的平静:
8 v% `. w0 t; p% C. w! j  侍从:“车軥索断。”
2 Y3 ]" [+ ~) ^1 O) N  紫衣人:“捡簿。”& ~8 }9 B$ I9 B7 ^
  紫衣人:“合取庐州某里张某妻脊筋。”" [  h$ W9 r$ x8 D/ P0 m8 }
* ~. f7 b1 a% m' X, y8 n7 p
  显然,李公佐手下的小吏王庚在回家时不慎踏上了传说中人鬼并行的阴阳路。
" M' V  f7 |) q1 p) H9 P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5.1.2009 10:23
看起来这书想搜神记似的。呵呵,适宜夜读。。
作者: momo    时间: 16.1.2009 10:33
盗墓惊魂+ x0 w6 J2 B3 ?3 E7 f5 n% R9 `  I
    8 r+ R/ C4 l$ \+ @; c; M- _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很多诡异恐怖的盗墓故事,比如下面一则,读来令人毛骨悚然:
! _0 ~% W' |' c) z( p6 x  @    - C7 n3 C/ @  j1 U, p6 v) {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N& I7 @; t; v, V. m7 @
    
$ I7 _/ O5 Y  U! r; j; |' e  m8 t5 U    刘晏是唐朝中期人,官至宰相,刘晏幕府中有个判官——也就相当于助理,叫李邈,其庄园在陕西高陵县。刘晏身死,殃及池鱼,李邈也被罢官,退隐庄园。回到庄上的第一件事,李邈就是查账,不愧在刘晏幕府中做事。查着查着,发现了问题,有个庄客X,似乎已经欠了好几年的租子没交了。李邈把仆人叫来相问,仆人说这个庄客X已经寄居庄上好几年了,但行为奇特,好像没怎么见他经营过农田、果园,而是昼伏夜出,干的似乎是道上的事,但又没有证据,虽然已经欠了多年的租子,但态度还好,说只要主人一到,定会马上还上。. m# @4 o9 @2 Q# o, m
    李邈于是前自去仓库查看,果然见仓库充盈,一一核对,X该交的租子都交上了,李邈感到很奇怪,于是叫来X仔细相问。
  ]* A% N0 k( d, ]- O: x    X说:“我做您的庄客已经有几年了,但实话跟您说吧,我暗地里一直从事盗墓工作,所以有些余财,听说您回来了,于是给您补上。”
9 {2 o& M$ `7 P  Y) Y8 g$ I    “盗墓?”李邈好奇地问。4 ^3 ]+ ^( w+ X) [. a
    “是的。”X说。# r" [0 V7 p  Q8 F: y  w; q+ \
    李邈说:“关中帝王贵族的陵寝甚多,盗墓之事亦猖獗,没想到我这庄上也有盗墓者。我听说干你们这行的经历都很离奇,你不妨给我讲讲。放心吧,我会给你保密的。”
3 L. T" a0 n% J5 Z! y1 Q8 M2 C% U    X说:“没关系,反正我现在洗手不干了。”; \! p7 x! `# U; d0 a/ I
    “为嘛?”李邈问。0 a2 L. o) f6 q% O/ {8 _
    X说:“还是从不久前的一次经历说起吧。那座古墓是我的一个弟兄发现的,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时候的墓穴,离咱庄子有十多里地,隐匿在荒山深处的一片松林中,墓身特别高大,墓侧有石碑,断倒在草丛中,因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已经磨灭。当时,我带了好几个人去,挖掘了数十丈后,才遇到一扇石门,很是坚固,是用铁汁封上的。由于从事这行久了,很多盗墓技巧我了如指掌,这难不倒我,我叫人用粪汁浇灌,对墓门进行腐蚀,好几天后终于将墓门打开,我有几个弟兄刚进去,就被里面设置的暗箭射杀了。当时正是黄昏,墓中飞箭如雨,当住了我们的路。我身边的人都很害怕,想退出来,被我制止,这只不过是墓主当时设置的机关,是可以破解的,随后我叫人往里面投掷石块。每一次投掷,都有一束飞箭射出,共投了十余块大石头,暗箭才射完,于是我们举着火把,依次进入古墓。顺着幽暗的甬道走了不远,发现了第二重门,刚把门弄开,我身边又有两个兄弟倒在血泊中,在幽暗中,我看到那门后有数十个巨大的兵士,身着锦衣,圆睁双目,舞动着利剑,当住了去路。因为恐惧,我身边幸存的两个弟兄已经扔了火把和手中的刀枪,跪在地上求饶了。当时我也被吓了一跳,我曾挖掘过很多陵墓,遇到并破解过机关无数,但还没见过墓内有活人把守!惊恐间,我仔细观看,发现那一排锦衣兵士站在那里只是舞动利剑,并不行动,再仔细观看,发现它们并非活人,而是巨大的人形木偶。我估计是我们打开第二道大门时,触动了机关,导致那木偶运剑如飞,伤了我的弟兄。于是我把那俩哥儿从地上吆喝起来,一起以大棒击之,那木偶们手中的兵器才一一落地。穿过第二道门,我们三个人这才进入主墓室,幽暗中见四壁上绘有武士的画像,恍惚如真人一般,令人顿生畏惧。南壁上,有一口漆以彩色的棺材,用铁索悬挂于半空中,棺材下面的石台上,金银珠宝堆积如小山,在上方形成一圈诡异的光晕。有时候就是这样,珍宝越在眼前,你越不敢伸手去拿,我和我的几个弟兄都很害怕,可以说这是我从事盗墓工作几十年来遇到的机关最恐怖,氛围最阴森的墓穴。有个兄弟自告奋勇欲上前取宝,快至石台时,被什么绊倒,还没等我们回过味来,就感到悬棺两角处忽然生风,有沙子猛泻下来,扑人眼面。风越来越疾,沙出如注,一会儿就到我们的膝盖处了,我们恐惧至极,艰难地拔腿往回跑,当我和一个兄弟刚从那第二道墓门侥幸逃出时,其门已经被狂泻不止的流沙堵塞!可怜我刚才被绊倒的那个兄弟,脱身不及,最后被活埋在里面。我和那唯一幸存的兄弟总算逃上地面,已经是后夜,松林间磷火点点,老枭长鸣,我们俩惊魂未定,在墓前洒酒叩头,发誓永不再做盗墓贼。”% L/ Q6 q3 w7 j# z# f
    唐朝的夜晚。阴森的松林。久远的古墓。隐约的碑文。摇曳的荒草。坚固的石门。玄妙的开掘。如雨的弩箭。杀人的木偶。恐怖的悬棺。眩目的珠宝。无尽的黄沙……这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充满想像,把人带回那个黑暗、恐怖、诡异的唐朝之夜。顺便说一句,在开启第一道被铁汁封堵的墓门时,盗墓者用呈酸性的粪液进行浇灌,引起化学反应,进行腐蚀,从而开启大门,可谓深得科学知识。
" q! Y) a4 q* a, r6 e/ b5 o0 {
  @  A1 J/ w" M" l  ]/ J    在中国古代,盗墓寻宝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有两个高潮期,第一是东汉末年到魏晋六朝这段时期,第二是唐朝中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在三国时期,盗墓猖獗,曹操也加入这支大军,为此还设置了“摸金校尉”这样专门负责盗墓工作的职位。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头号盗墓贼——军阀温韬。温韬在坐镇关中时,把唐朝皇帝的陵墓盗了个遍。这位大哥不像一般盗墓贼一样,在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摸摸地去“盗墓”,而是亲自带队于大白天浩浩荡荡地去“开墓”。按照《新五代史》记载:“(温)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温)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也就是说,除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外,关中的唐朝十七个皇帝的陵墓,都被温韬扫荡了。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6.1.2009 18:13
呵呵,粪水浇冢。这是盗墓人开创的一项绝技。然而这个文章写的有点虚了。其实要浇上几个月呢!大凡盗墓的人。没有行家跟着是不行,一个队伍里有个叫“掌眼”的技术主管。像本文所写,一看就是个盗墓的菜鸟。从墓道进入要破金刚墙,只有官盗才这么干,比如温涛之流。明目张胆,不怕工作量大。* J* W+ s+ p- P4 e9 G6 F3 A& o
真正的盗墓的,是要闻墓土辨朝代,从而确定棺材的位置的。挖下去就是主室,墓葬里有什么,了如指掌,拿了就走。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6.1.2009 18:30
大家可能都听过北京的琉璃厂。
# y! l0 o9 F6 W# t9 f其实琉璃厂摆在外面卖的都是垃圾。真的东西都在里面,不对外人开放,而且不多,质量不好。
1 v8 D5 i4 w$ j  K- b5 x究其原因因为潘家园是一个终端市场,没有洗白的真的出土品其实在出土后的几个周转环节就被地下买家截断或销往海外了。盗墓产生的价值在中间商是利益最大的,几经倒手。大多数国外买家是终端,盗墓的是廉价劳动力,一个掌眼挖个小墓前几年才不过给2000RMB,雇的民工就更没几个钱了。盗墓出钱的小老板身后都能扯出一条收售的网络。自己盗墓的个体户,即使盗出好东西,知道值100万的,他出手也就能卖个几千。而且还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说,其实盗墓的,跟咱学机械的一样。都是产业链上的最底层的技术工人。
作者: momo    时间: 17.1.2009 14:04
禅定寺歌妓
4 P& J9 g# [9 f  l, [7 Z6 T: h  ( `' C; T2 @% A' T9 \  [4 r4 ]
  : B, D7 A3 h: u: F3 ]4 T
  开元时代,歌舞升平。有一天,姜皎去禅定寺参加一个夜宴。在饭局上,按照老规定,大家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在助兴表演节目的歌曲妓中,有一女,梳着流行的堕马髻,貌美绝伦,引得姜皎不时愣神儿,问身边的官员A:“此女是叫什么?”官员A摇摇头说不知道。又问官员B,后者也说以前没见过。姜皎感到好奇,禅定寺的局他总参加,跟那些歌舞妓混得也很熟了,怎么独不认得眼前这位美女呢?姜皎深为好奇。在观看那女子跳舞时,姜皎发现,该女子不时地凝视着他。又过了一会儿,姜皎突然发现,那女子不是有时凝视于他,而是自始至终凝视于他,尤其是在舞动长袖,转身回首时,那一瞥更是满带深情。姜皎望着那张脸,那是一张美丽而白皙的脸,白皙得仿佛没有血色。望着望着,不知道为什么,姜皎在某一个瞬间,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正在胡思乱想时,那女子一路舞动着,捧得美酒献于案前,姜皎尴尬地笑了一下,接过来一饮而尽,但那女子却面无表情。姜皎打量着眼前这个有些奇怪的女子。他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无论是在跳舞时,还是向客人敬酒时,那白皙的女子从没露出过手来。这让姜皎感到纳闷儿,他又问身边的官员A:“这女子怎么从不露手?”还没等官员A答话,官员B说:“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有意思,没准这女子是个六指哦。”官员A说:“不会吧!”姜皎说:“那她怎么一直没露过手着,而且还总盯着我看……”官员A说:“呵呵,那散席后你可以把她带回家哦!”正在这时,那女子又上来敬酒,官员B有点忍不住了,站起身来……且看《酉阳杂俎》中的记载:
5 |4 o, F+ w0 ]; E) r  1 F) |& }' A0 E8 Y7 p$ s
  ) O5 ^2 U1 K$ W0 r# P
  姜楚公常游禅定寺,京兆办局甚盛。及饮酒,座上一妓绝色,献杯整鬟,未尝见手,众怪之。有客被酒戏曰:“勿六指乎?”乃强牵视。妓随牵而倒,乃枯骸也。姜竟及祸焉。- ^9 E- i7 Q) Q$ V
  % k" W' d4 I$ l( O& g
  ( B' o: i' J) C5 T; M
  故事阴森如此。
5 u3 c( z0 e! `4 K2 t8 ]  不管是真是假,总之后来姜皎真的有祸及身了。当时,唐玄宗迷恋上了武惠妃,欲废除正宫王皇后,但又不敢草率而为。姜皎得知了皇帝的想法,在后来的一天,突然发昏,把消息走漏了,引得大臣皆知,一大批公开反对,皇帝大怒,一气之下将姜皎贬至荒蛮的广西钦州,路途遥远如此,姜皎还没到呢就死于中途了。' |! ^* Q! B6 ~/ u9 W, u
  禅定寺的一幕,是否正昭示了这个不祥的结局呢?
" k( P. x% q3 m5 Y7 A5 [  姜皎活着的时候,颇具有才华,尤其好文艺,最善于画鹰,风格冷峻寒僻。杜甫有诗《姜楚公画角鹰歌》:“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
8 e+ R+ O9 h' L8 w9 o7 T8 c  姜皎生活在唐朝开元时期,其本人名声不大,但有一个名声大的外甥:李林甫。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8.1.2009 01:25
我靠。。唐代版的白骨精啊。
作者: momo    时间: 19.1.2009 09:57
虾国奇遇记  {3 f9 T0 h5 v- ?) D
 1 O) S8 G5 H7 K- P4 c; w
  《酉阳杂俎》中有如下一段记载:8 v# l1 x- H- n8 R: l  J
    3 Q# p) C3 h. Q6 u
  故事的背景设在安史之乱刚刚平息的唐代宗或者唐德宗年间:有士人跟随新罗使臣去朝鲜,在大海中,被风吹至一岛,名曰扶桑洲长须国。后来,士人被安排在馆驿居住。那里的居民都是大长脸,上面长着长须,士人探头隔窗而看,甚为好奇。有一天,士人被国王召见,见是中华人物,来自上国,所以极受恩典,拜士人为“司风长”一职,兼“驸马”。也就是说,还没怎么着呢,就讨了国王的闺女做老婆,富贵显赫。却说那公主,特别得漂亮,美中不足的是,腮边有胡子数十根,令士人暗子郁闷。于是,动不东就给人家公主脸色看。还真是来劲了。有一天,在月圆之夜,国王请群臣吃饭,士人冷眼一看,见国王身边的嫔妃,一个个也长着长须,于是因感而发,写诗一首:“花无蕊不妍,女无须亦丑。丈人试遣总无,未必不如总有。”
3 h0 q1 I' u6 G# ]! x1 D! e  国王听后大笑:“驸马呀,你竟然一直在为小女的胡子而耿耿于怀吗?”
, ^& p# x" t2 B3 ^# \) J+ P9 R  过了十来年,士人和公主生了一儿二女。忽有一天,上朝时,士人见国王和周围的大臣面色忧愁,于是问其缘由,随后发生了这样的对话:0 j4 p9 v7 W; v# e' {7 Y6 P
  国王(哭泣着):“国家有难!而且祸在旦夕!”
& h' w$ T# _7 `' K' d4 y  士人(惊讶地):“怎么呢?”9 L. q& l7 ~4 p+ i8 g( C6 _; C
  国王(哽咽着):“只有一个人能帮助咱们国家!”
, B0 O: \, O& A2 {) }& j4 m2 }  士人(好奇地):“谁啊,这么大能耐?”9 F6 W! o& V# y2 N* d' A! o
  国王(深情地):“就是你呀!”
+ R; V; P2 P: b! n) A  士人(诚挚地):“什么也别说了,就听您一句话,怎么个帮法?”; @" @3 R0 K# ^, K
  国王(严肃地):“那就有劳驸马去拜见一下这大海的龙王,就说东海第三汊第十岛长须国有难求救。另外,一定要注意:我国微小,也许龙王有所不知,一定再三陈明。”; q+ [( L; Q: _# G
  后面的故事自是:士人辞别国王,登上小船,还像还没怎么划呢,就到龙宫了。龙宫珠光宝气,目不能视。士人嚷嚷找要见龙王,后者很是谦虚,亲自出门迎接,问其来意,士人把事情原委说罢,龙王即下令勘查此事。过了一会儿,有人禀报:“我境内并没什么长须国!”
" D! m' m8 J: N. b6 W# ~# W/ x! I  士人说:“怎么没有?长须国在东海第三汊第十岛上!”, Z- v8 Q. _; k; o" U/ R
  龙王又令人去复查。一顿饭的工夫过后,派去勘查的人回来禀报龙王:“所谓长须国?莫非前些日臣下为您弄到的一批大虾?这锅大虾可是您这个月的伙食啊!”
( `* Y; Z! V3 Q$ n  C% M# K  龙王笑道,转脸跟士人说:“你被大虾所迷惑了!随我来看……”; u2 |9 ^7 \+ j0 I/ Y
  龙王把士人引到后宫厨房,只见有铁锅数十个,大小如屋,里面满是青背大虾,其中在一个锅里,有五六头是红色的,大如人臂,其中一只特大个的见士人后跳跃不止,状似求救。正是虾王。
" {1 G% \) b' n( }# ]5 S  士人唏嘘不已,俯身寻找自己的虾妻和虾孩,恍然如梦,不觉悲从心中。龙王随即命令放掉盛有虾王一家的那锅虾,士人想叫龙王把所有锅的虾都放了,但被拒绝,理由是:“我下个月吃什么?”
4 N" K' H! U: k/ F7 c  士人无奈,起身告别,至于他和那一锅虾说了些什么,那虾王一家又去了哪里,我们不得而知。再后来,龙王令二使者送其回中国。一日傍晚登陆,回头看那两使者,已经化为巨龙,渐渐潜入大海……
+ F, v# r: R0 j4 J. p  入一神秘王国,被招为驸马,显贵一时,此为志怪笔记的一类,最著名的是唐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梦到自己入蚁穴的离奇经历。此外,类似的故事还有同为唐朝人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一梦)。无论是南柯一梦,还是黄粱一梦,都讲到了荣华如云烟,人生如梦。本故事也不例外,而且更为诡异离奇:当士人来龙宫求救时,那群虾已在锅中。在叙事上,形成一个圆,甚至还有着博尔赫斯的“空缺”技巧在当中。而士人是如何进入微观的虾国的,更引起我们无限的联想。而当士人含着眼泪俯在锅边寻找妻儿时,我们的心底总会有一丝感触,总会有一缕唏嘘。《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因是单个的“唐传奇”,在后世名声很大,而这篇虾国奇遇记因混在浩繁的《酉阳杂俎》中,不为人所知,今天能把它介绍给大家,我也很欣慰。
作者: momo    时间: 19.1.2009 10:13
凶夜  ) D$ K# V& d0 P3 I8 z
  下面这则故事带有典型的《酉阳杂俎》风格:
  V2 O+ D: N! A6 U  8 f. U# E" W- b: x2 E& v
  “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一子年十一二,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后,忽见一老人,白衣,两牙出吻外,熟视之。良久,渐近床前。床前有婢眠熟,因扼其喉,咬然有声,衣随手碎,攫食之。须臾骨露,乃举起饮其五藏。见老人口大如簸箕,子方叫,一无所见,婢已骨矣。数月后,亦无他。士人祥斋,日暮,柳氏露坐逐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暴然分为两扇,空中轮转,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着于树。其物因飞去,竟不知何怪也。”
/ Q! ^7 G9 [0 R, i% o7 M* p2 s  
! P/ o, F0 D8 k1 h; V- C8 O; W- u  在故事中,先是讲到这一家的男主人突然遇疾病猝死于京城长安,随后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先是男主人在渭南庄园中的12岁的儿子于夏夜“恐悸不眠”,似乎在窗外看到了什么。果然,午夜后有一个白衣獠牙者出现在屋里,先是默默地望着,然后逼近床头,有女婢在一旁熟睡,白衣獠牙者遂掐住女婢的脖子,一点点把她吃得露出骨头,后又吞噬其五脏。此时孩子被惊醒,可以想像当时的场面,听得一声惊恐的叫声。等孩子的母亲柳氏跑进来时,屋子里除了她儿子和女婢的一堆骨头外,什么都没有。事情并没有结束。几个月后,柳氏祭奠丈夫,完事后已是傍晚时分,突有胡蜂飞来不去,柳氏将击落,拾起来一看是胡桃,正在端详着胡桃一下子变大如磨盘,分为两扇,在空中迅速旋转,随后猛地合击柳氏的脑袋,其头粉碎,旁边的树上都连肉带血地挂柳氏的牙齿。  R6 I6 |# j2 i( C( L/ Q! p
  故事到此结束,黑夜之门已合,无须再解。
4 Q) Q! F1 |, {; a. t  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唐朝是明丽的,而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道大门,进入这道大门后,你发现的却是一个黑暗的、恐怖、充满诡异事件的唐朝,一如此故事。到了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实际上走的并不是志怪笔记的路子,而是传奇的路子,尽管其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突出,但奇幻色彩已经大不如唐朝的志怪笔记了。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9.1.2009 11:35
上面的才是真正的志怪笔记嘛。而且不对原因善恶做任何评论。# ?" ?" y5 R6 `6 k! q3 ~- ]) r
让看客们做无尽的猜想:% L# ?' G7 D1 V+ U
1 这个怪为甚么害这一家?4 R3 J+ M* y/ l
2与此一家有什么关系?3 ?  ^. y$ A# Y$ W: g3 a& V
3为什么不害别人?
7 L* P8 _8 m" {* L  n* Z" b9 h4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鬼怪孰善孰恶?
7 |- ~* S& l7 B, D9 V% Y5这个故事是哪个王八蛋写的,害的我们想来想去。$ |7 G) x4 S5 U3 n* Q
这才是标准的那个敬鬼神的封建时代茶余饭后男人用来吓唬小媳妇、长舌妇用来八卦时下的混乱男女关系的猛料。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9.1.2009 11:55
本版主不顾廉耻的上来猜想一下。。- M8 ?' E9 U  V* \, Y7 x
1此怪为寻仇而来,誓要搞死一家人
, Y3 I- R/ M* c2此怪为柳氏她老公,但又非孩子他爸。在知晓非孩子亲爹,发现戴了绿帽子后被老婆害死,(丫鬟也知情,参与其中)心有不甘,决心化鬼怪来寻仇。。。
8 j* I( Y. @$ Z0 V# p# _  R7 D; {3冤有头债有主,不涉及别人。从文学作品来讲又有时髦的乱搞男女关系,不能成为公害,否则就降低了料的猛度和人们的阅读兴趣。: ^# j* V( I1 V6 P' S
4孰善?孰恶?# \7 P" z" X4 S+ V* S# J
唐代是个浪漫而富足的人人向往精神生活的年代,现代中国人的小市民的狡猾事故爱好八卦的思想起源于宋代,因此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年代人们对于出轨,搞小三,私生子,谋杀亲夫等等的真实看法,只能从一些文学作品中窥的端倪。6 O  \! }! ]6 A- _$ [4 V& W; m0 }' ~8 ?
不管怎么说,此类当下很普遍时髦的事件在当时肯定是有悖于纲常伦理的,有吓唬心痒者的威慑的力量。
/ O" g4 n8 G5 \  v5这王八蛋肯定不是收集故事的作者,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也不应该是男人,最大可能是闲在家里无聊的不得宠的,看到丈夫小妾外面勾男人的中年妇女。即富有恶毒的娱乐精神,又有的是传播对象。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9.1.2009 11:58
呵呵,自觉分析的很精彩。。然哥给我加分,加精。。。。
作者: momo    时间: 19.1.2009 13:03
美女与野兽. l$ N) ^7 I; M6 A* ~- m
7 F# K9 F9 H  K4 @) x3 N' D
《酉阳杂俎》所载的这则故事非常有趣:2 [; W! j( h0 j- {
  - Y" w/ V4 x# d. ^$ }' _" A. B
  宁王常猎于鄠县界,搜林,忽见草中一柜,扃锁甚固。王命发视之,乃一少女也。问其所自,女言:“姓莫氏,叔伯庄居。昨夜遇光火贼,贼中二人是僧,因劫某至此。”动婉含颦,冶态横生。王惊悦之,乃载以后乘。时慕荦者方生获一熊,置柜中,如旧锁之。时上方求极色,王以莫氏衣冠子女,即日表上之,具其所由。上令充才人。经三日,京兆奏?县食店有僧二人,以钱一万,独赁店一日一夜,言作法事,唯舁一柜入店中。夜久,腷膊有声。店户人怪日出不启门,撤户视之,有熊冲人走出,二僧已死,骸骨悉露。上知之,大笑,书报宁王:“宁哥大能处置此僧也。”莫才人能为秦声,当时号“莫才人啭”焉。8 t- _2 d& }2 G* _& b  \! V" z
  
) j; \! F& u/ m' w# h: o  故事讲的是唐玄宗的哥哥宁王李宪鄠县打猎,搜索山林,在草丛中发现一个大柜,上着特别牢固的锁头。宁王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叫人将柜子弄开,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漂亮性感的少女。随后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 |* v$ a2 H% Q8 }+ c5 o! q  宁王:“你谁啊?”$ G5 Y/ w1 v0 g
  少女:“您叫我小莫好了,我家叔伯住在前面的庄子,昨天晚上遇到强盗,他们当中有俩人是和尚,就把我弄到这了……”
1 v  F* y6 A# q. e; Z) f) U8 l  下面的话少女没说,但两腮绯红,顾盼流波,神色妖冶,站在漫漫青草间,有着民间少女的万种风情。见惯了贵族仕女的宁王觉得很是新鲜,于是叫人将少女请上车,运回王府。当时,刚好捕捉了一头黑熊,宁王出于恶作剧,在临走前,便叫人将那黑熊装进柜子,重新锁上。至于后来宁王跟小莫姑娘在王府里的风流韵事,我们不说也罢,只说有一天,唐玄宗招聘天下美女入宫,被小莫搞得有些腰疼的宁王顺水推舟,将她献给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当今的皇帝,并把获得此女的来由说了清楚。皇帝见这小莫具有别样风情,甚是喜欢,封其为“才人”。三天后,长安市长打来报告,说附近的鄠县发现一桩怪事:0 s! ]9 A* D4 n- \  f, \; |) k
  有两个和尚抬着一个大柜住进了当地一家豪华旅社,出手阔绰,给了店家一万钱,说要做法事,只呆一天一夜,但别人不能进入他们的室内。到了后半夜,旁边的人听到两个和尚呆的屋子有奇怪的声响,像是搏斗之声。到了天亮,店主感到奇怪,于是往里一探头,就觉得耳边生风,一头黑熊冲了出来,进去再看那两个和尚,都已经被黑熊啃得露出了骨头。
, y% C1 e7 ?3 D/ A1 [  唐玄宗看完报上来的这则奇闻后,放声大笑,随即给哥哥宁王写了一封信:“宁王大哥,你真是处置那两个花和尚哦!”宁王收到信后,嘿嘿一笑,这样的结果他实在没想到呢。* W0 L, A1 F; c+ t: f+ G4 r& d
  后来,小莫姑娘在宫里更为得宠,她那村姑一样的野性美征服了皇帝。小莫特别擅长唱歌,尤其是唱三秦民歌,一下子就成为宫里最红的歌手,当时她的曲子被称为“莫才人啭”。据说,由于皇帝很是宠爱小莫姑娘,搞得杨贵妃也很不愉快。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9.1.2009 13:36
色字头上一把刀。
作者: momo    时间: 19.1.2009 13:49
刚保证了“再不耍流氓”,又来这套!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19.1.2009 14:19
本帖最后由 atlaslijun 于 19.1.2009 14:33 编辑 7 X8 c; X9 n  V! E  C- R% g: O$ C

( I4 v% A* A9 N5 b6 O$ y, n" q$ A我冤啊。色字头上一把刀是针对你上一篇写的2个好色的和尚的。。。。。
  X1 {/ H4 @1 n# t6 I, H顶你贴。。被误拍了一板砖。。。。。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19.1.2009 14:35
我的想法是,那个女的是妖怪,两个和尚想做法除了它,没想到遇害了。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19.1.2009 15:21
对“凶夜”的理解,男人死了,不想自己的女人被别人占有,或者希望自己的女人也死了来陪自己。
# F3 [( w7 f6 j: L这个故事,即恐怖,又色情(女俾),应该是卖座小说。
作者: momo    时间: 19.1.2009 15:26
你还真是天才哦,咋没去写剧本呢!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19.1.2009 15:31
就是!以前怎么没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这么丰富。
作者: momo    时间: 19.1.2009 15:49
新闻调查        
& P" X2 n0 Y/ O* q2 z0 _( r' S
( y( F  C5 X* `3 `+ V《酉阳杂俎》中记录了唐朝诗人顾况的一则轶事:    
, i. E* O& W, t1 B
$ I* x5 u1 `# B5 o) p% Q7 U2 p. l  F      顾况丧一子,年十七。其子魂游,恍惚如梦,不离其家。顾悲伤不已,因作诗,吟之且哭。诗云:“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子听之感恸,因自誓:“忽若作人,当再为顾家子。”经日,如被人执至一处,若县吏者,断令托生顾家,复都无所知。忽觉心醒,开目认其屋宇,兄弟亲满侧,唯语不得。当其生也,已后又不记。年至七岁,其兄戏批之,忽曰:“我是尔兄,何故批我。”一家惊异,方叙前生事,历历不误,弟妹小名悉遍呼之。即进士顾非熊。成式常访之,涕泣为成式言。    
5 P& a: H/ H8 c5 |' _
0 h; b" _9 y" X4 J# B  [* j: S      顾况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关于他最出名的事迹,与白居易有关。当初,原籍山西的小伙子白居易来到首都长安发展,还没什么名气,于是写了很多诗,四处投递给当时的名家,顾况还没怎么看白居易的诗,先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便开玩笑道:“长安物贵,居大不易。”那意思是说,长安是我大唐首都,物价很高啊,想在这居住下来混口饭吃实在不容易哦!”当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大声喊道:“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居亦何难!”   
! w/ L. F5 {; m, y9 _
# @4 G) P8 _% c9 r      本故事讲的是:顾况老来丧子,年十七岁,魂魄不离其家。这让顾况悲伤不已,于是因作诗:“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其子之魂魄听后深为感动,说:“爸,若我下辈子还能投生做人,一定再做您儿子!”没过多久,其子魂魄不见,原来已被善解人意的幽冥人士带走,被判来生依旧托生在顾家啦!  ; A- u4 ], F: _5 m) r3 F
, b4 E* F* y, T5 G9 ?9 W! F% K' K
      大约某个时刻,那死去的顾家儿子,只觉得自己心境通明,睁看眼睛,看到熟悉的屋舍,兄弟姐妹,站于床前;而对于顾况来说,这一日,他又新得了一个儿子。自然,这新生儿子正是那死去的孩子所投之胎,只是新子自生下来,一直不会说话,急坏了诗人一家。直到七岁那年,这孩子跟哥哥一起在庭院中玩耍,哥哥捉弄他,结果把他搞急了,忽然开口:“其实我本是你的兄长,为嘛老捉弄我?!”顾况一家惊异。那孩子这才叙述自己的前生,事事无误,弟弟、妹妹的小名呼之准确。这个孩子,就是顾况的小儿子、后来的进士顾非熊。后来,成式常听说到这件事情,亲自去采访了顾非熊,后者哭泣着向段诉说了这件往事。  3 {0 S% D* c. E/ B" A5 u/ P

, C; y6 Y( Q8 k5 I- c+ B& V4 M      关于顾况之子顾非熊,在唐朝中期也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跟父亲一样,他也写诗,而且写得特别棒,后来的《全唐诗》中收入诗歌七十多首,但是,使他深具名声其实不在于诗,是在科举考试方面。顾非熊性格滑稽好辩,求学长安,参加科举开始,为性格所累,受人排挤,连续三十年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r1 i) p/ g9 T/ |& g6 k9 j

; Q* V+ d5 N, U5 s5 {7 D      唐穆宗长庆年间,老兄再次落榜,这件事竟然让平时很少干正事的穆宗皇帝发了怒,责问考试部门:人家非熊连续考了三十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啊?你们也太过分了吧?皇帝命令主管考试的家伙们好好反思一下,重新张榜。有了皇帝的关照,顾非熊终于中了进士啦。这一年,他已经五六十岁了。当时,有人感慨地作诗如下赠送于非熊:“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   
- ~; T3 J( ~, Q8 R( c) f- \9 q: Z9 g: C
      顾非熊终于考试成功,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官至盱眙尉。当然,顾非熊并不是一个官迷,他三十年困于考场,也并非仅仅为了能拿个通向仕途的文凭;或者说,他仅仅为了出这口气,现在气出来了,顾非熊觉得爽了很多,所在在做官没多长时间,他就弃之而去,回茅山跟亲爱的老父亲顾况一起隐居去过其乐融融的生活了。……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19.1.2009 16:02
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是,这个人脑子有病!
作者: momo    时间: 20.1.2009 10:25
这人多执着啊,最后连不干正事的皇帝都感动了。同学们要有这个精神,早毕业了。
作者: momo    时间: 20.1.2009 10:29
在唐朝的荒野中      : [" b' W0 T6 g! }, |0 D. M) K

1 Q. B3 u. _- W5 j4 z$ ~/ k      唐德宗贞元时期,于頔镇守襄阳。于頔祖上为南北朝时北朝最富谋略的将领于谨。于谨经历北魏、西魏、北周,一生征战,最初镇压北魏六镇兵变,后追随宇文泰,参与跟高欢的枭雄争霸赛,当时著名战役沙苑大战、河桥大战、邙山大战,无役不与。公元554年,他又率军南下,攻破梁朝的江陵城,当时坐镇江陵的是梁元帝萧绎(即湘东王),其人爱书,初镇江陵时,曾赴酉阳搜寻古籍(酉阳即今天的湖南沅陵,传说该处有山,山中有洞,洞里曾藏古书千卷。这正是《酉阳杂俎》书名的来由)。江陵城破后,梁元帝萧绎将平生收藏的古书典籍十四万卷一并烧毁;与此同时,于谨也纵兵焚掠,导致中国魏晋南北朝及以前的众多古籍,从自失传。尽管于谨为一世名将,但其罪难逃。唐朝继承隋朝、北周、西魏、北魏而来,不仅生活风俗多追随北朝,而且对北朝旧臣的后代颇为看重,于頔既为于谨的后代,在中唐时显赫一时,担任过宰相。他曾出镇各地,虽有政绩,但自恃出身名门,又负其才,风格甚为骄横专纵,不过对文学之士颇为礼重。  * A: {+ q$ S- Y5 J; V

7 M0 K( X- D' ^. K% f下面是关于于頔部下的故事。  : R) T+ V" _3 D( L' {( g
9 e7 n5 H2 h& a; M% w1 ~. J
      一个暮春,于頔派属下刘某入长安公干,在半路上,刘某遇到一个年轻的举人,两个搭伴而行,那年轻举人言语明快,富于哲理,二人相谈甚欢。同行了几里地后,刘某与那举人便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了,问那举人姓名,举人说:“叫我十九郎便是了。”草莽匆匆,一日午后,二人行得有些倦了,便盘腿坐于荒野中,刘某取出囊中酒,与十九郎对饮起来。日暮时分,十九郎指着前面的一条小路,说:“我的寓所离这很近,从这条岔路上去,走几里地就到了,兄长愿意一去?”刘某估算了一下行程,去的话,怕是要耽误入京时间了,于是婉言谢绝。分别在歧路,十九郎轻轻叹息,伤感而赋诗一首:  
; n* A, b0 [* v: Q5 \! f: H! G* r) p0 y
“流水涓涓芹吐牙,织乌双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   4 W& G# k5 E; B6 n/ Q
% R1 I# |5 f1 X' M' ]9 E
      刘某颇通诗赋,随之而读,大叫好诗。十九郎微笑,说:“若兄长喜欢,不如我为你抄录一遍。”刘某说:“求之不得。”随后,刘某与囊中取出笔墨纸砚,十九郎遥望山川,随后挥笔写就。刘某将其收入囊中,与之告辞。  ; R( g0 B' @9 h  y/ D$ L
* G, ?8 f- ?3 [2 S
      后来,在京城办完事后,刘某归襄阳,再路过那岔路口,想起那年轻的举人,于是寻径觅人,大约走出了几里地后,仍无人家,四周松柏荧火,更为凄冷肃杀。又行了一段路,见有一处山间别墅,上得前去,登阶扣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位老仆人缓缓将门打开,刘某作揖相问,此处有无一名为十九郎的年轻公子。老仆人并不说话,将刘某引入庭院。随后,关上了大门,那吱呀声,惊飞了庭院中央古柏上的一群乌鸦。  进得厅堂,刘某惊恐不已,只见中正放着一处灵柩,旁边点有白色的蜡烛。在昏暗中,刘某看不太清那老仆人的面容。老仆人指向那棺椁,道:“我侍奉我家公子于山间别墅读书,前些天,公子暴病而亡,而今尚未埋葬,现在我家公子就在里面。请问,你是……”   2 m, N; s- f& o
2 I; B2 m! G5 m# Q
刘某不禁双腿发软。此时,他忽然想起十九郎的那首诗:“流水涓涓芹吐牙,织乌双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再于心中默读,不觉心跳加速,这正是一首有着浓重的幽冥之气的鬼诗啊!这时候,他下意识地一摸自己的行囊,倒吸了一口凉气,最后竟然慢慢地从里面摸出十九郎写有诗篇的纸卷……   
! o8 }% \3 K* C( G) g/ h9 f  u" _- O" v& Q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在《酉阳杂俎》里,故事是这样记载的:    
. d2 M- [8 _* F6 n/ }
9 {% I  s7 @5 T于襄阳頔在镇时,选人刘某入京,逢一举人,年二十许,言语明晤,同行数里,意甚相得。因藉草,刘有酒,倾数杯。日暮,举人指支迳曰:“某弊止从此数里,能左顾乎?”刘辞以程期,举人因赋诗:“流水涓涓芹吐牙,织乌双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至明旦,刘归襄州。寻访举人,殡宫存焉。
作者: momo    时间: 20.1.2009 11:49
上清珠  
; I; u# ]& \! U+ l! y) R  
6 C8 O, `( S" [6 W* `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涉及“上清珠”的故事:
2 E+ S# `. ]2 Z9 [4 N. Y  
9 V! R1 U9 _+ E9 p% [+ L  肃宗为儿时,常为玄宗所器。每坐于前,熟视其貌,谓武惠妃曰:“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因命取上清玉珠,以绛纱裹之,系于颈。是开元中罽宾国所贡,光明洁白,可照一室,视之,则仙人玉女、云鹤降节之形摇动于其中。及即位,宝库中往往有神光。异日掌库者具以事告,帝曰:“岂非上清珠耶?”遂令出之,绛纱犹在,因流泣遍示近臣曰:“此我为儿时,明皇所赐也。”遂令贮之以翠玉函,置之于卧内。四方忽有水旱兵革之灾,则虔恳祝之,无不应验也。
" c  v" `/ J2 Z$ H0 U4 e' V- }" Q4 Z  
7 X4 @/ X! A+ f) M- B7 k  唐肃宗李亨小时候,为玄宗皇帝所爱,每次将其叫来,都仔细端详一番儿子的容貌,并总是对武惠妃说:“我这孩子有异相,日后定是我李氏家族中有福的天子。”这一天,说完后,玄宗皇帝特地叫人到皇家府库中取来所珍藏的宝物“上清珠”,亲自用绛色轻纱包裹,将其系于儿子的脖颈,以增吉祥。那“上清珠”,是开元年间西域罽宾国所进献的异物,该国在今天的克什米尔一带,其国多产宝,“上清珠”即是一例,其珠光明洁白,于黑夜灭烛后可照亮一室,长时间凝视,你会慢慢感到到里面有飞仙、玉女、白鹤现身,摇动身形,甚为神异。
# r- s2 M: `- R) ]  - f# {# @/ v" S8 e* Q
  在这条故事中,唐玄宗望着儿子李亨,认为其有异相,他日可为一有福的太平天子。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玄宗的话一点都不靠谱。唐肃宗不是末代皇帝,但却有着比末代皇帝更大的悲伤,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最后爆发安史之乱,玄宗从长安出奔成都,使中年太子有了提前接班的可能。在出奔路上,老皇帝心爱的妃子小杨被部下逼迫至死,在这件事情上很难说没有肃宗的份儿。1 a  C; N. f9 f& \

8 \7 q2 @0 ]6 u( Y& O3 x5 b' J  李亨即皇帝位后,是为肃宗。时局在郭子仪等栋梁的出手下,有所好转,后来还都长安了,曾帮助他即皇帝位的宦官李辅国,成了气候。这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凌君而专横的宦官。他大权在握,政事无论巨细,都亲自过问,皇帝当然也被架空了。: Z- p, Q* h3 W. K" `+ j# O  i

7 ^6 T: p) e5 M- I" l7 i: }: G4 p      时间到了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春天的时候,太上皇玄宗李隆基在无限的忧伤中去世了。在此之前,李辅国不再允许父子两皇帝见面。此时肃宗也是重病在身,此时张皇后欲消灭李辅国,当时,李辅国持剑入皇帝寝宫搜捕,从肃宗身边把张皇后一把拖出去,最后处死。肃宗卧床不起,看着不着掉的皇后和嚣张的家奴,心中的郁恨又向谁诉说?这个时候,他是否会想起少年的往事和那神奇的“上清珠”?由于当时惊吓过度,没多少天,肃宗李亨也死去了。李辅国自己也死于这一年——他被有些手腕的即位的新皇帝代宗李豫遣人刺死了。我们记住这一年是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因为死的人还不止这些:这一年,李白也死了,按照民间的流传,是酒后捞月淹死的。
1 E7 f$ w0 }' q4 f$ T  k
. [1 k  q7 _1 H6 f7 O  大唐以这样离奇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盛世时代。
6 i( ~. V; k0 |0 D4 @; B; O) l: {: [+ W$ P/ d
  还是再说说唐肃宗李亨吧。即位之初,他突然很是思念自己那已经七十多岁的曾经创造开元盛世的爹爹。而这一日,有掌管皇家府库的年轻官员向他报告:“陛下,近日整理府库,在库房深处有奇异之光射出,不知道是什么宝物。”. _- y: ?9 G2 {. k. _6 b8 u; H
  肃宗说:“难道是上清珠?”
' i6 Z  N$ J: Z. C6 q- w5 R  官员:“上清珠?”7 L1 X! t/ Z& Y& W
  肃宗:“我为少年时,父亲曾给我的脖子上挂了一颗宝珠……”
0 a$ A9 M* u& i; ~1 m  后来经查验,那发光之宝正是“上清珠”,而且当年包裹该珠的绛色轻纱还在。那一刻,我们可以设想,一生压抑的肃宗皇帝有些百感交集了,乃至于潸然泪下,他召集了自己大臣,亲自捧着“上清珠”,从龙椅上走下来,一一向诸人展示:“看,这就是‘上清珠’,乃我大唐开元年间西域之国所进献,当年我为少年郎,父亲抚我发髻,亲赐于我……”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0.1.2009 14:07
妈妈的。困死我了。。。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20.1.2009 14:30
生活有规律就好了。
作者: momo    时间: 20.1.2009 14:40
你天天晚上都干什么啊!令人费解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0:34
幻境迷羊
3 z% h- h3 \. t% O  k8 Y    
" n7 w+ q6 `9 Y; j. k   《酉阳杂俎》所载下面一条故事,甚为奇幻,令人瞠目:
. m* B, a* |# \2 H$ L+ L   ) |: ?: }% h# U  o  i
      / W6 R% j8 r, B5 {5 i) L4 B# }: x
   唐德宗贞元初年,四川成都有一富豪,家中颇有资产,其家有一公子,尚未婚娶,这时候,有人向公子介绍了一个人物:“我们成都有一街道办事处官员,名叫张和,实乃大侠,无所不知,颇有些本领,哪怕这幽房闺稚之事,也很是精通,何不请他帮忙,寻一称心丽人?”
! \; h6 y6 r( q- @7 D) |
5 H( R4 W6 ~, \, V; m8 ?( E) ?  公子大悦,连夜置备金帛前去拜访张和,后者欣然许之。转天,张和拉着公子出城,行于荒野。公子问张和去哪儿,后者笑而不答,后来说:“跟我走便是了。”遂到一废弃古老的寺院,里面大殿上有一座满是尘土的佛像,张和也不说话,拉着公子爬至佛像身上,随后摸其乳,揭开一洞,还没等公子明白过来,就被张和拉着钻了进去。进得佛像身内,公子初觉得狭窄昏暗,走了十多步,渐觉宽广明亮,后遇一门楼。于是张和叩门,不一会儿,里面有人出迎,拜道:“主人已经等待您多时了。”随后将二人引入门中,逢其主人,身着紫衣,周围有侍者十余人,见到张和后甚为恭敬。张和指着公子说:“这是一翩翩君子,望主人善待,我现在还有急事,需要先回去。”说罢,转眼间,张和便消失不见了,公子感到怪异,但一时又不敢问些什么。
9 h; X2 H) Z& V- l, Q- a  i4 v$ ]. \6 @
  那主人遂于堂中设置宴席,款待公子。吃了一会儿,有歌妓多人,鱼贯而入,搔手弄姿,性感多情。其间,歌妓起曼舞、抛绣球,以为行酒令,样式新颖,让公子觉得十分好玩。众人中,有一少妇般的歌妓,不时向公子投来一瞥,但见此人,面容随已经不是二八少女,但半老徐娘,气质不同寻常,别有一番熟女的气韵。公子连看几眼,觉得有些意乱情迷,无意间,他看见案上有一种怪异的金制器皿,口很大,上面雕刻着古怪的花纹,镶满名贵的宝石,随口问其为何物,主人笑道:“这是我这儿的二等器皿,是仿造伯雅造成的。”
6 e  h% o' Z  z  “伯雅?”公子不知其意。环望四周,帷幄低垂,突觉阴森,“请问主人,您是……”3 B; |8 U& X  T0 E+ _! z# X

6 J4 Y9 x2 |) a; a9 t  O! W/ F  主人笑而不答,始终与公子保持着一大段距离。夜宴至夜里三更,主人忽对公子和诸歌妓说:“你们接着玩,我还有点事,先回去了。”随后告退,外面的侍从列烛而去,其排场一如州牧级别。望着主人鬼魅一般离去,公子突然感到一阵局促不安,去墙边撒尿时,正尿着,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正是那少妇一般的歌妓,她对公子说:“我见你很善良,却为什么也被掠到这儿呢?”
3 }; T6 Y4 a) V  公子说:“掠到这儿?”
: P) S$ Y. X2 E+ ~8 F! y  歌妓说:“你也是跟张和来的吧?”
5 m6 d& ?! o5 k2 w. k/ C  公子说:“是哦!”" }" t1 v* a8 s- n. \1 E
  歌妓说:“那张和,名为街道办事处官员,实在是个邪恶之人,善于幻术,我等就是中其幻术,被掠到这儿,已经多年,现在归路永绝。你是新来,身上还有阳气,如果要想回去,还有希望。”% h' u- T- R3 J# l: _, _+ P/ M$ z
  公子大惊,问:“有什么办法?”+ z* U8 Q% H/ h% }/ E
  歌妓说:“我给你七尺白绫,以候主人,然后谎称拜谢,得以近主人之身,随后以白绫蒙其头,事即成功!”2 _8 e; o+ n1 A) c) ~2 n( \
  4 H9 w  J2 T+ [3 h- r" E
      天色将亮,主人回来,依旧入座,公子依歌妓之言,蒙那主人之头,其人果然大恐,大呼饶命,又道:“何人负我?坏我大事!以后再不能居住于此了!”说罢,挣扎着奔出门,飞驰而去。% d' f  v- }" Z2 C" I: _& z  P! q
  后面的故事,稍微出乎我们的意料,公子并未离去,而是与那少妇歌妓过上了日子。一晃便是两年。其间又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二年过后,公子思念家人,真的想回去了,那少妇歌妓亦不挽留,为其饯行,吃喝完毕,她亲自持铁锤在东墙上开一洞穴,形状一如公子来时的佛乳。公子探头外望,还没等定睛,便被身后的手推出了墙。' v; Z7 c9 s6 ^" U
  公子坐在地上,越发茫然,一抬头,远远望见前面的城墙上写“长安”二字。他不能明白自己这诡异的经历:竟然来到了长安。他在长安并无亲朋,只好一路乞讨,回到成都。相见家人后,家人告诉他他已经失踪多年。' u" [# D$ }6 U, L- S
  
3 Q" y" T- B' C- L: U% E7 I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A$ D; G; X" `2 t
  但有一些谜团,我们永远无法解开了:从荒废寺院的佛像入得一个幻异世界,这本身令人称奇。更使我们不解的是,那张和究竟是个什么人?那幻异世界中的主人又是什么人?为什么称少妇歌妓“坏其大事”?二人究竟谁是劫持公子的主谋?那主人为什么怕白绫蒙头,而那张和将公子骗入佛像内的目的又是什么?而那上岁数的歌妓又是谁?那幻异世界又是个什么所在?怎么当公子出来时,发现竟是长安?从成都到长安,那废弃寺院中的诡异的佛像的身体中,有如此遥远的距离?这些谜团随着我们的阅读,永远地封尘在那诡异的迷境之旅中了。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21.1.2009 10:44
这个有难度,得想想。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0:45
地狱变
6 }/ j6 g: M) ?) u0 P  e8 J  0 x9 e4 N6 `  I: Z- }( x9 X, [. ~& |
  
: W) p6 M& R& H$ l1 k/ b& j  唐朝时的很多著名画家本身也是佛教画家,比如阎立本、吴道子、王维、卢楞伽等人,至于周昉、张萱、韩干、张璪等以画仕女、骏马、松石著称的大家,也经常在寺院里作佛画。当时,佛画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比如寺院中的释梵天女,就是著名歌妓小小的写真。段成式本人即信奉佛教,在长安为官时,游遍各寺院,与寺院里的高僧关系甚佳。在《酉阳杂俎》中,他记述了长安诸寺壁画的情况,所留资料特别之珍贵。其中一则被尘封在历史深处的隐秘旧闻是:著名画家吴道子,招募刺客刺杀年轻有为的新锐画家皇甫轸的事件:
' ^: _5 {6 a- A/ `; M0 f# P% n/ O  
6 v# P( X9 Q- |- Z$ Y 6 s: s2 M- j2 [9 `& B
  这一天午后,吴道子老师正在长安最大的红灯区平康坊的一个酒楼喝酒。平康坊是长安歌妓聚集的地方,坊内有名寺菩提寺,据说是吴道子留下画壁最多的寺院:食堂前东壁上画有《色偈变》和《礼骨仙人图》,画技精湛,“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佛殿内槽后壁上,画有《消灾经》,树石古险,令人称奇;佛殿内槽东壁上,画的则是《维摩变》,亦不落俗套。这座寺院之所以吸引吴道子,一是因为它坐落在平康坊,附近多娱乐场所;二是因为这里的主持深知吴道子的嗜好,总是在两廊下陈列美酒百坛,以吸引其到来。但值得一提的是,平康坊菩提寺内虽然留下吴道子的画迹最多,但是却没留下其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0 ^7 l- t4 a6 g+ R1 \- G; m
  吴道子最杰出的作品正在平康坊的这家酒楼上悄然地酝酿,只是吴本人并不知晓。此时,他对面坐的是自己的徒弟王耐儿。在此之前,好不容易寻着吴道子的王耐儿说:“不是弟子着急,是宁王着急。前几天宁王到常乐坊赵景公寺看您创作的进展,发现壁上空无一笔。而三天后,宁王是要陪皇帝陛下参观该寺的。”$ I# R4 W$ E8 H: V+ G- w
  “我心中自是有数……”半醉中的吴道子心中暗自嘀咕,这几天光在平康坊买醉,一时竟忘记了宁王令其作画的事儿。
% y, N0 ^0 J8 \( E  “另外,有件事不得不跟您说一下,由于这几天都找不到,宁王很是着急,所以已经邀请皇甫轸在西壁上另作《地狱变》……”王耐儿道。
. Q/ F: G0 w) P( {6 U; s( o! w# [  “皇甫轸?!”这下吴道子的酒全醒了,他彻底想起来了:半个月前,绘画爱好者、皇帝的哥哥——宁王,确实亲口跟他交代过此事,要他在常乐坊赵景公寺南中三门的东壁上绘一幅《地狱变》,不过当时并没说皇帝要参观。现在,听徒弟说又请来了皇甫轸与他同绘《地狱变》,这实在叫人烦恼。这个皇甫轸他是知道的,是长安最近冒出的画坛新星,由于技艺精湛,年轻且帅,很是具有人气,甚至有人预言:不出几年,此子当为领一代风骚者。
1 F& C. P$ ?4 h% ?  吴道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天后?时间似还可待……”/ m" ^) P, S2 I. }* g% i( D
  王耐儿吃惊地望着吴道子。他自是知道,《地狱变》为佛教题材,画面内容为厉鬼诸魔、刀山火海,以警示人们在生前积德向善,否则死后当下地狱,受尽折磨,该题材鬼怪形状诸多,展现的是地狱阴森恐怖的场景,所以甚为难画,即使是有经验的画师,从构思、起稿、勾描,再到上色、完工,至少也需要十来天的时间,而吴道子只说三日后能完工,莫不是在说醉话?6 P9 @! M4 A4 o. b, `- e0 q
  我们只说吴道子。转天晚上,他坐在赵景公寺南中三门东壁旁的禅房里,陷入了巨大的迷思中。赵景公寺在当时算不上是长安名顶级的寺院,大约只排在中游位置吧,在吴道子到来前,关于该寺最有名的新闻是:其寺前街有一古井,俗称八角井,其水甚甜。唐中宗年间,安乐公主路过于此,叫侍女以金碗于该井取水,碗坠而不出,一个多月后,竟现于长安城外的渭河。据说后来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又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为了使寺院能够上水平,得到香客们的光顾,主持花重金请来了吴道子为其画壁。
$ W/ K) o9 E" @3 C* J: _# |: \  但是,自从昨天下午奔回赵景公寺到现在,一天半过去了,吴老师站在东壁面前,感到灵感枯竭,竟然一笔也没画出来。这让一直守侯在身边的徒弟王耐儿以及负责上色的画工们感到十分奇怪,往日吴道子可不是这样的:不久前,吴道子在崇仁坊资圣寺,于深夜秉烛醉画《维摩变》,一夜而成,震惊长安。可是现在呢,师父似乎光在壁下愣神了。白天的时候,吴道子听到西壁一侧,人声喧闹,知道那皇甫轸正在作画,他本想过去看看,但双脚最终还是被一种强烈的自尊和嫉妒束缚住。午餐时,一身白衣的皇甫轸前来拜见,面对年轻的皇甫,身着黑袍的吴道子、连鬓胡子的吴道子第一次感觉自己老了。这一年他整整五十岁了。说起皇甫轸,他出身寒微,但极富绘画天分,又肯下功夫,所以上升势头很快,其成名作是一年前绘于宣阳坊净域寺南壁上的《鬼神图》,他画的鬼神甚为逼真,“势若脱壁”,引得众贵族和香客参观,帮助该寺挣得大量施舍的金银。在此之前,该寺因有蛇妖作祟的消息已使得其香火很是冷清了。皇甫轸在该寺作画后,使得其香火重新旺盛起来。在此之前,长安各寺院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京西持国寺为了招引香火,声称他们砍伐寺前槐树时发现奇事,每一片木头上都有一名佛教天王的形像。尽管人们指责是假新闻,但该寺还是火了一把。
$ Q1 ~" ]1 D2 a2 R  与卷画比起来,吴道子还是更爱于寺院作壁画的,面对偌大的墙壁,信笔而就,无拘无束。他往往往不打底稿,一气呵成。每逢此时,观者如云,成为长安盛事。几年下来,从洛阳到长安,众多名寺中都留下了吴体画迹,计作壁画三百余面。但现在,他感到一种危机。事实上,两个月前,在光宅坊光宅寺的曼殊院作画《变形三魔女》时,他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当时,皇甫轸在菩提寺刚画完一面《净土变》,引起很大轰动,平康坊的歌妓纷纷停业而拥向菩提寺,为得是一睹帅气的皇甫才子和他绝佳的作品。这样的场景在长安还是第一次。得到这个消息时,吴道子很是伤感。而现在,年轻且才华横溢的皇甫轸就在寺院的西壁作画,与他同寺PK,爱穿白衣的皇甫后生仿佛一堵风动的墙壁,压得吴道子喘不过气来……他的脑海中,突然间闪过一个刺客的形象。
: _: q4 R( r8 g5 x9 m3 n7 C! p3 p! |9 e  我们都知道,唐朝开元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无所不精,尤其以画神鬼佛怪著称。早些年间他的生活是很不如意的:幼时丧失父,生活贫寒,曾在洛阳跟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狂草,半途而废。学书法不成,改学绘画。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改行是非常正确的。几年过后,他画技已精,但仍无名声。加上仕途渺茫,依旧搞得吴道子很郁闷。正在这时候,一位朋友给他出主意:何不去长安碰碰运气?
6 B2 c" Y9 ?, \0 ]9 U  “去长安?”吴道子迷惑地问。1 O) r2 U- D9 R
  “是啊,你没听说过吗,文艺青年要想成名,都得去长安混!”朋友告诉他。0 G5 R' E. E# V( K/ W9 c" Q
  在吴道子决定招募刺客刺杀后生皇甫轸时,是否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呢?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当年吴道子来到了长安后,果不其然,没两年便名满京师了,与仕女画第一高手张萱并称长安画坛的双子星座。如果说张萱为人谦和,对于贵族妇女绘画的要求每每必应;那么成名后的吴道子就比较傲慢了,他要的出场费很高,他觉得这是对他早年困顿生活的回报,而且从不肯轻易为当朝大臣作画,以致气跑了几位宰相,甚至包括张九龄这样的角色。, W6 Z/ r: _8 @1 L+ f7 g
  我们回到赵景公寺。在第三天,吴道子面对墙壁,依旧无从入笔。在他茫然之际得到了刺客得手的消息,他一时间不知道干了些什么,一种深深的永远也无法消除的罪恶感像魔鬼的影子一样笼罩了他。这天晚上,他在月光下一次次地问自己,他不是要画《地狱变》吗,而这一题材不正是劝人向善以免死后下地狱而遭受煎熬吗?可他又做了些什么?刺客那边传来的消息是:皇甫轸是在长安城外的曲江参加一个夜宴时被刺于夏夜的花丛中的。吴道子仿佛看到皇甫轸白衣溅血,那血渐渐地与夜晚的芙蓉花色融为一体,那么艳丽……吴道子狂叫一声,响彻幽深的赵景公寺。0 w+ s# ]% x2 R+ L
  转天上午,玄宗皇帝就要和他的哥哥宁王游览该寺了。而正是在前一天晚上,在悔恨的心情下,吴道子画出了他绘画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杰出的作品:《地狱变》。一百多年后,段成式参观赵景公寺亲睹该作品,感慨不已,留句如下:“惨淡十堵内,吴生纵狂迹!风云将逼人,鬼神如脱壁……”吴道子的《地狱变》并未上色,而只是白描勾勒的作品,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得知画面究竟是怎样的了,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想像画面上的地狱厉鬼的形貌和被厉鬼锁拿的新死之人的表情:玄宗皇帝和他的哥哥宁王观看完《地狱变》后,均惊恐不已,寒毛倒竖,很快即离开该寺。随后,赵景公寺迎来了它的辉煌时代:因这《地狱变》,使得前来烧香施舍的长安士民络绎不绝,他们在吴道子的画中晓得了地狱之可怕,前来施舍金钱为的是死后不坠入这恐怖的幽冥遭受煎熬;而很多整日杀生的屠夫渔户,看到那壁画之后也为之改行了。' a  c% s7 ~4 C) m9 X$ o4 R' {
  在万众拥向常乐坊赵景公寺参观《地狱变》的时候,年过半百的吴道子一人出了长安城,脱去了他平时喜欢穿的黑袍,裸体躺在曲江边的草地上,让炽热的阳光曝晒自己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想必也包括那灵魂的角落。    / }/ T! C9 l' o, W7 f* P# b! {$ @( H
  一时间,吴道子泪如雨下。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0:52
如许多的问题啊,呵呵
/ H* ^& D) n" k本以为这是一个香艳故事,不想确是一个情节交代不全的迷幻故事。也好,情节交给我等去意淫。3 o+ \# ~; A' j! z5 Q% S
可怜那少妇,永诀于囫囵幻象之地,得遇一少年公子,本可执手相伴而老,却又义不挽留,将仅存的一点幸福“推”出了墙外。是一巾帼丈夫了。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0:53
啊?看贴的功夫就继续发了,赶上直播了!呵呵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0:57
谢谢捧场啊!# {- G' u/ K$ ~$ f6 Y+ \8 a' D

$ |5 x/ Z, W  T2 K吴道子那个故事虽有些长,还是非常值得看的;原先听过他的大名,只是作为画家;没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还能有这么一出。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1:12
呵呵,不懂绘画。凭心说来,没觉得吴道子的画有多好看,看唐代的绘画,都感觉很古怪的夸张画法,然后人家都喊好看。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1:14
另外,这地狱变这段,肯定是个80后的年轻小写手楞装老成,生憋出来的。文笔较之前人的驾驭自然差的很远。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1:21
呵呵,这年头,到处都是喜欢少年装老成,没愁也装B的类似我和然哥之类的家伙,竟然拿吴道子开涮。。。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1:24
哈哈,然哥一会怒了。。。
0 A6 }- o- v% m% l: y# |. n唉呦。。。忘了,,,说话又吐脏字,开始流氓了。。。。sorry~~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1:31
我说值得看的,乃是吴道子买凶的事情。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1:32
本帖最后由 momo 于 21.1.2009 12:03 编辑
6 d" N, i' r* \; X
呵呵,不懂绘画。凭心说来,没觉得吴道子的画有多好看,看唐代的绘画,都感觉很古怪的夸张画法,然后人家都喊好看。/ H; |) ~: V  n3 F
atlaslijun 发表于 21.1.2009 11:12

1 @6 `  e% p6 q# O. O& K* I3 p3 M" V9 ~: W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2:14
对啊。吴道子买凶?有正史记载?估计这家伙只是想找点猛料,爆死吴道子。
3 [. ]1 ^& s; @) J* ~呵呵,没有的事吧,一代成名的宗师,犯不上去找人干掉一个历史上无名的小辈的。。呵呵,默姐轻信这家伙的胡言乱语了。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2:38
本帖最后由 momo 于 21.1.2009 12:42 编辑 ! k9 j! L& {, Q0 U$ Y. V$ I5 K
: ^% u( I! [0 u& k, e+ I+ S
唉,不要以为一代画圣就能脱了咱们普通人的心境;这所有的故事都是《酉阳杂俎》里翻译来的,此事别处恍惚也有记载。原文如下,
/ T: A& U& j; _2 I; z; u* l1 z* u+ X$ ^
常乐坊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南中三门里东壁上,吴道玄白画《地狱变》,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吴画中得意处。又,宣阳坊净域寺,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禅院门内外,《游目记》云王昭隐画。门西里面和修吉龙王,有灵。门内之西,火目药叉及北方天王,甚奇猛。门东里面贤门也,野叉部落。鬼首上蟠蛇,汗烟可惧。东廊,树石险怪,高僧亦怪。西廊,万寿菩萨。院门里面南壁,皇甫轸画鬼神及雕形,势若脱。轸与吴道玄同时,吴以其艺逼己,募人杀之。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3:08
本帖最后由 atlaslijun 于 21.1.2009 13:09 编辑 - k7 y+ _/ C* q8 o6 z
9 ]5 b: l6 f/ a8 M
哦,原来是这样。1 X$ i4 g- ^" q7 D3 h. _
不过我从来都是死不承认。。
( X7 U: B# ]9 `5 \" f1 H《酉阳杂俎》本来就是个志怪的小说体。。。。。上不得文献台面。。。。
* r7 M5 `  P. R0 O6 t$ G而且凭一句话作者就能码出这么多文字来。。还是装B
, \+ L6 W- x3 I( R+ k7 `呵呵咬牙死不认错。。。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3:33
本帖最后由 atlaslijun 于 21.1.2009 13:36 编辑
4 k/ F. o3 O  m
" p/ `/ N, B3 \' S8 r其实到不必深究;
" F9 f. f8 ^) g+ {
& ~+ I$ T& d  c+ l7 [3 E# F“地狱变”的确是他的巅峰之作,固然因为活了一辈子,对世间更有心德;也不能排除他杀了人,受到良心谴责,这画乃是他内心的体现。自来宗师们有了痛苦便能有传世之作。7 L4 f# I) w! C0 j; S
  P8 {% t8 l3 S3 L
所以我说,有因必有果。人做了亏心事,总有天知道。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14:15
呵呵,楼上的精辟啊。。
作者: momo    时间: 21.1.2009 14:40
 神行太保- N5 h. s5 Z8 S- F6 u. d! w6 e
  0 d! `0 u* S5 J* O
  你相信一个人只借助于脚力便能日行八百里吗?如果不相信,顺着<酉阳杂俎>里的这个故事读下去:
( c$ N3 l  |3 [8 @2 I- T9 |  
7 }  y3 A  W5 l# ]  元和末,盐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为伴。其入朝宿郑州,因谓张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数百。”乃掘二小坑,深五六寸,令张背立,垂足坑口,针其两足。张初不知痛,又自膝下至骭,再三捋之,黑血满坑中。张大觉举足轻捷,才午至汴。复要于陕州宿,张辞力不能。又曰:“君可暂卸膝盖骨,且无所苦,当日行八百里。”张惧,辞之。其人亦不强,乃曰:“我有事,须暮及陕。”遂去,行如飞,顷刻不见。
% e2 P2 c- J# R) v2 H8 \  
/ p/ d  t4 X9 e; h8 u* Q# d  这样说吧,唐宪宗元和末年,盐城有一名快递员叫作张俨,曾接了个活儿,送文牒去首都长安。大约因天气不佳,误了些路程。及至宋州地界,张俨遇到一个人,面貌古异,求结伴同行。至郑州时,张俨计算时日,日期迟迟,估计不能准时到达长安了。那人见张俨忧愁,于是说道:“莫郁闷,只要听我的,可令你日行数百里。”
  [. h0 j* _* m7 y7 Y: m7 R  说罢,那人挖了两个小坑,不是很深,只有五六寸吧,叫张俨背对着坑,脚跟悬于坑口,然后取出一枚银针,轻扎张俨两脚上的穴位。奇怪的是,张俨并未觉得疼痛。随后,那人又自膝盖以下,再三地捋张俨的小腿,渐渐有黑血自针孔中流出,滴满坑中。
0 \4 S/ J' x4 Q$ z, o4 {1 ^  这时候,那人叫张俨走走看。张俨只觉得迈步如飞,双脚甚为轻捷,吃惊不小,问其因由,那人笑而不语。如此行路,至中午时候就抵达汴州了。在城外路边的小店里,二人吃了点东西,那人对张俨说,今晚我们必须赶到陕州住宿!张俨表示那实在太远了,自己一定赶不到。3 o+ T- ^9 u$ r, ]" _- d4 }8 |
  那人又说:“没关系,我可以暂时把你的膝盖骨卸下来,不会让你觉得疼,这样的话可以日行八百里!保证你在短时间内到达陕州。”1 z$ i* S1 T2 H
  现在,我们自是可以想像当时张俨恐惧的模样,总之有点打死也不卸的意思。那人也不勉强,说:“随便吧!我还有事,必须今天傍晚时分到达陕州,所以只能先行告辞了。”说罢,那人出得店去,其行如飞,双脚似离地面,顷刻间便消失在唐朝午后的寂静中了。
: `4 W2 R. r' w2 i7 \1 g  故事在张俨渐渐张大的嘴巴下,结束了。! A, G: h" g* t& D, \* }% Z
  不管你相信与否,故事中异人的身影都会久久地闪跃于我们的面前,使人难以忘怀。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超出我们日常经验的范围?有多少人在我们想像力能够抵达的边界之外?故事中的那个异人,像个神奇的外科大夫,在取针滴血后,使张俨腿脚轻便而不觉累,日行数百里;当然,要想达到顶级水平,如其所说,还需要动一个大点的手术:暂时卸掉膝盖骨。我们感到不可思议,并总会顺着想下去:那异人又是谁呢?故事的奇幻色彩浓重如此。不过,我们也不会感到特别陌生,因为你可以想一下《水浒传》里“神行太保”戴宗。戴宗日行八百里,靠的是脚上拴一对“甲马”,以其为奔飞器具。“甲马”什么样子,又如何使用,施耐庵写得不甚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写《水浒传》,塑造戴宗这一形象时,直接受到了《酉阳杂俎》的影响。联系到《灰姑娘》、《西游记》和《八仙过海》等作品中的人物,也皆可在《酉阳杂俎》中找到原型,若说该书为后世名著之祖,倒也不怎么过分啦!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1.1.2009 22:58
哇噻。。。 要是把胯骨也卸了,那岂不更是日行数千里,那要是把慧根也卸了呢~~~~
作者: momo    时间: 22.1.2009 10:14
哇噻。。。 要是把胯骨也卸了,那岂不更是日行数千里,那要是把慧根也卸了呢~~~~- G! G% B; \2 V6 p$ x" W
atlaslijun 发表于 21.1.2009 22:58
, ~  f$ C4 t* y# d+ V  B
  W5 T+ w/ J1 ~  _( ^: z
你还真是有慧根哦,这么能联想。
作者: momo    时间: 22.1.2009 10:18
郎巾这玩意儿
2 C4 l2 t" o8 j& l/ V- M' z: j* o6 Q  
2 O0 x' A- w# e: c& }) B  , g  A& N4 E- s+ {- ~7 B
  8 o5 c. d- L2 |
  《酉阳杂俎》中提到了一件神奇的东西:郎巾。若如段成式所言,那么现在它可被放在刑事侦破上了:
8 E# w6 K! |0 D5 j4 q5 t  v  ^$ q  予幼时,尝见说郎巾,谓狼之筋也。武宗四年,官市郎巾。予夜会客,悉不知郎巾何物,亦有疑是狼筋者。坐老僧泰贤云:“泾帅段宅在昭国坊,尝失银器十余事。贫道时为沙弥,每随师出入段公宅,段因令贫道以钱一千诣西市贾胡求郎巾。出至修竹南街金吾铺,偶问官健朱秀,秀答曰:‘甚易得,但人不识耳。’遂于古培摘出三枚,如巨虫,两头光,带黄色。得,即令集奴婢环庭炙之。虫栗蠕动,有一女奴脸唇动,诘之,果窃器而欲逃者。”  
% M; Q8 c: h- F  ' {8 r: E6 M  ?- o  D+ S' o! v
  段成式自述:在其小时候曾听人说过郎巾,即狼之筋。在唐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市场上见不到这种东西,直到唐武宗会昌四年才有郎巾出售。一天晚上,段成式会客,谈到郎巾时,在座诸人多不知其为何物,后有人怀疑是狼之筋,但依旧不知道其物的功能。这时候,在座的高僧泰贤讲述了一段往事:+ `" m* @. D" `' H/ N8 g0 a
  泾帅段宅在长安昭国坊,这里的段公不知是谁,总之他家曾丢失银器十余件。据分析,应是奴婢所为。但具体是谁,不得而知。当时,泰贤还是小沙弥,每每与其师出入段家,段公为了破案,令他带着一千钱去西市胡商那求购郎巾,嘱咐其物不易买到,要多跑几家。在路上,泰贤一直在想郎巾与破案有什么关系?到了修竹南街的一家店铺,泰贤问老板有没有郎巾,后者回答有呀。泰贤说,很容易买到哦!老板说,是的,但只是人们不识此宝,不知道它的妙用。遂取郎巾卖与泰贤,其形如巨虫,两头光,呈黄色。/ m! P  J8 S$ t' I) T9 L  Y0 d5 S
  回去后,泰贤将郎巾交给段公。段公将奴婢招集于庭院中。随后,用火熏烤那郎巾,见其如虫一般蠕动,发出一种奇怪的味道。不一会儿,众奴婢中有一丫鬟,脸上的肌肉、嘴唇以及手脚便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遂诘问该女,正是窃得银器而欲逃者。
) O  k/ N! c" a) G# c    
% I# h: G: U- h* b0 Y+ a    p% T4 k3 X$ R) e2 K
    郎巾相当于现在的测谎器吧?只是不用你回答问题,只需要将其熏烤就可以了。在《酉阳杂俎》中,段成式还曾写下这样一段话:“狼,大如狗,苍色,作声诸窍皆沸。中筋大如鸭卵,有犯盗者,薰之,当令手挛缩。”有点意思。
1 S. G# E; B7 Z4 M  后来,清代袁枚作《子不语》,也记载了郎巾:“蓝府有狼筋一条,凡家中失物,烧之,则偷者手足皆颤。有女公子失金钗一只,不知谁偷,乃齐奴婢姏姆数十人,取筋烧之。数十人神气平善,了无他异,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揭视之,钗挂其上,盖女公子走过时,钗为帘所勾留耳。”
. N9 R* F! P8 F' }( I% G  在这里,没有人偷盗,只是那钗为帘子所钩挂。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2.1.2009 14:34
狼筋。。。。
3 J  d" i. i% S这么牛的话,,,拿给陈水扁试试。。
作者: momo    时间: 22.1.2009 15:11
暗夜卖油人
" e5 V. P7 P& ]* P# v' Z2 J0 [6 o  
* a" J* A9 m5 y, F- t6 b0 W. ?; B# r% U  长安宣平坊为王公显贵集聚之所,在长安各坊区中赫赫有名。这个夏天,宣平坊出现了一件怪事:每到傍晚,在宣平坊坊口就会出现一个卖油人,其头硕大,皮肤甚白,言语不多,他所卖的油,不但鲜美,而且价格便宜,引得各豪门厨师的青睐。
- k- t4 X; M. v& y9 {) T% Z; {  随后,又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夏夜,有一官人赴饭局回来,入得坊子深处,辗转街巷,其时夜已深,四周僻静,前面突然出现一个人,戴着毡帽,赶着一头毛驴,驴身上驮着两个油桶,见官人一行后,并不躲避。如你们所想,这正是那个卖油人。官人的侍从上前呵斥,对方也不理会,侍从大怒,手搏卖油者,哪知其手刚碰到卖油者的脑袋,那脑袋就落地了,随后滚入旁边的一处大宅门。
* P" e: t% U0 S# w  官人惊异,与侍从一起跃门而入,见那脑袋在一棵大槐树下消失了踪影。随后,官人征得该户人家的同意,对槐树进行挖掘。掘到数尺深,已见槐树之根,根旁有一只因害怕正在哆嗦的蛤蟆,它的身边有两个笔匣,里面尽是槐树的津液。在旁边,有一巨型白蘑菇,蘑菇盖已落。原来,那蛤蟆就是驴,笔匣就是油桶,而那白蘑菇就是卖油人。9 v. t  z8 q1 C5 `
  后来,当初吃其油者都病吐不已。) x( n# f) v; S' o: ]: }7 N, [; _
  故事虽小,却颇有趣味:遥远的唐朝,夜深的长安,可爱的怪物,在曲折的街巷间卖油归来。想必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也喜欢过安康的日子,所以当被人发现时很是害怕。在《酉阳杂俎》中该故事记述如下:
; }* \! b) H& w  
9 f5 Q" O; p6 H/ Y* K  京宣平坊,有官人夜归入曲,有卖油者张帽驱驴,驮桶不避,导者搏之,头随而落,遂遽入一大宅门。官人异之,随入,至大槐树下遂灭。因告其家,即掘之。深数尺,其树根枯,下有大虾蟆如叠,挟二笔錔,树溜津满其中也,及巨白菌如殿门浮沤钉,其盖已落。虾蟆即驴矣,笔錔乃油桶也,菌即其人也。里有沽其油者,月余,怪其油好而贱。及怪露,食者悉病呕泄。
作者: momo    时间: 22.1.2009 15:12
  《酉阳杂俎》中有一些精怪,属植物,与那些鬼怪相比,它们并非凶煞模样,也比较老实,甚至为人欺负。
& k$ J& W! g. i# a2 C& u  p4 @
4 w( K% n0 ^* A2 }# F, L8 L      唐时邓州有寺,寺中有僧智通,于冬夜打坐,有怪物摸入禅房,那怪物黑衣青面,大眼长嘴,见智通后合手相拜,很有礼貌。智通随口问:“你冷吗?可以烤烤火。”那怪物便坐于厅中,在壁炉下烤火。智通不再搭理他,只顾念经。五更天后,那怪物竟在温暖的壁火下,闭着眼睛,张着大嘴巴,睡着了,不时发出鼾声。智通心生一念,用香匙点了些炭火,塞到怪物张着的嘴里。无论如何没这样办事的。怪物被炭火烫醒,大叫着奔出厅堂。天亮后智通在后山上寻得一棵青色梧桐,正是该怪,遂将其烧毁。在这里,和尚做得有些过分,毕竟人家没伤害你,而且还颇知礼仪,修炼到现在,大家都不容易,为什么非要将它弄死呢?
) p- X! e8 O, Y7 L
& Y, A- c+ {7 T) A      相比之下还是唐朝宰相郭震的做法更洒脱:郭震曾居于山中别墅,一日入夜后,在灯下夜读,突有巨脸现于灯影中。郭震戎马一生,自无惧色,信笔于那脸上题诗如下:“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那脸一红,顿时消失不见。几天后,郭震闲步山中,偶见树上有白木耳一只,形大如斗,上面有诗两句,正是他当夜所题。在这里,郭震与木耳精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作者: momo    时间: 22.1.2009 15:15
本帖最后由 Hallemeister 于 22.1.2009 20:36 编辑
: v4 t  T" o. D7 Z* x# @
( O1 E4 s3 _# X& `( `3 i5 A8 B我看到和尚那段就觉着“他也太缺德了”;转念想想,MD!Hallemeister也是经常这样;可知,如这般贱人,古往今来到处都有。
作者: momo    时间: 22.1.2009 15:17
狼筋。。。。' j* o% d7 S+ T
这么牛的话,,,拿给陈水扁试试。。
/ L2 e0 s0 I8 A# Yatlaslijun 发表于 22.1.2009 14:34
4 z2 U, X) z. D. O" z  ?' `9 l" H

: u* K# q5 Y! q: ?) Q  U8 H看到“袁枚”那段……但见房门布帘闪颤不已……,实在好笑。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2.1.2009 17:21
呵呵,hallemeister如何用了阴损招数,介意讲讲吗?呵呵。。。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22.1.2009 20:37
呵呵,hallemeister如何用了阴损招数,介意讲讲吗?呵呵。。。: }$ a; p$ h0 F
atlaslijun 发表于 22.1.2009 17:21
- P8 r# C  A6 ^7 X& J7 ?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2.1.2009 21:59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22.1.2009 23:08

作者: momo    时间: 23.1.2009 10:51
本帖最后由 momo 于 23.1.2009 10:53 编辑 6 B5 Y3 P6 `0 |% s. ~
2 K& V% ^7 d6 n
柯勒律治之花2 `/ A* s4 a6 P- p
  5 S  x8 K& \/ L& v. x" {
  
# W# _" c2 _2 y& V( d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在一篇作品中提到著名的“柯勒律治之花”:19世纪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曾大胆幻想:“如果一个人在梦中穿越天堂并收到一枝鲜花作为他曾经到过那里的物证,假若梦醒后那鲜花还在手中,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实际上,早在千年以前,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已提到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在梦中吃了两个樱桃,等他醒来时樱桃核就在身边,那又会怎么样呢?
5 H2 z/ P" z. o- o  
/ v: C9 a$ [- N3 v, O  成式表兄卢有则,梦看击鼓,及觉,小弟戏叩门为衙鼓也。又,姊婿裴元裕言,群从中有悦邻女者,梦女遗二樱桃,食之,及觉,核坠枕侧。李铉著《李子正辩》,言至精之梦,则梦中之身可见,如刘幽求见妻梦中身也,则知梦不可以一事推矣。8 T& G- Z/ ]' x9 U
  & R  {9 w( m- j$ ]5 S
  在这里,段成式听其姊婿裴元裕说,其子侄中有一人喜欢邻家一姑娘,后梦到该女扔给他两个樱桃,便将其吃了。等到睡醒后,竟发现樱桃核就在枕边。在本条中,段成式除了提到类似于“柯勒律治之花”的“樱桃梦幻”外,还提到梦与现实的交融问题:  
4 l$ s! P5 L% n" y8 y1 h6 \  . e' w) S$ b& m4 o" n7 X# e, h
      表兄卢有则曾于梦中看人击鼓,醒后发现小弟正在叩门。此外,他还提到刘幽求。关于此人的故事,见于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那篇著名的《三梦记》中。在《三梦记》开篇中,白行简列举了三个故事:  8 M, E$ ~% C; Q) m7 v& a* F2 ]
  
, n. Y! X) z* n; w  e" O; @' \   * z: C  H3 S; m
  A.武则天时代,大臣刘幽求一日夜归,路过离家十余里的一个佛堂,突听里面歌笑欢畅。刘俯身偷窥,发现堂上有数十人环绕共食。随后,奇异的事出现:在这几十人中,竟有其妻。其妻不时说笑,面色从容,刘大为愕然,欲进佛堂,但不得入,遂投掷瓦块,里面的人一哄而散。这时刘才得以带随从闯入,但里面空无一人。刘于惊异中归家,其妻刚在睡梦中醒来,无意间告诉刘,她刚才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数十人共游一寺,后会餐佛堂中,但被人搅了饭局。刘细问之,其妻回答:不知道是谁从外面往里投掷瓦块,随后她便从梦中惊醒了。我们可以设想当时刘幽求的表情。% ]5 O4 t: r  J  o
  B.唐宪宗元和四年,诗人元稹奔赴边塞梁州。在他去了多日后,白行简与哥哥白居易以及好友名叫李杓直的,同游长安郊外的曲江。后又逛慈恩寺,出来时已是傍晚,随后二白到了李杓直的府邸,三人夜宴。席间,白居易说:“元稹现在应抵达梁州了吧!”说罢,在墙壁上作诗一首:“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这一天是当月二十一日。十几天后,有梁州信使抵长安,其中一封信是元稹寄来的,里面有一首叫《纪梦》的诗是这样写的:“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落款日期与白居易题诗之日相同。5 d, g  i# t. j7 t* J* a
  C.唐德宗贞元年间,官员窦质、韦珣自毫州入陕西,夜宿潼关。入睡后,窦质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身着白衣蓝裙,于路边相拜,希望窦质能照顾一下她的生意,接受其祈祷。窦质答应,后问其名,其人自称赵女。及醒后,窦质将梦中的事告诉韦珣,后者觉得此梦蹊跷,于是转天二人飞马至华岳祠,见有女巫相迎,模样、衣服一如梦中所见。窦质对韦珣说:“梦竟灵验了。”说罢,叫人给那女巫一些银两。女巫拿着银两对同事说:“与我昨夜之梦丝毫不差!”韦珣好奇,遂问之,女巫说:“昨夜入梦,有两人自东来,我为其中长须短身者祈祷,得到一些银两……”窦质惊奇不已,问其姓名。女巫回答:“叫我赵女好了。”- X! N( _' T+ K
    
3 H- k9 y- X: U- r1 _  
0 c' u: o8 U$ N+ L      对于这三个奇异的梦,鲁迅的评价是:“皆叙述简质,而事特瑰奇,其第一事尤胜。”白行简则在故事的后面说:“史书中没有记载以上三个样式的梦,而民间也没有流传过,这三个梦难道是偶然出现的吗?还是有什么冥冥中的缘由?我也说不清楚,只能把它记录下来交给你们评说。”  
7 ~: p8 J! w5 |% I' q9 a  
" v( t0 T' m8 i0 Q      在《酉阳杂俎》中,段成式还提到另外两种更诡异的梦境:4 Y" w9 L' C- h, i/ {0 e
  A.
: D. N- d. s+ o  X( f& D+ ?  n  唐文宗开成二年,段成式的秘书沈郅向段叙述了一则发生在其老家越州的故事:越州有叫卢冉的,因家贫,中秀才后未能去长安作进一步发展,只是做了个管理河堰的村干部。该河堰在越州山阴县顾头村,卢冉与居于该村的表兄韩确住在一起。韩确自幼爱吃鱼,这一日他在河堰边向一个小吏求鱼;当天晚上,韩确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化身为鱼,自由地泳于深潭,甚是欢畅。但好景没多长,便发现有俩渔民乘船张网,将自己捕捉上来,扔于木桶中,用苇席覆盖。随后,又看到那个小吏在潭边跟那俩渔民划价,随后交易成功,小吏用草绳从鱼鳃处穿过,令他感到楚痛不已。小吏把鱼送到韩确家,化为鱼的韩确被其妻置于案板上,不一会儿,他就疼得感到皮被刮掉。随后,又感到自己的脑袋被剁下。直到这时,韩确才醒来,他坐起身,在床上愣神,被卢冉看到,忙问其故。后来俩人一起找到小吏,把梦境告知,竟真与小吏的经历一样,随后他们一起去市场,韩确一下认出了那两个渔民……" w5 [+ u+ g- j* _3 p% @0 Q6 |

% X$ a, F( S4 a' d2 r( ^# T  B.
5 T  f. y2 Q5 N1 A( k  k! u* t  大臣柳璟掌管科考的那一年,国子监有一举人,曾于白日做梦,梦到自己在国子监门口转悠,此时过来一个背着行囊的人,问举人的姓氏,举人告诉他,那人笑道:“你明年春天一定会中进士。”举人听后自是高兴,邀请其到长兴里的一家毕罗店吃饭(毕罗为唐朝时的一种西域小吃)。二人来到店里落座后,点了饭菜,还未开吃,就听到外面有两只狗打架的声音,举人大声说:“不好!”就在这时梦醒了。随后,他把所梦之事说给同伴听。正说着,突然传来敲门声,打开房门,只见一人站于门外,直言道:“公子,我是长兴里毕罗店的店主,您刚才与人在我们那吃饭,要了二斤毕罗,为什么不结账就走了呢?我一直在后面追您,看您来到这儿!”举人惊恐异常,他不能明白,自己现在是身在梦境,还是身处现实?举人说:“实不相瞒,我与那客人大约是在梦中到您那儿的……”“梦中?”店主大惊。举人说:“请问,你上完毕罗后,我们吃了吗?”店主说:“我上的毕罗你们一个也没吃,我还奇怪,以为里面蒜放多了……”* E" K5 V2 }6 i% b# D! C, c
  上面两个故事的类型大致相同,即主人公韩确和国子监举人于梦中进入了另外的人的现实生活,此类型在《三梦记》之外。我们无言,而世界多么神奇。为什么不相信它是真的呢?一如柯勒律治之花,一如刘幽求的遭遇,一如段成式笔下的樱桃,以及茫然的韩确和国子监举人……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3.1.2009 12:07
人类的信仰,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由恐惧而生敬畏。
5 B0 f& I; X# }. w. B由于人们对梦的迷幻的过度追逐,使它成为支撑信仰的最有力的工具。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3.1.2009 12:08
呵呵,不做文学青年。文学青年让自己都感觉不踏实。。。
作者: momo    时间: 23.1.2009 12:29
不是再说“做梦呢么”
作者: momo    时间: 26.1.2009 10:42
夜叉的爱/ F: m* c! z# s& G
  ) b; H$ ]0 _! ?. F
  
% u/ H: Y$ `5 i  8 t' l( b" g( f& Y! [
  下面的故事,是段成式采访同时代的博士丘濡而得到的。唐朝时,朝廷设有太学博士、国子博士等职位,下面又设有州府一级的博士,能当上博士的都是些特别精通于相关知识和技艺的人。本故事中的丘濡,不知是哪类博士。在《酉阳杂俎》中,这个故事是这样叙述的: 5 U' Z+ `  Z# W4 \' @" }( w6 o! ]
  0 H2 u8 r. B' }; M
  
' u0 q6 B9 F' g0 t6 f/ E  博士丘濡说,汝州旁县,五十年前,村人失其女。数岁忽自归,言初被物寐中牵去,倏止一处,及明,乃在古塔中。见美丈夫,谓曰:“我天人,分合得汝为妻。自有年限,勿生疑惧。”且戒其不窥外也。日两返,下取食,有时炙饵犹热。经年,女伺其去,窃窥之,见其腾空如飞,火发蓝肤,磔磔耳如驴焉。至地乃复人矣,惊怖汗洽。其物返,觉曰:“尔固窥我,我实夜叉,与尔有缘,终不害尔。”女素惠,谢曰:“我既为君妻,岂有恶乎?君既灵异,何不居人间,使我时见父母乎?”其物言:“我辈罪业,或与人杂处,则疫疠作。今形迹已露,任公踪观,不久当尔归也。”其塔去人居止甚近,女常下视,其物在空中不能化形,至地方与人杂。或有白衣尘中者,其物敛手侧避。或见枕其头唾其面者,行人悉若不见。及归,女问之:“向见君街中有敬之者,有戏狎之者,何也?”物笑曰:“世有吃牛肉者,予得而欺之。或遇忠直孝养,释道守戒律、法箓者,吾误犯之,当为天戮。”又经年,忽悲泣语女:“缘已尽,候风雨送尔归。”因授一青石,大如鸡卵,言至家可磨此服之,能下毒气。一夕风雷,其物遽持女曰:“可去矣。”如释氏言屈伸臂顷,已至其家,坠之庭中。其母因磨石饮之,下物如青泥斗余。 % e9 E( q  c: T
  
+ m: ?4 ]/ [! t7 o6 a! c0 [  ! b! t- t$ o/ i0 }, t5 S- N; M9 ]
  故事发生在汝州旁县,该县有一村,五十年前,该村有村民丢掉一个女孩,几年后该女返回,追忆往事如下:一日夜里,她正在睡眠,被一只大手从床上掠去,飞至一古塔中,见一美男,对她说:“我非人间之物,今得你为妻,但有年限,所以你不要害怕。”每天,那美男下塔两次取饭,有时带回来的饭还是热的。他警告那女孩,老老实实地塔里呆着,不要往外窥视。就这样,女孩在幽暗高耸的塔中生活了一年的时间。  : g0 T6 X4 c7 B$ t9 A' `$ |; ~
  
# m3 }& D' n0 N; T2 r) }5 j2 A+ I      有一天,美男又下塔而去,女孩禁不住偷窥,见他腾空而飞,在空中的模样却不再是美男,而是赤发蓝肤,两耳竖起如驴,面目狰狞。女孩大恐,见他落在地面后才恢复美男人形。后来,那怪物返回塔上,说:“你今天偷窥我了,对吧?那就实话告诉你,我原本是夜叉,因与你有缘,所以才将你劫持到这里,你也看到了,这一年来我也没有害你。”聪明的女孩接话道:“我现在是你妻子,自然不会厌恶你,我所不理解的是,你既有法力,为什么不带我居住于地上人间,而把我搁在这高耸入云的暗塔中?如果居于人间,我还能时不时地见到我父母。”夜叉说:“我身上有罪业,如与凡人杂居,定会引发瘟疫。现在,你已经知道我的原形了,我的行踪也就不对你保密了。不久后,我会送你回家的。”他们所呆的那座高塔,离一个小镇很近,每次夜叉离去,女孩都好奇地观察,她发现那夜叉在空中不能变形,只有双脚落地,才可化为美男。有一天,女孩看到夜叉化作美男行于小镇上,有白衣居士过往,夜叉就垂手而立,一副恭敬的样子;又遇屠户模样的汉子,夜叉就张口唾弃,但无论是居士还是屠户,都似乎看不到夜叉。等夜叉归来,好奇的女孩又问:“你在大街上行走,为什么尊敬一些人而欺负另一些人呢?”夜叉道:“我欺负的那些人,都是屠户或者喜欢吃肉的;我所尊敬的,都是忠义之士或佛教信徒。如果我冒犯他们,会遭上天杀戮的。”  1 r2 t, \6 g. i; w4 {
  
, q& P) L) i7 l3 ]  x0 ?0 `) F      又过了一年,夜叉突然哭泣着对女孩说:“你们缘分已尽,等风雨之夜,我会送你回家的。”说罢,夜叉取出一块鸡蛋大的青色石头,告诉女孩,到家后可将其磨碎服下,以解毒气。一天傍晚,风雷大震,夜叉说:“今天晚上我当送你回家。”遂负女孩飞出高塔,如佛经中描述的那样,胳膊一伸的工夫,女孩已被送回家,落于庭院中。女孩回头张望,再不见那夜叉的身影,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其父母见到失踪多年的女儿,自然大惊,听女孩将往事追忆完后,父母唏嘘不已,问:“你爱上他了?另外,你的气色怎么如此晦暗?”女孩忧伤不言,从怀中取出青石一块,叫母亲磨碎后饮下,后去厕所,排出一斗多的青泥样子的秽物,随后其气色才如人。
作者: momo    时间: 26.1.2009 10:45
本帖最后由 momo 于 26.1.2009 16:29 编辑 3 a$ c4 w* m  a& T0 R0 U+ x1 Q; U
: q. `+ V. _9 b3 V- o
“赤发蓝肤,两耳竖起如驴……”莫非是传说中的“天外飞仙”那个长相?
7 }' y3 n8 x. S+ [. n& I( f   ——??, Y  D9 ^+ U; H$ I$ D
6 v, y  b- u- @( n8 n: |
  ——??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26.1.2009 10:59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6.1.2009 11:07
呵呵,那是什么。。。。
作者: momo    时间: 26.1.2009 16:25
七剑
; ^, m6 n; o. s& x. z7 J    - @5 U+ U0 S# z2 k" A" V0 {6 i
  下面的故事,仍是关于剑客的,文中主人公的剑术之精湛,随读而知之。在《酉阳杂俎》中是这样描述的:( K2 W$ @: x3 A# M  I4 F' W! a
  4 w$ p9 |( l$ u( z! Z. g& @
    
9 ?0 `9 [. Z, i% G# p* O  黎干为唐朝中期大臣,喜欢左道旁门之术,唐代宗时任京兆尹即长安市长,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年入夏,长安无雨,黎干组织人在曲江畔祈雨,观者有数千人。怎么那么多人呢?因为作为长安市长的黎干,将亲自扮演巫师,登台求雨。当黎市长的车队开到时,众人皆躲避,唯有一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那里。黎干大怒,叫人打了那老人二十棍子,那老人似乎没什么反应,转身而去。
! X! @0 e, X$ x+ o/ \5 H! ]. a! }  后施刑者向黎干报告,棍子打在老人身上,就如同打在柔软的皮革上。黎干怀疑老人不同寻常,于是叫身边的老卒去查访。至长安兰陵里,左寻右觅,入一小门,听到那老人的声音:“我今日受辱,你们给我打点热水去。”% F3 j) \3 C: W0 s* `
  老卒回去后把事情告诉黎干,后者很害怕,穿了便衣与老卒赶至兰陵里,其时天色已昏,黎干入得院内,拜倒于老人面前,口称“该死”。老人大惊:“谁把你引到这里的?”) o  P, A4 f% p0 D
  黎干再拜,也为自己开拓了一下:“我为长安市长,若威仪尽失,也不是为官之道。您混迹于众人间,除非有慧眼而不能识。现在,我已知罪,您若不原谅我,也非拥有义士之心。”
8 l8 R# j2 X6 n  老人笑道:“那是老夫之过了。”  K7 M' K% C, F4 C; H
  黎干没答茬儿。老人也不再问,随后设酒席,一起喝起酒来。至夜深,老人纵论仙道侠义,黎干敬畏。老人说:“老夫有一技,请允许我为您表演。”遂入屋中,良久而出,已换上一身紫衣,双手竟拿着长短宝剑七把之多,舞于庭中,腾步飞跃,上下挥动,剑光一如星月闪烁,劈斩所至,自觉裂盘断石。只见那老人,飞速旋转,一如陀螺,只见剑光而不见其人。其间,有剑不时掠过黎干的面前,使后者战栗不已。最后,老人掷剑于空,落下后,七把剑插于地上,呈北斗七星之形。老人对黎干说:“我只是试试你的胆气,还不错。”$ Y8 K5 c6 P3 O9 E) s" Q: |% V7 I, ~' {
  黎干又拜,说:“我命为您所赐,希望能拜您为师。”, _- W* @8 r0 ^+ r# u; r/ Y9 i
  老人说:“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说罢,转身进了屋子。% |3 Z( b% H* S: A# u* g
  黎干在惊悸中回到家,照镜子时,发现自己的胡须被老人剃掉了一寸多长。转天,黎干再去兰陵里寻找那老人,但屋院内空无一人。+ P8 B  U9 }# z5 p% F
  黎干是唐朝时担任首都长安市长时间最长的一个官员,先后八年。对于他,人们的评价是毁誉参半。此人仕途之路甚为奇怪,既非进士出身,也不是以顶级大族的后代接班,而是靠其所擅长的星算占卜之术,被聘为翰林学士,在唐代宗时颇为受宠,升任京兆尹,封寿春公。这也是为什么在曲江求雨时,作为首都的最高行政长官,黎干自己登台扮演巫师的原因。这是导致他口碑不好的一个原因,史上的评价是:性情险涩,好旁门左道之妖术。但也有人说黎干不错,在长达八年的长安市长任期中,其人虽刻薄,但办事效率颇高,把长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 E! a( V; F! B- v6 \# |  唐代宗在时,黎干与受宠的宦官刘忠翼交往密切,德宗即位后又多次化妆后秘密与刘会晤,也不知道想要干什么,终被告发,被贬流放。韩前市长出发之日,“市里儿童数千人噪聚,怀瓦砾投击之,捕贼尉不能止。”也就是说,当日长安儿童好几千人冲着黎干扔石块。可见其人缘确实不佳。代宗时,黎干与刘忠翼曾欲改立太子,后德宗想起此事情,觉得流放黎干实在是便宜他,于是又追加了一道命令:赐死蓝田驿。我们不知道在被赐死时黎干是否会想起当年兰陵里的一幕:那位剑仙老人又去哪里了?能否会神奇地出现在他面前将他拯救?那老人终于没来,但他最后说的一句话,黎干还记得:“你骨相无道气,我不可收你为徒,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吧!”这“以后”竟是阴阳永绝,只有那七把宝剑在生命最后的光阴中惨淡地飞舞。其的一把,终于属于了他。这一次,不是割他的胡子,而是要他的命。. ?: j9 y3 O2 u5 \
  黎干生时不受长安市民待见,但他的一位部下没有忘记他,在路过长安开化里黎宅时,写有一首《至开化里寿春公故宅》:“宁知府中吏,故宅一徘徊。历阶存往敬,瞻位泣馀哀。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这位部下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韦应物。1 s1 m9 f& w: R: T! ~; }8 a) y, [, c
  
" Q  r' @  q" {# k' H  
作者: momo    时间: 27.1.2009 10:42
人面花; v, ?) m2 A5 x
  * {8 p. c5 Z% C- O( @
 
/ v! h: I! @( x; l, \! Q& N  《酉阳杂俎》读起来令人目眩神迷,且看下面这则简短的文字:
6 ^. M/ {" n9 [! Y3 \' {! a  
/ m5 J! z) a9 [4 t  大食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化生人首,如花,不解语。人借问,笑而已,频笑辄落。
; i+ K4 b3 c0 E* T  : K; G/ w6 ?! t0 s; a# H+ t
  大食即阿拉伯帝国,若以阿拉伯半岛的也门之角算起,其西南两千多里,当在非洲的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临界处,甚至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原扎伊尔境内。这样具体的猜想与测量总是令人有莫名的不快。那好吧,我们只说在这世界上,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比如一个幽深的山谷里,有这样的异树,青枝碧叶,香气馥郁,而枝上的花朵一如人面,它们并不言语,只是寂静地生长。偶有人闯入山谷,问其路径,那人面花朵只是微笑,在大食西南二千里的山谷中,在《酉阳杂俎》的书页间,随着路人迷惘的询问,微笑不停,飘然而落,神奇地来到我们手中。
9 l! {: M' |5 {( {6 H  这个世界上真有人面花吗?
+ A3 W; F# G5 W7 p2 X  有吗?- j5 |  ?2 D( B0 V
  没有吗?$ S" z  @0 ?3 i6 Z$ T- B& j5 y; s! V
  有吗?真的有吗?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诡异的人面花在我们冥思的某个瞬间,也在对我们微笑,你闭上眼睛就会看到这一切。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7.1.2009 13:41
想起以前的动画片,叫哈哈镜花缘。。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7.1.2009 13:42
根据镜花缘改的。很好笑,很不错,里面就有这样的让人神往的故事
作者: momo    时间: 28.1.2009 12:03
刹那光阴
; C! s+ ^  {$ W$ E" h4 c+ a  
% i9 R- ]: M- z  
/ a- t6 y3 m/ M  
' k8 S8 @4 g) g' P) n/ A6 Y# `  9 G( ]6 x, S; o$ H0 r2 W5 O8 D
  
( v& @  I2 O" \; j( v9 h4 r% |  G  仙境一时,人间N年,似乎是这样,如《酉阳杂俎》所记:
, K% m  J9 R5 _9 P    _3 L8 w( L( b
  贝丘西有玉女山,传云晋泰始中,北海蓬球,字伯坚,入山伐木,忽觉异香,遂溯风寻之,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楼台博敞。球入门窥之,见五株玉树。复稍前,有四妇人,端妙绝世,自弹棋于堂上,见球俱惊起,谓球曰:“蓬君何故得来?”球曰:“寻香而至。”遂复还戏。一小者便上楼弹琴,留戏者呼之曰:“元晖,何谓独升楼?”球树下立,觉少饥,乃以舌舐叶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鹤而至,逆恚曰:“玉华,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诸仙室。”球惧而出门,回顾,忽然不见。至家,乃是建平中,其旧居闾舍皆为墟墓矣。
0 ~8 W9 ~! o* s" R$ B  
$ w( n. ~0 I* i* @6 C; B  . K' l) e$ ~  \
  主人公是西晋泰始年间的蓬球,他是山东北海即今之昌乐人,一日入山砍树,闻香而寻,看到玉宇琼楼,有美女四人自弹自娱,蓬球上前“套瓷”,有一仙女驾鹤而来,喝道:“这里怎么会有俗世之人!西王母马上派王方平巡察各仙山了,你们要注意!”后来,蓬球回到家,已经是后赵石勒建平年间了,自己家的宅子已变为废墟墓地了。  8 P2 |6 c0 M0 D9 M( i% U! ]4 M% {
  & [# K" n0 G% q* M$ n
  按照上面故事所讲,仙境一时,人间N年。这讲的是仙境,到了冥界就反过来了。  / q, Z* O7 T1 `0 D. J
  2 h! g; ]6 Q! N
 《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0 D' \0 C" H) n+ G' h
    
  {; ?* {6 C5 F  唐宪宗元和初年,长安东市有恶少名为李和子,性残忍,常杀狗吃猫。一天,这哥们儿臂上架着鹞鹰,站在路口,突见两紫衣人,言为冥界使者:“今有被你害过的猫狗共计四百六十只,在阴间将你告了。”李和子惊惧,弃鹞赢而拜,要请二鬼使吃饭,以便通融。至一家卖西域食品的毕罗店,二鬼使捂住鼻子不肯进去。后至一酒家,李和子要了九碗酒,自己喝了三碗,其他六碗给二鬼使喝。李和子那与二鬼使推杯换盏,搞得周围的顾客很奇怪,因为他们自是看不见那二鬼使的,只看到李和子一个人在那忙活,以为此人神经了。二鬼使既然接受了贿赂,于是说:“我们一定为你说点好话。”说罢,不见了踪影。不一会儿,又回来,说:“办妥当了,但需要你在明天中午前交四十万钱,这样可以为你延长三年的寿命。”李和子大喜。二鬼使走后,李和子将他们喝剩下的酒拿过来,喝了一口,只感觉其味如水,冰冷寒牙。回到家,李和子凑齐了四十万钱,然后在院内焚烧,恍惚间见火焰中有二鬼使取钱而去,随后才松了一口气。但三天后他就死了。鬼使不是答应延长他三年寿命吗?确实是三年,但人家说的是冥界的三年。冥界的三年,相当于人间的三天。李和子到底是空欢喜一场了。8 l3 M$ @( ?. M3 D' s2 L

, |) K0 A8 l9 l9 b- x* P      想是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即便过上一年也如一天般转瞬即逝;而苦难的日子却很难熬,折磨中的人们总会觉得度日如年。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28.1.2009 12:10
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苦难的日子总是漫长的。
作者: momo    时间: 29.1.2009 14:35
唐朝的婚礼
& i0 Q9 K" P/ w: C, l/ ]8 M0 ^  
' s" A# o+ H1 ^9 |0 }8 [2 }* k0 J  
7 x: v; V. Y* P1 {8 F$ N0 |  古时的婚礼,又被称为“六礼”,所谓“六礼”即说媒成功后的六个程序:纳采(双方碰头)、问名(询问女孩的名字用以卜算)、纳吉(将卜算结果告知对方)、纳征(送聘礼)、请期(定日子)、亲迎(迎娶新娘子)。在唐朝,这一老规矩基本上被传承下来。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在北朝,迎亲时,夫家在新郎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新娘家门口,齐声高喊:“新妇子!”这时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这媳妇可不是好娶的,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继续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在唐朝,这被称为“催妆”。唐朝迎亲往往是在黄昏的时候,到了中唐以后才有人把时间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后,事情还没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挡在道上,不让新郎的车子过去,想过去也行,留下买路财,谓之“障车”。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唐朝时新增加的婚俗:$ v, o# o' _8 r& q3 Z
  % l3 b1 ~" @& _( K
  近代婚礼,当迎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妇上车,婿骑而环车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将上车,以蔽膝覆面。妇入门,舅姑以下悉从便门出,更从门入,言当躝新妇迹。又妇入门,先拜猪枳及灶。娶妇。夫妇并拜,或共结镜纽。又娶妇之家,弄新妇,腊月娶妇,不见姑。  m; V0 o5 Z/ O5 E
  6 c- w( _/ D% T  p; z
  在结婚前,男方那里必须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以箭三只放在新房门口(有点捉妖的意思)。接到新娘子后,新娘子上车时,得挡上膝盖,搭上盖头(谁说唐朝的女人开放不搭盖头)。等新娘子上车后,新郎需要骑马围着车绕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将来成为操持家务的好手。男方的舅姑等亲属则从便门出,然后再从正门入,为的是踩新娘子的脚印,以沾喜运。唐朝时的结婚仪式很有趣,比如结婚当天新人不能住进房子,而必须住进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谓之“青庐”。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和新婚第一夜,但赶上天凉怎么办?两口子做爱时再冻着。在“青庐”内,夫妇对拜,然后净手,对坐于案,共结镜纽,以示美满;又各剪发一缕,用丝线扎结,置于锦囊,象征为结发夫妻。随后,同食一个碗里的饭,所谓“同牢之礼”,然后是喝合卺酒。接下来便是考试新郎的时刻了,即“却扇”一关,在那个以诗人为贵的年代,新郎怎么着也得哼哼两句诗歌以显示才华,直到新娘满意才会将手中的扇子放下。仪式完了,便是“弄新妇”即闹新房了,确切地说这也是仪式之一,必不可少。按照唐人风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而腊月婚嫁,则有规矩即新娘不能见姑。这对新人为了这场婚礼提前就彩排了很久,他们都认为这天是一生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l2 \& e- G2 F: {  
  A1 p8 b* W2 z: K) ]      闹洞房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段成式特别提到了一段:“律有甲娶,乙丙共戏甲。旁有柜,比之为狱,举置柜中,复之。甲因气绝,论当鬼薪。”也就是说,某甲结婚,洞房夜好朋友乙、丙来闹,把甲塞进了柜子里,等再打开盖后,哥们儿已经被憋死了。此出汉律,但老段在这里提及,可见唐朝人闹洞房时也不老实。
; ~8 n. z$ u3 O1 D+ Y' c: g* a     新婚后,女婿回门,拜见岳父岳母时,女方家眷亲朋皆至,此时有个好玩的游戏,那就是姑娘们用木杖、竹杖打女婿以为乐,直到女婿被揍的晕头转向才罢休,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们家闺女可嫁过去了,你看着办吧!还别说,在古代这方面还真有点男女平等的意思,我是说,既然有闹洞房一说,捉弄新娘子,那就得有女婿回门时挨揍的游戏!事实上,唐朝婚礼还有个新段子,就是“铺母卺童”,即在结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资深的妇女到男方家,在新房即“青庐”里“铺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妆。这并非没有必要。在唐朝,仍然沿袭魏晋余风,讲求门第高贵。唐人薛元超曾说:“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在这里提到了著名的“五姓女”,也就是五个有着久远光荣史的豪门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赵郡李氏。以上五姓自恃门第高贵,据说连皇族(他们质疑李姓皇族非陇西、赵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里,不肯主动与之为婚。唐朝的士人,以能娶这五姓女为荣耀。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么结婚时就要注意了,为了嫁过去后过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气,就只能在“铺房”时显示一下娘家的实力了。
作者: momo    时间: 30.1.2009 11:18
头骨记
* R, N! p& \* X8 j      这则故事来自段成式的另一次采访,采访对象是医僧行儒,他向段记者叙述了这样一件事,随即被载入《酉阳杂俎》:9 Y, z( A5 F( K, d" y, o% h5 u0 a) z

% p7 [! o$ O' H     医僧行儒说,福州有弘济上人,斋戒清苦,尝于沙岸得一颅骨,遂贮衣篮中归寺。数日,忽眠中有物啮其耳,以手拨之落,声如数升物,疑其颅骨所为也。及明,果坠在床下,遂破为六片,零置瓦沟中。夜半,有火如鸡卵,次第入瓦下。烛之,弘济责曰:“尔不能求生人天,凭朽骨何也?”于是怪绝。5 R) ^: |" s9 |  @  A9 [7 x2 G
) W4 w9 l5 H7 c8 c& _
      故事中,福州高僧弘济上人在河边沙岸上得到了一个死人颅骨,顺手将其带回寺院,置于床头,用做灯碗。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上人灭烛而睡,至半夜,忽感有什么东西在咬他的耳朵,便随手将其拨落在地。及至天明,上人发现那头盖骨破为六片,昨夜果然为其所为!上人遂将那一片片头盖骨拾起来放到瓦沟里。当天夜里,忽有一团火如鸡蛋大小,钻入放置头盖骨的瓦片下。上人毕竟是上人,道行高深,冷静沉着,手持蜡烛,照而问之:“你人已死,活时行善不济,死后不能求得升天;既然如此,又何必借助于骷髅作怪!”随后,该怪遂绝。
作者: momo    时间: 30.1.2009 11:23
好汉秦琼和他的马
  N9 X1 l4 {) x0 x! u
8 p/ T% z" a7 ]7 w     秦琼字叔宝,山东济南人,在《隋唐演义》中是作为男一号出现的,但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却是排位最后: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徵;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16.张亮;17.侯君集;18.张公谨;19.程咬金;20.虞世南;21.刘政会;22.唐俭;23.徐世勣;24.秦叔宝。) z: o& t7 U9 h" d+ z; y( i

+ {! N' w0 j- a     如果称三国时代的吕布为“三姓家奴”,那秦琼就是“五姓”了:他最初属于张须陀的部下,后辗转于裴仁基手下,随后又投降李密,然后投降王世充,最后投降李世民。应该说,在投靠李世民后,秦琼就变得很老实了,再没动过跳槽的想法,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非常年轻的二十出头的李世民确实有魅力。秦琼为李世民卖命,不仅表现在打江山的年代,即使在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夏天,李世民要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和弟弟了,秦琼也很爽快地答应去帮忙,跟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侯君集、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等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去了。在当时,不是没有人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与这个件事,比如两位天才的军事指挥家李靖、徐世勣就没去。$ \9 o( Y/ z- ^- n5 ^1 S) R
* o' a7 Y3 o' _# I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去世,死于战时旧伤复发。从此可晓得,在作战时这哥们儿真是冲锋在前,这一生算对得起李世民了。秦琼在评书中使锏,史上使枪,总之很能打,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有匹好马。在古代,战马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将领对阵的结果。在《隋唐演义》中,说秦琼骑的是什么黄骠马,为此还演绎出一段著名的“秦琼卖马”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如《酉阳杂俎》所记:: Q/ ?. |5 a/ Z. D

6 J  w! a& d' {* y0 U) Y     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尝饮以酒,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 d' u' b; U- W8 S; k" f; ?, a! i9 q* }1 F# f3 @0 C4 }8 `; \$ {
      秦琼骑的马叫“忽雷驳”,是匹青白毛相间马,而非黄毛。最神奇的是,这马还好喝上两口酒,每次喝完蹄力更甚,在明月夜,能跃过三领黑毡。马通人性,一如义犬,秦琼死后,这匹“忽雷驳”不吃不喝,嘶鸣不已。可以想象,在此之前它痛饮了一次酒:我生即为战场而来,既然再不能于战阵厮杀了,主人也死了,那为什么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它绝食而死。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30.1.2009 11:55
呵呵,五姓女。。。
" ?! e' T0 j9 ]: Z连皇族都不放在眼里,还有谁能嫁?3 W5 @9 s5 u( d
自产自销?不好吧。。。。。
作者: atlaslijun    时间: 30.1.2009 11:59
结发之礼。。。很有意义也很浪漫的感觉。。3 ~1 h& i2 q( t3 w3 i5 p
要不然哥默姐办喜事的时候试试。。。我直接从你俩后脑勺上一人来一剪子,直接剪到看到白色头皮。。。然后找个塑料袋把头发装起来。。。
作者: momo    时间: 30.1.2009 12:29
结发之礼。。。很有意义也很浪漫的感觉。。
+ \: n) `8 [: ?2 z5 a; Z$ U8 ]6 B* }; X要不然哥默姐办喜事的时候试试。。。我直接从你俩后脑勺上一人来一剪子,直接剪到看到白色头皮。。。然后找个塑料袋把头发装起来。。。  |9 f& z$ Z# Y9 s" N
atlaslijun 发表于 30.1.2009 11:59

$ B0 H# R$ H$ B) F, p! E
+ H8 ~: \# [. y8 v
作者: Hallemeister    时间: 30.1.2009 12:40
以后不给他东西吃,饿死他!
作者: momo    时间: 30.1.2009 12:49
这还差不多
作者: momo    时间: 19.3.2009 09:51
看一篇整个唐朝最为玄秘而恐怖的故事。 ( K+ B5 x# _* ~& ^) f9 ^) u: n

8 k- d. B* V* N. D8 s0 d4 `% E5 B( J8 I3 r& c" D  f6 |

& v* U+ j; u$ x辛公平上仙     
# B2 }* t8 `0 {     , y$ |: A, X; O# s
    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把其他故事都收入了,但唯独将该篇排斥在外。原因何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面这篇故事以志怪的形式,记录下人间的一个最令人震恐的场景:场景中,一位大唐皇帝浴血倒下……而此次弑君事件不见于任何正史,只见于本故事。这再次印证了志怪笔记的史料价值。故事叙述得不动声色,但那种内在的紧张气氛和压抑感令人毛骨悚然…… . |# O1 |( ?! v) q( x; F9 Y( y
    
( Z) E* L" I& Q8 Q" p' H7 L           时间背景是唐德宗贞元末年
5 ^9 Y) D! b. [0 E3 h3 b* \. L
' }# s. h! c4 m  `' L: ~    故事开始后,率先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是两位唐朝的县尉:洪州高安县尉辛公平和吉州庐陵县尉成士廉。按记载,他们都是泗州下邳人,此行奔赴长安,接受朝廷新的任命。由东而西,一路行来,至于洛阳境内,途中遇雨,二人避于洛西榆林店。 0 i& Z: b. X* a6 Z& g" |% z
    这是一家路边客栈。客栈很简陋,只有一张床看上去还比较干净,但已被一位身着绿衣的旅客占了。店主有些势利,见辛、成二人带着仆人,做官的打扮,于是进屋叫醒床上的绿衣旅客,叫他腾出床位,给外面的辛、成二人。绿衣旅客起身回望,眼神带着哀怨。这时,辛公平在屋外对店主说:“这样做不合适。认定旅客的贤德,不在于是否有随从,你安可知道他不是有身份的长者?就凭借我们各自带了一个仆人和一匹马,你就让他把床位换给我们吗?” 8 L/ U2 t9 m6 Z9 b
    辛公平对屋里说:“屋中贵客,不必挪动,您可继续休息。”
) o4 A) J, T* r7 a8 K    绿衣旅客未出屋,只是说道:“不敢!”随后继续躺下睡觉了。
3 W% N5 n" O$ p( m$ c. e    辛公平和成士廉二人在旁边屋安顿下来。夜深后,二人吃夜宵,想把那名绿衣旅客叫起来一起吃,于是辛公平高声道:“那位旅客,我们这儿有点酒肉,能起来跟我们喝一杯吗?”
& j) v  b  H' _5 Q    绿衣旅客欣然醒来,出屋入坐。问其姓名,自称王臻。交谈起来,言谈深刻,富裕思辩,辛公平、成士廉越加亲近其人。酒过三巡,辛公平发出人在旅途的感叹:“都说天生万物,唯人最灵。但世事无常,每个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明天又如何。人又灵在哪呢?” 1 {( C' {4 j! \! d+ |% y
    “我却可以知道。人之命运,皆为注定。比如,你们前行,相继会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王臻说,随后描述了他们将要吃到的东西,“我乃步行,不能在白天相随于二君,唯有夜会。”随后,一番客套。 ( A. S! Z) w( L8 E
    辛公平和成士廉相视,唯笑而已。他们当然不相信。随后,大家都安歇了。天未亮时,辛、成二人发现王臻已不见身影,他走了。黎明时分,二人也离开洛西榆林店后,继续潜行。后来,他们果真在礠涧王家、新安赵家食宿,而且吃的东西和王臻所描叙的一样。二人大异。在新安之夜,王臻出现了,二人拉着他的手,称之为神人。三人夜行,至閿乡,王臻说:“你们当是明智之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6 J0 v8 N; C* _! t1 }
    辛公平说:“博才多学,当是隐遁的高士。”
+ E0 N6 \- \* G6 y( V$ C/ {    王臻说:“错。你们不知道我的身份。我是阴间的迎驾者。”
$ U2 ?8 c6 w6 K8 Q$ e$ @    “阴间迎驾者?难道是鬼?”辛公平喊出声。 " m& W4 A0 n( ], ]/ v" e
    王臻笑而不语。 7 h1 `$ _. P$ h: K- k. B6 U
    辛公平又说:“我虽才学很浅,但也尚知迎驾是迎驾崩的皇帝之驾。如此大事,怎么会只叫你一个人来?”
$ O9 k7 F- M% L, v+ G    王臻说:“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还有五百骑兵和一位大将军,我只是大将军的部下!” - `9 q9 l& M1 u; O3 H6 p
    “他们在哪?”辛公平问。 / j( T" |" M, D# q
    王臻说:“这前后左右都是,只不过你看不到罢了。好啦,感谢二位先前的照顾,我来日在华阴县请你们吃饭。” : V& u& U0 }1 P: p" ^
    天亮之前,王臻又与二人告别。
1 }. u$ ~4 B. _8 s    却说抵达华阴时,又已是黄昏。王臻果然带了丰美的酒肉而来,宴请了辛、成:“这是人间之物,你们不要怀疑。” 4 ~7 a8 D  v' v2 b5 f
    华阴已过,长安在望,他们夜宿灞水馆驿。
' M4 e8 [) }3 f" T* E    辛公平、成士廉二人对王臻的身份半信半疑。
: z7 d4 E" M" f% |( c    王臻说:“迎驾者,即迎皇帝‘升仙’。这实在是人间诡谲之大事。辛县尉想参观一下皇帝‘升仙’时的场景吗?” ' a, y, z1 m# n) V
    王臻正式向辛公平发出邀请,叫他去参观皇帝死亡的场面!故事发生到这里,令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6 F2 e: \/ Z( O
    未等辛公平回道,成士廉开口道:“为什么偏便丢下我?我难道不可以同去参观吗?”
( {% A; L4 W" N' N2 B' l: Z% X4 e    “观看这样的场面,会给人带来晦气。比之于辛县尉,您的命比较薄,所以还是不去的好,这是为君着想,而并非厚此薄彼。到长安后,成县尉可以先暂时住于开化坊西门王家。”王臻解释道,随后对辛公平说,“你可在灞桥之西的古槐下等我。” 4 {$ G- {0 e- x# {; C
    成士廉没有办法。却说辛公平,此日奔向灞桥之西。将要到约定地点后,看到有一股旋风飞荡而去。在槐树下还未站定,又有一股阴风席卷而来,刮入林中,转眼间,一队人马出现在他的面前,前面骑马的一人正是王臻。此时他已经是一身正装。随后,王臻带着辛公平去拜见了大将军。 8 e  g2 u" k8 g% A# P8 Z
    “听王臻讲,你有宽广之心,对鬼神且不敢侮,更不要说人了。感谢你对我部下的照顾。”大将军说,随后他嘱咐王臻,“你既然把他召来参观迎接皇帝‘升仙’的仪式,就应尽主人之分,好好照顾他吧。”
  t* X% ~" d7 u5 i8 q    就这样,辛公平跟着这队奇异的人马进了长安通化门。到达天门街后,一位官吏对大将军说:“人马太众,可分配一下。”大将军应允。于是,兵分五路,大将军带亲近卫队,进入一座庙中休息。王臻与辛公平住于西廊下,每日皆有美味。王臻照顾有加,顺便还告诉他阴间与阳间授官职的特点,并承诺帮助辛、成二人顺利升官。 & }6 S' }4 |+ B) ?6 ]; Q
    在庙里住了几天后,大将军有些不耐烦:“时间将到,不能再等。但现在皇帝周围有众神保护,不能迎接他“升仙”,该如何是好?”
' J2 x# K5 d; _/ q* ]' x    王臻说:“此事不难,可以通知宫里人进行一次夜宴,到时候满是荤腥,众神昏昏,我们就可以行动了!” % `: Z* Z: [6 W# R& e
    宴无好宴。布置妥当,大将军身着金甲,下令道:“戍时,兵马向皇宫即大明宫齐进!”迎驾行动开始了!队伍入丹凤门,过含元殿,侧行进光范门,穿宣政殿,随后到达正在进行夜宴的场所。按大明宫地理图判断,这里应是紫宸殿。大将军迅包围了这里,并派五十名士兵携带着兵器入殿。
+ y3 z7 h/ }8 a% e    夜宴之上,烛火沉沉,优伶歌舞,甚是阴郁。御座上坐着皇帝。他凝神望着眼前的一切,似乎不知道这即将发生的一切。 + b- Y' u- G  D( K+ [
    三更过后,夜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此人身着绿衫黑裤,衣服上绣着红边,披着奇怪的披风,戴着有异兽造型皮冠,上面笼了一层红纱,打扮阴森可怖。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出现的。他手持把一尺多长的雪亮的金匕首,呈献于大将军面前,如宦官一样拉长了声音喊道:“时辰已到……” , ?8 r2 w9 j* o
    在大将军的示意下,这位身穿奇怪服装的人捧着匕首,一步一步登上玉阶,但他没来到皇帝前面,而是在御座的后面跪下,献上匕首! 8 d; C. H9 Z# o7 ]% l) q( j2 ^
    宴会大乱。御座上的皇帝望着眼前的金匕首,感到一阵晕眩,这时音乐骤停。上来一些人,把皇帝扶入西阁。但是,许久都没出来……
! q6 j# X9 M- }' I: {/ \, J4 d    这时大将军在殿上说:“‘升仙’之期,不可拖延,何不现在就迎接陛下‘上仙’?”
( V/ k/ e; \8 v3 a4 l3 c    西阁里传出声音:“给陛下洗完身子了吗?洗完后即可上路!”
: ^+ G" e* T" c8 m7 _' x$ F    随后传出洗浴之声。 7 {% X4 f" f+ w" c- n0 E; q4 N
    五更天,皇帝(注意!从此之后出现的皇帝,已只是他的亡灵了!)登上碧玉舆,六名青衣上描有龙凤图案的人抬着玉舆,将皇帝送出西阁。见到皇帝(亡灵)后,大将军只是施了一礼,而未跪拜:“人间劳苦,世事多艰,为天子者,更是日理万机;且深居宫廷,色欲纷扰,身心受惑,你那清洁纯真之心还有吗?” 1 R) K* |0 ^9 \
    皇帝说:“心非金石,看到诱惑,谁能不乱?但现在已舍弃人世,释然了。”
# [' p% B, `. G+ I) ]. r" n2 K    大将军大笑。那是对皇帝的嘲笑。在大将军的引领下,玉舆出得宫殿。身后的宫人以及诸妃,看到皇帝“上仙”被接走,他们一边呜咽流泪,一边“抆血捧舆”。所谓“抆血捧舆”,就是擦着血迹,拉着皇帝坐的车辇,不忍其离去。这是一个关键的描写,血迹斑斑,皇帝并非正常而死。
$ d+ t" P- R" w& z6 i  f: ?    在大将军的带领下,骑兵们簇拥着皇帝的亡灵穿过宣政殿,迅速如疾风迅雷,一路飘然而去。目睹了整个皇帝“上仙”场景的辛公平已仿若痴人。在此之前,出大明宫望仙门时,大将军就叫王臻送辛公平回去。辛公平很快感觉到自己来到一个地方。王臻曰:“这是开化坊王家,成县尉住在这里。迎接的活动结束,皇帝已‘升仙’远去,你不能再跟着了。回去后,为我多谢成士廉县尉。”说罢,王臻扬鞭而去,慢慢消失不见。
; a4 A8 e8 D& \6 W: @' W5 c    辛公平回身叩门,开门的果然是成士廉。但他所看到的场景,却不敢告诉成士廉。几个月后,辛公平听到朝廷公布的皇帝驾崩的消息(这一点很奇怪,也就是说作者在暗示:皇帝实际上早已被杀,但消息在几个月后才由朝廷发布)。转年,他被任命为扬州江都县簿,成士廉被任命为兖州瑕丘县丞,应了当初王臻答应帮助他们晋级之言。 " `+ `% ], `$ T' X$ C" m: t! m

: ?" b+ C6 a' |+ ?) l& o6 _& Q5 V* o7 o1 c: ^9 J9 K% X
    按《续玄怪录》作者李复言的说法,这个故事是唐宪宗元和初年,他在徐州听辛公平之子说的。之所以记录下来,为的是警告像洛西榆林店店主那样目光短浅的势利之辈。这显然是作者的一个托辞。因为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来,故事的全篇都是围绕着一次强迫皇帝“升仙”的事件展开的。从辛、成二人进入洛西榆林店时,就已经开始了。
4 ^" m& t5 e3 E8 @3 [4 m  c0 ^3 n# Y- _; k! q! ]
    说起来,若是正常的“升仙”,程序应是这样的:皇帝病危,无药可治,阴间迎驾使前来,病逝的皇帝“升仙”。但上面故事中讲述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那烛火幽暗的深宫夜宴中我们看到:那个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拉着宦官一样的长音喊“时辰已到”,不管皇帝愿不愿意“上仙”,最后都得“上仙”,都得死!在此之前,大将军对皇帝周围的“诸神”表示担心,因为他们保护着皇帝,致使皇帝难以“升仙”。在这种情况下,王臻建议在宫中进行一次夜宴,麻痹皇帝周围的“诸神”。保护皇帝的“诸神”,显然可以被认为是大内侍卫的化身。随后大将军带人手持兵器包围了皇帝进行夜宴的宫殿。在那个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捧着金匕首一步步地走向皇帝时(这样的镜头本身就令人战栗),最紧张的部分开始了。皇帝在金匕首寒光的照耀下,因头晕眩被扶进西阁,门关上了。宫殿中一片漆黑。西阁内发生了什么?很快传来宫人与妃子的哭声,原本好端端的皇帝“升仙”了!而且还有人“抆血捧輿”。收拾谁的血?当然是皇帝的。尽管没有直接展示皇帝被杀的场面,但鲜血的出现依旧使故事达到令人窒息的最高潮。 0 \9 w- s+ q* k, H7 e) U* i
; R5 B5 D0 ~) u
    故事中被杀害的皇帝是谁?按照文中交代的年代背景,死者应该是唐顺宗。而且,故事中提到皇帝见到进献的匕首后晕眩。按史上记载,唐顺宗在即位前就中风了,即位“口不能言”。这里说到“晕眩”,已暗示他就是太上皇唐顺宗。而唐顺宗之死则一直是个谜团。" t! g5 {( x" U& D1 }0 o: H
           贞元二十一年即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去。正月二十六日,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随后任用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革新朝政。但后来在宦官和另一派大臣的反对下,唐顺宗被迫终止革新。宦官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逼迫其将皇位传给太子李纯即唐宪宗。这是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四日的事情。两个月后的十月发生了一个事件:一个叫罗令则的人秘密奔赴秦州,自称得了太上皇顺宗的密旨,要求陇西经略使刘澭起兵废黜非正常即位的唐宪宗。刘澭把事情捅给了长安,罗令则被处决。事件发生后太上皇顺宗的处境立即危险起来。元和元年即806年正月十八这一天,宪宗突然告诉大臣们太上皇顺宗病情未愈,第二天即十九日宪宗又向大臣宣布了一条消息:太上皇顺宗病死了。人们自然可以看出这只是凶手玩的一个把戏。太上皇顺宗死于兴庆宫,此宫在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侧,与皇宫大明宫相通。奇怪的是,太上皇顺宗的发丧仪式是在太极殿举行的。太极殿位于太极宫,与皇宫大明宫隔着一条街。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易地发丧的。而太上皇顺宗被易地发丧,有可能暴露了一个问题:即他不是正月十九死的,而是在前一年十月罗令则事件发生后就已被杀。安排易地发丧,只是为了不叫人们看到太上皇顺宗的尸体。而且,这样的推断,与故事中所说的辛公平目击“升仙”场面几个月后,才听到朝廷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是切合的。
, M/ }& A0 f# _  p# @    那么,杀害太上皇顺宗的是谁?
5 B$ o" f6 }0 X$ }    以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为首的扶植宪宗皇帝即位的宦官权力集团。当年宪宗成为太子,也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战胜其他有力的竞争者而获得的。如果宪宗的帝位不稳定,那么他们也是危险的;同时也将丧失权力。而作为太上皇的唐顺宗如果继续存在,即使他身体羸弱,那么对他们也是一个威胁。罗令则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宦官们决定处死他们的太上皇。按“辛公平上仙”里的暗示,太上皇顺宗是被匕首刺死的。谁是手刃顺宗的凶手?故事中进献匕首的身着奇异服装的人以及大将军和王臻的具体原型是谁?已经无法判断了。但当时专权的宦官俱文珍、刘光锜、薛盈珍是脱不了干系的。同时可以认为:杀害顺宗的事件是在唐宪宗的默许下进行的。
  ~2 p) q! K$ K) R# n& b    顺宗之死,首开宦官杀害皇帝后在当时不被追究的先例。 - Q& u( W2 `, [; W' A3 E2 m
    无论如何,辛公平目睹了被历史的迷雾隐藏的场面,而那一场面,在千年后依旧令人胆颤心惊。
作者: momo    时间: 20.3.2009 11:17
唐朝怪兽
$ ]2 }1 L/ R# T9 R' X' e2 H: d* p  L

4 W1 \; Z) J4 Q      唐时安南(今越南)为我属国,其人多以射猎为生,所用之箭,浸过剧毒,鸟兽若中,必死无疑。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中,一猎人入深山,午后时分,在大树下休息。群山之中,古木参天,植物蔓绕,根根垂下,猎人在藤花掩映间,半醒半梦。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忽感到有什么东西正在触抚自己,于是大惊而起,定睛观看,乃是一头白象。此象巨大,一如象王,猎人敬畏,作揖而拜,呼为“将军”。
6 A8 }# P- u) `/ A" n  u  在猎人惊奇时,那大象已用鼻子将他卷到背上,后又将其所携带的弓箭、药筒卷起,交与猎人。事毕,大象驮着猎人于大山中奔驰百余里,入一幽谷。猎人在大象背上,极目遥望,方圆十多里,悬崖峭壁,古树入云,森然蔽日。大象又驮着猎人跑了一会儿,来到一块平坦的地方,此时猎人发现大象身体有些颤抖,一边跑一边四下环望。又跑了六七里,大象来到一棵高大的古树下,用鼻子拂动猎人,后者似乎悟到些什么,于是从大象身上一跃,攀缘到树上。
8 t9 W: }" y( x3 k0 C: V, Y  大象在树下仰望。猎人一直往树上爬,到了二十多丈时,往下望,大象以鼻直指,令猎人继续往上爬。到了大约六十丈时,大象满意地离去。猎人很茫然,不知道大象叫他干什么。此时已是夜里,猎人只好宿于树杈间。终于挨到第二天,黎明时分,猎人一睁眼,就望见不远出的空地上,有二目如电,再行细望,竟是一头巨兽!那巨兽,头甚怪异,浑身披黑毛,高达十多丈,咆哮声震天。及天色大亮,猎人见昨日驮他的象王,带领着一百多头大象,伏于巨兽面前,不敢动弹。那巨兽上得前去,在象群中选得两头小象,张开血盆大嘴,须臾间将那两头小象啃食完毕,随后群象才敢退去。0 w/ I; ]1 \' a: b0 O/ Z
  猎人惊恐异常,这时他才领会到象王的意思,于是抽出毒箭,极力远射,那巨兽遂中两箭,于是大吼,声震百里。猎人感到自己所在之树,也摇摇欲倒。猎人确实勇敢,大声呼喊,吸引巨兽近前,又引弓瞄准,当巨兽张嘴咆哮时,正射入其嘴中。巨兽翻滚不已,过了很长时间才死去。此时,象王不知从哪里出现,一步一望,谨慎地来到巨兽的尸体前,以头顶触,发现确实已死,乃仰天大吼。不一会儿,就有五六百头大象积聚而来,围着巨兽之尸,兴奋地吼叫。
  x( R4 B# k% g0 {; N0 z+ V  兴奋的象王似乎想起什么,跑至树下,屈膝跪下,向上面相拜,伸展鼻子,招猎人下来。猎人下得树来,又上了象背,象王驮着他奔驰,群象在后面紧紧跟随。场面甚是壮观。来到一处,植被茂盛,下面似乎掩埋着什么。群象用鼻子将上面的植物揭去,下面竟有象牙数万枚!
9 J3 D1 H+ Q. A' L% Z" P  象王将猎人送回。这期间,每行数十步,必以一根树枝留作路标,为的是叫猎人将来能找到埋藏象牙的地方。猎人回到当初休息的树下,大象又行拜谢,随后才离去。猎人出山后,将自己的遭遇上报长官。长官派人去挖掘,果然得到象牙数万枚。由于大量的象牙出现在市面上,导致那一年岭南象牙的价格跌了不少。后来,长官又派人去查看深山巨兽的尸骸,弄了一节骨头,由于非常之重,需要十个人抬着。那骨头中间有孔,可以钻进去一个人。于是,我们可以想象那巨兽之庞大了。2 u, {1 r" ?. i) P. f# a) I
  
# j  I$ W! v6 x4 E: ]) {) d5 I      这则异闻是关于大象的,但更令人遐想的是那头比大象还凶猛的超级巨兽:“高十余丈,毛色正黑。”这是一头什么野兽?大象本是这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而那头巨兽却在须臾间吞噬了两头大象,可见其巨大无比。这深山怪兽,有没有可能是史前幸存下来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恐龙时代之后,最庞大的陆地动物有可能是猛犸和剑齿象,它们也是现代象的近亲。在这当中,剑齿象生活在一万年前的南方热带地区,但其身上没有长毛。而在此故事中,巨兽“毛色正黑”,这倒是符合猛犸的样子,不过按照我们一般的发现,同样被认为灭绝于一万多年前的猛犸,通常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不大可能出现在炎热的南方地区。
* A7 C% x1 m6 ?  t0 l
0 e! B' w2 O$ r- ~. F  w- M  奇异的巨兽消失在了唐朝的深山里。但关于大象和象牙的故事还没完,在《广异记》中还有一则类似的记载:说的是武则天时期,四川阆州有叫莫徭的,在江边割苇,忽见大象奔来,将其卷到背上,载行百余里,入一湿地,有老象倒卧,一只脚掌中有竹钉。莫徭晓其意,遂助其将竹钉拔出,又进行包扎。为感谢搭救,老象示意小象取来一根巨大的象牙。后莫徭将那象牙带到江西洪州,有西域胡商以四十万钱购买。到手后,胡商大喜,入一酒店喝酒,用苇席将象牙包盖着。其同行追问得到了什么宝物,胡商没办法,于是向他们展示了象牙。同行欲以百万钱相购。最后,为了争夺象牙,众胡商发生殴斗。事情闹到州府,最初胡商还欲遮掩,不肯说出此象牙的价值,州府长官威胁:此象牙将献于我朝天子,你们不说真话,对你们也没什么好处。直到这时,胡商才不情愿地说:“此乃罕见之宝,象牙中有二块龙形简,价值数十亿钱!”随后,莫徭、众胡商以及象牙被送至洛阳,武则天听其来历,甚是好奇,叫人将象牙剖开,果得两枚龙形简。皇帝爱不释手,告诉莫徭:你为平民,不可多得钱财,还是把象牙给我吧,其他事我会叫人安排一下。再后来,则天皇帝通知阆州刺史,叫他从财政里每年拨款五万钱给莫徭,用完了还可以再取,以此供其终身之用。
作者: momo    时间: 25.3.2009 12:42
长安幻夜:唐朝的女哈里波特?" ?5 ~1 k7 e. N, Y
  . T7 a5 A. X7 e" h; d/ W, |" d$ w/ J
  
! L/ Y; E- i6 ?3 L( j  
( C. q( [. s/ k+ i) Y" `0 u7 w1 k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长安。
, ]' \& Z$ b2 ]* k  黑夜中,目光越过曲折回旋的坊间和朱雀大街上昏昏欲睡的打更人的身影,最后落在一名官吏的宅前。
! E5 Z+ y% F! T' O; h  这名官吏在户部做事。唐朝的户部,在尚书之下设侍郎二名,侍郎之下又设各级官员,其中有户部令史一职,这一职位满额编制十七人。下面这个奇异的故事即发生在其中一人家里。8 J' ~  J; D) D8 c& N
  我们假设这名户部令史姓崔,或卢或郑,也许不是出自大家门庭,那就权且称其为A吧。此人虽然官职不大,但一直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地工作。在家里,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其色之美,在所居坊间都是有名的。但这些天她得了一种怪病,仿佛身中邪魅,精神恍惚,与A也疏远了。A很着急,又很奇怪。与此同时,他无意中发现:家里所养的一匹骏马,这些日子也渐渐消瘦了。问题是这匹马一直养在后园马厩,无人骑乘,而且每日都喂很多草料。A惴惴不安,一度影响了工作。他想他必须把家里发生的事搞清楚,否则这日子算是没法过下去啦。6 g% }6 g7 K# o  _* P
  当时,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居住了很多域外之人,日本、高丽、天竺、波斯、拜占庭、大食、撒马尔罕……政府使团、留学生、商人、术士、旅游者,各色人等,不一而足。户部令史A的邻居,就是一个胡人,也许来自撒马尔罕,也许来自其他王国,总之他寓居长安,尤擅方术之道,很是有些奇怪的本领。这一天,A在无意间想起他来,于是登门拜访。
0 b- u) v+ y4 l: G4 p0 @  听A的描述,胡人术士道:“即使是匹骏马,行百里路还出力不小,感到疲惫;更何况日行千里,哪有不瘦之理?!”
4 J2 I) }2 t; q+ P) d* Z* [+ Y  A一愣。他不解地问:“很长时间都无人骑乘此马,安能如此?”
+ B& y$ i9 b$ L( N/ o; @2 w  胡人术士诡异一笑:“您最近每天都去值夜班吧?”3 @0 J4 A4 N4 ?! V5 C  m
  A:“正是。”4 d, O. B. q! C+ v
  胡人术士:“您可知道,每当您走后,您的妻子就偷偷地出去,而您还蒙在鼓里。若是不信,今晚可提前回家一窥。”
. Q6 a: a3 e, x; t5 j  A吃了一惊,半信半疑。不过,他还是按胡人术士的话,在当天夜里提前还家,隐藏在庭院的花木间。
) Z% w) |! W/ D3 y4 l5 G, I6 i- \# v* S  这是唐朝长安之夜。5 ^5 o/ L2 m: }
  一更天过后,户部令史A见妻子打扮得很漂亮,出了屋子。他感到无比愤怒:这竟然是真的!在愤怒中,他看到妻子把女婢叫了过来,后者牵来了马,并备上鞍子。在A的注视下,妻子于庭阶前上马,再看那马,随后冉冉升空……A目瞪口呆。但这并不是最奇异的。最奇异的是,那名女婢拿了一把扫帚,骑在上面,跟在女主人身后,也一点点地飞了起来……3 O# y. h' n. z
  二人一前一后,消失在唐朝的夜空中。- k8 V7 O6 s- D0 x, r
  我们可以设想藏在花木丛中的户部令史A的惊骇的表情。他自然没心思一个人待在这院子里了,他回到办公的衙门,在那里一个人挨过漫漫长夜。' y2 F& L% N2 s, @- Z0 q
  第二天,户部令史A请了个假,急匆匆地去见那个胡人术士:“确如您所言,我家竟出了如此幻异之事,又该怎么办呢?”. E7 J2 j( P. E: V1 C# m' Z
  胡人术士道:“莫急切,不妨再仔细窥探一晚。”
7 d' ]+ a: U2 p3 [3 F- W  “再窥探一晚?”A迷惘地问。% z' O) S: L  r* t
  入夜后,户部令史A换了一个地点,潜藏在厅堂的幕布后。不一会儿,妻子和女婢现身厅堂。A捏开幕布一角,悄然而窥。妻子在厅堂里转悠了一圈,皱了皱眉,问女婢为什么有生人的气息,遂令女婢将扫帚点着,作火炬,遍照厅堂。A很是害怕,感到妻子竟是如此陌生。惊慌中,他狼狈钻进幕布后的一个大瓮里。还好,妻子没再追查,随后A听到有备马之声,再后来听到这样的对话:
1 b6 _9 v7 y& x0 B- a$ w  女婢:“马已备好。”
. X8 V! L2 |! L5 A( ^( D  妻子:“跟我走。”1 w5 K: t  c! }& O, O
  女婢:“刚才把扫帚点着了,现在我没东西可骑了。”
+ H) g* ]3 Q* J  Q  a$ ^6 Y  妻子:“随手拿个东西就可以骑乘飞行,又何必只用扫帚!”7 @! @; v, M1 o" r$ e
  有点意思了。接下来,女婢在仓促间推过来户部令史A藏身的大瓮,骑在上面,随后那大瓮冉冉升空。但我们的令史大人还在瓮中!他一动不敢动,只听到有风声呼啸。
% e/ U1 U- K  f5 w3 z* |& ?5 O  没用太久的时间,妻子和女婢缓缓降落在一座高山的山顶。, m) d& T; V- O
  山顶四周林木葱郁,有帐幕筵席,一如幻境。宴会上,有美女七八人,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情侣。众人于山顶夜宴,欢笑声闻于山谷。过了好几个时辰,宴会才结束,与宴之人似乎都喝醉了。户部令史A的妻子上了马,当女婢欲骑上那大瓮时,终于发现了藏在里面的可怜的A大人:“瓮中有人!”  h: J; D& y- W
  此时,妻子已醉,女婢也醉了,她将户部令史A从瓮里拉出来,后者自不敢言,正在恐惧间,其妻与女婢已分别骑马乘瓮飞空而去。A遥望四周,唯见苍山万重,再看眼前,只有青烟袅袅,地上皆是灰烬,没有一个人的影子。他孤身站在峰顶之上,在寒冷如水的夜色里,感到一种巨大的迷惘。他不能明白,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梦。
! _6 }! R2 W- a4 }3 Y  户部令史A在迷惘和战栗中寻路下山,一路潜行,衣服被荆棘刮破,身上也伤了多处,大约行了数十里,才来到山脚下,此时天色已亮。他问路上的樵夫此处何地。对答:阆州。阆州在蜀地,离开长安有一千多里。
4 w6 l+ J; {" H0 U! \& z5 F: S& I  户部令史A一路乞讨,历尽艰辛,一个多月后才回长安。刚一进宅,他就看到妻子和女婢在庭院中徘徊。见到A后,妻子惊问:“你这是去哪儿了?怎么失踪了一个多月,到现在才回来?”; I0 v9 w' n, W0 T# G5 ]
  户部令史A警惕地望着妻子,随后撒了个谎,说自己出差了,因事情紧迫,未来得及打招呼。当天,他又一次去拜访那胡人术士。
5 F" \% p4 S+ Z) L3 M7 g  胡人术士道:“你妻子已被妖魅附体……”
7 O0 p) F1 @2 p7 _5 u# |+ f8 ^  户部令史A拜倒后苦苦请求,并把自己这些天的遭遇一一说出。
; P* s1 a+ N1 K; A* h/ @7 V' q. f# i
  最后的结果是:在胡人术士的帮助下,以火攻将鹤妖除去,户部令史A一家人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 o: @: t+ u" T. U  结局略显仓促。但这符合古代志怪笔记的惯用手法:刹车式结尾。) t6 E# D" i6 O! ]; L9 X
  无论如何,故事的想象力是极为诡异的:夜半升空的妻子与女婢,千里之外的荒山夜宴,侧居其邻的胡人术士,黑夜飞行的扫帚、大瓮里面惊恐无措的男主人公……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的符号中,鹤往往是仙与吉祥的象征,综观历代志怪笔记,很少有以仙鹤为妖,讲述一个故事。本条则是个例外。这当然不是故事中最有意味的,令人最感兴趣的是女婢骑着扫帚飞行的场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是中国第一个甚至唯一一个记载骑扫帚飞行的志怪故事。众所周知,骑扫帚飞行是西方魔幻小说里的情景,人们通过《哈里.波特》的故事而印象深刻。但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唐朝的志怪笔记里就已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实在令人惊异,作为“哈利之母”的英国的罗琳女士又作何感想呢?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