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红楼梦]全集及人物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33
标题: [红楼梦]全集及人物介绍
诗人林黛玉--孤独中的得与失(极品的小资女人!)

不可否认,在《红楼梦》中,凝聚着作者美好理想寄托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林黛玉。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以她清灵卓异而又多疑多妒的性格特质,在精神生活领域被人倍加赞叹、敬仰,在世俗生活领域又使人唯恐避之而不及。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是成就林黛玉性格特质的主要方面。林黛玉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成与败,也都与她的孤独境遇有关。从黛玉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读者可以窥见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得以产生和保持的孤独环境,以及作者意识到这种理想人格绝不可能在现实中得到保全而感到的深重悲哀。

  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那种理想人格,是体现在林黛玉性格深处的“独立自由、天真率直”,是未被那个时代的世俗力量所扭曲的自然人格。从作者描绘的黛玉的成长环境中,读者可以看到,成就黛玉这种“理想人格”的,是她的生存环境:孤独无依。作者为世外仙姝的存在安排了一个残酷的理想环境:丧失所有直系亲属,寄人篱下,孤独多病。从接受当时的世俗教育的角度来说,在黛玉的身边,形成了一个教育的真空。正是这个教育的真空,成就和保持了黛玉的自然人格。也正是这个教育的真空,形成和加固了黛玉的悲剧性格,使她终生都被摒弃在世俗的幸福之外。

  因孤独无依而形成教育真空,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的关键所在。第40回在贾府家宴上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当着贾母、王夫人等人的面,脱口说出两句《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对于当时的贵族少女来说,这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失态。第42回宝钗就此郑重向黛玉提出警告。由于这段话对论证本文的观点至为重要,乃不避烦难,引录如下:

  宝钗见他羞得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兄弟都在一起,都懒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识字的倒好……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从宝钗的坦白中,读者可以看到:正是由于家长教导的有无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的缺失与否,使得幼年时同样聪慧过人、天真烂漫的钗、黛,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分道扬镳,一个朝向世俗的世界发展,一个朝向精神的世界深入。第42回之后的黛玉,经宝钗指教之后,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回归世俗世界的倾向。这就使读者心有余悸地想到:假如黛玉身边一直有一个“负责任”的直系女性亲属(男性亲属很少进入内庭,对女儿的影响力很小)――母亲或者姐姐,大观园中还能够产生这么一位晶莹剔透、遗世独立的世外仙姝吗?

  因孤独无依而形成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是林黛玉区别于史湘云的关键所在。湘云虽也自幼失去父母,但她的身后毕竟还有强大的史府。第22回湘云因生宝玉、黛玉的气,赌气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干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可以说,湘云能够保持豪爽坦荡的个性,与她背后的那个史府还是很有关系的。林黛玉在贾府的痛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她能赌气说“走”吗?她能走到哪里去?她只有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走人诗词的文字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泣诉自己的凄苦愁怨。

  孤独无依而又体弱多病,使林黛玉可以更大限度地逃避俗务,拥有相对自由的个人情感空间。这样她才有充裕的时间体味感情并凝聚人诗。在诗中,连爱情的感受也可以自由地表达(题帕三首)。”

  “独立自由、天真率直”的理想人格,具体到那个时代的一个深闺少女身上,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她在追求恋爱、婚姻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正是由于这种不容于那个时代的理想人格的存在,导致林黛玉在恋爱的道路上只能收获爱情而丧失婚姻。

  从成就爱情的方面来说,孤独无依的生存状态,为黛玉的爱情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心境。因为没有直系亲属的指教与监护,黛玉才得以与宝玉忘形地亲呢,相对自由地发展他们之间的爱情。第19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场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宝黛之间天真无邪的亲呢无忌(薛姨妈入住潇湘馆后,此种情景当永不会再有)。

  孤独无依的生存状态,拉近了宝黛之间的心理距离。宝玉自命是黛玉的“保护神”,时时关心黛玉的身体,处处引人称赞黛玉的才华。一般来说,男人会爱上让自己产生强大感的女人。每次来到贾府都有一群史府仆人护送、自身又生性豪爽的湘云让他敬畏,如对好友,是共同淘气的伙伴。母兄俱在身边的宝钗本来年龄就长于他,又处处以教导人的姿态自居,她的所做所为只能得到贾府长者和所有与她的爱情无关的人的欣赏与拥戴,同时又只能增加她和宝玉之间的心灵距离。而黛玉呢?孤独无依的黛玉屡屡感觉自己受到了宝玉的“欺负”。她受“欺负”的感觉并不是所来无因。比较而言,宝钗有母兄,湘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史府。宝玉就是想对她们轻薄,也会产生不自觉的顾及与犹疑。为什么只有林妹妹可以任由他亲昵呢?读者往往只看到宝黛的两小无猜、亲密无间,却忽视了宝玉潜意识中的另一重心理根由:林妹妹是无家可归的,无论他怎么对待她,也不会因此造成任何过于麻烦的后果。黛玉屡次与宝玉斗气,以眼泪来捍卫自己作为一个女孩子的尊严,并不完全是出于初恋期情人之间情绪的“阴晴无定”,黛玉受“欺负”的感觉是对的,她在宝玉心中失去了妙龄少女高不可攀的尊严。但她的失去是有补偿的:她得到了宝玉深沉诚挚的爱情。

  从丧失婚姻的角度来说,正是孤独无依的生存状态、世俗教育的缺失,使成长到青年初期的黛玉一步步失欢于家长,在这些能够左右宝玉婚姻的人面前丧失人选的资格。第42回之前,黛玉在与宝钗的争锋之中,屡屡当众有失态和失言的表现,这些都应该被贾母王夫人等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可以说是针对黛玉在第40回中的失言而发出的严厉的指责。王夫人峻责金钏“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第30回),痛恨模样肖似黛玉的晴雯的“狂样儿”(第74回),流露出压抑在心头的对黛玉的“轻狂”表现的严重不满。

  黛玉进入青年初期不久就结束了生命。或许作者不知该怎样描写婚后的黛玉?她应该是不容许宝玉的博爱的。这一点可以和王熙风的命运相互参照。当时的妇德要求王熙风与尤二姐、秋桐、鲍二家的等和平共处。嫉妒、独霸丈夫,是熙风一桩显著的罪恶:张华事件是贾府被抄的导火索之一。无论如何,读者都很难想象黛玉婚后如何与袭人、晴雯(假如不遭难早死的话)、也许还有紫鹃(按照熙风与平儿所代表的当时的惯例)平分宝玉。何况尤二姐、秋桐之类的人还会随时出现。

  要想不违背黛玉的性格逻辑,又不损害黛玉轻灵美好的艺术形象,作者只有安排黛玉早死,不进入当时的婚姻生活。在孤独环境中成长,又匆匆在孤独环境中凋谢,是世外仙姝的唯一来路和去路。大观园中的世外仙姝的动人形象,只能产生于孤独无依、寄人篱下、体弱多病的生存状况,只能维持在青年初期、嫁人之前,这是生活于那个时代中的作者的最清醒的认识和最彻底的无奈。

林黛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美丽的名字。也几乎就是一个弱女怨妇的代名词。现在的女人对于这个名字也是比较受用的,如果能被冠以黛玉之称呼的女人,从本质上说这个女人是一个比较有女人味的女人。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林黛玉确实是一个中国怨女的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个比较小资的女人。但是这个小资女人的气氛是有点悲了一点,悲得让别人误认为她是一个在困苦中挣扎的女人,其实,林黛玉才是真正的小资女人,她的生活比现在的任何一个小资女人都富有小资意境,小资情调,她的精神生活比现在的小资女人都要浪漫,并且浪漫的很出彩。小资女人的概念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模糊的,也许它只是从现在女人的生活情调上,觉得这个女人不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发愁,并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或者较强的经济实力。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人加入到小资的行列。这样的女人可以不爱国,可以崇洋媚外,可以在丈夫的怀里撒娇,可以在酒吧里泡上一个下午或者一整天,可以很随便地在商场里转悠半天连一分钱也不用花,过足了瘾很快活地回家。

林黛玉的小资情调与现在的小资女人相比,可能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罢了,如果林黛玉生活在现在的条件下,也许早已是美女香车的满街转悠,也不会那样的孤独,一腔的怨愤无处诉说的时候,完全可以在网上倾诉衷肠,而不至于独自一人手执花锄,悲悲凄凄地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了。林黛玉是一个比较有浪漫思想的女人,比较崇尚自由的女人,在那种“女人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而偷偷地看《西厢记》确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并且达到了一种如痴如醉的程度,这种思想搁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十足的琼瑶迷。

林黛玉有一个很好的一面,就是爱哭。这虽然与现在的小资情调的人有点不太合辙。但,哭是一种感情的释放,也是女人征服男人的最后一招,这一招不管放到什么年代,国内国外,都是比较灵验的。有一句话说:“生活不相信眼泪”可能是不相信男人的眼泪,如果女人真的哭起来,男人在眼泪横飞的感染下,一不小心就会开了后门。现在,生活是不相信男人的眼泪,至于女人的眼泪还是比较相信的,何况是像林黛玉这样的女人呢?如果你是女人,觉得这句话不对的话,只能说明你不善于运用自己的眼泪。

在这个情人泛滥的年代,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林黛玉确实是一个好情人,她可以在你的面前经常使一些小性子,把你的胃口吊得酸酸的,使你有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有的人说:“林黛玉不适合做老婆,但绝对是一个好情人!”现在的男人找老婆都是比较实惠的,最起码你得有工作,可以精打细算,在操持家务上是一个能手,再一点就是对自己的男人不要太专政了。如果你整天哭哭啼啼的,还不把人家烦死呀!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看,林黛玉确实够小资的了,但是,由于年代的差别,有些地方让我们看起来不大顺眼。如果现在的女人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资的话,不妨从林黛玉的身上再学两招,增加一些可人的味道。

1_55-4-50_200112108933.jpg (66.14 KB, 下载次数: 46)

1_55-4-50_200112108933.jpg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35
标题: 再说妙玉――碎裂
曾经有一段时间像是著了魔似的迷恋於某些碎裂的事物,碎裂的瓷偶、碎裂的镜子、碎裂的图像、碎裂的音符、碎裂的回忆、爱情、家族,大约是在我第三十三次复习红楼梦的时候,那时我甚至幻想自己身上继承了荣宁二府花落与人亡的乡愁。於是,在那个强说愁的年代,也不清楚是碎裂的意识牵连碎裂的红楼,还是碎裂的红楼牵连碎裂的意识,一种关於情绪的东西无可救药地卷入了那个碎裂的大观园。

  在风月情爱中徘徊,在命运桎梏中挣扎,尽管她们大多数在最後都成了这碎裂梦境中的悲剧人物,然而在她们对未来的渴慕与追寻中,或由情感,或为生存,揉塑、交织成了各种性格,固执、炽烈却又如此温柔。从黛玉的多愁多病,到宝钗的贤德有容、湘云的灿烂爽朗、妙玉的冷霜绝傲、迎春的庸儒随和、惜春的孤僻、袭人的柔顺诚厚、李纨的端庄淡寡、探春、凤姐、平儿的灵活练达,睛雯、鸳鸯、紫鹃的执著不驯,既便园内大大小小的婆子、奶妈、丫头、小厮、夫人、老爷,甚至来自田亩的刘姥姥,皆无一不是依循著自己所抉择的性情,在这属於生命的无奈、踬绊中谋求著属於自己最大的幸福,也许终究事与愿违,然而一种关於生命的的态度却出乎意料地真切而令人动容。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原是欲在槛外世界寻求一份超脱自得的,却仍难逃俗念的纠葛;原是聪明绝顶的女孩,却也参不透自己命运的飘摇,这多少是有些矛盾的吧!虽然全书中对妙玉的著墨并不是那么样的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主观的感觉上,妙玉的性格却是所有人物中最复杂的,而结局也是最悲惨的。

  终身履践洁净的她,一只成窑茶杯只因沾了刘姥姥的嘴便弃置不用,像这样一个屏绝尘俗的人却落得遭盗匪强掳玷污的下场,原本已经是够嘲讽的了,却还不免流言口舌之讥,说她是暗通贼人,甘愿受辱,一个洁净孤傲的女孩便蒙受了如此的污名而亡。也许不若黛玉、睛雯一般有那么一整个章回来描写她们临终时的凄侧惨楚,而只是在贾环与几个混赖子弟的闲谈笑弄中轻易带过,但其中所夹杂的这许多不甘心却是无以言述的沉重异常。

  而在她的情感世界里一样是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也许是由於礼教条规,或是由於她自尊孤寡的心理,她努力克制自己对宝玉那似有若无的情感,却还是不禁走火入魔。尤以她这样古怪的个性更容易落人口实,说她是凡心大动,为宝玉害了相思病,这其中的确是有些道理的,只是一个原在栊翠庵这样清灵潜修之所的空门女子,偶然触动了庵外天地一阵撩人心悲的秋声弦音,总是会引起一些内在的、淡忘的关於情感和欲望的东西吧!即使是收心摄魂这么样的压抑自己而不愿去面对,那些属於本质的……

  我想大多数读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不大会喜欢像妙玉这样的角色吧!但也许是一种情感上的投映隔著错落的时空,感觉我们俩人似乎都陷入於自以为是的一种相同波频的孤寂之中, 承受著碎裂的灵体与思绪,以为自己是足够坚强的尽管对於自己的那块碎片却又不清楚是怜爱、憎怨、恐惧,还是持有某种伤怀,使尽力气地逃避。也许一个在心灵上追求清心寡欲的人,毕竟还是无法摆脱部分悬系於人的欲念吧!不管是如何的聪明。一心想逃离什么却反而愈加靠近,越益远离人群找寻孤独,却越益感受到内心一点微燃的热切与渴望。於是两相交杂之下,外加一些先天承袭而来的因子拼凑出了她这样碎裂的性格,彷佛透过黛玉、宝钗、惜春、李纨、睛雯、岫烟。……。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一些类似的裂片,和潜藏在她心底的那一分对人世、对爱的情感恰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即使她永远不愿承认这分情感,或者也并没有那个机会去承认吧!就在她临死之前,虽然它的肉体已遭玷辱,但是我想在心灵上她所追求的依旧是那她所一心向往的。也许她同宝玉一样都是在精神上背负著十字架的人吧!只是宝玉所扛载的是世间所有赋有生命的热烈情感,而妙玉所为的则是一种自己也无法理解的遥迢的忧愁和冰冷的温柔,或者什么叫不出的。……

  於是她静静地在她的隆翠庵里,观望著园内的男男女女们,偶尔足涉槛内,随即便轻巧地滑出,以为自己可以置身纷扰尘世之外,然而一丝情感上的妄念竟是如此难以断绝,不论置身何处,始终在这梦魇的一角。随著贾府的衰颓,一朝春尽,枯叶摇落,园内的女孩相继离散沦亡,而她最後仍是难免凋零,似乎一切在那遥远的年代里便已注定了。

  从天空碎裂的一角开始,先是大荒山巅一个远古的神话;接著青埂峰上一阵淡淡的叹息;三生石畔一段今生的恩缘;攘攘人世一回来生的红尘,穿过垂花门下,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栊翠庵、紫菱洲、秋爽斋、藕香榭、稻香村……,情感漫无边际地游走,持续吞噬著些什么,直到冷月葬下花魂,泪水流尽人间的悲欢离含和无数碎裂的结局,究竟是报答了灵河岸旁的露水之滋? 在回归天上的世界之後,所有的记忆竟似梦幻一般的不切确,而碎裂的情感愈显……渺渺茫茫。

10669161502003329529603082.jpg (53.48 KB, 下载次数: 30)

10669161502003329529603082.jpg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37
标题: 我看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在曹雪芹的笔下,她们个个都是悲剧人物,隶属于太虚幻境的“薄命司”。然而作为我们普通百姓看,她们个个都是千金小姐、少奶奶,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怎么能算得上悲、称得上薄命呢?她们从来不知生活无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什么感觉?现在我们极大多人所苦苦追求、努力奋斗的不正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吗?所以她们的痛苦基本上都是来自精神上的痛苦。
  我们知道,红楼第一号女主角,林黛玉才貌双全,由于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居外祖母家中。自觉寄人篱下,常常敏感多疑,使性弄气,显得心胸狭窄。很多看过《红楼梦》的人或多或少认为她的悲剧是她本身的性格悲剧。我们在为她痛惜的同时不禁要想,如果她家庭不是那样,如果她的性格好一点,会不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人物――
  史湘云,比林黛玉更惨,好歹林黛玉的父母亡于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她也算享受过亲生父母的疼爱。而史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虽然由叔叔监护,但自幼却在荣府长大。我们不知道她的叔叔婶婶是否对她好,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她在荣府里渡过的是一段难忘的、快乐的童年。每次看她到贾府来的欣喜雀跃的样子,可以想象她多么羡慕天天在外祖母身边的林黛玉呀。从中看出,史湘云比林黛玉更容易满足,对待生活更加乐观。她生性直爽,纯真善良,“英豪开阔,从未将儿女私情萦结心上”。身为女性,却有着男儿气概。她几乎集中了林黛玉才貌出众的长处,而又没有林黛玉的性格孤僻的弱点,但结果又是如何呢?“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说明性格也不能决定命运。
  那么,还有什么能让她们摆脱哀运?金钱?权力?地位?
  贾元春身为贵妃,行动起居就有一大堆太监、宫女侍候。《红楼梦》通过省亲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她的尊贵的身份。但她每天忧心忡忡,常言道“伴君好伴虎”,唯恐不小心得罪皇帝,眨眼之间,招来杀身之祸,灭族之灾。她的安全不是个人的安危,是维系着一个大家族的安危。她每天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精神极度压抑,如何让她健康快乐地生活?看她省亲时的所言所行,哪里是来享受天伦之乐,分明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她“一手拉着祖母的手,一手拉着母亲的手”,满眼含泪,欲语又止,虽然家庭正处于轰轰烈烈,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但也是“水满则溢,月幸则亏”,所以她却口口声声说,“今虽富贵已极,总不及田园之家,能享受天伦之乐”。我们难道还不能窥见她在深宫过的是什么日子?因此她的早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人们说,作为一个女人,最高的地位就是皇后,所谓“母仪天下”,为天下女人之楷模。贾元春作为贵妃,其地位与皇后仅一步之差,她尚且如此,更何况别人?
  薛宝钗,作为皇商之独女,出生于“珍珠似土金如铁”的豪富家庭,从小严格教育,其身心修养达到封建淑女的标准,可谓品学既优,才貌双全,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作为一个女人,已经无可挑剔地成为女人中的精品。所以贾府里的人都喜欢她,这是公众选择的结果,在爱情和婚姻中,她和贾宝玉先有和尚道士的预言,后有贾府家长们的赏识,再有家庭的经济后盾,她本身的才貌也直接吸引着贾宝玉,肌肤丰莹,面如满月,勿用置疑,这是一个富贵的面相。然而她却爱上了贾宝玉,也可能她仅仅爱上的是贾宝玉的家庭,这无疑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封建时代的女人,对于婚姻的选择是人生的最最重要的转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四德”规范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个人的地位和命运完全掌握在一个又一个男人手里:父――夫――子。婚姻对于女人,关系着她大半生的幸福。素有理性和冷静著称的薛宝钗,为什么不好好思考一下:贾宝玉作为丈夫,他能承担她的一生吗?或许她也思考过,但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母亲已经答应了,明知不妥,也不肯多说,因为说了就是不贤不孝,就不是淑女了。把这样一个虚名,看得比一生的幸福还重要,就这样把自己当成一个毫无意义的牺牲品,葬送在封建意识的泥潭里。这就是薛宝钗,也就是当时的女人共同的悲剧。这个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薛宝钗的所有才情美貌,只能为这个悲剧增加更沉重的砝码!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38
也许以上几位女性的悲剧命运是因为她们的才情容貌过于出色而招致天嫉红颜,那么,紧紧追随“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李纨的命运又能好到哪里去?
  李纨春青丧偶,“心如死灰槁木”。注意,这个“死灰槁木”不是她的本意,她的生命是旺盛的,看看她在组织诗社时的积极参与,出谋筹划,自荐撑坛,其热情比姑娘们更甚,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人,但等到贾母一到,她便噤若寒蝉,“尽挪到下边去了”,可见封建礼教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它封杀了李纨作为一个鲜活的女性的青春热血,让她不得不低调处理自己和那个家庭的一切关系,终日抱着几近海市蜃楼般的希望,等待着襁褓中的儿子慢慢长大,建立功名。李纨的一生就是这样在漫长的煎熬中渡过。等到她终于如愿以偿了,她的生命之花已经枯萎了,“似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她的悲剧与才情无关,与容貌无关,也与性格无关。
  另一个对自己低调处理的是贾迎春,她庶出的身份,温和甚至软弱的性格,在各种公开的场合中,从不抛头露面、争强好胜,她处处小心地保护自己,她对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幻想。她随遇而安、逆来顺受,顺从命运的安排,然而她却遇上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中山狼”。孙绍祖的野蛮、粗俗、强悍,正好是兔子一般软弱无能的贾迎春的克星。人们可能会说,这是她运气差,刚刚碰上了这样一个混人。其实不然,请听听作为“钟鸣鼎食”的贾家,对自己的亲骨肉惨遭虐待是怎样说的吧――
  “我也知道那个人不好,但因有她的亲老子作主,也不好说什么。” 这是贾母――迎春那个极爱孙女的亲祖母说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人能怎么样呢?只好看她自己的命罢了”。这是王夫人说的。
  听听,多么冷漠无情的语言!
  女人的命不值钱,没有人站出来为她伸张正义,大家都碍着脸面,不敢管。或者认为女人的这种命运也是很正常的,“是她自己的命不好”,好象孙绍祖是她自己寻来的。一个活生生的少女的生命,就这样在大家的漠视旁观中消失了。
  悲乎?!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候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说的是贾府四小姐贾惜春。她人未出家心先出家,她冷言冷语,冷心冷面。她一心向佛,总以为只有佛门净地才能给她带来安详和宁静,“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按说,她已经真正做到无欲无求,六根清静了,但悲剧照样不会放过她,只要看看馒头庵的尼姑是怎么的人,水月庵的小尼姑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就知道迎接她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普天之下,哪有什么清静乐土!如果说,当初她还有一丝寄托的话,那么出家之后,她连这一点寄托都没有了,等待她只能是更大的绝望和痛苦。
  再看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妙玉,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在俗世,她与惜春正好相反。她的出家是被迫的:“曾为权势不容,小的时候买了许多替身,都不中用,倒底是姑娘自己亲自入了佛门才罢”。这样的一位女性,她怎么甘心一辈子做尼姑呢?也许由于身份和环境的关系,她对男女间的情爱比别人更热烈,也更压抑,这可以从她对贾宝玉的态度上看出来:她为了让贾宝玉去喝茶,故意叫上薛宝钗和林黛玉,让宝玉自己跟了来,不请而请。她刻意给薛、林二人用奇珍古玩喝茶,却给贾宝玉喝自己的绿玉斗。一个有着洁癖的尼姑,却给一个世俗的男子喝自己的茶杯,简直不可思议!冰雪聪明的薛林二人岂能不知?所以当大雪天她们想要栊翠庵的红梅花时,却叫宝玉去,而且还不许跟上旁人。这简直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灼灼开放的红梅花不正是象征着少女妙玉的灿烂青春吗?
  作为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却牢牢记着红尘公子贾宝玉的生日,还忘不了寄上一张书简“遥叩芳辰”。如此曲折、隐晦而又热烈的表白不正好说明了她内心炽热的爱的欲望吗?妙玉,生活在一个灵肉分离、人性扭曲的压抑环境中,她的“走火入魔”应该是必然的结局。

秦可卿此人是红楼中神秘人物,死因不明,有人说是与公公贾珍乱伦被丫鬟窥破羞惧自尽.更多人索隐她的死是不是关乎一场政治斗争宫廷阴谋.更重要的是宝玉神游太虚是在她的屋子里,事实上她是宝玉的梦交对象。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39
王熙凤一个不同凡响的女人,她信奉强者生存的道理,她嫁到贾家,既没有象迎春一样受丈夫的欺凌、公婆的虐待。而且还让丈夫怕她,让公婆,特别是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喜欢她、宠爱她,这已经令她在贾府的少奶奶中鹤立鸡群了。看看堂堂宁国府当家少奶奶尤氏,在贾母面前总是放不开手脚,诚惶诚恐的样子,哪能象凤姐那般挥洒自如,谈笑风生?能做到这样的,除了贾母特别宠爱的视为命根的宝玉之外,别人都不行。

  凤姐还拥有出色的管理才能,一个乱糟糟的宁国府就被她治理得“威令并施,十分齐整”。她不学习李纨的处世之道,靠忍让和自我压抑来博得家长的好感和众人的敬重,当然这在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王熙凤以进为守、主动出击的人生态度,使她成为名符其实的女强人,并因此也赢得了自己在贾府中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她还是薄命司里的人物,那么,她的悲剧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

  其实,王熙凤做事多有顾忌,在“变生不测凤姐吃醋”这一章里,明明是贾琏不对,背着她乱搞女人,还公然带到家里来,商议着如何对付她这个正牌夫人。她自然生气,按现在的逻辑,不闹上公堂,不砸个稀巴烂,似乎不会罢休。然而,王熙凤虽然也闹了,但她闹得心虚,她跑到贾母跟前还得撒慌:“才刚我家去换衣服,听见里面有人说话,吓得我不敢进去,在窗户下听了听,原来是琏二爷和鲍二家的商议,说我厉害,要给我吃毒药,治死我,好把平儿扶了正。”贾母听了信以为真:“这还了得?混帐东西……”试问,凤姐为什么要撒谎?以凤姐平时对贾琏的态度,决不会听到有人和贾琏说话就吓着她。她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贾母她的老公在搞婚外恋,请老祖宗为她支持公道?不能说!因为在那时男人的荒淫无度是正常的,贾母说得轻巧,“小孩儿家年轻,馋嘴猫似的,哪里保得住不这样?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一句话,就把贾琏的罪孽轻描淡写了。所以王熙凤的吵闹反倒显得无理,是醋坛子,是不温柔不贤良的女人。请听贾母指责邢夫人对老公一味的忍让时说:“你这贤慧也太过了……”这说明主动替自己的老公纳妾,“温柔让夫”是一种贤慧的表现。故有第二天李纨责备她:“你们看看,昨天谁的不是多?”凤姐居然也回避,伶俐如她也心中发虚,不敢接口。

  这本是一个颠倒黑白的社会,可悲的还在人们认同并习惯于这样的是非不分。所以,王熙凤虽然强悍,也是无力与这样的社会习惯相抗衡的。她竭力抵制的男子特权,如一夫多妻,最终只能为她自己留下祸根,她成了杀害尤二姐的凶手。她甚至为了显示自己贤良,主动把平儿收在房里。所以收房,其实是公开承认男主人可以占有女奴。实质上是害了平儿,因为平儿除了侍候凤姐之外,还要被贾琏性奴役。充其量她也只是一个通房大丫头的名份,她和贾琏一年中也到不了一次,还要被凤姐掂几篇。要知道通房丫头的身份,只要看看生了一子一女的赵姨娘(姨娘身份应比通房大丫头高得多)过的是什么日子,就能知道以后等待她的岁月。而且凤姐对她反多了一份醋意,她的日子反比以前难为。所以,凤姐此举,只便宜了贾琏。

  凤姐的一生,是用行为反抗男权的一生,是想冲出男人的束缚,走向女性自由的一生,但就算她取得了局部的成功,却触在更大的蛛网上,那是一张她无法冲破的社会制度织成的巨网。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要求只是对女性的束缚和奴役。所以,凤姐的奋斗是孤独的,凤姐的追求是失败的。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40
三姑娘

fengjie.jpg (36.66 KB, 下载次数: 35)

fengjie.jpg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42
《红楼梦》里有一个好像不太起眼的角色,贾府三小姐贾探春,她在贾府里,开始一直是默默无闻,随着众姐妹的出场走走过场,说话行事总是轮不上她,有出类拔萃的林妹妹和宝姐姐、史妹妹,基本上没有她的份,她只不过是“元迎探惜”即“原应叹息”中的一个环节,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却在《红楼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她庶出的身份使她对人生一直保持清醒的态度,多年的冷眼旁观使她看清了贾府内部的昏暗,也使她对这个旧家庭失去了最后的梦想,她不象薛宝钗,全身心依附于这个家庭,把自己的一生和这个家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不象林黛玉,一旦对它失去了希望,就痛不欲生,无法生存下去;她批评迎春的回避现实的做法;她有感林妹妹:“林姐姐这么一个聪明人,怎么想不开呢?”她有一个糟糕透顶的生母,一个人人厌恶的亲兄弟,她一个人内心的悲凉是无处诉说的。她有着远大的志向,“但凡我是一个男人,早出去了,立一番事业,自有我的道理。”她不屑于大家庭内部的你争我斗,看似温情脉脉的表面,却“象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她虽然安于现实,但那只是蓄势待发,总不忘积极改变。她是善于创新的人,在大观园建成并入住后,众姐妹百无聊赖之时,她却想出来要建一个诗社:佳人聚会,诗词歌赋,花团锦簇、桃李生色,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难怪要受到大家的一致拥护。大观园因有繁花似锦的场面,《红楼梦》更会多精彩纷呈的篇章。
  探春不喜欢拘泥于平庸,她的卧室三大间房子不曾间隔,“素喜朗阔”,桌上只放一盆高洁清雅的水仙花和笔墨等物,衬托着她胸襟的开阔,志向的远大,情趣的高雅。
  在凤姐病重、不能理家之时,偌大一个贾府,顿时显得十分的惶恐不安,连空气中都弥漫了浮燥的气息。由谁来主持家政呢?正宗的贾家四大小姐,也就是剩下她一个人了。她果然不负众望,一上来就思路清晰、条理明确、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兴利除夙弊”,一整套开源节流的好办法,博得凤姐大声喝彩。如果放在现代,她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总经理的好人选。可是,这那个时代背景里,她能有什么样的好命运呢?贾元春贵为皇妃,还不是一样有苦无处诉嘛,贾迎春随遇而安,仍然过不了苦难婚姻的坎,贾惜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但凡有人的地方,怎会没有勾心斗角呢?她逃得了贾府,逃得出纷争的世界吗?
  然而,我为贾探春最后的命运而赞叹,是因为她终于摆脱了封建礼教对于女人的束缚。她远嫁番帮,那种残酷的妻妾制度,她的庶出的身份将不再是她心中的难言之痛,凤姐曾说“如今有一种轻浮人,多会为庶出而不要的。”正应了那句话:“不知哪一个没福的,为挑正庶而误了,也不知哪个有福的,不为挑正庶而得了去?”
  是的,得到她是一种幸福,而她也需要一个完全没有封建意识的男人,让她的才情美貌、秉性气度,象一棵独立特放的杏花,开得象霞光一样夺目和灿烂。她是报春的花,是《红楼梦》众女子中归宿最好的一个。
  曹雪芹重彩浓绘的薛、林二人,虽然她们的出类拔萃赢得世人的公认,但在我的眼中,她们或过于孤芳自赏,或沉绵于世俗泥潭,远没有一个贾探春给人以希望、以勇气,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另一番天地中……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但不能否认,几千年来,这种文明没有糟粕吗?不该有所摒弃吗?《红楼梦》中这么多不能不说是优秀的女子为什么惨遭凋零?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何等惨痛的场面!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下,不管是才情非凡,别样心肠,统统没有出路,那根本不是一个女人生存的社会,那是一个吃女人血而又吃得堂皇之至的社会。覆巢之下,夷有完卵?
  贾探春,是曹雪芹宠爱你,还是命运宠爱你?总之,我为你喝彩!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43
巧姐

巧姐.jpg (37.8 KB, 下载次数: 37)

巧姐.jpg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43
巧姐亦算金陵十二钗之正册,实在让人匪夷思浅。怎么说这十二个女性乃是堂堂金陵全省十二个冠首之女子,巧姐无论是什么角度都无法与其他女性相比,她甚至连一个三等丫环的出场率还要低,真个一个月朦胧人朦胧。本来不想写她,但一来十二钗提及了十一,还是一位不提好象也不对,但又不知从何处去写她,还笑君点了名要看怎么写巧姐,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算是对准了穴位,点了我的命脉了。
  曹雪芹对他的十二钗正册人物,每人都有至少一部的独立的篇章,唯独对这个巧姐在前八十回没有。《红楼梦》是曹公未完之璧,想必在后三十回中当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可惜不能看见了。现今我们只能在残稿中寻找蛛丝马迹。
  从太虚幻境的册子中看到:在一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在里面纺织。判词写道:“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红楼梦》歌云:“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那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看得出,畿语和曲子预示着巧姐的命运:劫后余生,逢凶化吉,并在乡村过着耕织纺布的生活。这其中,刘姥姥起了拯救巧姐的关键作用。巧姐获救之后又花落何方呢?曹公草蛇灰线,早就伏笔于千里之外: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府正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在一次大观园的家宴之后,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和巧姐交换了一对果品,佛手和柚子。佛手:指点迷津之意。柚,柚子本是一种落叶乔木上的果实,又叫文旦,味酸甜。这里“柚”指姻缘。预示着巧姐将落于“荒村野店”,嫁于板儿为妻。一个候门千金、大家闺秀,就这样成了“草民”。
  可悲?可贺?
  贾巧姐作为贾琏和凤姐之女,她的爷爷是当今赫赫的荣国公,她的外公是金陵节度使之弟,她的母亲是荣国府威重令行的当家二奶奶,谁敢得罪呀?然而,巧姐在幼年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呵护,她的奶妈竟敢拧她――琏二奶奶的独生女儿以泄怒气,可见凤姐儿的不得人心。也许这个奶妈将在贾府溃败之时,落井下石,报复于巧姐也未可知。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猜测。以贾琏之好色,终日在外游荡,不务正业;凤姐之贪财,一心“机关算尽”,绞尽脑汁,他们对女儿的关爱实在少之又少。在前八十回中,作为父亲的贾琏对这个女儿从不过问,视有似无。由此推想,巧姐的童年该是多么孤单。她对豪门生活会有怎么样的感情?会完全摈弃尘世财色,过一个纯洁而又简单生活的自由人生?
  也许归隐乡村是曹雪芹的理想生活。他借秦可卿之口嘱凤姐贾家后事,若有一天家庭遭变故,子孙退下来在田庄里读书,做一个养性怡情的田园人。但我们不禁要问,子孙读书为什么?难道就是为读书而读书吗?陶渊明的“世外桃园”是没有的。《红楼梦》中也写到性情人物,如冯渊,一个年青公子,读书玩乐,过得虽不十分富裕,但也丰衣足食,家里呼奴唤婢的,可他连一个自己看上的女子都娶不到,反而为此命丧黄泉。还有一个石呆子,并不惹人是非,因为收藏了十把古扇,从此祸起萧墙,惨遭权贵的迫害,家破人亡。再就是此书的重要人物甄士隐,一位家境殷实、与世无争、乐善好施的乡绅,也并没有得罪任何人,相反对新贵贾雨村还有知遇之恩、救济之情,但贾雨村有没有知恩图报呢?没有,相反,在他投靠贾府之后反而恩将仇报,使恩人之女英莲(应怜)落入呆霸王薛蟠之手,日后惨遭荼毒。够了,这些足以说明与世无争、洁身自好、隐居田园的读书人也不能逃脱人世的悲欢离合。
  巧姐落入乡村以后,有没有从此远离是非、过着清静怡人的生活?《红楼梦》正面是无法找到的,但我们不妨可以借看一下其他乡村的女人。象青儿的妈,男人没本事挣钱养家,只会在家抱怨,生活的重担会压在巧姐的身上,她要承受官僚、地主、男权等多重压迫,还要承受贫困的煎熬,为了生计,渐渐把她变成贾宝玉所痛恨的一样:出嫁前是一颗宝珠,嫁了人以后就没有了宝气,是颗死珠了,再后来竟是鱼眼睛了。好象那个抱着小兄弟的二丫头,(虽然只点缀了几笔,但足以让人过目不忘)在贾宝玉眼中还是一颗宝珠,一旦嫁了人,成了某某家的,就是死珠或者鱼珠了。以后的巧姐说不定还要涎着脸皮向她尚在京中的富贵亲戚告贷呢,如果真被逼到那种境地,那巧姐心中的悲哀一定会远远大于刘姥姥。
  然而,曹雪芹的心愿肯定不愿巧姐落到这般地步,否则他的“留余庆”岂不空话?也许他心目中的巧姐应该在乡村过着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了。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44
最爱红楼

红楼.jpg (40.41 KB, 下载次数: 35)

红楼.jpg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1:46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锋芒毕露,最后凄凄惨惨地不幸天折 !

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是“护官符”说的“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的小姐;嫁给荣府贾琏为妻。她的姑母是贾政的妻子,即宝玉之母王夫人。王熙风掌荣府管家大权的时代,已是这个家族走下坡路的时期了。王熙风实际上是荣国府日常生活的轴心。她姿容美丽,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秦可卿托梦时说她:“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有日理万机的才干。然而她心性歹毒,为了满足无止境的贪欲,克扣月银,放高利贷,接受巨额贿赂,为此可以杀人不眨眼,什么缺德的事全干得出来,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女魔王。她的才能和她的罪恶像水和面揉在了一起。因此当贾家败落时,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她,将要凄惨地结束其短暂的一生!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说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不在凤姐之下。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后来她被其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的先人因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贾家门下,靠贾家的势力起家的。这个孙绍祖家资饶富,并且“应酬权变”,在官场中很走运,正在兵部等待提升,所以贾赦就选他做了“东床快婿”。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候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宝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就是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人早亡。 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因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的“戏”并不多,其形像也并不丰满;她的重要性在于体现全书的主旨。秦可卿者,“情可轻”也。“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便是对她的性格的本质概括。作者意在通过她与贾珍的私通乱伦,以表现贾府在精神道德上的腐败,亦即“败家的根本”;通过她那豪奢至极的丧事,写贾府豪华中的衰败。她托梦凤姐的那些话,是贾府较为清醒的统治者的共同预感和隐忧。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人空门,这是一层含义;她又有“洁癖”,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是她尘心末断的一个根据。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生女。判词前的画面暗示她将嫁给一个庄稼汉,成为做饭纺织的农村妇女。从锦衣玉食的公府千金,沦为喂猪打狗的农妇,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在作者看来,这也是命运的戏弄。有人根据甄士隐<好了歌解注>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句的提示,推测巧姐要被卖到妓院为娼,后被刘姥姥救出,同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结为夫妇。这个推测从书中可以找到根据。第四十一回写巧姐和板儿交换柚子和佛手的情节,很可能是预示他们未来的关系。板儿是农家孩子,将来是农民无疑,嫁给他才能纺线织布。高鹗续书写贾环、贾芸、王仁等人设圈套要把巧姐卖给一个外藩的郡王作安,刘姥姥偷着把巧姐接到乡下,由她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儿子(并且是个秀才!),和作者的原意就有相当距离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是宝玉的亲嫂子。她与其夫贾珠婚后生了贾兰,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纨同其姻娌王熙凤为人恰恰相反。王熙风像一团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凤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块面团;王熙凤贪求无居,她与世无争。在大观园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她不注意别人,别人也不注意她。贾家没落后,贾兰要靠读书求取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一个大大的官;李纨要因此受诰封,“戴珠冠,披风袄”,荣耀一番。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7:49
标题: 幽默豁达的史湘云
史湘云是一个豪爽,豁达,活得较为超脱,颇有名士风度的女孩子,但纵是如此,还是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湘云出场很晚,直到二十回才露面。湘云的出场与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寥寥数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


    湘云很调皮,常爱着男装: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褙掩衿银鼠短袄……脚下也穿着唐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四十九回)
    史湘云这样作的动机,一是要显得自己豪爽,二是想造成喜剧效果,三是以名士自居,想作出些独特举止,不肯混同于一般脂粉。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罗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且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v。为此得罪了期五,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幼稚。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三十一回,宝钗还介绍了湘云这种幽默的天性:
    “……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象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


    就是行酒令,湘云也不忘记幽默: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这种古怪的酒令也只有湘云能想出来。酒底也古怪:‘要关人事的果莱名。”结果,湘云按此说出了绝妙的酒面、酒底。

    酒面是: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湘云不但幽默,还是个超脱于礼俗之上的女孩子,是什么性格就表现什么性格,绝不矫揉造作。湘云曾将葵官扮作小子,改名韦大英,取“唯大英雄能本色’’之意(第六十三回)。这句话用来指湘云,倒也合适。
    湘云醉眠芍药荫,是其豪爽性格的一次集中体现: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真正在人生趣味、价值观方面,与宝玉相一致者,可能是湘云。

湘云1.gif (28.1 KB, 下载次数: 33)

湘云1.gif

湘云2.jpg (15.76 KB, 下载次数: 28)

湘云2.jpg

湘云3.jpg (20.67 KB, 下载次数: 31)

湘云3.jpg

作者: vanhch    时间: 30.8.2007 18:56
标题: 化 雪 袭 人?
贾府中有两个"没王法"的,一个是鼎鼎大名的焦大,恨不得当着千二百人的面,"胡沁"主子的不正当男女关系。还有一个是贾链的心腹小厮兴儿,在尤二姐、尤三姐面前借着酒劲儿把贾府的姐儿、妹儿、奶奶一通解读,于是好。"大菩萨"、"二木头"、"玫瑰花"、"风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姓薛的"……兴儿的话可以说是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继续、补充、发展,兴儿的话也比冷子兴有"民间味",听来让人喷饭。
  "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名什么宝钗,竟是从雪堆里出来的。"
  兴儿虽是贾链的心腹小厮,群芳争研的大观园内帏却还是他的禁地,所以提起宝钗他只能说"姓薛名什么宝钗"。比不得对他的主子奶奶王熙凤那样知里知外,大概凤姐肚子里有几根蛔虫他都能诌它一诌。这样看,宝钗冰肌玉骨的雪身是摆在脸上,让人一目了然。 《红楼梦》中宝钗的意象便是雪。
  她住的蘅芜苑"雪洞一般",石兄怀她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及至"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一回,六首咏海棠的诗几乎首首里都有以冰雪为意象暗写宝钗的诗句。"雪为肌骨易消魂","出浴太真冰为影","秋阴捧出何方雪"……简直雪崩了,满眼都是雪。
  借"雪"看宝钗,切中肯綮也。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最先衰败的是薛家,"薛公子幼年丧父",薛家便只剩下一对孤儿加一个寡母。虽还有"百万之富",也是等着薛蟠坐吃山空。
  在那个时代,光有钱还没能万能,有钱是"不着急,也没办法"。薛蟠两次人命案都不得不仰仗贾家和王家的势力来消祸。夏金桂说得好"谁还不知道你薛家有钱,行动拿钱垫人,又有好亲戚挟制着别人"。可是一点都没落。
  对于"雪"来说,"化"即意味着死亡,为了阻止这"化势",薛家合家老小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贾家的希望在贾宝玉身上,薛家的希望则在薛宝钗身上。
  不知薛姨妈是不是狠了一下心,也要送女儿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以攀个皇亲国戚当当。说得好听"近因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官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其实要把"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的薛宝钗怎么折腾 ,还难说。
  就是不知怎么搞的,大美人、大才女薛宝钗落选了,一落落到了大观园,宝儿爷成了薛家的一根救命稻草。
  金鸳鸯说:"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
  薛宝钗正好相反,没嫁成"宝皇帝"便想着嫁"宝玉",也不算下嫁就是的了。


且说石兄"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正巧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云游至此,石兄千求万要,想两仙人携他到红尘潇洒走一回。仙人答应了,于是好"一段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故事"由此而来。
  即答应了石兄给他一个红尘经历,茫茫、渺渺便不能开空头支票。言及贾宝玉"衔玉而生"时,脂批云"石兄有了着落",两仙人果真把石兄送到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还不算,贾宝玉和薛宝钗比通灵,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癞头和尚?不是茫茫大士还会是谁?原来宝玉和宝钗的"金石良缘"是他个老秃做的好事。
  就此看,宝钗落选是必然,首先一个,"宝皇帝"没有衔玉而生,她不是很听命"金玉良缘"吗?人家没有玉,你有什么办法。其次,即使"宝皇帝"有玉,只要皇帝看不上她,她吃了豹子胆,再借个胆子给她,她也不敢死揪着"金玉良缘"不放!
  "金玉良缘"其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 。
  借住梨香院后不久,薛姨妈就放出风来"我们家宝钗是有金的"。这话如同是一粒孕育着宝钗将成为宝二奶奶之事实的种子,借着一块"金玉良缘"的沃土深深扎根到贾府上上下下的人心中。

  依照薛宝钗的性子,她对自己娘那一干人等极力肯定的"金玉良缘"是绝对的服从,虽然莺儿欲泄露癞头和尚的话时,她嗔她多事;虽然薛姨妈在贾母面前提"金玉良缘"时她总是无趣地走开,虽然贾宝玉打着梦的幌子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她--"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她还是咬定宝玉不放松,"嫁"就一个字。
  客观点儿说,宝玉对宝钗不是无动于衷,宝钗对宝玉也很有心有肺。在黛玉和宝钗之间,宝玉有一个徘徊选择的过程。宝钗对宝玉感情的逐渐滚热也使"金玉良缘"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理论,毕竟有一方在"爱"。
  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红楼梦》中有好几对可以拿来与宝玉宝钗的婚姻做比较。迎春之于孙绍祖是一场纯粹的金钱交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卖给我的!"这样的婚姻悲剧,只能使我悲而不能让我叹,总之,痛苦,迎春一个人承当。她直了喉咙一嗓子:"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说"不信"只是言语中发狠,到头来她贾迎春不相信命运谁相信?
  另一对是薛蟠和夏金桂,无巧不巧一对这样的活宝聚了头。一个一门心思声色犬马;另一个千方百计尊荣养富,还要"炸焦骨头下酒"--我真是开眼界了!薛蟠又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三不知地把陪房丫头给摸上了";夏金桂连香菱都容不得,生出"宋太祖灭南唐之意",非除之而后快……薛蟠和夏金桂配成了夫妻简直就是用两个原本分置的闹剧舞台拼成了一张颠鸾倒凤的喜床--更加龌龊不堪,让人一看就要担心着下一个不幸的将是谁,以及这两个活宝什么时候能歇一歇。
  宝玉与宝钗的婚姻的韵味却大大超过了以上两者,宝钗与宝玉之间有一个相当漫长以至充分的情感纠缠阶段。
  要说迎春、孙绍诅,薛蟠、夏金桂之间的婚姻如何单调乏味,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健康婚姻所应具有的内在感情因素。要说宝钗宝玉之间这段近乎反动的"金玉良缘"如何演绎得这样耐人寻味,那便是宝钗对宝玉有了感情--"宿孽总因情"也。
  宝钗对宝玉可以说是日久生情,在一起那么长时间,宝钗得以接触的异性又极有限,到了相应的年龄,不痴情也怀春。宝玉的外表、才气也足以打动芳心。他虽有点儿痴,却是情痴而非智痴,这种人还是讨人爱的。贾赦老说得好:"自古嫦娥爱少年……多半是看上宝玉了。"
  大观园中对宝玉存爱慕之心的岂止黛钗?晴雯、鸳鸯、以至尼姑妙玉……
  "金玉良缘"获得 "情"的支援,真真应了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宝钗宝玉之间没有感情的纠葛,而是要赤裸裸地赶鸭子上架,强配鸳鸯,那么"木石前缘"胜"金玉良缘"胜得都不壮观,那么《红楼梦》失色肯定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既然宝钗对宝玉有爱那就让我们来耐心看看。"化雪袭人"的奥义也由此可知。
  宝玉挨了老子的毒打,脂胭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批了一段话:"严酷其刑以教子,不情之中十分用情……"
  这话可以说是脂胭斋老头点评《红楼梦》的情感落脚点。脂胭斋是《红楼梦》中"宝钗式爱"的书外呼应。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对"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的严父之爱还点一下认同、赞许的头。
  "宝钗式爱"是什么?说白了是将生活上的关心和对生命的关怀简单地且带点儿自负地划一个等号;以自身的价值标准(落后的,反动的)要求别人,从而将只能产生在自己价值体系中的幸福感也幻想到价值站位完全不同的那人身上。
  薛宝钗一直劝宝玉读四书五经,因为什么?因为她爱宝玉,她希望宝玉金榜提名、长安观花。有了功名下半辈子的吃穿用度不愁自不必说,贾府也将因此而继续发扬光大。至于她嘛?宝二奶奶的位置也坐得更货真价实、风光无限些。
  及至宝玉身边"宝钗式爱"的始作俑者、集大成者花袭人,"宝钗式爱"便被演绎得更淋漓尽致。
  有袭人在,宝玉肯定不会冻着、饿着,甚至不会饭后存着食。王夫人夸得好:"你们哪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有造化的能够得她长长远远的伏侍一辈子也就罢了!"
  正是因为有了花袭人,怡红院这处理想国最终才会被里应外合地攻破。死了晴雯,出家了耶律雄奴,四儿也惨,"她家的叫来,领出去配人"。贾母说王夫人"老实",其实她害起人来一点都不含糊。
  怡红院被一通扫荡,大观园被查抄,花袭人不用再担心宝玉会有"不才之事"了--她早跟宝玉"不才"过!奸喊捉奸,妙!
  宝玉被鞭笞后,宝钗和袭人各说了句近乎一模一样的话。"但凡听我一句话。"(袭人),"听人一句话。"(宝钗)。是啊,早点儿听她们两位大贤大德之人的话……退一步讲,早点儿没听,只要以后听了,宝玉岂止不会被老子毒打,连"正果"都修成了。
  谁修成了正果?甄宝玉!


凭最简单的物理知识我们就会知道,雪化是要吸取外部的热量的,所以化雪的天比降雪的天冷好多。
  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硕果兼殉葬品,对现实的绝对服从、听命以至固步自封决定了她这雪必然要化掉。可问题没这么简单,临死的总要找个垫背的。贾宝玉便是她为自己寻找的以提供"化"--死亡--的热量的对象。
  她还打着"爱"的大旗,更让宝玉防不胜防,贾宝玉可不是被她吸去了大半条命!罗兰夫人曾说: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我套用一下:爱!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在和平安全的环境中贾宝玉不需要担心什么大刀、长矛,他绝对不会有生命安全的问题,他的生活也无须为任何物资操心。然而另一方面的威胁却也因此而生。对于叛逆,最难突围的一重罗网也是最具杀伤力的一锏便是"宝钗式爱"。
  "行尸走肉"在存在层次上还算有口气,但在意义层次上却怎么看也不见活气!熟悉中国传统的人都应知道我们对精魂傲骨之畏远远超过了对行尸走肉的忧,贾政发了狠要把宝玉这个叛逆的种子给勒死给打死;贾母、王夫人、薛宝钗、袭人一心想着把宝玉回炉重造,以成正果……
  这是我们的悲哀。


有人经常开这样的玩笑:找情人要找黛玉那种,讨老婆要讨薛宝钗式的。这我懂!林妹妹有情调,只是身子弱了点儿,当情人真真适合,保准浪漫、激情双丰收。薛宝钗看来是有帮夫运,枕边风也肯定吹得醍醐灌顶,往往能挽成功男人们于失足边缘,壮实丰满的身体也"可持续利用"。
  可情人黛玉、老婆宝钗的前提是你必须和宝钗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放到《红楼梦》中,你只能是贾政、贾雨村、贾兰(我可是尽量选好的)式的人物,而万万不能像宝玉一样骨子里有叛逆情结,不然你就做好被你的"薛宝钗夫人"给"吸"凉了,"吸"干了的准备吧!


看宝钗真是不得不捉住她丰美的身体多看上几眼。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情和欲方面的分工是很明确的。林妹妹神仙妃子下凡,脱俗得一星子尘灰都不沾,质本洁来还洁去。而宝钗?浑身埋满了"欲诱饵",谁稍不留神,就会上钩。她的钓法且大有姜太公直钩垂钓之风,愿者上钩--她总是那样的坦然,似乎一点儿都不知道自己在钓别人,境界恍然比太公还高。
  责备女人不守妇道,常常会用一个词:水性杨花。看得出来曹雪芹在写薛宝钗这个正统榜样人物时有意在这方面做了文章。薛宝钗做为榜样肯定不"水性"非"杨花"。
  为了保持她正统的汁味,又不露声色地顺手一击,曹雪芹为她这个女人选择了特殊的存在样式--雪。 雪依旧还是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再怎么说也还是"水性"。
  女人不是非要像多姑娘儿那样"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且"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才能成为"诱惑中的诱惑"。冰美人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多尊重--却"淡极始知花更艳"。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薛宝钗是大贤大德……
  薛宝钗脑子里究竟想的什么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迷,她一直把"不能够移了性情"挂在嘴边上倒是真的。这不得不让人要考察考察她的"性情",谨防口不应心。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回,薛宝钗不仅用金蝉脱壳陷无辜的黛玉于不仁不义之地。那段心理活动更有点儿"泄露天机"的味道。小红和坠儿的谈话怎么也听不出"奸淫狗盗"来,偏偏她那么认为了,若不是她的心里有某种预备。恐怕她反应出"奸淫狗盗"来的速度不会有那么快!
  "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她可是这样责备黛玉来着,黛玉不过是几句诗:"良晨美景奈何天","纱窗没有红娘报"。她却对"从古至今的那些奸淫狗盗"的人那样痛心疾首,那样"心有灵犀"--小红和贾芸传了块帕子,她便知道人家奸淫狗盗。事实上贾芸和小红并不是什么奸淫狗盗,人家是一见钟情,是自由恋爱。
  在贾府里宝钗处处显露其大度能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但她的骨子里却是刻薄不让黛玉,"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她一反风格地来了一首讽刺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看毕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我不是认为薛宝钗没有权利刻薄别人,我只是认为按照薛宝钗一贯的风格她这么"毒"地讽刺未免有些滑稽,不是把她平时那些给别人的恩惠的老底、真面目全给交代了?
  薛宝钗的内心都被扭曲成麻花了。


薛宝钗只剩下那丰美的身子"可爱",她也是被害成这样的就是的了。贾元春出来省亲说的第一句梯己的话便是"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若不是实在被折腾得吃不消了恐怕元春是不会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元春和宝钗在某中程度上是一类人,我总在想倘若薛宝钗当日也被选中,遭了罪后,她是不是也能像元春一样有这么一丁点儿觉悟,还是"胳膊只折在袖子里",牙被打掉了,往肚子里咽……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33
标题: 红楼梦精典对白




经典片段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经典片段二――“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
    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
    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
    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
    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
    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
    ……





经典片段三――“也亏你倒听他的话。”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
    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35




经典片段四――“你死了,我做和尚”

      ……
    “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二爷也全当我去了。”
    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
    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
    林黛玉道:“我死了。”
    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
    “想是你要死了,胡说些什么!你家到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明儿我倒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
    ……






经典片段五――“你放心”

      ……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紧上来问道:
    “你又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
    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
    “你先别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蹦起来,急得一脸汗。”
    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进前伸手替他试面上的汗。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
    “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





经典片段六――“你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
    不料自己未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你又来做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做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
    宝玉上来忙悄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见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远你?“
    林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疏远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是为我的心。”
    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只知道你的心而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






经典片段七――“原来是只呆雁”

      ……
    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
    宝钗道:“你又经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风口里?”
    林黛玉:“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
    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
    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走了。”
    口里说着,将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摔来。宝玉不妨正打在眼上,“唉呦”了一声。
    宝玉正自发怔,黛玉将帕子摔了过来,正碰在眼上,倒唬了一跳,问是谁。
    黛玉摇着头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
    宝玉揉着眼睛,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了。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37




经典片段八――“……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
    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
    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







经典片段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
    林黛玉信步便往怡红院中来,原来是李宫裁、凤姐、宝钗都在这里呢,一见他进来都笑道:“这不又来了一个。”
    林黛玉笑道:“今儿齐全,谁下帖子请来的?”
    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哪去了?”
    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
    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
    ……
    林黛玉道:“我吃着好,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
    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
    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
    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






经典片段十――“……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
    宝玉听他提出“金玉”二字来,不觉心动疑猜,便说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
    林黛玉听他这话,便知他心里动了疑,忙又笑道:“好没意思,白白的说什么誓?管你什么金什么玉的呢!”
    宝玉道:“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
    林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 ,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宝玉道:“ 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39




经典片段十一――“独你来,我是不给你吃的……”

      ……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上为台,下为皿,音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
    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
    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






经典片段十二――“……谁不知我是姨娘养的,……”
      ……
   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的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
    李纨急的只管劝,赵姨娘只管还唠叨。
    ……








   经典片段十三――“……冷月葬花魂”

      ……
    黛玉笑道:“倒要试试咱们谁强谁弱,只是没有纸笔记。”
    湘云道:“不妨,明儿再写。只怕这一点聪明还有。”
    黛玉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三五中秋夕”
    湘云想了一想,道:“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
    黛玉不语点头,半日随念道:“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湘云也望月点首,联道:“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黛玉笑道:“又用比兴了。”
    ……
    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
    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
    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41



经典片段十四――“……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
    (晴雯)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
    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
    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
    ……  
   (晴雯):“……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说毕又哭。……
   (晴雯)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
    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







经典片段十五――“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後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





经典片段十六――“……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
    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
    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
    “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42



经典片段十七――“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函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
    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  
   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





经典片段十八――“…以後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後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
   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後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便後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





经典片段十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
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
    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会迎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
    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
    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
    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性情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後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後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43



经典片段二十――“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 ’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





经典片段二十一――“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
    “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
    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
    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44




经典片段二十二――“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
    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
    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着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






经典片段二十三――“你还要比?你还要笑?”

      ……
    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
    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着我比戏子取笑。”
    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
    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
   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轻贱呢。是这个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45




经典片段二十四――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
    宝钗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
    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三人果然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
    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
    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
    因念云:“无立足境,方是乾净。”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
    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後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是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46





经典片段二十五――“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
      ……
鸳鸯道:“……这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里怨言还罢了,算是偏心。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
探春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
宝玉道:“谁都象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语,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比不得我们没这清福,该应浊闹的。”
尤氏道:“谁都象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
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
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
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众人不等说完,便说:“可是又疯了,别和他说话才好。若和他说话,不是呆话就是疯话。”
喜鸾因笑道:“二哥哥,你别这样说,等这里姐姐们果然都出了阁,横竖老太太,太太也寂寞,我来和你作伴儿。”
李纨尤氏等都笑道:“姑娘也别说呆话,难道你是不出门的?这话哄谁。”
说的喜鸾低了头。
    ……

作者: vanhch    时间: 4.9.2007 21:46




经典片段二十六――“今儿贵脚踏贱地”
      ……
说话之间,贾琏已走至堂屋门,口内唤平儿。平儿答应着才迎出去,贾琏已找至这间房内来。至门前,忽见鸳鸯坐在炕上,便煞住脚,笑道:“鸳鸯姐姐,今儿贵脚踏贱地。”
鸳鸯只坐着,笑道:“来请爷奶奶的安,偏又不在家的不在家,睡觉的睡觉。”
……
贾琏笑道:“好姐姐,兄弟有事相求。”说着便骂小丫头:“怎么不沏好茶来!快拿干净盖碗,把昨儿进上的新茶沏一碗来。”说着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年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
鸳鸯听了,笑道:“你倒会变法儿,亏你怎么想来。”
贾琏笑道:“不是我扯谎,若论除了姐姐,也还有人手里管的起千数两银子的,只是他们为人都不如你明白有胆量。我若和他们一说,反吓住了他们。所以我‘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
……
贾琏见他去了,只得回来瞧凤姐,凤姐因问道:“他可应准了?”
贾琏笑道:“虽然未应准,却有几分成手,须得你晚上再和他一说,就十成了。”
凤姐笑道:“我不管这事。倘或说准了,这会子说得好听,到有了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 谁去和你打饥荒去。倘或老太太知道了,倒把我这几年的脸面都丢了。”
贾琏笑道:“好人,你若说定了,我谢你如何?”
凤姐笑道:“你说,谢我什么?”
贾琏笑道:“ 你说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平儿一旁笑道:“奶奶倒不要谢的。昨儿正说,要作一件什么事,恰少一二百银子使,不如借了来,奶奶拿一二百银子,岂不两全其美。”
凤姐笑道:“幸亏提起我来,就是这样也罢。”
贾琏笑道:“你们太也狠了。你们这会子别说一千两的当头,就是现银子要三五千,只怕也难不倒。我不和你们借就罢了。这会子烦你说一句话,还要个利钱,真真了不得。”
凤姐听了,翻身起来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如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我嚼说我的不少,就差你来说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贾琏笑道:“说句顽话就急了。这有什么这样的,要使一二百两银子值什么,多的没有,这还有,先拿进来,你使了再说,如何?”
凤姐道:“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忙了什么。”
贾琏道:“何苦来,不犯着这样肝火盛。”
凤姐听了,又自笑起来,“不是我着急,你说的话戳人的心。我因为我想着后日是尤二姐的周年,我们好了一场,虽不能别的,到底给他上个坟烧张纸, 也是姊妹一场。他虽没留下个男女,也要‘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才是。”
一语倒把贾琏说没了话,低头打算了半晌,方道:“难为你想的周全,我竟忘了。既是后日才用,若明日得了这个,你随便使多少就是了。”
    ……


作者: vanhch    时间: 7.9.2007 20:25
标题: 《红楼梦》常见问题集锦
1.《红楼梦》原著的作者是谁?

作者为曹雪芹。但一直有作者为他人的观点存在,可惜这些观点持有人一直拿不出有力证据,所以一般不予理会。现在通行本一共一百二十回,最后的四十回,也就是八十一回到一百二十回。属于一种续书,作为一般认为是高鹗,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故付原著流传。


2.初涉红楼一般必读的参考文献读物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帮助解读红楼诗词曲赋深意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 关于红楼的考证

周汝昌《红楼艺术》 -- 有关红楼艺术的介绍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 -- 了解红楼八十回后的情节


3.关于林黛玉所说的一句“放屁”粗话

黛玉说出如此粗口,乍一看可能另人大跌眼镜。要说这也有什么艺术之说当然也牵强,一般认为这便是黛玉爽直、“真我”之处,换做宝钗是断然不会这么说的。再者,这也说明宝黛二人两小无猜,亲密度可见一斑,若是平常不甚亲密之人,又怎会如此说呢?还有可能是因为小说在清末的时候是比较下层的文学形式,既然曹公要借这“比较下层”的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那可能就尽量往通俗方面靠拢,所以红楼里就出现了许多俗言、土话,以及这些伦理是比较粗俗的话。但毕竟曹公是极有思想境界的人,最终的红楼梦也没能“俗”,而这些东西变成为红楼“靠俗”的遗留,形成红楼的独特艺术风格。


4.宝玉送黛玉两块旧帕有何深意?

这个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细品:
1。手帕在古代应是作为定情物的
2。旧帕留有宝玉的体温、温情、体贴……
3。见此帕如见人……
〈另:参见再生花一文〉
http://plava.bjzx.net/sini/bak/a ... =309&classid=10


5.佛手为何物?为何探春不让板儿吃?

一种散发香气,行如佛之手掌的瓜果。佛手可以泡茶,做菜,但没加工过一般是不吃的。所以探春的那个是摆设和散香用的,再者也不能生吃,所以就不让板儿吃了。


6.晴雯的判册图画为何意?

晴雯判册图: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渲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若说这是晴雯身处的社会环境污秽不堪,有些牵强。因为判册中的画皆意喻人物最终命运,而这图意喻晴雯身处的环境显然不通。所以还应该是结合晴雯最终的结局。这幅图实为“遮月图”。晴雯既喻为“霁月”,而图中皆“乌云浊雾”,这便好理解了:晴雯最终因“诽谤”而“玷污”,导致“寿夭”,但她始终是冰清玉洁,只是“担了虚名”,因此就像“霁月”被乌云遮住,虽似被“污”,但本质始终洁净无比!


7.为什么贾府的丫头如此惊恐被撵出府去?

因为贾府的丫头都是买断终身的,所以就算是被撵出去,还是贾府的丫头、奴才,但却无法在贾府伺候,也就得不到利银,又无法自主寻找别的营生养活自己,对于在府中相对的有吃有穿,被撵出去后的境遇可想而知。再者,被撵出去的丫头通常都是因为什么“勾引主子”、“轻狂放纵”等污秽的罪名,这要是被撵了出去个姑娘家家的以后还怎么做人?这在当时女性名节第一的社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8.神瑛侍者、顽石与宝玉

因为红楼各个版本不同,所以有朋友阅读时会出现歧义。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各个版本是这样的:
脂本:顽石-通灵玉(宝玉所衔);神瑛侍者-宝玉
程本:顽石-神瑛侍者-宝玉(程本胡乱改写,导致曹雪芹原意丧失)


9.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及《红楼梦》十二曲分别都是写谁的?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凤姐: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
人作笑谈.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
端实在宁.


《红楼梦》十二曲

[终身误]――宝钗

[枉凝眉]――宝玉、黛玉(也有说是宝钗、黛玉,但通常认为是合写宝黛,至于其它的说法更不必理会)

[恨无常]――元春

[分骨肉]――探春

[乐中悲]――湘云

[世难容]――妙玉

[喜冤家]――迎春

[虚花悟]――惜春

[聪明累]――凤姐

[留余庆]――巧姐

[晚韶华]――李纨

[好事终]――秦氏


10.贾琏为何称为“琏二爷”?

贾赦似乎只有贾琏一子,却为何被称为“琏二爷”呢?说法不一,但比较可信的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曹雪芹原构思中贾琏还有一位哥哥,但是后来越写越觉得没用,所以删掉了,但琏二爷这个名号却疏忽了,一直留了下来。还有一种是认为《红楼梦》中贾琏原就有一个哥哥,只是现存的八十回中并未出现。贾琏的哥哥叫贾瑚。此点为周汝昌先生考证结果,详细考证过程请参阅周汝昌先生相关著作。


11.《红楼梦》的手抄本有多少种?

一共有十三种。分别为甲戌本、庚辰本、已卯本、戚序本、南图本、蒙府本、舒序本、杨藏本、梦觉本、郑藏本、列藏本、靖藏本和新近发现的北师大本。其中,靖藏本已遗失。


12.曹雪芹原稿中史湘云的结局问题

前面我们说过,因为八十回后的原稿丧失,致使许多人物的结局不能确定。其中史湘云的结局无疑是争议最强的。根据曹雪芹的判词和判诗。我们能感觉到史湘云最后夫死早寡的命运,这也成为历来公认的结果。但一直有反对意见存在,清朝时有许多文人的笔记中,都不约而同的记载了一种红楼梦的抄本,这种抄本一共一百一十回,和脂砚斋批语中所说的回数相当吻合。书中虽细小情节各不相同,但有些情节却是一模一样,都提到了宝钗早死、宝湘白头。然而这种抄本在乾隆后就再无人提及,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原稿,有人认为是一种续书,至今仍是悬案。这种版本也就是常提到的“旧时真本”。

上世纪,周汝昌先生又再一次提出宝湘重会,遭来无数指责,而其中属对判词蔑视最为有力,大家都看到判词中“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于是认为周汝昌的观点不正确。可惜,至今持反对意见者对三十一回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理解也不统一。据此,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对于史湘云的结局最为有影响力的有两种说法。第一、嫁给卫若兰,后若兰早死,守寡;第二、嫁给卫若兰,后若兰早死,又嫁给贾宝玉,白首。当然此时的宝玉早已与以前的宝玉不一样,这里面牵扯到佚稿中甄宝玉的相关情节。


13.忠靖侯史鼎是什么人?史鼎和史鼐关系是什么?与史湘
云的关系?

第十三回出现的是忠靖侯史“鼎”(ding),第四十九回出现的是保龄侯史“鼐”(nai)(见庚辰本),史“鼎”和史“鼐”本是两个人。史“鼐”是史湘云的叔叔(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只有跟着叔父史鼐,第四十九回史鼐到外省上任,老太太留下了湘云),封“保龄侯”。第四回护官符“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有注“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可见曹雪芹心中史湘云的叔叔从来就是“保龄侯”而不是什么“忠靖侯”。蒙府戚序本的抄写者可能看过第十三回、脑子里有“史鼎”与史湘云有关的印象(第十三回忠靖侯史鼎夫人来时有批语说是“伏史湘云”),所以在第四十九回就把保龄侯史“鼐”改成了保龄侯史“鼎”。“鼐”和“鼎”看起来很象,抄错也有可能。


14.紫鹃和鹦哥

黛玉进府时,贾母曾将丫头鹦哥给了黛玉使唤,可后回中再未见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鹦哥应该就是后来的紫鹃。甲戌本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有脂评提及:……雪雁道:“紫鹃([脂评朱旁]鹦哥改名也。)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15.秦可卿之死

第五回判诗的画中,预示着秦可卿死于上吊,但是小说中又说秦氏死于病症。至于孰对孰错,经常有朋友问及。其实两种说法并不矛盾,秦可卿的死在原稿中是上吊自杀,因为她和贾珍[也就是他老公公]通奸,事情败露。所以上吊自杀,而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曹雪芹采纳了畸笏的意见删除了这个情节。现存甲戌本保留了这样一条回后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至于出于什么目的,现在并不知道。所以说秦可卿之死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还是符合曹雪芹的意思的。推荐看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辨》,以及刘心武的《红楼三钗之谜》做更多地了解。


16.“红学”是什么?“红学”是怎么来的?

“红学”指的是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说:“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红学”一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民国初年,松江县有个叫朱子美的文人,不攻《四书》《五经》,喜读小说。自言“平生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一天有个朋友来看朱子美,进门见他正埋头读书,便笑着问:“先生现治何经?”他答道:“吾之经学,系少一横三曲者。”朋友不解,他说:“无他,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原来“经”的繁体字写作“”,“”去掉一横三曲正是个“红”字,这个小故事流传开来,不久“红学”一词就约成定俗,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名称。光绪年间,北京士大夫阶层就以研究《红楼梦》为“红学”。民国初年,“红学”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如蔡元培、王梦阮等学者开始对《红楼梦》进行系统的研究。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


17.李宫裁是谁?

李宫裁就是李纨,珠大嫂子也是她。贾珠[贾政夫妇大儿子,早死]之妻、贾兰之母。


18.林黛玉的眼睛

第三回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历来被人称颂,但最关键的两句却各脂本均不相同,甲戌本又被涂抹。而现在通行的“两湾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则让人大倒胃口,因为后半句粗俗至极,而且完全不符合林黛玉的人物性格。

周汝昌早年曾细检甲戌原本,认为不是“含情目”而是“含露目”,红学界不屑。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汝昌到苏联察看列藏本,列藏本作“两湾似蹙非蹙I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字迹清晰,语言优美,当是曹雪芹原稿。但红学界某些人犯有严重的“文人相轻”的毛病,至今仍不承认,可列藏本所云确应该为目前发现的最好的描写。


19.宝玉将宝钗比杨贵妃,宝钗因何大怒?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宝钗为何因宝玉那小小的玩笑而大怒?宝姐姐向来以正统自居,很是在意自己的好形象。据正统史书记载,杨氏惑乱朝纲,误导朝政。封建社会所谓的“妖妇祸国”,是不好的象征。所以薛宝钗发怒也是情理之中。

另:雪芹曾多次将宝钗喻杨妃,比如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品读红楼者,往往会被红楼中所展现的万千奇幻世界所迷惑,有时会深处迷雾之中,百思而不得其解。个人的苦思苦想,领悟参透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有时也需他人之点拨。在下综合整理加工往日夜看众友讨论解惑之结晶,作此“夜看红迷常见问题集锦”,万望对各位品读红楼有所帮助,提供资料参考。而且,我们将在今后继续补充更新,添加更多网友提出的热点疑问,使资料更完整。能力所限,若有谬误荒诞之处,希望各位朋友指出!:)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46
标题: 红楼梦的画与图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的一部石头记问世后引出了多少悲欢。且不说书中宝黛钗的纠缠,也不说书外“红学”家们的评点,这回我们只谈一谈有关红楼梦的画与图。  



  照例,好书得配以好画,这就是牡丹还需绿叶扶的道理。实际上,好书配以好画便如虎添翼而图文并茂;而好画辅以好书则相得益彰而更为传神。

  对于作为我国国宝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说来,自也不会例外。据有关材料介绍,清代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1791-92)间先后刊出的《红楼梦》程甲本和程乙本,便已配有比较原始和相对刻工粗糟些的插图。捎后推出的几种评点本,也多配有类似的插图。其中,尤以清道光十二年(1832)刊出的王雪香评本红楼梦,更配有64幅插图。


  再后,至光绪五年(1879),还出现了作为单独画册的红楼梦插图,即改琦的《红楼梦图吟》。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石印的《增评补图全图金玉缘》《红楼梦》。内文便有华阳仙裔序、读法、批序、摘误、总评、论赞、或问、大观园图等。尤其是卷首有绣像一百二十幅,每回回前还有回目画二幅。至于插图最多的当是清光绪年间由上海广百宋斋铅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这部增评补图的红楼梦,共配有插图240幅,即每回两幅。据笔者的了解,民国期间,出过的红楼梦画册不多,大多在一些配有插图的红楼梦版本中,重印清代的有关插图。不过,除改琦外,像费晓楼、钱吉人和任伯年等近代著名画家,也曾画过一些红楼梦人物画。

  建国后,由于对《红楼梦》阅读和研究的重视,红楼梦的画和插图便有了更多的进展。早在五十年代初上海三民图书出版公司曾组织一些知名文学家和画家,绘制了红楼梦系列连环画,,后来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版。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也为红楼梦绘制了插图。八十年代,红楼梦的图和画更有了比较大的进展,由众多红学专家会评会校和标点的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那部《红楼梦》,便系由刘旦宅先生专门负责绘制插图;而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英译本《红楼梦》,则配以戴敦邦先生专门绘制的插图;与此同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又组织一批人物画专家,重新绘制了一套红楼梦连环画(一套16册)。近年来,海峡两岸更先后出版了郑家声先生和杨秋宝先生绘制的《红楼梦―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画集》和戴敦邦先生绘制的《新绘全本红楼梦》这样的大型红楼梦画册,而在去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更推出大部头的名家彩绘《红楼梦》珍藏本。此外,著名画家王淑晖、华三川先生等,也画了些相当精致的红楼梦人物画。前不久,中国画报出版社又重新推出由刘旦宅先生等著名画家绘制的《红楼梦连环画》(一套19册)收藏本。

  更要提的是前不久,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六卷本的《古本红楼梦插图绘画集成》,是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各种版本《红楼梦》小说及其相关作品中,择其精要,编选而成的。其中既包括了改琦(七香)的《红楼梦图咏》和吴岳(迪生)的《红楼梦七十二钗画笺》等图册,也收录了《绣像红楼梦(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程甲本),《绣像红楼梦》(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书屋木活字本)》(程乙本)、藤花榭刊本等珍罕版本的插图,共计四十余种,近三千幅。这可是研究和欣赏红楼梦的一大喜讯,只不过2600元一套的售价,有点让人望而却步。

  总之,目前,红楼梦的图和画已是品种繁多,精彩芬呈,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而目不暇接。不过,同《红楼梦》这部伟大和不朽的作品相比较,它的插图和画册仍然显得有些单薄而不那么协调。相信在文学家和画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后将会有更多、更好的红楼梦插图和画册出版。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47
标题: 红楼梦的画与图
有关红楼梦的图和画大体上可分为插图、画册、年画、连环画、明信片、火花、唱片封套和纪念邮票等。大体上有以下一些主要的。

  一、 清代和民国年间

  1、《红楼梦图吟》,(清)改琦绘,有图50幅。系光绪五年(1879)木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8月曾出线装本,定价198元。河北美术出版社96年8月也重印过平装本,定价25元。另江苏广陵刻印社也曾于1997年重印过此画册,6开线装一函四册。有人曾在《旧书信息报》上拟以360元转让此重印本,而另一清光绪年间的木刻本,虽仅有三册而少一册(仅有图38幅),但有人仍拟以3800元的标价在《旧书信息报》上转让此一清代画册。另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还重出了此画册的箱装本。

  2、《增刻红楼梦图吟》,(清)王墀绘,二册,其中,上册为图册,有图120幅,清光绪八年(1882)11月石印。

  3、《红楼梦写真》,(清)王钊绘,现存一至三十二回插图64幅。从画上题词看,这些画可能绘于清光绪十四年前后。山东人民出版社曾于1982年重印过此画册,改名《红楼梦插图》。

  4、《石华馆红楼花影印谱》,(清)蒋霞倩编绘,石印图102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印行。

  5、《红楼梦彩色画卷》,清代画家绘,早年流失国外,现存俄国。据二十年前曾看到过此画卷的红楼梦专家疲艘徊噬逗炻ッ巍坊婊志福绺裼牍谙凹卟煌档糜坝×鞔5复嘶砟茉缛栈毓樽婀?

  6、《红楼梦七十二钗画笺》,吴乐绘,民国二年(1913)至五年(1916)石印。

  7、《红楼梦人物图》,吴友如绘,有金陵十二钗图十二幅。上海世界书局1926年1月出版。近代画家吴友如曾为其主编的点石斋画报画了些红楼梦人物图,可在《吴友如画宝》(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找到。余英时先生曾在其论红楼梦的一部专著中,借用了吴先生的12 幅红楼梦画作为插图。

  8、《红楼梦人物画谱》,16开,上海有正书局民国二年(1914)印行。前不久,有人在《旧书信息报》上拟以300元转让此画册。

  9、《金玉缘图画集》,李菊侪绘图,本书是较早的《红楼梦》连环画集,根据民国二至三年(1913-1914)华国书局石印之北京“黄钟日报”附刊本影印,版本稀见。全书共388幅,图文并茂,笔触传神。是研究红学史及民国艺术史的重要资料。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8月重印,12开精装,定价280元。

  10、《红楼梦人物》,图片100幅,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石印,民国二十年(1931)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48
标题: 红楼梦的画与图

二、建国后

  (一) 画册、画集

  1、《 红楼梦版画集》,阿英汇编,含各种版本的插图,年画,压花及笔迹100幅。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出版。前不久,曾见有人在《旧书信息报》上拟以500元的标价转让此版画集。

  2、《红楼梦人物画谱》,选清改琦《红楼梦图吟》中图48幅,江苏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

  3、《石头记人物画》,刘旦宅绘画,周汝昌题诗,有图40幅。人民美术出版社1975年5 月出版。此画册系红楼梦画册中的佳品,近见有人在《旧书信息报》上拟以近100元的标价转让此画册。

  4、《红楼梦插图集》,戴敦邦绘图,张鸿林文 ,有图36幅,系英译本《红楼梦》的插图绘总。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2 月出版。去年,曾见有人拟以60元的标价在《旧书信息报》转让。目前,此画册已不多见。

  5、《红楼故事》,一虹编,程十发绘图,含图78幅。杭州西冷社1981年12月印。

  6、《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绘图,蔡若虹作序,有图105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7月出版。另此画册曾于1983年出过16开线装本2800册,前不久,见有人拟以120元在《旧书信息报》上转让此线装本。

  7、《红楼梦群芳谱》,戴敦邦绘图,陈昭文,有16开图30幅。天津扬柳青画社1987年6月出版。近日见有人在《旧书信息报》 上拟以8元转让此画册。

  8、《红楼梦百美图》,董可玉绘,有图90幅。新华出版社1989年5 月出版。此画册系我国当代女画家绘制的一部画册,其中,相当一部分画曾在北京展览过。

  9、《红楼梦画集》,系‘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的第一辑。16开精装一册,有图100幅,封面:刘旦宅画,内页:郑家声,杨秋宝绘,另附简要中、英文说明。北京展望出版社、台湾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6月联合出版。

  10、《新绘全本红楼梦》,戴敦邦绘图,16开本,精装,有图240幅。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此画册另有10开宣纸线装本,分上、下两册,专供收藏用。

  11、《精装红楼梦插图》,程十发,刘旦宅,戴敦邦绘图,12开本,有图72幅。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12、《古本红楼梦插图绘画集成》,16开,精装6册,有图近3000幅。北京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13、《大观园人物图谱》,叶雄等集体创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清装红楼梦人物诗意画集》,赵成伟绘图,周汝昌题诗,有图33幅,天津扬柳青画社2002年7月出版。

  15、《崔君沛红楼梦人物册》,崔君沛绘,12K彩图本,上海社会科学院2002年11月出版。

  16、《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17、《红楼梦图吟》(上、下),16开,文:觉僧大师;图:选自: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吴乐的《红楼梦七十二钗画笺》及绣像红楼梦程甲本和程已本以及藤花榭刊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18、《戴敦邦新绘红楼梦稿本,眉批,扎记,感想》,2003年9月,上海世纪集团出版。

  此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还曾于1979年出版过《红楼梦》电影画册一本。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49
标题: 红楼梦的画与图

  (二) 年画、挂历

  1、《扬柳青红楼梦年画集》,阿英编,选年画51幅,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7 月出版。

  2、《红楼梦年画》,年历,含年画12幅,戴敦邦绘图,系选自英译本《红楼梦》的插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3、《红楼梦图吟月历》,刘旦宅绘图,茅盾、吴世昌等题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此年历绘图精细又有名家题诗,是一本有收藏价值的年历。

  4、《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挂历,龚学渊绘,四川巴蜀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此年历目前还可在旧书市场上买到。

  5、《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年历,华三川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6、《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年历,刘旦宅绘图,胡邦彦题诗,1993年出版。

  7、《红楼梦的故事》,台历,内容与6同,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印行。此台历的图为仿宣纸,但因图小而不够清晰。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49
标题: 红楼梦的画与图
(三) 连环画

  1、《红楼梦》连环画,18集,潘勤孟改编,董天野,张今涛,胡若佛,刘锡永,钱笑呆,刘旦宅等绘,1954年7月-1955年年底,由上海三民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两辑12册,1956年,改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另新出7册。此套连环画已是收藏的精品,有些单册的拍买价已高达300-500元。

  2、《红楼梦》连环画,16集,封面:戴敦邦,内页:杨秋宝,项维仁,汪继声,徐晓平,戴敦邦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9月起出版。目前,这套1981年的连环画的售价大体上在100元左右。又此套连环画近年已多次重印,还出过54开袖珍本。

  3、《红楼梦故事》,戴敦邦绘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

  4、《晴雯》,钱志清改编,吴大成绘图。有图126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5、《红楼梦人物故事》,郭秀庚等绘图,分‘晴雯’,‘宝玉与黛玉’,‘鸳鸯’,‘王熙凤’,‘尤三姐’,‘司棋与潘文安’等五册。辽宁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

  6、《红楼梦》连环画,上、下册。戴敦邦、丁世弼等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

  7、《红楼梦连环画》,上、下两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出版。

  8、《红楼梦连环画》,上、中、下三册。周申等绘。中国连环画出版社2001年出版。

  9、《红楼梦连环画》收藏本,19集,刘旦宅等绘。中国画报出版社2002年出版。有普及本和线装本两种。

  10、《红楼梦连环画收藏本》(上、中、下),蔡义江改编,丁世弼画,16开线装本,2003年4月,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50
标题: 红楼梦的画与图
(四)明信片和唱片封套等

  明信片有多种,笔者所见有限,仅见以下两种:

  1、《红楼梦明信片》,一套12张,戴敦邦绘,选自英译本红楼梦插图,外文出版社1988年印发。

  2、《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华三川绘.牡丹江市邮局发行。年月不详。

  另外,红楼梦的一套纪念邮票(含一张小型张)则系由刘旦宅先生绘制,邮电部1981年发行,而我国的台湾和澳门也曾各发行过一套红楼梦的纪念邮票。

  而唱片封套则曾见到有由王淑晖先生绘制的精美的《红楼梦》越剧唱片封套。

  关于红楼梦的火花,则有杜春耕先生编著的红楼梦火花集一册。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56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二)
 二木头 二丫头 卜氏 卜世仁 卜固修 入画 入画之叔 入画之婶
 (三)
 于老爷 大了 大姐 大姐儿 万儿 万虚 山子野 小红 小霞 小螺
 小蝉 小鹊 小厮 小丫头 小幺儿 小内监 小舍儿 小蝉儿 小鸠儿
 小道士 小吉祥儿 川宁侯 门子 义忠亲王 卫若兰 女尼 女先儿
 马尚 马魁 马道婆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57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四)
 丰儿 王仁 王氏 王公 王成 王兴 王忠 王荣 王信 王一贴
 王大人 王大夫 王大妈 王大爷 王子胜 王子腾 王夫人
 王太医 王尔调 王奶奶 王奶妈 王老爷 王作梅 王住儿
 王君效 王希献 王和荣 王济仁 王青儿 王板儿 王狗儿
 王家的 王短腿 王善保 王道士 王熙凤 王嬷嬷 王成之父
 王兴媳妇 王信家的 王子腾夫人 王住儿媳妇 王善保家的
 云儿 云光 云老爷 五儿 五嫂子 元春 木居士 太妃 太上皇
 太祖皇帝 尤氏 尤二姐 尤三姐 尤老娘 尤婆子 尤氏母亲
 尤老安人 少妃 牛清 牛继宗 毛半仙 乌进孝 乌庄头 长府官
 长安守备 长安府知府 长安守备之子 仇都尉 凤姐 凤哥
 凤丫头 凤哥儿 凤辣子 文化 文官 文清 文妙真人 方杏
 方椿 引泉 引愁金女 双寿 双瑞 孔继宗 书吏 水溶 水仙庵姑子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57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五)
 玉官 玉桂 玉爱 玉桂儿 玉钏儿 玉钏儿娘 玉桂儿家的玉桂儿媳妇
 玉柱儿媳妇 巧姐 艾官 可人 可儿 可卿 石头 石光珠 石呆子
 石头呆子 平儿 平安节度 东平郡王 世荣 田妈 叶生 叶妈 史公
 史鼎 史鼐 史太君 史湘云 史鼎夫人 史鼐夫人 史湘云夫 史湘云父
 史湘云母 四儿 四姐 四姐儿 北静王 北静郡王 北静王妃 包勇
 白玉钏 白老媳妇 白老媳妇儿 乐善郡王 外藩王爷 宁国公 冯仆
 冯唐 冯渊 冯胖子 冯紫英 司棋 司棋妈

 (六)
 邢氏 邢忠 邢大舅 邢夫人 邢岫烟 邢嫂子 邢德全 老三 老赵
 老僧 老太妃 老苍头 老田妈 老宋妈 老祝妈 老张妈 老叶妈
 老王家的 老王道士 西平王爷 西宁郡王 灰待者 毕大人 毕知庵
 扫红 扫花 豆官 同贵 同喜 朱大娘 朱嫂子 多官儿 多姑娘
 多浑虫 多姑娘儿 色空 邬将军 庆儿 庆国公 刘四 刘氏 刘妈
 刘大夫 刘姥姥 刘铁嘴 兴儿 安国公 许氏 守备之子 阴阳生
 孙大人 孙绍祖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58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七)
 寿儿 寿山伯 芸香 芳官 花母 花自芳 花姐姐 花袭人
 花大姐姐 严老爷 杏奴 李二 李氏 李妈 李纨 李孝 李纹
 李贵 李祥 李绮 李德 李十儿 李少爷 李奶子 李奶奶 李守忠
 李先儿 李店主 李宫裁 李员外 李御史 李婶子 李婶娘
 李衙内 李嬷嬷 杨氏 杨待郎 杨提督 来升 来兴 来旺 来喜
 来旺儿 来升媳妇 来旺之子 来旺家的 来旺媳妇 来喜家的
 来喜媳妇 吴良 吴贵 吴兴 吴大人 吴大娘 吴天佑 吴巡抚
 吴贵儿 吴贵妃 吴贵妻 吴新登 吴兴登 吴兴家的 吴贵媳妇
 吴新登媳妇 吴巡抚大人 时觉 时福 呆霸王 何三 何妈
 何婆 住儿 伴鹤 余信 余信家的 迎春 迎春妈 冷子兴
 冷子兴家的 沁香 沈世兄 沈嬷嬷 宋妈 宋妈妈
 宋嬷嬷 忘仁 良儿 妙玉 张二 张大 张三 张公 张华 张材
 张暂 张大夫 张王氏 张太医 张友士 张先生 张老爷 张奶妈
 张如圭 张法官 张若锦 张金哥 张财主 张家的 张真人
 张道士 张德辉 张爷爷 张大老爷 张材家的 陈翼 陈也俊
 陈瑞文 坠儿 坠儿娘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1:58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八)
 青儿 英莲 茄官 林三 林海 林妈 林大娘 林之孝
 林如海 林红玉 林黛玉 林之孝妇 林之孝家的 玫瑰花儿
 板儿 枕霞旧友 拐子 抱琴 旺儿 旺儿家的 旺儿嫂子
 旺儿媳妇 忠靖侯 忠义亲王 忠顺王爷 忠顺亲王 贤德妃佳蕙
 侍书 佩凤 金氏 金荣 金星 金钏 金哥 金彩
 金文翔 金钏儿 金寡妇 金鸳鸯 金文翔妇 金文翔家的
 金文翔的媳妇 金彩妻 舍儿 狗儿 周氏 周琼 周瑞
 周二爷 周大娘 周大妈 周太监 周公子 周奶妈 周妈妈
 周贵妃 周姐姐 周家的 周姨娘 周嫂子 周财主 周瑞家的
 周瑞媳妇 郑华 郑好时 郑华家的 郑好时媳妇 郑好时家的
 怡红公子 单大良 单大娘 单聘仁 炒豆儿 净虚 宝玉
 宝官 宝珠 宝钗 宝蟾 定儿 定城侯 空空道人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2:01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九)
 春纤 春燕 珍珠 珍大奶奶 珍大嫂子 玻璃 封氏 封肃
 赵全 赵天栋 赵天梁 赵太监 赵亦华 赵老爷 赵奶妈
 赵堂官 赵国基 赵侍郎 赵姨娘 赵嬷嬷 赵姨奶奶 茜雪
 茗烟 药官 茫茫大士 荣国公 胡氏 胡太医 胡老爷
 胡君荣 胡斯来 胡道长 胡庸医 胡山子野 胡老名公
 南安王 南安郡王 南安王太妃 栓儿 柳氏 柳芳 柳彪
 柳妈 柳五儿 柳家的 柳湘莲 柳嫂子 柳婶子 柳二媳妇
 柳家媳妇 柱儿 挑雪 临安伯 临昌伯 临安伯诰命
 临昌伯诰命 临安伯老太太 昭儿 昭容 钟情大士 秋纹
 秋桐 秋菱 秋爽居士 香怜 香菱 皇上 皇帝 皇太后
 侯孝康 侯晓明 保宁侯 俞禄 度恨菩提 娄氏 祝妈
 神瑛侍者 送玉人 费大娘 娇红 娇杏 绛珠草 绛珠仙草
 绛珠仙子 绛花洞主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2:01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十)
 秦氏 秦显 秦钟 秦可卿 秦邦业 秦鲸卿 秦显之妻
 秦显家的 素云 莲花儿 莺儿 莺儿娘 栓儿 桂儿家的
 贾化 贾氏 贾兰 贾母 贾芝 贾芸 贾芷 贾芹 贾芬
 贾芳 贾环 贾法 贾范 贾珍 贾政 贾荇 贾复 贾 贾珠
 贾珩 贾效 贾琏 贾赦 贾敕 贾菱 贾(王扁) 贾茵
 贾菌 贾萍 贾敏 贾婆 贾琼 贾琮 贾琛 贾蓝 贾敬
 贾敦 贾瑞 贾菖 贾蓁 贾蓉 贾源 贾蔷 贾演 贾璜
 贾璎 贾U 贾敷 贾蘅 贾藻 贾天祥 贾元春 贾代化
 贾代修 贾代善 贾代儒 贾存周 贾雨村 贾宝玉 贾时飞
 贾恩侯 贾巧姐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贾喜鸾
 贾四姐儿 贾蓉媳妇 贾琼之母 贾(王扁)之母 夏三
 夏忠 夏妈 夏太太 夏太监 夏奶奶 夏金桂 夏守忠
 夏秉忠 夏婆子 圆信 钱升 钱华 钱槐 倪二 鸳鸯 兼美
 通事官 绣凤 绣桔 绣鸾
作者: vanhch    时间: 8.9.2007 22:02
标题: 红楼梦人物 (按笔划顺序)
(十一)
 琏二奶奶 黄莺 黄莺儿 曹雪芹 梅翰林 梅翰林之子
 戚建辉 菱洲 袭人 聋子老妈妈 雪雁 探春 惜春 紫云
 紫绡 紫鹃 银姐 银蝶儿 偕鸾 偕鸳 彩儿 彩云 彩凤 彩屏
 彩明 彩哥 彩鸾 彩嫔 彩霞 彩儿娘 彩霞妈 隆儿 绮霞

 (十二)
 琪官 琪官儿 琥珀 靓儿 喜儿 喜鸾 葫芦僧 蒋子宁
 蒋玉函 韩奇 葵官 黑儿 晴雯 景田侯 锄药 智通 智能
 智善 智能儿 嵇好古 程日兴 傅试 傅秋芳 焦大
 粤海将军 焙茗 善姐 善姐儿 谢鲲 跛足道人 渺渺真人
 娲皇 媚人 缕儿

 (十三)
 瑞珠 瑞大奶奶 甄母 甄费 甄士隐 甄夫人 甄友忠
 甄英莲 甄宝玉 甄应嘉 甄家娘子 甄应嘉夫人 蓉哥儿
 蓉哥儿媳妇 赖二 赖大 赖升 赖尚荣 赖嫂子 赖嬷嬷
 赖二家的 赖大家的 赖大奶奶 赖升家的 赖大的媳妇
 裘良 裘世安 裘太监 龄官 畸人 傻大姐 傻大舅
 傻大姐妈 锦乡侯 锦乡侯诰命 詹光 詹会 詹子亮 鲍二
 鲍音 鲍太医 鲍二家的 鲍二媳妇 痴梦仙姑

 (十四)
 碧月 碧痕 翡翠 静虚 槛外人 算命先生 潇湘妃子
 嫣红 翠云 翠缕 翠墨

 (十五)
 璜嫂子 璜大奶奶 蕙香 蕉下客 蕊官 蕊珠 醉金刚 墨雨
 篆儿 稻香老农 潘又安 潘三保 鹤仙 缮国公

 (十六)
 靛儿 薛父 薛公 薛蟠 薛蝌 薛文起 薛宝钗 薛宝琴
 薛姨妈 霍启 臻儿 鹦哥 鹦鹉 穆莳

 (十七)及以上
 戴权 戴良 檀云 襄阳侯 藕官 藕榭 癞头僧 蘅芜君
 警幻仙子 警幻仙姑 麝月 颦儿 颦卿
作者: vanhch    时间: 14.9.2007 12:33
标题: 论林黛玉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验、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地、完美地、典型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它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而林黛玉就是作者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创造的典型环境中众多典型人物形象之一。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林黛玉这个典型形象。
  一、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的地位仅次于贾宝玉。如西园主人的《红楼梦.论辨》中所说:“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就钗、黛两人而论,则如王希廉的《红楼梦.总论》所论:“黛玉是主中主,宝钗却是主中宾。”显然,这是个曹雪芹全力塑造的人物。象《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贾宝玉一样她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她的叛逆性格在她与贾宝玉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最充分。她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共同思想基础上。此外,他们在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富贵等问题上也具有叛逆思想,这就是说,他们的爱情不只是一般怜才惜貌的爱情,而是一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的爱情。在《红楼梦》里,作者通过他笔下的主人公是以赞美的口吻提到《西厢记》、《牡丹亭》这两部著名戏曲的。在我国古代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中,《西厢记》和《牡丹亭》确实算是很优秀的作品了,可是比较一下,《红楼梦》里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比起《西厢记》莺莺、张生,或者《牡丹亭》里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其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要深刻得多。
  《西厢记》里张君瑞和崔莺莺的相爱,主要的只是由于双方的相貌才情。《牡丹亭》写柳梦梅、杜丽娘爱情的思想内涵,也是比较简单的。杜丽娘仅对柳梦梅说,“爱你一品人才”,看上的是你“年少多情”。而且,这两对恋爱的主人公,结果都跟封建势力和谐一致,张生、柳生最后都赴举成名,成就了他们各自“夫荣妻贵”的大团圆结局。
  可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不同了,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上。林黛玉爱贾宝玉,主要不是由于贾宝玉的品貌才情。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诚然是美丽动人的,但薛宝钗外貌的美丽完全比得上林黛玉,有些地方似乎比林黛玉还美丽一些,但为什么林妹妹能赢得贾宝玉的心,而宝姐姐却得不到贾宝玉的爱呢?这主要是因为薛宝钗的人生理想跟贾宝玉不协调的、冲突的,她是以封建统治者规定的人生理想为理想,没有自己独立人生理想;而林黛玉的人生理想跟他是一致的。如《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有一段情节很能说明这一点。这一回湘云和袭人所谈的是一些女孩儿的私房话,虽然生动有趣,却不值得多加分析。但由于他们的谈话,引出了湘云对宝玉的劝告,又由于宝玉对湘云的态度,引出了袭人转述宝钗用同样的话劝告宝玉时所受到的难堪。接着袭人又用宝玉对黛玉的态度来作比较,于是便引出了宝玉这样一句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这个情节从正面表现了宝玉鄙视和否定封建社会为他确定的那一条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正规道路,这是宝玉反封建思想的核心,是他全部性格的基础。尽管他对宝钗是非常尊重的,对湘云也是非常喜欢的,他对任何女孩子也从来很少疾言厉色给以难堪的,但是宝钗说了,他咳了一声,一跺脚就给宝钗一个无言的鄙视。湘云说了,他就要湘云滚蛋,到别的屋里去坐,给湘云一个当面的难堪。而林黛玉却不同了,她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她同情和支持贾宝玉那些不被一般人们所理解,而常遭人们所申斥的叛逆言行。林黛玉之所以把爱情献给贾宝玉,献给这个被众人视为“不肖”、“孽障”的贾宝玉,并不是由于宝二爷在贾氏家族里的地位,而是因为宝哥哥不仅跟她自幼耳鬓厮磨,一起长大,因而感情更为亲密;最主要的是,她觉得贾宝玉是一个知已,并且后来明确地知道宝哥哥也把她当作知已。还是这一回,紧接着就是黛玉和宝玉又一个精彩的场面了。这个场面充分表现了黛玉对自由纯洁爱情的大胆追求,在这个场面里的黛玉和宝玉的关系又有了发展,不是先前那样云遮雾障、疑虑重重,而是晴光乍展、推心置腹了。黛玉无意中听到了宝玉对她这个重要的评价,于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曹雪芹对她的喜惊悲叹四种感情,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我们看到这个孤独的少女,她陷入了无法解脱无处诉说的苦海情波之中。她太单纯了,对封建社会太没有认识了,她只想到父母早亡,无人作主;只想到自已体弱多病,不能久待。她却没有想到封建势力的魔网早已笼罩在她的头上,当她与宝玉的感情一步超一步向前发展的时候,这个魔网也在一步紧一步地慢慢收缩了。
  宝玉走上来要为她拭泪,她把宝玉摔开了。黛玉与宝玉在一起的时候,宝玉的行为稍为过份,黛玉总是斥开。这是这个未婚少女一种本能的警觉,也是她高尚情操和品德一种必然表现。但是当宝玉气急了的时候,黛玉却又情不自禁地为宝玉拭起汗来了,爱神丘比特之箭就是这样神奇和微妙,当你被他射中的时候,毫无办法摆脱,这叫做“灵台无计逃神矢”。宝玉对黛玉说了三个字“你放心”。这三个字比起以前宝玉说的“我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或者“你死了,我去做和尚”要自然的多,诚恳的多,深刻得多,这是宝玉第一次在黛玉面前作含蓄的正式的表态。这三个字把黛玉感动了。当黛玉悟出了其中的含义,深感自己的心没有白费,感到自己已经不要说什么,而且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便含羞走了。
  林黛玉的叛逆性格还表现在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对周围的现实的傲视与鄙弃上。在大观园里,黛玉和宝钗的八面玲珑、面面周到相反:她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爱恼就恼、爱说就说,一片纯真,毫无矫饰。宝钗在贾母、王夫人这些权力人物面前极力逢迎、百般讨好;黛玉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却从不说一句阿谀话,做一件奉承事。比如第七回中王夫人的陪房丫头周瑞家的,受薛姨妈之托,分送十二支宫花给众姐妹。在贾府中,王夫人地位稳固,周瑞家的气焰嚣张,众人也投鼠忌器。周瑞家的女婿打官司,居然能搬动凤姐从中斡旋,就可见一斑。宝钗对她也异常亲热。有一次,周瑞家的寻常串门到宝钗处,宝钗正在描花样子,一见周瑞家的:“便放下笔,转过身,满脸堆笑,让周姐姐座”。周瑞家的送花至迎、探、惜三姐妹处时,迎、探“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惜春也与周瑞家的“大家取笑一回”。唯独黛玉不然。周瑞家的来时,黛玉正在宝玉房中作解连环的游戏。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来送花与姑娘戴”。宝玉素知黛玉目无下尘,赶紧与周瑞家的敷衍,并接过宫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也不言语。黛玉就是这样一步步失掉人心,不但失去了贾母、王夫人的欢心,除了贴心的紫娟和知心的宝玉之外,没有什么知已,非常孤立。而薛宝钗上自贾母、王夫人,下至赵姨娘乃至大观园中老妈妈,无不交口赞美、一致称颂。再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二回里,为庆贺元妃省亲和大观园的建成,元春先题一绝句,平平不见诗才。她让诸妹题一匾一诗,嘴里虽说“随意发挥,不可为我微才所缚”,但又让宝玉就大观园四景“各赋五言律一首”,明显是借“自幼教授”的宝玉抬高自己。钗黛各作一首诗,宝钗处处逢迎元妃,黛玉无只字阿谀。大平闲人评曰:“钗诗何其柔和,黛诗何其傲岸。钗得天心矣,黛失天心在此矣。”宝钗帮宝玉改“绿玉”为“绿蜡”是因为元妃不喜“红香绿玉”等俗字。黛玉代庖却把写好的诗“搓成团子,掷向宝玉跟前。”明眼人一看即知黛玉的内心:“宝玉构思太苦,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的逞才欲望。虽然一首被指为四首之冠,显示了才华,但元妃让众人住进大观园的口谕中久不提及宝玉、宝钗,所赐礼物也是宝玉、宝钗相同。黛玉失掉人心也失了天心。有人据此评黛玉: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石头记》最,物色有在矣,仍不得于姐妹,不得于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所谓曲高和寡者,是邪?非邪?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势然也。”群芳夜宴时,众姐妹以花为谶。黛玉抽的是“风露清愁”的芙蓉签。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到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芙蓉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其“可远观不可亵玩”凛然不可犯的禀性,不愿量凿正枘的鲠介,在不能容众的同时,自然会被众人所拒绝。签上的“莫怨东风当自嗟”,点出了黛玉的结局一部分也是自身性格所酿成。
  二、秉具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
  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毕竟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之处,加几首诗词一段赞赋骈文以增效果。所谓“众体”,实在有限的很。《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他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应有尽有。由于与情节、人物性格紧密相关,这些诗词歌赋并没有游离于情节之外,而是与小说的情节线索互为联缀,成为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他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比如小说中某人物所写的与某事件有关的诗等等,但在多数情况下,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红楼梦》则不然,它的诗词歌赋都是溶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思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到那一部份情节。当然,小说中诗词曲赋是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描述需要的。小说中人物作诗填词,洒令灯谜无不切合自己的身份、地位、性格。要描写一群很聪明而富有才情的儿女的赋诗填词,已非易事,再要把各人之所作拟写得诗如其人,都适合他们各自的个性、修养、特点,那必然是加倍的困难。海棠诗社诸芳所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个性,互不相犯。黛玉作《桃花行》,宝玉一看便知出于谁手。宝琴诳他说是自己写的,宝玉就不信,说“这声调口气迥乎不象蘅芜之体”,还说“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这些话表明作者在模拟小说中各人所写的诗词时,心目中先已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萧湘子稿”绝不同于“蘅芜之体”,而且在赋予人物某些特点时,还考虑到他的为人行事以及与身世经历之间的联系。如香菱向黛玉学诗渐进过程,作者模拟得维妙维俏。在大观园众多富有才华的少女中,林黛玉是最具诗人气质的。历来有钗、黛并举的看法,有的人说,宝钗做人,黛玉作诗。林黛玉有她乖巧可爱之处,“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第五十七回),但是作为社会的人,人间的群芳之冠宝钗无疑更为成功。黛玉的初衷未尝不想好好做个社会的人。她初入贾府之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但是要她象宝钗那样每日“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侯”,却又违背她的性情,她不愿意把精力心思花费于此。“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得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第六十二回),这也许是林黛玉关心家事的唯一的话了。她所关心的是挚爱的宝玉,“你只管好。你好我自好”。(第二十九回),此外便是用诗来表达她的情感世界。
  大观园中诗翁不少,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有一些锦心绣口之作,但是创作最多的是林黛玉。她的作品计有二十三首,除应制联句和起社的作品,还有《葬花辞》、《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名篇。数量之多,只有贾宝玉可以与之匹敌。但很明显,林黛玉诗作大多是精品,而贾宝玉诗的质量则是参差不齐的。
  一般来说,创作的多少可以检验一个诗人有创作自觉,这也可以说是其感悟力的表现。而同时一个优秀的诗人,感悟力和才华是缺一不可的,这里不妨将宝钗、湘云、宝玉3人这两方面条件与林黛玉相比较。
  如上所述,曹雪芹使每个人的诗风都符合作者的性格。此三人同样如此。薛宝钗除了起社、应制,一般没有主动作诗的想法与行动。第三十七回“蘅芜君夜拟菊花题”,她是非常热心地帮助湘云出主意请客,拟诗题的。但是先做出了“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的请客预算,后又有一番不要把诗当成正经事的训诫,其关注点比史湘云实际得多。她信奉“纺绩针线是你我的本能(第三十七回)而写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第四十二回)虽然连贾妃也承认她的诗与林黛玉的诗同是与众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第十八回)她的思想却停留在和李纨一样的教育程度上,即“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藏愚守拙”为上。而在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别人这一点上,她却是非常主动自觉的。她不仅教育过湘云,也颇为耐心地教育过黛玉。因而,薛宝钗虽有足够的天份,却没有足够的创作自觉。她的诗是她人品的注脚,温柔敦厚,颇有身份,却只是她这个社会人的附属物,甚至对她说是可有可无且无者为上的附属物。
作者: vanhch    时间: 14.9.2007 12:33
大观园历次诗社,往往是林、史争锋。气质洒脱的湘云,不但能够大嚼鹿肉,酣眠忘返,而且芦雪庵联句,抢命一般,比黛玉还出色,一句“寒塘渡鹤影”,更是几乎将黛玉难倒。至于“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则显的有“是真名士自风流”(第五十回)的韵致,然而,在表现关于全书风格的感伤情调方面,湘云的诗则显然不如黛玉典型。
  贾宝玉是全书的第一主人公。他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呕心沥血佳作《芙蓉女儿诔》和《姽婳词》,但大观园凡起诗社,他却总是落第,才思远在林、薛、史乃至探春之下。这大概与作者的立意有关:“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第一回),有此之论,故宝玉在与众女子共处之时,往往自愧不如,在诗才方面也不例外。因此,贾宝玉虽有诗人的感悟力,在才华方面高于世人,而伏首于众裙钗。由此可知,只有林黛玉既有敏锐的感悟力,又具备足够的才气与创作自觉,因而她最具诗人气质。她把作诗作为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唯一手段。她在教香菱作诗时,主张学诗要学最上乘。先从王维的五律、杜甫的七律和李白的七绝入手,“肚子里先有了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阮、庾、鲍等人的诗一看”(四十八回),这是很有见解的,可见她做诗花了不少心血,显示出很深的造诣和很高的才华。从第三回中两段有关黛玉的外貌描写也能看出林黛玉这位诗人的天姿气质。众人眼中之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天然的风流态度。”宝玉眼中之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与其他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同的是不写林黛玉的穿着打扮,而是略形写神。显得其超尘脱俗。例如,写眼睛眉毛,宝钗是:“眼如水杏”;探春是:“俊眼修眉”;宝玉是:“眉如墨画,目若秋波”;凤姐则更为清晰一点儿:“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众人眼睛眉毛的形状都有交待,而黛玉则是:“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烟”、“水”之类,本来就没有固定形状的,而此处两缕青烟却用以比喻黛玉的眉,颇有“山在虚无飘渺间”的感觉。至于眼睛,则纯是写神态了。其外貌描写其它方面,虽写出了她的美丽、聪明、娇怯,却也都显得空灵,而不是重在实感。
  外貌描写的特殊性仅是林黛玉这位神仙中人气质的一个例证,实际书中有关黛玉的形象描写以及相关的氛围,也都尚虚尚空,诗情画意。香冢边葬花的倩影,花丛中笑泣的娇声,月洞窗下闲调鹦鹉,芙蓉池畔慢添诔文,这许多入诗入画的形象,共同完成着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气质特征。林黛玉的诗作与那些传世佳作一样具有感人的魅力。第二十八回宝玉听到了她的《葬花辞》“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方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如果说宝玉的反应中还包含着他的欣赏习惯即不言炼字炼句词藻工拙,只想景想情想理,反复推敲悲感,那么黛玉的葬花和她“一面低吟,一面哽咽”而作的葬花诗,都表现了这个少女的不同流俗的内心世界, 虽然这种内心世界的表现不过采取了习见的“伤春”的形式──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一腔愁绪,是黛玉的特殊处境和孤单生活织成的,咏花是为了喻人,落花的遭遇也是她自己的遭遇──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这些诗句的魅力不是来自遣词造句,而是来自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摧人肺腑的情感,来自对生命无常,青春不再这种人类普遍存在的失落感的高度概括。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的价值“其要点在敢于写实”。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首先必须要求“细节的真实”。可以说,没有林黛玉所写的这诗词歌赋,林黛玉的形象就不会如此丰满。一首葬花诗,立即把林黛玉这个典型人物推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并且使她心灵深处隐秘活动历历可见。这首葬花诗,与慨叹“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的《桃花行》(第七十回)和“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的《秋窗风雨夕》(第四十五回)以及勇敢地吐露少女情愫和爱情受到阻扼的苦闷,以“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这样无所隐饰的诗章赠给宝玉的题帕诗(第三十四回)等诗作一起,简直可以说是为林黛玉画出了一幅精神肖像。《菊花诗》十二题,林黛玉以《咏菊》《问菊》而夺魁。她那:“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的菊花气质,也就与诗词一道,鹤立鸡群地再现出来,大家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位秉赋诗人气质的孤傲少女形象。
  三、多愁善感的性格
  黛玉性格中一个最突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她的多愁善感、凄苦忧郁。这固然与她那多病的体质和她那种天赋感受力异常的诗人气质有关,但更重要的乃是同她那种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孤苦伶仃的命运有关。因此,黛玉她哭,爱流眼泪,正如蒋和森所论:“你是眼泪的化身,多愁的别名。”小说里,将她说成是那“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的“绛珠仙子”。“绛珠”正是“血泪”的意思。这绛珠仙子在没有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前,曾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时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的前身)日以甘露灌溉滋养,修成女体。说他们入世就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滋养之恩”,说是“自己受了她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这就象一支交响乐的第一个音符一样地定下了她那悲剧性格的基调。她那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正如湘云一样:“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她又“生来有不足之症”,“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没有湘云那健美的身体和那“英豪阔大宽宏量”的乐天气质,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的眉,因而宝玉一见便送了她一个表字:“颦颦”。说得更明白就是“病如西子胜三分”:西施美在她的病态,美在她心痛而皱眉的愁容,林黛玉之美也多半是由这个“愁”字而来的。关于她的笔名潇湘妃子,探春是这样解释的:“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如今他住的是萧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第三十七回)林黛玉先天弱,“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第三回);早晨在潮地里站一会儿,就觉得腿酸(第三十五回),元霄节闹了一夜,几天还没歇过来,浑身酸疼(第十九回);螃蟹、鹿肉虽爱吃,却不敢多吃甚至不敢吃,缺乏了人生的一大享受;十几岁的少女,竟是个“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第五十五回)。作品反复强调黛玉的体弱,自然有他的道理。“一日药吊子不离火,”一年四季的多数时光是在病中度过的,这样的人的身体对外界的敏感力自然比别人强烈,不见林黛玉连淡雅的香水也禁不起吗?(第五十二回)。这种身体的敏感势必影响到精神,“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身体娇弱,禁不得一丝委屈”(第四十五回)。“多愁”的原因虽不全是“多病”,却有一大部分是由于多病引起的。与林黛玉处境相似的史湘云,却豁达大度,这不能不说与其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有关。林黛玉多愁多病的原因,也许是聪明太过而思虑太过造成的。她“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是眼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她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第二十七回)。王夫人常对宝玉说“我想你林妹妹那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宝玉最了解黛玉,知道“林妹妹是个多心的,”总怕得罪了她。这种心细的病从何而来呢?那是因黛玉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太过,则不如意的事常有,不如意的事常有,则思虑太多,故忧虑伤脾郁结成病。
  爱情,是黛玉生活中唯一可望见的光芒,甚致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意义。这种叛逆的爱情在她和宝玉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极其迅速地同时也是极其曲折、极其艰难地发展起来。爱情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外界的那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她自己背上的那副精神枷锁。她无法摆脱把自由恋爱、自由婚配当做不道德行为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因此,爱情既给黛玉带来了光明、幸福和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哀伤和忧郁。父母双亡的处境,金玉姻缘的宿命观点,不祥的预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痛苦地折磨着她,于是她就更加多愁善感了。她对宝玉的恋情,尽管是真挚的、热烈的,但又为封建礼法所不容,也为她那“主子姑娘”的身份所不容的。这样,她就显得非常矛盾:一方面,她热恋着宝玉,把生命的孤注押在这上面。另一方面,她又要想维护封建礼法和“主子姑娘”的身份。如她听到宝玉公开赞她“不说混帐话时的”又惊又喜中的“又惊”,就是:“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她接到宝玉命睛雯送来定情的绢子”“不觉神醉”后,再想到私相传递,又觉可惧”;(第三十四回)在宝玉多次说“你死了,我做和尚”时,她总是一闻此言,“登时放下脸来”,还要辩清说:“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什么?你们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做和尚呢?”.....(第三十回)宝玉借用《西厢记》里的词语向她调情时,她也要登时发起怒来“薄面含嗔”,或“撂下脸来,”嚷着,“我要告诉舅舅、舅母去!”(第二十六回)甚至在痴情的紫娟替她的终身担忧,劝她“拿主意要紧,”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时,她竟然说,“我明日必回老太太,退回你去,我不敢要你了。”(第五十七回)这些,真实而又确切地表现出这个“春困发幽情”的林黛玉,强烈地渴慕自由爱情而又不敢触犯封建礼法,并想维护贵族小姐身份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在《破陈旧腐套》回中借批驳“才子佳人书”时,慷慨陈词地说道:“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象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第五十四回),这正说出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对男女爱情问题的有代表性的统治观念。在那号称“诗书传礼之家,”的贾府里,“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是不足为怪的,而自由爱情,则被目为“大逆不道”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的东西。这种封建统治观念,不能不在林黛玉的思想中投下可怖的暗影,给予以莫大的压力。这样,我们就可理解:为什么林黛玉在筵席上说了两句出自《西厢记》的酒令,经宝钗指出时,竟给了她那么大的震动,“不觉红了脸”,“羞得满口央告,”说“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还央求说:“好姐姐!你别说给人,我不再说了!”她还借一次开玩笑,宝钗要来“拧他的脸”时,她又央告道:“好姐姐,饶了我吧!频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轻重,做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去呢!”(第四十二回)自此以后,黛玉还一再向宝钗表示:“大大感激”,承认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甚至,还恳切地表示:“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又无姐妹兄弟,我今年十五岁了,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第四十五回)并且她从此改变了对宝钗的敌意立场。钗、黛关系的剑拔弓张,势不两立,顿时前嫌尽释,化干戈为玉帛,由《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发展到亲密无间,“俨似同胞共出”的地步,这说明,林黛玉不能突破封建统治的礼教观念,珍惜那贵族小姐的所谓“主子姑娘”的身份,在这一点上,和那“天性从礼合节”的“宝姐姐”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相通,才对宝钗的规劝不但不生反感,反而视为善意的关怀,找到了共同的语言,结成了“互剖金兰语”的金兰契。由此可知,黛玉的爱情打上了封建贵族阶级烙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局限,黛玉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却因袭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她的心思也还是宝玉最为清楚:“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第三十二回)宝玉所说的“病”,显然不只是身体上的病,而是身体上的病和心灵里的愁的总概括。她就像《枉凝眉》中所说:“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的眼泪越流越少起来,渐渐走向那“泪尽夭亡”的宿命归宿:应合那个“还泪”神话。
作者: vanhch    时间: 14.9.2007 12:34
正像宝玉的“多情”一样,黛玉的“多愁善感”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内涵,是这两个伟大的艺术典型性格最动人之处,是全书的精粹所在。
  总而言之,作者曹雪芹通过多方面地、立体地把各种生活场面同时展现出来,精心刻划了林黛玉这个典型形象。黛玉是这样一个人:她不懂得妥善地去保护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不懂得巧妙地去掩藏自已内心深处的隐秘,更不懂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利用某种手段。机诈奸巧,虚伪权谋,这些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特征完全与他绝缘。逢迎阿谀、苟合取容,这种叭儿狗式的奴才哲学更是与她无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容忍退让,这些中庸之道,她似乎也没有学到。她是这样的自尊,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能受半点侮辱和损害。她又是这样的自傲,鄙视那个社会的一切卑劣的庸俗的东西。她爱宝玉,仅仅是因为情投意合、思想一致,富贵荣华不是她选择的条件,聪明秀慧也不是她倾心的根由。仕途经济,不屑一谈。光宗耀祖,从未挂齿。金玉良缘这个宿命观点,她敢于勇敢冲击。《西厢》、《牡丹》这些杂书野史,她也敢于大胆玩味。她秉绝代才华,具稀世俊美,锦心绣口,捷才敏思。她勇敢而又柔弱,聪明而又单纯,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超尘绝俗而又热爱生活。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在优秀古代文化陶冶之下,所具有的一切美丽和诗情。
作者: vanhch    时间: 20.9.2007 13:17
标题: 花语红楼
花 醉 红 楼

过眼云烟,奈何

奈何留不住

曾经的嫣红紫绿,能否

能否香艳如故?无奈

无奈开到茶靡、水逝云飞,只得

只得红缕旧梦,但愿

但愿能长醉香红,一任到尽头




梨   花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牡   丹

淡极始知花更艳,

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   梅

疏是枝条艳是花,

春妆儿妇女竟奢华。





菊   花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离奇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对香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斑 竹 泪 痕

风过墨影移 叶落惹闲愁

涟涟雨朦朦 斑斑痕片片

春悲怜草木 秋恨怨金玉

心有千千结 全因情中情

缘是前世种 奠悼今生爱





白   梅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阑。

如水水好空相妒,

桩兴他人作笑谈。





杏花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子来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者: vanhch    时间: 20.9.2007 13:17
枫  叶

香萝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醉芍药茵

蘅芷阶通旧薛门,

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

人为悲秋易断魂。




立雪赏梅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庭曲槛无馀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降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栀子花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芙蓉花

雯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