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摄影常识系列] 三等分定律、景深等
[打印本页]
作者:
水蓝色
时间:
29.9.2008 21:58
标题:
[摄影常识系列] 三等分定律、景深等
攝
影,既然要接觸必然要跟著熟悉一下,攝影常識。其中之一就是「三等分定律」,指的是「構圖」原則,是「原則」而不是「規定」,所以在從觀景窗看出去時,不要拘泥於此。但對生手一開始還是先熟悉此一定律的運用,等熟悉了、攝影感覺夠了再發揮。
三等分定律:想像你的相機觀景窗被線條平均刻畫成「垂直」及「水平」各三等分,等於是一個九宮格。將拍攝對象放在這些線條交會的其中一點上。他被應用在繪圖與攝影上已經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管用
我們的眼睛覺得如此的安排主題,既賞心悅目又具有活力。 譬如:你要為一位坐在咖啡廳的朋友拍照,假如你將她放在「畫面正中央」位置,那麼觀者的眼光立刻就會投向她,觀者只會稍稍留意一下你朋友周圍的區域,因為觀者瞭解攝影者除了拍攝對象外,對於其他東西比較不感興趣。 然而,如果你將你朋友放在「畫面中 1/3」位置,同樣一個場景,觀者的感覺卻很不一樣,會感受到更多咖啡廳蘊含的氣氛,直覺瞭解到這是一幅人在咖啡廳的形象,不光只是人而已。 至於要把你的拍攝對象擺在那個交會點,取決於場景中還有些什麼。要小心看,如果你的拍攝對象在「右邊」,畫面左邊東西對影像有幫助或有害?如果看來不太滿意,移動你的相機將她放在畫面「左邊」。 按照「三等分定律」要放在上面或下面交會點?如果她頭上有個好看的天棚,就將她放在下面交會點,把天棚也納進來。 記著:任何在觀景窗中出現的東西都會出現在照片上,任何東西在那裡都要有理由。
學習構圖最有效的方法:研究畫家或攝影家的作品
,到博物館或看書籍,當你感覺有那一幅影像打動你時,就去研究他,研究內容: 1. 為何喜歡? 2. 那位藝術家如何能產生這樣的衝擊? 3. 照相機在那裡? 4. 是用多長的鏡頭? 5. 有多少景深 6. 光線帶來什麼樣的感覺、從何而來? 7. 拍攝對象位置在那裡? 8. 攝影家利用了那些前景要素、引導視覺的線條、圖案、形狀或紋理 人像構圖上可以分成特寫、半身、七分身、全身、帶景等構圖方式,依照當時模特兒的條件狀況以及當時背景考量,可以做出很多變化,讓你的影像有更多回味的空間。相對的,在拍攝當時請模特兒變換個角度表情或姿勢,也可以增加很多許多幽默以及戲劇效果。 若拍攝風景照時,建議構圖方式是將風景平面線(如地平面或海平面)切於 1/3 或 2/3 處以增加穩定感,試著把主體置於井字(也就是照片上下三等分,左右三等分)的交又點附近,這就稱做運用黃金定律,將具有穩定作用及較佳視覺效果 [
本帖最后由 水蓝色 于 30.9.2008 00:01 编辑
]
作者:
水蓝色
时间:
29.9.2008 22:55
數位原生(RAW) 與 JPEG 格式的不同之處
愈來愈多的數位相機支援 RAW 格式的拍攝,那到底拍 RAW 與 JPEG 格式有何不同之處?這是用 RAW 拍前要先知道的。 RAW 檔並不是單指某一個檔案格式,因為各家相機廠商都有自己的格式,他是來自相機感光元件的原始資料記錄 (也包括 ISO、快門、光圈、白平衡設定等的metadata)。 Canon : .CRW .CR2 Minolta : .MRW Nikon : .NEF Olympus : .ORF 等 對「RAW」的詮釋:數位的 RAW 影像檔好比攝影的負片,是不變的。將 RAW 檔轉換為 RGB 影像,有許多不同的詮釋方法,正如負片可以印出許多不一樣的相片。 選擇拍 RAW,原因很簡單:為了全面掌握影響表現方式,拍 RAW 檔唯一會影響拍攝結果的只有 ISO、快門速度、光圈大小。其餘都可以在 RAW 檔轉換時加以調整,譬如可以自由地重新設定白平衡、色度運算、色調反應及細節表現(銳利化處理及雜訊減少)等。 而 Jpg 檔:是相機內建的軟體使用預設設定值,所產生出來的彩色影像,再用 Jpeg 壓縮演算進行壓縮。有的相機可以針對轉檔進行參數設定,如處理色域、銳利度、色調曲線、飽和度等。除非你拍照時,十分悠閒有充分時間可以依照不同攝影條件進行以上參數調整,不然一般都是「固定」某一場景表現上,譬如:人像或風景,也因此選擇拍 RAW 檔,進電腦時有機會設定; 對相機而言存RAW比 jpg快,因為不需要經過轉檔、運算。 [
本帖最后由 水蓝色 于 29.9.2008 23:59 编辑
]
作者:
水蓝色
时间:
29.9.2008 22:56
景深
是攝影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透過他的運用能讓你控制觀者如何感知場景。 在現實世界從不同距離看東西,不管他是多遠或多近,人的眼睛會根據所看到的東西自動對焦,可以自由把焦點對著想看到的東西。 在攝影世界,則由攝影者控制什麼要清晰、什麼要模糊。透過「景深」就可使觀者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拍攝對象上,增強你要傳達的訊息。讓拍攝對象從背景中突顯出來?或融入其中?都是透過景深運用。 「景深」由三個要素決定: 1. 焦距的長短 2. 相機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3. 光圈 鏡頭愈短(指廣角鏡頭)、景深愈長。光圈愈小、景深也愈長。視角非常寬廣的廣角鏡頭在任何大小的光圈都有「大」景深。長的望遠鏡頭即時在光圈最小時,景深還是很淺。 有些 DSLR 具備「景深預視鈕」,可以在拍攝前用他察看,如果沒有這項功能那就先拍一張透過 LCD 先看看效果如何。 譬如: 在咖啡廳裡頭,你與朋友隔著桌子相對而坐,桌上放著咖啡杯。你想將這些都拍下來,所以要用廣角鏡頭,但是你想讓桌上的東西對焦清晰或柔和? 如果,你要這些東西對焦柔和些,就要把焦點放在你朋友身上,並採用大光圈。 如果,你要這些東西清晰,就要利用夠小的光圈使杯子與你的朋友都進入焦點。 如果,你使用小光圈,就要搭配慢速快門,但若快門速度低於 1/60秒,相機或拍攝對象有任何移動,都可能造成影像迷糊。可以的話,使用三腳架、電子閃光燈或將 ISO 提高。 那麼,背景該如何處理呢?仔細觀察,假如他會分散注意力或看來可能使你的朋友消失其中,你可能要用非常淺的景深,使背景成為柔焦形狀與色彩的組合。這樣你的朋友因為對焦清晰,就會從中凸顯出來。 在這情形,你可能會發現廣角鏡頭無法將背景拋到離焦點夠遠的地方,也許你必須改換較長的鏡頭。但如果你想看清楚背景的細節,就要確定有足夠的景深。 使用各種不同光圈,從非常大到非常小,不同光圈拍攝同一景能幫助認識不同景深效果,比較拍出的照片,注意景深變化。當練習
作者:
水蓝色
时间:
29.9.2008 22:56
[決定性的瞬間] 構圖~空間 vs. 快門時機~時間
1930年代法國攝影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提出「決定性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攝影觀點,認為「構圖」是攝影的空間、「快門機會」是攝影的時間,當這兩種元素處於平衡狀態時,攝影者憑藉著直覺按下快門。換言之,攝影之美來自於「right time(正確的時間)」與「right place(正確的空間位置)」。攝影者所有的思考應該在「拍照前」與「拍照後」。 所以,偶認為在拍攝人文時,簡化相機設定(讓心思多花在拍照對象而不是相機繁雜的設定),現在的 DSLR(數位單眼)已經大大簡化手動需求,自動曝光、自動對焦、自動測光,只要拍照前設定好 ISO、光圈、快門搭配上焦段就可以成就一張照片 而「right place」涉及到選擇那種鏡頭、鏡頭位置、擺放方向、採取何種構圖,是攝影基本知識:
鏡頭
標準鏡頭:被攝物體接近視覺,不失真、不變型
廣角鏡頭:遠近感誇張
長鏡頭:有壓縮效果、強調主題
位置
低角度拍:前景誇大、上昇,強調前景、省略遠景
高角度拍:景物不重壘、增加立體感
相機方向性
橫幅拍:表現寬闊、安定
直幅拍:表現深度、高度
構圖
正三角構圖:安定
倒三角:不安定
中心構圖:強調主題、流於單調
水平構圖:寧靜感
垂直構圖:有重量感
遠近構圖:有深度、有層次
對稱構圖:平衡感
S字構圖:流動感、延伸感
斜線構圖:活潑、變化
隧道構圖:透視感、立體、神秘
L形構圖:穩重、平實
構圖的順序
搜尋拍攝地點與發現拍攝主題 考量光線狀況 透過觀景窗來構圖 移動位置 決定取景範圍 設置三腳架 調整焦距 排除人造物 決定用橫幅或直幅拍攝 構圖整理 定案 [
本帖最后由 水蓝色 于 30.9.2008 00:05 编辑
]
作者:
水蓝色
时间:
29.9.2008 23:07
光線與色溫
英文有句話:「all color is light, all light is color.」這就是「色就是光,光就是色」的意思。在深不可測的海洋深處,沒有陽光,所有動植物都沒有顏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在墨黑的房間內,也同樣看不見顏色。 陽光照射著綠葉,綠葉將藍、黃、橙、紅的色光吸收了,只將綠色光反射出來,肉眼才見到那是綠色的葉。 紅、橙、黃、綠、青、藍、紫組成了光譜。紅的一端光色習慣叫作暖色或低色溫;光譜藍的一端習慣叫做冷色或高色溫。 光線與色彩的密切關係,已經表過,何以又和溫度有關呢?根據物理學的說法,將一塊純黑的物質,如鐵塊加熱,隨著熱力的增加,鐵塊會開始有顏色出現,最初是紅色,繼而是黃,到最熱時變成藍色。顏色與溫度有關,是由此而來的。 表示色溫高低的單位是K。陽光加天空藍光的平均色溫是5000-5500K。低於此的是暖色溫,高於此就是冷色溫。採用日光型或燈光型燈片菲林,應該先看一下說明文字,明白它的平衡色溫是多少。所謂平衡色溫,是指它適宜用於同樣色溫的環境下拍照。如果現場的色溫與菲林的平衡色溫有出入,理論上是要在鏡頭前加色溫濾光鏡,改變進入鏡頭光線的色溫,使與菲林的色溫取得平衡。 5000-5500K只是日間光線的平均色溫,但實際的日間色溫卻有很大變化。一般可以分為:晨曦和黃昏、中午、日出和日落這三段主要色溫。 晨曦和黃昏,是指太陽在升出水平線之前及沒入水平線之後,天際是一片黑 中午是指11時至下午3時這段,這段的天空藍光較強,因為空氣中的分子吸收暖調的長光波。如果沒有太陽光,色溫就嚴重地高了。但還要看白雲的多少對色溫的影響。 天空最多紅、橙、黃色的,是日出和日落這一段,也是拍攝風景的人最喜歡出動的時段。 這三段,只是概略的從時間作出的劃分。實際上,日間的色溫還會受其他因素影響,變化甚大。例如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緯度、不同的海拔高度,以及雲、霞霧、雨雪等天候條件都會影響色溫起變化。此外,地面的水氣、空氣中的微塵、大氣中的紫外線都同樣會使色溫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日出日落時的色溫為什麼會較紅呢?因為太陽的位置低,陽光要穿越廣闊的地面,冷調的短光波給地面的塵土粒子隔濾掉,肉眼見到的大都是暖調的長光波。又,落日的色彩往往比日出時的更紅、更濃,這因為早上人們還沒有開展勞作、地面較少塵土飛揚。而日落時分,空氣中累積了整天飛揚的塵土,其濾隔能力比日出時大了許多,日落時段的太陽就顯得更紅了。
作者:
水蓝色
时间:
29.9.2008 23:09
何謂攝影「安全快門」?
網路上攝影文字中偶而會看到「安全快門」一詞,那什麼叫做安全快門,他的用意與定義是什麼? 一般拍照時相機用「手持」的情況最多,若你的相機是「單眼相機」,那擁有不同「焦距」的鏡頭也多少會有一~兩顆。焦距愈長(如標準的50mm 到望遠的200mm)拍出清晰照片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就要愈快。 而所謂「
安全快門
」指的就是,拍攝時所用的快門速度「
至少要比鏡頭焦距數值的倒數更快一點
」或者說「
某個焦長之下手持拍攝不會手震的最慢快門值
」。譬如用 17mm鏡頭,快門速度要定在 1/30;用 50mm,定在 1/60;用 200mm至少定在 1/250。安全快門=1/焦距 每個人手持穩定度不一,所以「安全快門」是因人而異的,這就要您自己去測試囉。如果你的手夠穩的話,在廣角端很有可能用1/20秒拍攝也不會手震,而如果沒有穩定拍照的習慣,那麼即便在廣角端,有可能1/50秒才是你的安全快門。 若你在光線陰暗時,幾乎無法用高快門速度(透過採高 ISO 值可拉高),這時候記得要有穩固的支撐,避免影像模糊掉。 當然上面的數值只能當成是個參考,因為每個人的拍攝穩定度都不太一樣,有的人按快門時就是會用力、快壓,老是拍出晃動模糊的作品。今天你可以用 1/30 秒拍出清晰的作品,搞不好哪天體力不好、狀況不好,連用 1/125 秒都拍不穩。 養成一些較好的拍攝習慣和姿勢。按快門的時機:有些人可能有聽過要配合停止呼吸的說法,當你遇到要使用自己的安全快門時,在微微吐氣的瞬間,輕按快門,可確保拍出清晰的作品,如此看能不能提升自己的拍攝穩定度。 最後要看被攝者是否正在移動?以及移動的程度,移動中的被攝者通常要凍結畫面,提高二倍以上的快門速度可能比較保險,若是被攝者固定不動,相機架上腳架,大概1/8秒甚至1/4秒也可以凍結住畫面。 快門:從慢到快一般包括 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有的相機區隔得更細。
作者:
gossen
时间:
30.9.2008 18:42
水版又在为大家做贡献了,赞一个。
作者:
yellowbee
时间:
2.4.2009 16:45
刚准备入门,正好学习一下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