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一个人与一条河的悲剧
[打印本页]
作者:
bushuang
时间:
28.8.2007 19:11
标题:
一个人与一条河的悲剧
一个人与一条河的悲剧 [奇文共赏]
一个人与一条河的悲剧(上)——听黄万里的女儿谈父亲
黄万里的女儿黄肖路女士问清我的名字是哪三个字后,这位颇为率性的女性笑了:怎
么还有叫“砍伐树林”这么个名儿的?也真巧了,前几天我还碰见一位叫“黄河清”的,
人挺好,可叫那么个名儿……
多维记者倒不解了:我这个名字不合时宜自不待言,“黄河清”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吗
?
黄肖路郑重其事地说:你知道吗?我父亲最反对“黄河清”的说法了!
为什么?
这就说来话长了。
●“黄河清”的前半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就是五岁的中国孩童,也
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中华文明具有无与伦比的贡献。黄土──黄河 ──黄皮肤
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天然地与黄河具有感情联系。然而,黄河“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光未然《黄河大合唱》歌词),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泥沙
俱下,人称“一斗水,泥沙居七”,平均每年输沙量为16亿吨。
历代zf都为治理黄河伤脑筋。“黄河清”这句话前面还有半句话:“圣人出,黄河清
”──黄河中下游的老百姓,是表达了一种缥缈的愿望?还是用反话来断言黄河根本不可
能清呢?
1952年,毛泽东在郑州登上邙山眺望黄河,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时任黄
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答曰:“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挡不住。自从大禹以来,古人
治水只讲‘疏导’二字,治了几千年黄河还是条害河。如今咱共产党要搞建设,那就不仅
要免除水患,还得让黄河做点贡献。所以,我产生一个思想,叫做‘蓄水拦沙’,用大水
库斩断黄河,叫它除害兴利!”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向苏联聘请专家帮助规划黄河治理。1955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
的“黄河规划”完成了:选定在三门峡筑坝,修建“可以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性工程
”。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向全国人大代表宣布了zf的宏伟计划:“我国人民从古以来就希
望治好黄河和利用黄河。他们的理想只有到我们今天的时代,人民民主的毛泽东时代,才
有可能实现。在三门峡水库完成之后,我们在座的各位代表和全国人民就可以去黄河下游
看到几千年来人民所梦想的这一天──看到‘黄河清’!”
邓子恢《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是由中共有名的“
笔杆子”胡乔木修改的。1955年,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一千多位代表雷鸣般的掌声中
通过。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禹的父亲鲧用“堵”“拦”方式治河,失败了;随后有了大禹治
水的“疏”“导”原则。现在,中共要否定之否定,一个重要用意,显然是从政治上考虑
的:要用大坝工程来实现“黄河清”,来证明共产党的伟大和正确,来证明毛泽东时代“
圣人出”!──谁是“圣人”?那还用问吗?
当然,三门峡水库的经济目标还是有的:以发电为主,三门峡一个大坝的装机容量相
当于1949年全中国的发电机装机容量,列宁说过:“苏维埃加电气化就等于共产主义”,
有了电,中国就可以三步并作两步地跨进共产主义了。
那是工人高唱“左手搬来上海市,右手送走重庆城”的岁月,那是农民宣告“我就是
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岁月。这是中国人历史命运的宿命
:三门峡工程既然是毛泽东钦定的,委托“苏联老大哥”来设计大坝,参加工程规划设计
的几百名中国科技人员,谁敢说个“不”字呢?水利专家张光斗担任了工程的技术负责人
。三门峡大坝的上马势不可挡。
●说“不”的只有一个人
势不可挡,还是有人挡,还是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三门峡工程说“不”。
当时在怎么建坝的问题上,有不同的声音,有所谓“高坝派”,“低坝派”。多数人
都同意苏联专家的设计,认为三门峡应该建三百多米高坝;少数人,例如当时的一位技术
员温善章,坚决反对苏联专家的高坝方案,认为权衡利弊,应建低坝;三门峡水库位于河
南,修好后利在河南,害在陕西,陕西省自然不情愿,也要求降低水库高程。而压根儿反
对建坝,不管高坝低坝的,只有一个人──黄万里。
黄河的命运与黄万里的命运扭结在一起难以分开。
黄万里并不是个无名布衣,他的学历在当时的中国水利界无人能出其右,三十多岁时
担任过国民zf时期的甘肃省水利厅长,随后应中共邀聘,又担任过东北水利总局顾问。尽
管在三门峡之争时,他的头衔只是“清华大学教授”,可他是中国著名民主人士、官拜中
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这是非共产党人士所能得到的最高位置)的第三个儿
子;他还是国民党元老、中常委丁惟汾的女婿。
说到黄炎培,他是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过渡中得风气之先的那批杰出人物之一,是
较早接受现代教育,在清廷统治下就走上了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与毛泽东的一段对话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1945年12月他去延安时直言问毛泽东:“我
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一部
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
出这周期率。”
面对年长15岁的黄老,53岁的毛泽东回答得极为自信:“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
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zf,zf才不敢松懈。只有人
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呜呼!事过12年,“周期率”就再现了。在最高领袖说一不二的年代,“顺之者昌,
逆之则亡”,一个清华教授黄万里的不同意见,实在是太微弱了!跟白说有什么区别?
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就在“反右”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关头,不管毛泽东是否真
心走新路“跳出这周期率”,黄万里决定本着自己的学术良心说话行事。
关于黄河《规划》的第一次讨论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与会专家交口称赞苏联专
家提出的规划,只有黄万里摇头。他当面对周恩来说:“你们说‘圣人出,黄河清’,我
说黄河不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他认为,黄河泥沙量虽是世界第一,但她造
的陆地也是最大的。
再次举行七十多人的三门峡讨论会时,工地施工实际上已经开始,“反右”也已风声
鹤唳,当权者说是“征求专家意见”,但谁都心中有数,这是要大家为苏联专家的方案背
书。即便对工程心存疑虑,也闭上了嘴。黄万里却不识相,舌战群儒,坚持“不可上”,
和苏联与中国专家激烈争辩七天。
黄肖路告诉多维记者:“什么时候知道我父亲是个水利专家呢?就是在他去参加了七
天辩论会的日子。三门峡大坝要定案,确定到底三百米还是多少米高,召集了一批专家开
会。我爸当教授,从来没有小汽车来接,但是这七天里,至少有三天是有小汽车接送。那
时我哥上高中住校,家里就我爸我妈和我三个人,我还记得我父亲对我妈和我说:他们这
样是要闯祸的!我跟他们说了,不能修坝,黄河的水不能变清,他们这是对子孙万代不负
责任!他还说:‘我当场就写了两首诗骂他们。 ’──这两首诗现在我也没有找出来,后
来一直也忘了问他:是哪两首诗?他留存到今天的这些诗,我一篇一篇看过来,好像都不
是……”
高坝派代表再次把下游河道形势描述得岌岌可危,说如果等着中上游在支流水土保持
见效后再建三门峡大坝,下游就可能改道,因此主张立即修建360米高程大坝,拦洪蓄沙,
让清水出库。
黄万里发言说: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潼关以上流域会被淤积,并不断向上游发展
,到时候不但不能发电,还要淹掉大片土地;三门峡以下的河道大家不同意淤积,为什么
同意淤积在三门峡以上呢?他还指出,“黄河清”只是一个虚幻的政治思想,在科学上是
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不要说河水必然夹带一定泥沙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就是从水库流出
的清水,由于清水的冲刷力要比夹带泥沙的浊水强大,将猛烈冲刷河床,河床必然要大片
崩塌,清水也必将重新变成浊水。
对于不从事水利的外行来说,对以上道理或许难以判定是非;但提一个简单的问题,
是连中学生都不难回答的:过去,黄河每年将黄土高原的16亿吨泥沙冲到了下游和海里;
高坝一修,泥沙不再会被冲到下游与海里了──可泥沙哪儿去了呢?
“物质不灭定律”,泥沙不会消失,只不过挪了位置:泥沙不就全被拦在水库里了吗
?
一年16亿吨,三门峡到底有多大的库容,能经起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这么淤积?
黄河不能清,违背自然规律非要它清,就一定会导致灾难!
一个人与一条河的悲剧(中)——听黄万里的女儿谈父亲
●紧跟喜报而来的灾难
灾难果然来临,报复得又快又狠,没等到三年五年,更没等到十年八年。
1960年三门峡大坝竣工蓄水的喜报传遍全国之后仅仅一年半,黄万里所警告的“下游
的洪水危害将移到上游,出库清水将危害下游堤防”恶果,就一一应验。1961年10月,水
库蓄水尚未达到正常水位,渭河口即形成“拦门沙”,渭河下游两岸及黄河朝邑滩区5000
人受洪水包围,淹没耕地25万亩。
从这一年起,潼关以上的黄河、渭河就大淤成灾。水壅高后横向冲击,使两岸农田不
断倒塌,有的县城被迫迁走。建库前本是地下河的渭河变成了“地上河”,河口淤积4米多
高,威胁西安。渭河平原即八百里秦川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三门峡水库内更是
泥沙淤积,六年之后即“文革”开始那一年,就淤积了34 亿立方米,占库容44.4%。三门
峡水库成了“死库”。
为建三门峡水库而从渭河平原移出的28万农民,40年后已增加到45万。他们离开家园
,迁到土地贫瘠缺水的甘肃、渭北高原,无法维持最低生存条件,掀起了十七次返乡风波
,痛苦万分;而库区的土地盐碱化严重,也无法再进行耕种。返库移民与当地国营农场拉
锯式地争夺本属于他们的故园土地,造成双方人员受伤,矛盾不断升级激化。
建造三门峡大坝的原料是从国外进口的,用两袋小麦换一袋水泥,两吨猪肉换一吨钢
筋。王维洛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文中说:工程预算为13亿元,总结算时实际耗资
40亿元──这是在数千万中国人被饿死的“三年困难时期”的40亿元!如果用来购买救灾
粮食,至少可以买来800亿斤,能够拯救多少中国人的生命?
还不仅如此。黄万里切勿修坝的意见在七天辩论会上被否决之后,他看到胳膊扭不过
大腿,退而建议说:“若一定要修此坝,则建议勿堵塞6个排水洞(即导流廊道),以便将
来可以设闸排沙。”得到与会者全体同意和国务院的批准。但后来现场施工时,苏联专家
坚持按原设计,还是全部堵死了。
1962年以后,中央几次召开会议商讨三门峡工程危机。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结讲话
提出:改建刻不容缓,要做到确保西安,确保下游。于是在黄河两岸凿挖两条隧洞,铺设
四条管道,泄水排沙,同时,8台发电机组炸掉4台,剩余4台机组,发电量只是原设计
发电量120万千瓦的零头。改建后仍然不行,五年后的1969年,第二次改建,将黄万里力主
不要堵死、却依然堵死的原坝底6个排水孔,以每个一千万元的代价重新炸开……
第二次改建还是没能挽救黄河。上游日益恶化,从1972年起下游开始断流,20世纪90
年代平均每年断流100多天,1997年高达222天。
据了解,当时中方向苏联提供的黄河勘察数据,有很多并不真实。例如,黄河年泥沙
量为16亿吨,而中国方面告诉苏联是13亿吨,还乐观地预测说,由于上游采取水土保持措
施,泥沙量将每年减少3%,20年内将共减少60%。这就使苏联在三门峡工程失败后有了理
由不承担任何责任。
黄河三门峡水库,是世界水库史上最失败的一项工程。
有谁想起早就预言警告过这一切的黄万里呢?
作者:
bushuang
时间:
28.8.2007 19:11
●黄河毁了,黄万里也毁了
1957年5月,因为在三门峡问题上唱反调、被当局侧目而视的黄万里,在《新清华》上
分两期连载了一篇标为“小说”的《花丛小语》,批评北京市在马路建设上违反施工常识
,造成新建马路到处翻浆,车辆无法通行。“小说”中人物议论:“尽说美帝政治腐败,
那里要真有这样事,纳税人民就要起来叫喊,局长总工程师当不成,市长下度竞选就有困
难!我国的人民总是最好说话的。你想!沿途到处翻浆,损失有多么大,交通已停了好久
,倒霉的总是人民!”
作品还讥讽在三门峡论证中,有些专家原本是知道水流必带泥沙的,却仍跟着高唱“
黄河清”,并批评了当时盲目学习苏联的高校教育模式。
黄肖路对多维记者回忆说,“这期《新清华》出来,蒋南翔马上上报给刘少奇,很快
转送到毛泽东手里,后来传出来是这样:父亲在《花丛小语》的开头写了一首《贺新郎》
,毛泽东先看这首词觉得挺好,后来越看越生气,就说‘这是什么话’?‘把美国的月亮
说得比中国的圆’!后来《人民日报》登‘右派’言论的专栏就叫‘什么话’,‘右派’
大毒草第一篇就是拿着《花丛小语》开刀。”
黄万里1995年接受采访时说:“有一次,毛泽东遇见我父亲黄炎培时很不高兴地对他
说:你们家里也分左、中、右啊。《花丛小语》里把实行百花齐放政策后的国内形势,描
绘成‘春寒料峭,雨声凄切,静悄悄,微言绝’。这是什么话?”
多维记者查到: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同一天报纸第六版,在毛泽东题写“什么话”栏目下,刊出了《花丛小语》
。此后“右派”反面教材都登在这个“什么话”专栏。《人民日报》随即连续刊登批判黄
万里的文章,九月号的《中国水利》杂志出了批黄专号,刊出六篇文章,黄万里一夜之间
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右派。
黄肖路对多维记者回忆说:“‘反右’时我11岁半,自己会看大字报了。我祖父黄炎
培的五个儿女,加上一个女婿,一共六人被打成‘右派’。祖父本人没有被打成‘右派’
,可能是毛泽东的策略吧──黄炎培在政治上与‘章罗联盟’那帮人还不一样。”此前,
1954年,黄炎培将“统购统销”政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向毛主席提出意见,随时后在人
大内部会上遭到批判。
但黄万里的诗才,让毛泽东印象难以磨灭。黄肖路介绍:“李锐在当毛泽东的秘书时
,在庐山听他批黄万里,但在三门峡败象已露时,1964年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又夸黄万
里的诗词,对黄炎培说‘听说你有个儿子在清华大学做教授?他的诗词我看过了,写得很
好,我很爱看。’章士钊当时也在座……”
毛泽东称赞黄万里的词,表示黄万里写个检查就可以摘掉“右派”帽子。但黄万里没
有利用这次机会改善自己处境,却附诗词上书:三门峡问题其实并无高深学问,而是1957
年除我之外无其它人敢讲真话。请问“国家养仕多年,这是为什么”?
黄万里的“右派”帽子,一戴就是22年。1980年2月26日,黄万里终于得到了右派“改
正的决定”,他是清华大学倒数第二个改正的“右派”,最后一个是钱伟长。
●听说黄河难治理,我便立志治黄河
黄万里坚信,如果中央领导给他机会讲解半个小时,黄河决不至于如此。因为他对黄
河治理的症结,实在太了解了。
辛亥革命前夜,1911年8月20日,黄万里出生在上海川沙县(当时属江苏)。他的大哥
黄方刚学哲学,二哥黄竟武学经济学,二人均从清华毕业后留美,与黄炎培当时正提倡的
职业教育有所差距,父亲决定让黄万里学桥梁工程。黄万里考入唐山交通大学,1932年,
他学满五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时,用英文发表了颇有创见的三篇论文,由中国著名桥梁专家
茅以升审定作序,由学校出版。
黄万里在杭江铁路当了一段助理工程师。1931年长江、汉水泛滥,水淹武汉三镇100天
,湖北云梦县一夜间淹死七万人;1933年黄河又决口十几处,人命财产损失惨重。黄万里
受到了震撼。他后来说:“当时唐山交大同学有三人放弃了铁路桥梁工程师之职,出国改
学水利,我是其中一人。听说黄河是最难治理的,我便立志学水利治黄河。”
黄万里拜见了父亲的学生──曾任过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的许心武先生。许心武对
黄万里说:“这次大水之后调查全国水利工程师的所长专业,竟皆长于土木工程之设计施
工,没有一个懂得水文学的”,“而不通水文学等于未入水利之门,只是能设计施工罢了
”。于是,黄万里决定从水文学入门学习水利。
应该说,这是后来黄万里比别的水利专家更具慧眼的关键:他不只懂工程,而且懂水
文──他明白一条河及其流域是一个有生命、有历史、有未来的有机整体,对治理河流,
就不是只盯着河道的哪一段“口小肚子大”适合修水库、电站。
1934年,黄万里考取了庚款赴美留学,先后获康乃尔大学硕士、伊利诺大学工程博士
,还学习了天文、气象、地理、地质、水文、数学等多门学科。他的博士论文《瞬时流率
时程线学说》创造了从暴雨推算洪流的方法,19年后Nash才提出类似方法。
黄万里驾车四万五千英里,看遍美国各大水利工程,在田纳西河域治理专区坝上实习
了四个月。1936年密西西比河特大洪水之后,该河管理机构邀请黄万里坐船参观整条河流
。这些经历,使他眼界大开,认识到水利工程将使河床产生演变。悟性极高的黄万里,明
白了以前所学土木结构理论远不足以解决洪水问题。
1937年春,黄万里学成回国,三所高校请他去教书,时任浙大校长的竺可桢亲自登门
并宴请,邀他去浙大任水利系主任。但黄万里志在治河,他选择了去南京zf经济委员会,
当一个水利工程师。抗战爆发,他赴四川水利局道滩委员会,任工程师、测量队长、涪江
航道工程处处长等职,曾用四个月在长江支流上修建了小水利灌溉工程,仅花了四万元,
节约预算六分之五,灌溉农田1.5万亩。
他沿着岷江从河口到源头,包括岷江的几条支流,大渡河、青衣江等,都进行了实地
勘察。晚年他回忆道:在美国学习时,“还没有形成地貌学,在回国工作后,沿河边步行
了三千公里,自己在头脑里开始建立起水文地貌的观点,对治河的问题有了一些认识。”
1947年,他应聘担任甘肃水利局长。从此,他与黄河结缘,一生梦魂缭绕于这条中国
的母亲河了。
1949年,黄万里应中共之邀担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没多久,他感到无法在水利规划
和具体实施上有所作为,便毅然辞去了官职,带全家回唐山交大,开始了后半生的教书生
涯。随着学习苏联,院校调整,唐山交大改为唐山铁道学院,与铁道无关的专业都被调整
出去。1953年初,黄万里调到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他生动风趣、深入浅出的授课,让学
生们过了半个世纪还记忆犹新。
在他的课堂上,大自然就是教科书,自然现象就是问题。他当年的学生、今天的中国
工程院院士王三一说:黄先生启发我们思索,在漫长岁月中,沧海桑田,十年河东十年河
西,它们是遵循什么规律形成的;当看见两岸的平原时,黄先生兴奋地说,这是大自然的
恩施,是江河的功劳,大江大河下游都有冲积平原;是河流把上游的泥沙带到下游淤积成
的,两岸还形成了自然堤,小水不淹两岸,大水漫顶分流淤积两岸。黄先生后来根据地貌
长期演变的研究,提出治理黄河必须在黄河三角洲用分流淤灌黄淮海平原的对策,是早有
所思的。
一个人与一条河的悲剧(下)──听黄万里的女儿谈父亲
●拯救黄河不死心
看到三门峡决策错误致使黄河灾难日益深重,黄万里的心在滴血,但滴血的心没死。
1958年,清华校党委正式向黄万里宣布:他被划为“右派”。黄万里回答:“伽利略
虽被投进监狱,但地球仍在绕着太阳转!”
黄万里工资从教授二级降至四级,大部分时间在家中赋闲,既不准讲课,也不准发表
文章,不能被称作“教授”……一年后,他被送到密云水库劳改,住在干打垒的半地窖里
,饥饿难熬。可就是这样,黄万里一直没有忘记三门峡,他做不到冷眼旁观,顶着“右派
”帽子,在工地劳动的业余时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等论文。
1964年,他再次向国家领导人上书,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引起当局的重视。这一次他上
书的对象选择了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建议改建三门峡大坝,考虑到董必武爱好吟诗,他的
信是用四六韵文写的,并附有两首七言古诗《念黄河》与《哀黄河》。信送出之后,果有
反应,水利部有关领导嘱其提出改建计划。
黄万里用两个月时间写就了《改修黄河三门峡坝的原理与方法》,主张为开洞排沙,
以灯泡式水轮机加速底流,“期救秦川于陆沉,复蓄水以调洪兴利”。
他的建议仍然未能被采用。黄万里晚年记述说:“这个建议未得批复,因为对于黄河
输沙下来的看法,我和大家有原则上的分歧.我的主张是必须让泥沙排出水库,以挽救渭
河南岸;而一般的主张是拦沙上游,以减免下游河床淤高。但是,人们也怕泥沙继续淤在
库内,于是把坝下泄水洞逐年一个个地打开来,弄得大坝千孔百疮,果然能排出很多沙来
。而实际上排出的是潼关以下库内历年的积沙,每年随着水流下来的泥沙仍然淤在潼关以
上黄渭河槽里。人们却误认为这样开洞排沙改建三门峡坝之后,冲淤可以从此平衡了。这
样做好比把可以治好的急性肝炎拖延不治,而转成了慢性肝炎。”
1966年,“文革”开始。大多数人三缄其口,明哲保身,黄万里不同,他有自己的反
抗方式,清华的红卫兵到处打人,黄万里也被打过:用带扣子的皮带抽后背,事后只能俯
卧,无法仰躺。他给周恩来写信反映。没过多久,上面即派人传下指示:不许打人。许多
人相信,这与黄万里的信有关系。
红卫兵又改给牛鬼蛇神们剃“阴阳头”──把头发剃光一半留一半。黄万里被剃后,
回家立即叫家人给他剃成光头。事后,他还拿推子帮其它“黑帮分子”都也剃成了光头。
黄万里被赶到江西鄱阳湖鲤鱼洲劳动改造,因劳累过度昏倒田头。1971年回到北京不
久,又被下放到清华大学水利系的基地───三门峡水库,在那里打扫厕所,接受批判。
这倒是正中黄万里下怀:靠近他所希望治理的黄河,生活条件也好一些,他的心情振奋多
了,扫完厕所,就在楼道里打太极拳,练气功。清华水利系在基地建了个小图书馆,黄万
里常常跑去看外文数据,通常上面盖一本毛选。
黄万里初到基地时,上面有个禁令:禁止参加治黄研究及接受校外技术咨询。但1972
年春,他突然接到一项任务,清华水利系领导让他在40天里,就三门峡改建、黄河、海河
的治理提供意见。
这件事高度保密,少有人知。在黄万里的遗稿中,发现了1972年5月给周恩来、1973年
3月给黄委会主任王化云的信函草稿。据此推测,让黄万里开展这项研究,很可能是周恩来
的意思。从这时起,除了受批判,打扫卫生,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治黄研究上,一直持续
到1976年。
“四人帮”垮台时,黄万里已经年过花甲,牙、前列腺都有了毛病,还出现了血尿。
为跟岁月赛跑,完成治黄心愿,他向学校领导递交了请示报告,要求留京治病,投入科研
。1977年,政治气候出现变化,黄万里虽然“右派”帽子还没摘,却急着就治黄问题,向
陈云和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上书进言:
“(黄)万里研究黄河治理问题四十年了,这一治理方法也拟具有些年了。我认为黄
河是可以在三五年内(基本上)治好的,包括安全防洪,下游广泛浇水治碱,增沃田五千
万亩以上,三门峡实现原计划发电100万千瓦等等。历史上曾有先例:汉王景治河只用一年
时间,经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八百余年,河无大患,这是确实的事,应予后
人治河以充分的信心。”“治黄乃千年大计”,“决定亿万民生,失误则家国殄瘁……衰
病之身,亟愿生见河治于大治之年,曷胜迫切待命之至。”
作者:
bushuang
时间:
28.8.2007 19:12
●这一代治不好黄河,下一代呢?
黄万里右派摘帽后,重新上了讲台,给水利系青年教师补习课程。近七旬的老人,不
仅讲课,还批改作业。黄万里没再给本科生上过课,也没有带过博士生,仅在上世纪80年
代招过两个硕士生。以黄万里的学术建树和国内外的影响,他无疑具备了在中国一流大学
当博导的资格,为什么清华没有聘他?
清华水利系教授任裕民告诉赵诚:“水利系领导和学校都认为他有资格做博导,但做
博导总得走个形式,写申请。黄先生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写申请,多此一举,有资格
的人,就是能带博的人,还要写申请吗?不够资格的才写申请,我够资格为什么写申请?
’”
不写申请,校方就不让他讲课带研究生。因不是博导,黄万里到了年龄,不能再招博
士生,不能给学生上课,就从教学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由于黄万里本人是留美博士,又
是清华教授,有关专业的同行带的博士生在毕业时,论文答辩还是请他参加。时下风气不
好,许多博士论文答辩不过走个过场,说几句虚美之词,拿了答辩费走人。但黄万里偏不
随这个俗,一定要叫真儿,有时弄得博士生和导师都面子上不好看,找他参加答辩的人便
越来越少。
黄万里说:“国家给我这么高的工资,我的贡献太少,过意不去。”1998年长江洪水
后,黄万里感到以前在水利授课上有不足,于是列出讲义,再次向系里申请教课:“40天
来长江全流域发大水,大家天天紧张地看电视、看日报。眼见江水齐岸、湖岸出险……我
们必须考虑另用浚河、疏水等方法。这些正是治河的问题,而我系偏偏又没有这门课。当
前用的治理江河的方法是不合适的。通常我国发洪水一般是南涝北旱,或南旱则北涝。如
今大水遍及南北,连渭河、黄河、松花江也同时发洪。今后所谓厄尔尼诺现象还将引起气
候剧变。它的定量计算,除数学力学方法外,还需用到概率统计法。除了设计运行外,必
须有实地经验。……希望同志们听听我的《水经论丛》,我希望弥补我以往教学的缺点,
请同志们多提意见,一起讨论。”
系领导总算同意了,为他安排了一堂给研究生班和教师的课。黄万里那一年87岁,已
身患癌症,四次开刀。他特地穿了一身白色西装,打上领带,坚持站着讲课,并亲自写板
书。这是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堂课,留下了在苦难的背景下傲然屹立的高贵形象。
●黄万里去世了,黄河的悲剧仍未结束
黄万里去世后,又发生了一场令人痛心的灾难:2003年夏秋之交持续一个多月的渭河
洪水,按流量来说只是三、五年一遇,却造成了五十年一遇的损失:全陕西省27.5万间房
屋倒塌,225万亩庄稼绝收,515万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2.9亿元。
这再次撕开了三门峡的旧伤疤。《西安日报》发表王新民的文章《谁应向库区移民道
歉》,直指这就是三门峡大坝造的孽:渭南地处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地势平坦,交
通发达,应该有着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处在三门峡的淹没区而限制了
发展,“水位日益抬高的黄河、渭河和洛河,这三条曾经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母亲河,自从
三门峡水库修建蓄水发电后,像进入了更年期,几乎每年夏秋之季都要轮番发作,而首当
其冲的就是居住低洼的库区人民。”为了修建三门峡水库,为了黄河下游的安宁,渭南“
舍小家,保大家”,整整牺牲了45年,各县洪灾几乎没有间断过。这还不包括延续40多年
至今仍在困扰着的移民难题……
这究竟是谁之过,是天灾还是人祸?
去年,胡锦涛和温家宝对陕西省呈报的关于加快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报告,批示要求
进行论证。陕西成立了专门机构,着手编制综合治理的规划,并邀请中国科学院、工程院
多位院士和水利部、国家环保局、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23人,在北京举行《陕西
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咨询研讨会,专家上报了方案,总预算竟高达462亿元!
一位专家面对这个巨额数字沉重地说:用来防洪的三门峡水库却成了洪灾的罪魁祸首
,这是对人类改变自然的嘲弄,这是人类在为自己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买单。
──毋宁说,是千百万民众,是民族,不得不为当权者的一意孤行买单。
这一切本可以避免的──如果当时听了黄万里的逆耳忠言。
黄万里:三峡工程祸国殃民,永不可修
(前面几篇关于黄万里的文章都侧重谈他与黄河的悲剧,以下这一篇,是专门谈他对
治理长江包括三峡工程看法的。)
2001年8月27日15时05分,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医院一间简朴的病房悄然离去──戴晴
在悼念文章中说:“离开了这个他又爱又痛的世界。”
从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戴晴的心在颤抖:
他爱它,是因为在他90年的生命里,他获得了常人难于企及的知识与智能,享受过真
正的爱与被爱;他痛,是因为他满腔的热忱遭冷遇,一身本事被闲置──而他苦难的祖国
,他的正遭受专权、腐败与无知荼毒的祖国,多么需要他的奉献。
他不要名誉、不要地位、甚至不计较20多年的右派冤案,只要当政者给他一个机会,
让他在自己的业务领域把意见发表出来──从五、六十年代,他在流放改造的工地上等着
;八十年代以后,在自己家中逼仄的书房里等着。他一次次投书报刊,没人登载;那就给
管事的写信,从学校到政协到人大到国务院到监察部,直到总书记本人──没人理他……
或者说,只有一个当权的人物几天内就回信,致谢并向他咨询──可惜不是他的同胞,而
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他到底要说什么?
他以自己数十年的研究观察,只想提醒当政者别再犯愚蠢的错误:国家浪掷几百几千
亿、百万生灵涂炭、大好山河糟蹋。
在三门峡问题上,正当壮年的黄万里的话没有人听;在三峡问题上,已经老年的黄万
里的话仍然没有人听。黄万里是三峡工程的坚定反对派,他直言不讳地说三峡大坝是“祸
国殃民的工程”,预警了蓄水后卵石淤塞重庆、四川水患、浩大的工程开销和必将酿成祸
患的移民安置。
●卵石堆在水库中比沙更麻烦
黄万里与长江结缘,比他与黄河结缘还要早。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他在四川
工作期间,长江上游和在四川境内所有主要支流,他都亲自沿河实地踏勘过。那一次,四
川省水利局派他带几个人参加全国水利勘测,到金沙江考察。去的时候是乘飞机到昆明,
回来时从昆明出发,沿金沙江支流普渡河,走到普渡河与金沙江交汇处,再沿金沙江河道
,顺流而下,一直步行回到重庆,历时三个月。沿途除了对河道水情的勘测外,对云南的
贫困和少数民族问题都有所观察。
黄万里后来写道:“一路山峦起伏,步履艰难,其山势每直逼江边,道路崎岖,莫此
为甚。昔丁文江君,考察地质行过巧家县老君洞村,称为世界最难走之路。此处江宽测得
159公尺,两岸皆峭壁耸立,测得深谷竟达1300公尺,较世界闻名之美国巍谷(Grand Can
yon,现通译为“大峡谷”)为尤深,实世间最深之谷也。……自普渡河口到叙府长约550
公里,高度以降落为550公尺,平均坡度为千分之一,…… 奈何河中险滩过多,纵使毁去
,翌年大水时,支流将砂石冲入正河,复成一滩,必将淘不胜淘。”
在当时的条件下,对长江水系江河进行开拓性勘测,其危险性可以说仅次于战场。黄
万里对《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一书作者赵诚讲过,在那些水流湍急、人
迹罕至的峭壁河道上测量,固然有危险;而那些看似平静的河面,也暗藏杀机──曾有三
人在风浪不大的川江上工作丧命,其中还有一个康乃尔毕业的李凤灏硕士。这样的悲剧使
他“对于河床演变获得了意外的认识”。
黄万里记述道:
“……查勘组黄万里、张先仕等方走过江油旧城址几十公里,忽见上游来人急报:詹
国华分队在平武旧城下五公里处测量涪江横断面时因船破两人淹死。等到黄、张赶到出事
地点,天已近暮。眼见水如此之浅,流虽急,但怎可能淹死人?黄等亲自伸一脚轻轻入水
,乃知河底卵石是移动的,而且不是仅仅一层,是多层移动着的。乃知两人因无法站住而
被拖倒在大河里,大石头撞破头而淹毙。” 早年的这些勘察,为他形成关于水文地貌
学的体系奠定了基础,也对他晚年关于长江干流是否可修高坝的学术观点形成有重要的影
响。这就是:四川盆地一带河床质乃是砾卵石,在坡陡流急的河段,在没有悬沙底沙的情
况下,河床卵石仍能运移。不像黄河下游堆积性河段里,悬沙、底沙、床沙可以按同一机
理一起运动。
基于这一实地考察的结论,黄万里在得知三峡大坝要修建时,认为这将造成比黄河三
门峡更大的灾难──黄河河床是沙,沙淤积在库中还可以设法冲走;长江三峡以上的河床
则是卵石,卵石堆积在水库中,就不可能冲走。
黄肖路告诉多维记者:我爸关于长江的最早的文章,应该是1986年登在《华东水利学
院学报》上。那时关于三峡工程,还没有拍板定案,还可以冒出些不同声音。
●寄出无数封信没有回音
1985年3月黄万里致书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这一年,他上书邓小平,再次谈及三峡一事。
1992年三峡议案在全国人大通过,中共十四大刚结束,黄万里以一系列统计数据和计
算为基础,完成《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原由简释》等论稿。他认为:三峡工程必将贻害
子孙。从自然地理观点,长江大坝拦截水沙流,阻碍江口苏北每年十万亩的造陆运动;淤
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壅塞将漫延到沪州、合川以上,势必毁坏四川坝田。目前测
量底水输移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床试验在长期内长段落中尚欠合理基础,只
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堆积量。故此而论,长江三峡大坝永不可修。如
果是为了发电,可在云贵湘鄂赣各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
济效益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就流域经济规划而言,也应先修四川盆地边缘山区
之坝,如乌江电站等为宜。从国防的角度看,大坝建起来后无法确保不被敌袭,也很不安
全。
他先后三次致书江泽民,指出:“长江三峡高坝是根本不可修建的,不是什么早修晚
修的问题、国家财政的问题;不单是生态的问题、防洪效果的问题、或经济开发程序的问
题、国防的问题;而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河床演变的问题,和经济价值的问题中所存在
的客观条件,根本不许可一个尊重科学民主的zf举办这一祸国殃民的工程。它若修建,终
将被迫炸掉。”
他还指出,公布的论证报告错误百出,必须悬崖勒马、重新审查,建议立即停止一切
筹备工作,分专题公开讨论。
在信中,黄万里还附上三篇文章,阐述了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缘由,和长江中、下游
汛期防洪的治理策略建议,以及对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议。
但是三峡是李鹏坚持要上的,长官意志在三门峡水库上造成恶果的教训,并没有被决
策者深刻反思总结。而“长官意志”为什么主上呢?作家郑义在《遥祭中华之子黄万里》
文中分析说:这是因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权势逼人的水利工程利益集团。了以上大工程
而攫取权势、中饱私囊,这个利益集团反大禹疏导之道而行,大建其坝”。半世纪以来,
他们建了8万5千多座各类水库,竟占了全世界水库总数的二分之一。仅在长江流域,他们
竟然建了4万多座水库。他们还不打算住手,还准备在汉水上再建16座,在长江正源雅砻江
上再建20座。不把中国的大小江河碎尸万段,他们是不会善罢罢休的!”
郑义的说法并不是无端揣测:原中国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高严涉嫌贪污鉅款而失踪,
不就透露出了冰山一角?
黄万里的意见与决策者意见相左,挡了他们的权路、财路,有关的研究课题也就与他
无关,他得不到任何有关数据,只能是当局公布什么,他才了解什么。在与对方的论战中
,他的论据都是靠当年在川江工作时的观测数据进行推算。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卢跃刚写过三峡,他在请教一些专家时,“他们都说黄万里在这方
面是首屈一指的”,“但在80年代并没有进入三峡的论证小组”。这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
代就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长江的水利专家,如今只能在边缘、在局外焦灼地关切长江的命
运。
作者:
bushuang
时间:
28.8.2007 19:13
李锐在写给领导人的信中披露,黄万里同他谈到这样一个细节:“钱正英春节曾来我
家拜年(她的夫君是黄的亲戚),可是就是不让我参加三峡论证。”
黄万里回忆:在三峡大坝开工前,写了三封信。大坝开工后,又写了三封信──给上
面一共写了六封信,附了六篇文章,却没有收到一次回信。但是给美国总统写信,“我十
天内便收到克林顿的回信”。
一般人提了意见,上面不理睬也就作罢,但黄万里却锲而不舍。他不仅接着写,还向
监察部去申诉,对决策者拒不答复人民来信,他要讨个说法──虽然他得到的,还是不答
复!他还一度诉诸法律。为了他挚爱的人民,他将自己完全置之度外,至死还惦记长江之
事,正如他在困境中写下的诗句:有策犯鳞何足忌,垂危献璞平生志。他多次跟学生谈过
:“我提这个问题,是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千秋万代负责。”
李锐在信中回忆黄万里甚至激愤地对他说:“如果三峡修成后出了问题,在白帝城山
头上建个庙,如岳王庙前跪三个人,中间一女(钱正英),两边各一男(张光斗、李鹏)
”!
●无人出版他的著作
黄万里毕生的学术著作一直束之高阁。20世纪90年代,他自费印了论文集《水经论丛
》和诗文集《治水吟草》,那是一本没有书号、没有出版社、没有定价、没有发行单位的
“四无出版物”,在亲友中散发。清华大学有一个庞大的出版社,但黄万里没有资格在那
里出书。2001年黄万里90岁寿辰前,经领导开恩默许,清华水利系的老师们从各自课题费
中凑了钱,为黄万里印了一本非正式出版物《黄万里文集》,这是一本16开本、360多页的
大书,只印了不足500本,一下就被人要光。
在他时昏时醒的弥留期间,他的两名毕业于1958年的得意门生沈英、赖敏儿夫妇前去
探望。他自知沉痾不起,与他们再次谈起治江之事,说着说着,竟流出眼泪,哭了起来。
即使在逆境中,学生们也没见老师这样伤心地哭过!沈英夫妇怕他激动,起身告辞,黄万
里坚持把他们送到了门口,觉得话没说完,遂索纸笔写道:
万里老朽手所书
敏儿、沈英,夫爱妻姝:
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
”为主,为主。
汉口段力求堤固,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桩,背水面宜以石砌,以策万全。盼注意,注意
。
万里遗嘱
2001-8-8
这也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的话。
一贯主张疏导的黄万里,为何提出“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对如何拦得严密
还想得那么细?记者读到此,百思不解。后来读到郑义的文章,才恍然大悟:“三峡鉅祸
已经铸成,莫可奈何。所念念在心者,已是补救之策。临终之际,他仍然不忍以灾难证明
自己的正确,而欲以‘钢板钢桩’来拦堵三峡大坝必将经常泄出的滔天洪水,永固江防。
”
与黄万里相对照的,是三峡工程上最为党所倚重的专家,中科院与工程院双院士张光
斗。他生病时三峡工程副总管郭树言去探视,过后将他的谈话以“张光斗同志关于三峡工
程谈话纪录”文件形式报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张光斗也谈到防洪,他
说的是:“或许你知道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比我们对外宣称的要低,清华大学曾做过一份
调查研究……但是,我们只能以降低蓄洪量到一百三十五公尺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这会
影响长江江面的正常航行。但记住,我们永远、绝不能让大众知道这点。”
黄万里对黄河三门峡的预言,不幸应验了。
黄万里对长江三峡的预言,会再次不幸而应验吗?尚待时间来证明。这时间将有多久
?
摘抄黄万里《治水吟草》部分诗作。(高伐林)
百花齐放颂﹒调寄贺新郎
一九五七年五月
绿尽枝头蘗。怎当他,春寒料峭,雨声凄切。记得梅花开独早,珠蕾偏曾迸裂!盼处士,
杳无消息。桃李临风连影摆,怯轻寒,羞把嫩芽茁。静悄悄,微言绝。
忽来司命护花节,乘回风,拨开霾气,宇清如澈。人世乌烟瘴气事,一霎熏销烬灭。翻潋
滟,芬香洋溢。好鸟百花丛里舞,这当儿,鼓起笙簧舌。心自在,任翔逸。
念黄河
一九六二年
有水有水号黄河,荡荡奔放挟沙多。蛟龙千里长堤束,坼岸潦原在一呵。有父为君身毁灭
,其子称王息洪波。千古英雄淘既尽,犹怀块垒欲如何?念君气度亦爽飒,清渭浊泾兼引
纳。肯吐琼浆淤万顷,千年斯吐民践踏。人间浅识一何多,斩断沙流三门阖。更在东平潴
漾漾,丰功伟利云综合。诏谓君氛从此靖,颂请不乏鲍参军。奇祥异瑞争相送,胜利冲来
头易昏。樗散书生不晓机,竟然抗疏犯龙鳞。……廷争面折迄无成,既阖三门见水清。终
应愚言难蓄水,可怜血汗付沧溟。徙薪曲突非求泽,烂额焦头自上鬓。肠断秦川陇水咽,
艳阳遗照此精诚。
梦吟绝笔
一九七一年三月
一死明知素志空,九州岛行水失斯翁。但教莫绝广陵散,枉费当年劳苦工。
倾听华县毕家公社主任宁冬梅报告三门峡坝造成的灾情
一九七三年夏
听罢毕家遭害苦,不禁簌簌泪交颐。暴洪施虐知拦阻,恶碱侵农待溉漓。凡此事前皆可见
,一般律定莫相违,平生积学何所用?愧对苍生老益悲。
一面俯首听批,一面竭思治黄
一九七三年
江郎才尽冯唐老,哪有雄谋济众生?未悟庄周飞蝶意,且从列子御风行。当年郑国徒劳敌
,今日曾参诬杀人!遥望秦川空洒泪,及身难报圣农恩。
《治水吟草》自序
一九九一年
……文山气节董狐管,念想元元未封口。总是挚情忧国泪,非关傲世妄归咎。狂生有道出
资封,苦学图成盼晚风。斯道斯文堪扫地,斯才斯技要纳忠。阅历江河如指掌,青灯埋首
忆艰工。辄从扬子谋江利,忍对黄河哭禹功。有策犯鳞何足忌,垂危献璞平生志……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