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中国历史之七大反奸毒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橙色骑士
时间:
8.6.2006 21:51
之一,陈平间范曾<br />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br /> 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都是汉高祖刘邦智囊团中顶儿尖儿的人物。很多人都熟知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未免忽视了这位奇计百出的陈平。<br /> 范曾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似乎只有范曾一人。当年鸿门宴上范曾几度发难,几乎致刘邦于死地,想必刘邦恨他入骨吧。范曾此人心黑手辣得可以,只是当不住项羽其时尚不够厚的脸皮。<br /> 离间这位被项羽尊称亚父的能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到陈平。一次项羽的使者来访,陈平找人故意十分热诚地接待。大鱼大肉之下,又加上美女歌舞助兴,使者也被感动得一塌胡涂,当然礼节性地说出代楚霸王项羽向诸位感谢的话来。谁知招待人员就此突然翻脸,撤下珍馐美女,换上粗茶淡饭,当着使者的面说,我们还以为你是是亚父范曾派来的那,你倒是早说你是项羽派来的阿。<br /> 使者回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禀报,头脑简单的项羽当然怒火中烧,就此丧失了对范曾的信任。后来范曾几次直言相谏,更是惹得霸王不高兴,终于被扫地出门。范曾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受了闷气,加上背上毒创发作,不久就负气归西。而他一死,项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br /> 陈平年青的时候姿仪甚美,却仍是一个类似韩信年轻时的小混混,而且他的问题更严重,传说和他嫂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后来他投军的时候有一次渡河时不小心上了一艘黑船,就是水浒中衰人宋江上了无数次的那种。当然他不会像宋江那样束手待毙,但也不极端地武力反抗。他先是趁船主不注意把身上的钱财丢入水中,然后主动提出帮船主划船,划了一会借口浑身大汗脱下自己的衣裳,赤条条地坐在船上,当然顺便把自己的破剑放在手边。船主见他衣衫虽然不俗,但着实没有任何钱财可抢,何况他还带有武器,这种生意扎手得紧而且没有任何油水,不作也罢,老老实实地把他渡了过去。嘿嘿,刁滑如陈平又岂会死在此等宵小手中?<br /> 陈平生奇计无数,但他明白自己的计策阴险刻毒,也很少宣之于口。著名的白登之围,刘邦被数十万匈奴大军所困,全赖陈平的一则秘计解围。史书对这则秘计多有猜测,但谁也不知道真正是什么。<br /><br /><br />之二,“越级上访”<br /> 记得每次坐火车北上南下的时候,就在铁路沿线的村庄墙壁上看到触目惊心的标语,“严禁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就是犯罪!”<br /> 如今的干部真是难当,手下的百姓不服管束倒也罢了,竟然闹得要到北京上访这么严重,不过是调整具体政策多收了你们一点钱吗,还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整天吵着要整治贪官,真正的贪官有多少,唉,老百姓如今谁和你讲辩证法?<br /> 这些干部,平心而论厚黑的确是做的不错了,脸皮厚到标语写到全国人民都可以欣赏的地方,至于黑吗,对付那些昏了头想上访的愚民棍棒,手铐,打手,狼狗之类的少不了的吧。但是从技术上论,我看他们的效果未必很佳。<br /> 明朝末年的太监们也有与相同的苦恼。当时东林党人的政潮汹涌彭湃,其中不少人被西厂东厂的人锁进了大狱。即使身陷大牢,这些人仍是不老实,整天价地喊冤,想“越级上访”,直达天听。当然也难怪,太监们栽在他们身上的罪名大多是谋逆造反(可能即使卑污如他们也不好意思说这些清官贪赃吧),这更不能被以终君爱国为己任的东林党人接受。自己死了倒也罢了,名节污了可是千古大事。<br /> 当然只要皇帝不是太昏庸,也基本懂得一些平衡派系的帝王心术,东林党和阉党斗的好阿,只要闹得不是太过分,尽管去闹好了,什么时候他们不闹了倒是真正让人忧心的事情。太监们也深通此理,当然更不敢让这些牢里的东林党人越级上访了,皇帝知道了很有可能派相对公正地第三方来调查,那麻烦就真的大了。<br /> 太监也有他们的狠辣手段,具体就是每当牢里的东林党人喊冤叫屈的时候,太监就派人假扮皇帝的钦差来听他们“平反”。这些东林党人见到钦差当然感动得涕泪俱下,大诉冤情,假钦差听完以后,照例是一顿暴打。如此几次反复,弄得这些铁骨铮铮的东林党人也对皇帝的钦差彻底丧失信心。以后即使皇帝的钦差真的来查,他们也不敢再诉冤情了。<br /> 如今的干部们看古书的大概少了,也幸好如此,人间又少了很多有苦也说不出的冤情。<br /><br /><br />之三 温峤计间钱凤<br /> <br /> <br /> 夜读<晋书.温峤郗鉴列传>,深为东晋名臣温峤才智折服。在那个风雨飘摇,王与马共天下的时代,连王导,陶侃这些中兴能臣对暗弱的朝廷也不谈不上百分百地尊敬,相比之下,从北方流亡回来的温峤对司马氏的忠心实在难得了。<br /> 当时权臣王敦骄横跋扈,向来没把朝廷放在眼里,当然温峤成了他的眼中钉。温峤几次婉言相谏,王敦全然不理,于是温峤知王敦日后必反,干脆一反常态,对王敦极尽恭维之能事,又加入他的阵营为其出谋划策,共同对付朝廷。王敦本人志大才疏,又全无识人之能,当然毫不设防地视他为知己。但是,王敦手下有个温峤深深忌惮的心腹人物,钱凤,偏偏王敦对钱凤向来言听计从。温峤投钱凤所好,着意与之结交,可是钱凤非等闲之辈,表面上和他亲热无间,内心却着实戒备。温峤深知自己瞒不过钱凤,但也无可奈何。<br /> 王敦谋反的工作准备完毕,温峤心急如焚,但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脱身向朝廷密报。正好丹阳太守出缺,这个关键的职位,非得要心腹人士担任不可。王敦向温峤请教谁适合任此要职。王敦以退为进,向他推荐钱凤,王敦又把钱凤找来,当面询问他的意见,钱凤碍不住面子,反而推荐温峤。这时温峤故意推之再三,王敦却当场拍板,指定温峤担当此职。<br /> 温峤当然是喜不自胜,但还是对钱凤把握不准,他估计走后钱凤八成会向王敦密告,再加上钱凤此人甚有韬略,于是下定决心非把钱凤离间了不可。在他出行前夜的送别宴会上,温峤离开自己的坐席走到每位客人的身边端酒以敬。当他走到钱凤身边的时候,还没等他喝,温峤就突然把他的酒杯打翻,醉态十足地骂道,“你钱凤何等人,我温峤敬的酒你都敢不喝?”钱凤以为他喝醉,并不在意,但宴会终于是不欢而散。<br /> 温峤脱身以后,钱凤果然向王敦告密,说温峤历来是朝廷的人,他投靠我们必有贰心。但是温峤已经棋先一招了,当初宴会的情况王敦是看在眼里的。王敦一直以为钱凤和温峤是知交好友,甚至还相互极力推荐过,怎么就因为温峤临走之前喝醉了酒不小心得罪了你,你就挟私抱负?气度也太小了一点吧。于是他不仅不听从钱凤的建言,还怀疑起他的人品了。王敦麾下钱凤算是个人才,然而即使是他也终于不被善用,王敦起兵的后果那是可想而知了。<br /><br /><br />金刀计<br /> 如果在中国离间史上非要排出个第一名,那么论计策之流畅,心肠之恶毒,mission之impossible,非得是王猛的金刀计不可,何况他要间的人都决非等闲之辈,一个是大秦天王苻坚,一位是后来后燕的皇帝慕容垂。<br /> 王猛在关中前秦当丞相的时候,当时天下又是类似三国时候的三分,潼关以东是慕容氏的燕国,长江流域(包括荆州,益州,扬州等等)是东晋的地盘。这三方都有名冠一时的豪杰,前秦一方有被苻坚视作诸葛再世的王猛。王猛的施政方略与诸葛亮治蜀时相仿,也无愧他的名字,走得是刚猛严苛的法家之路,而他的功业相比六出岐山而徒劳的诸葛亮,那是高得太多。正是在他的统领下,前秦攻灭了慕容燕国,统一了整个北方。东晋其时则有留下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的超级枭雄桓温和魏晋风度的集大成者,一代名士谢安。燕国方面有慕容家族的国之干臣慕容垂,天龙八部中的复辟狂慕容博父子拿出来的族谱中固然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但慕容垂应该是他们最为敬仰的一位先祖。枋头一战,纵横不可一世的桓温被年青的慕容垂的骑兵打得大败亏输,桓温赖以起家的精兵几乎损失殆尽,弄得后来想篡位时都未免底气不足。这一段历史,将星闪烁,能人辈出,各方的角力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达到高潮,并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落幕,精彩程度实在不下三国演义,只是没有罗贯中这样的大师为其写述,未免可惜。<br /> 当时慕容垂英雄了得,不免为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所忌。二人联合起来整慕容垂,手法狠毒,如用巫蛊案处死了他深爱的王妃段氏等等,慕容垂忍无可忍,终于率领全家投奔关中苻坚。其实以慕容垂的英名加才智,发动叛乱作掉这两个政敌易如反掌,只是他不忍心同族相残宁可自己出走。其实他这一走,几乎和灭了燕国没什么分别。<br /> 前秦的皇帝苻坚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多皇帝中,以心胸宽广而论,算的上是第一。对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慕容垂举家来投,高兴得几乎是倒履相迎。苻坚的这般盛情,慕容垂虽然是感动得一塌糊涂,王猛看在眼里心中难免不是滋味,万般忌妒之下,遂生了除掉慕容垂的念头。但是苻坚用人不疑,慕容垂精明干练,离间他们谈何容易?<br /> 平心而论,王猛一生为政为人,除了这件事以外,都抗得起光明磊落四个大字,只是这种人物一旦施起计来,也是恶毒无比,比起燕国慕容垂的政敌们则是高明得太多。<br /> 王猛唯一可利用的资源就是慕容垂新附,他的家族人心尚不稳。于是在他率军征伐燕国的时候,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最喜欢的长子慕容令出任参军。出发的前一夜,慕容垂设宴饯行,当然有心让王猛在军中多照顾他的儿子。王猛和他一起喝酒谈心,席间喝到高处便激动起来,拉着慕容垂地手要和他结拜兄弟。慕容垂到底是鲜卑胡人,论心机深沉哪里及得上汉人王猛,眼花耳热后也是指天划地,约为兄弟。王猛顺势说,“我此次远走,兄弟却无什么东西可以睹物思人,未免遗憾”,并送给慕容垂自己生平最爱的一方镇纸以兹纪念,慕容垂大是感动,想也不想就解下自己的家传宝刀送给王猛。<br /> 得了这柄金刀,王猛开始了第二步行动。在大军开拔到洛阳的时候,王猛招来了帐下一个叫金熙的小卒,重金收买,让他跑到慕容令的帐中出示金刀,并假传他父亲的话说,“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古人尚云,狐死首丘,况且最近听说燕国皇帝于我们走后颇有悔意。我现在已经在逃亡的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慕容令听后,又惊又疑,慕容垂赠王猛金刀的事情他并没有听说,而父亲企图二次叛逃却丝毫没有征兆,但这位来传话的金熙曾经在慕容垂府中打过下手,又有金刀为证,言之凿凿,不由得不信。当时慕容令急得六神无主,又根本无法与千里之外的老爹取得联系,(呵呵,建议摩托罗拉手机不妨以此题材作广告。)思前想后,还是连夜投奔燕国。<br /> 王猛等他一逃,马上急表上告朝廷,慕容垂闻讯,当真是祸从天降,连辩解也不敢辩解,仓促出逃,结果在蓝田被追兵赶上,押回长安。慕容垂自忖必死,谁知苻坚宽容千古第一的帽子真的不是白带的,他立刻赦免了慕容垂,安慰道,你儿子心存故国,本身就无可厚非,我只是为他遗憾而已,更不会牵连到你们这些人阿。老天照应,慕容垂躲过了这一劫,而他的儿子慕容令就惨了,跑到燕国境内,却发现老爸根本没来,顿时天旋地转,昏倒在地,燕国对他这个莫名其妙的二次叛徒当然心存芥蒂,干脆流放到遥远的沙城。慕容令仍不甘心,在沙城组织旧部企图第三次反叛,却被当地官员抓住就地正法。<br /> 王猛此计虽然最终没有要得了慕容垂的命,但还是葬送了慕容垂的身后希望所在,他最优秀的儿子慕容令。慕容令在沙城组织一帮乌合之众和燕国官军作最后徒劳抵抗的时候,一定还没想明白到底是谁把他害得这么惨,慕容垂后来终于再造燕国(史称后燕)坐上龙椅的时候,一定一边因后继无人而痛惜“太子”慕容令的无谓身亡,一边只怕仍为王猛的毒计而感到不寒而栗。<br /> 慕容垂死后他的儿子中少了慕容令这样的领军人物,各不相服以至内讧,后燕终于二世而亡。<br /><br /><br /><br />贾后与骊姬<br /> <br /> 古语有云,"黄蜂尾后针,最毒MM心。“如今的时代谁还敢说这种话,不被众多激进的feminist当街格毙才怪。但是纵观史书,巾帼们如果狠下心来,那是一点也不下须眉的。<br /> 史上著名的暴悍皇后贾南风就是如此。她的老公晋惠帝是个出了名的低能儿,大荒之年大臣向他奏报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几乎以食树叶维生,他却很不解地反问道,百姓问什么不去吃肉糊那?当年武帝司马炎也很担心自己儿子的智商,一次命他写一篇文章看看。贾南风其时尚为太子妃,闻说此事马上找来一名枪手做了一篇美轮美奂的文章,她正准备厚着脸皮让人把文章送走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太监点醒道,当今皇帝早知道太子不甚聪明,这篇美文若说是太子写得岂不让人生疑?贾南风立时恍然,让这位太监捉笔写了一篇很烂的文章,武帝看后觉得自己的儿子虽然的确不是很高明,但当皇帝只怕也足够了,就此断了废太子的念头。<br /> 这位贾皇后厚黑了得,但智商比起他老公实在高不到哪里去,尤其在加害当朝太子这件事上,浅见无知得令人可笑。太子非自己亲生是每个试图独霸宫廷的女人的大忌,贾南风也不例外。但她栽赃太子的手段太过拙劣,具体就是趁太子醉酒让他亲笔拷贝了一份造反文书,然后逼着皇帝杀掉太子,这条计策烂得连弱智皇帝也骗不过。贾后心有不甘,不顾舆情汹涌,矫诏废掉太子,囚禁在宫中。朝廷百官实在看不过去,就找了赵王梁王几个王出面试图营救太子。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孙秀出来了,他和太子算是有点交情,又极善谄媚,贾后对他很是言听计从,赵王伦更是视他为知己,这种面面俱到的人物不经意间往往决定着历史的走向。赵王派他到宫中打探消息,他和太子见面后走出宫殿的时候,突然间想,我费尽心机营救太子究竟有何好处?太子为人贤达,他继位后我又将身处何地?孙秀回到赵王伦处就给赵王出了条毒计。第二天孙秀跑到贾后面前说现在外面很多人想营救太子,贾后也约略知道事态严重,问孙秀该怎么办,孙秀建议,做大事就要果决,不如杀了太子以绝众望,贾后拍着手叫好,连夜处死了太子。赵王伦,孙秀他们等的就是这个口实,马上矫诏派兵冲进皇宫,抓住贾后鸩死。这样皇后,太子接连被除,弱智皇帝又落入了赵王伦的掌握,孙秀本人自然也得居高位。这个孙秀,小人得志,因以前的一点过节处死了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也不怕走在街上被潘安的追星族们用粉拳锤死?<br /> 贾后秘计图谋一场空,只知一味心黑,到头来自己反而成了别人的杀人工具,可见其智商大有问题。同样是除掉太子,春秋时晋国的骊姬手段就高明得太多。<br /> 当时晋献公的太子申生人品端方,素有人望,献公本人也不是那么胡涂,要除掉他可谓难于上青天。骊姬就从生活作风问题入手,一天在献公面前楚楚可怜地道,"太子向来急色,连妾身我也不放过,今天中午我留太子吃饭,谁知道吃到一半太子动手动脚,并威胁我说,自古惯例女人是父死子受,我老爸死了以后,你还能跟谁?"献公并不相信,只是敷衍安慰了几句。骊姬随即垂泪道,"君王若是不信,明天我和太子一起游园,你站在高台上看看就清楚了。"第二天,骊姬在自己的头上擦满了蜂蜜,和太子并行出游的时候,一路上好不招蜂惹蝶。骊姬让太子帮着赶一下蜂蝶,申生掀起衣袖在其脑后挥舞。晋献公在高台上目睹这一切,以为太子果然调戏爱姬,气得几乎倒仰,想就此废了申生,反而被骊姬劝住。<br /> 后来太子祭祀的时候,好心送了一大块烧肉给父亲。骊姬知道机会来了,派人在酒肉中拌上毒药。献公刚欲品尝,骊姬就跪在地上相谏,酒肉从外面来,一定要试过之后才能食用。献公把酒泼在地上,地上竟然升起一团烟雾(难道是硫酸?),把肉喂狗吃,狗立时死亡。骊姬假装还不信,顺手抓了个小太监,逼着他吃下,小太监刚入口就七窍流血。献公气得说不出话来,骊姬又开始发挥她的表演天赋了,扯散头发,呼天抢地:”太子设此毒计无非是因为我吗!君王你不如把酒肉赐给我,我代你一死!“献公愈发怒不可遏,召集群臣当面处死了太子申生。<br /> 至此骊姬尚不肯罢手,矛头直指二公子,对献公进谗言,“申生被杀,二公子恨我恨得入骨,整天练兵,一定想杀入京城!”献公还未置可否,二公子已经是怕极了这个妇人的手段,连夜和一帮家臣出走。<br /> 这个二公子从此在外流浪数十年,历经人事艰辛,所谓艰难苦困,玉汝于成,他终于从一个浮华的公子哥磨练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等终于回国继位,短短几年就使晋国重振雄风.其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著名的晋文公重耳。<br /><br /><br /><br /> 严世蕃的最后一搏<br /> <br /> 严嵩是明朝嘉靖一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内阁首辅,在明史上是被归入奸臣一列的。民间一直流传着著名的海瑞海青天如何扳倒严嵩的故事。其实海瑞一生为官级别最高不过巡抚,他和严嵩作对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御史,整倒当朝宰相远够不上资格。历史上严嵩这种大贪官大奸臣的垮台与皇帝的英明神武或者某位青天的冒死为民请命并无逻辑上的联系,更多其实是官场上的倾轧。严嵩真正的对手是老辣的内阁辅臣徐阶等人。<br /> 明世宗嘉靖论治理天下的才能不过是中人之资,何况他最大的兴趣并不在此,而是修道升仙。他一生不知道会过多少仙道,吃了多少丹药,甚至为此惹出奇祸一场——想拿几位宫女炼丹结果被她们反戈一击几乎用纱巾勒毙。进士出身且文才了得的严嵩正是在这一点上投其所好,以一篇篇精彩的“青词”赢得嘉靖的欢心。所谓青词,就是嘉靖向玉皇大帝祈祷时的祷词,他固执的认为玉皇大帝眷顾与否和青词的精彩程度大有关联的,(原来天上的神仙竟然也是文学爱好者?)。当然,严嵩的手段不仅于此,他深知每个皇帝都乐于看到<br /> 群臣陷于党争,但对真正参与党争的人又从来不信任。于是他喊的口号是君子群而不党,竭力展示自己的孤忠,这一点更深为嘉靖欣赏,所以长期委他以大权。<br /> 严嵩当政其间,他儿子严世蕃辅力甚大。严世蕃生得肥且丑陋,还瞎了一只眼睛,却天性聪颖,文才比其父犹有过之,揣摩圣意更是天下一绝。嘉靖的诏书向来语焉不祥,而严世蕃则能从只言片语判断出他的喜好,严嵩每次按他儿子的意思上折,无不中的。但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严世蕃后来耽于酒色,于研究如何拍皇帝的马匹也不怎么热心了。当时的严嵩早就江郎才尽,原本一直靠儿子给圣上献青词,如今儿子不干了,只好自己腆着脸写,当然他那些干巴巴的文章惹得嘉靖十分不满,再加上严嵩自己胡乱揣摩上意,经常拍错马屁,嘉靖慢慢对其疏远了。<br /> 同为内阁辅臣的徐阶观察到嘉靖态度的变化,知道整垮严嵩的时机已到。具体仍是从其家属的经济问题入手,招数虽然很旧,但管用就行。明朝中后期礼崩乐坏,几乎无官不腐,即使徐阶本人在家乡也有千亩良田,后来终于被他亲手提拔的超级大清官海瑞悉数充公,气得其时已经退了休的徐阶几乎吐血身亡。当然从经济问题上打击政敌既大快民心,又易于抓到把柄,真是再方便不过。严世蕃虽然老奸巨猾,终于还是因为贪污被人揪住了辫子下到狱中。严嵩急得五内俱焚,当即以退为进,上表替儿子请罪,但此时的嘉靖对他们父子恩宠已失,不再刻意偏袒。<br /> 纵使老爸和皇帝都罩不住,严世蕃到底聪明过人,还是设了一条奇计为自己脱难。当严氏父子权倾朝野的时候,朝廷官员们走马灯似的往他们府上跑,如今虽然落难,还是有不少人来看望他。面对着这些看上去义气深重不忘旧恩的官员们,严世蕃诚恳地说道,“我严世蕃一生经过多少大风大浪,这点贪污的小案我原本不放在心上。不过我唯一担心的是当年和我父亲联手整垮锦衣卫经历沈练和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并把他们冤杀的旧案,这在当时激起了全天下读书人的愤慨。如果刑部的人把这个案子翻出来,我就只好等死了。拜托你们千万帮忙把这个旧案盖下去。“<br /> 即使在严家全盛的时候,他们提拔的官员也难保百分百的忠诚,何况如今树倒猢狲散?严世蕃的话刚落地,就有人通报给了刑部负责此案的官员。法司黄光升一直发愁栽在严世蕃身上的贪污罪太轻,闻此讯立刻找来了旧档,一番研读后给严世蕃补上冤死沈,杨的重罪。当他写完奏章,得意洋洋地准备向皇上回禀的时候,恰巧徐阶经过。徐阶到底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物,草草看了奏章,就微笑地跟黄光升说,此奏章一上,只怕严世蕃立时脱罪。望着迷惑不解的黄光升,徐阶不得不给这位政治上远不成熟的小弟补上一课,当年沈杨被杀,那是皇上亲自下过旨的,把这个案翻起来那就等于直接说嘉靖的不是,试问皇帝何尝犯过错误?嘉靖顾忌自己的面子会就此放严世蕃一马。接着徐阶指点道,贪污罪固然分量不足,但严世蕃手下有个<br /> 官儿和大海盗汪直是儿女亲家,汪直又向来和日本人勾结,要说严世蕃勾结倭寇,意图谋反那就再合适不过了。黄光升恍然大悟,立刻修改了奏章。<br /> 严世蕃本来在狱中眼巴巴地等着嘉靖的特赦,不料却传来做梦也没想到的自己竟和倭寇勾结的消息,登时颓然坐倒在地上,知道终于不免一死。而严世蕃被斩弃市以后,严嵩也无法在朝廷立足,嘉靖尚念他多年进献青词有功,只是将他官职一抹到底,不久严嵩在困顿中死去。<br /> 细想严世蕃这条计策,原本是摸准了嘉靖的脾性去的。平心而论,嘉靖一朝,虽然任用奸佞,朝廷乌烟瘴气,百姓也苦不堪言,但多年的修道到底把他的暴戾之气冲淡了不少。即使是愣头青海瑞抬着棺材上京,奏章上几乎指着他鼻子大骂,”嘉靖,家家净也!“,嘉靖恼火得几乎不敢相信古来奏章居然还有如此写法,但终究也只是把海瑞关进大牢了事。倒是嘉靖仙游以后,海瑞在牢里得知消息,伤心得暴吐鲜血。嘉靖的这种”好脾气“,在明朝的诸多皇帝中的确是罕见的。<br /> 换做在万历朝,严世蕃这条计算是白搭,神宗皇帝几十年神龙见首不见尾,所有人上的奏折从来都是肉包子打狗,不见回复的。他自己八成会被政敌胡乱加个罪名杀掉。如果落在阴骘忌刻的崇祯手里,严世蕃八成还是会使出此计,心态却是完全不同了,他知道崇祯不管出于惩贪还是灭口自己都难免一死,但兔子搏鹰,把那些背后搞材料整自己的人除掉也好。估计崇祯对那些斗胆上表揭自己疮疤的糊涂蛋如黄光升之流先是隐忍不发,以后会找别的借口一个个杀掉。<br /> 联想到不幸因经济问题阴沟翻船而落入我人民民主专政铁掌中的大小贪官们,处于绝境之余也不妨学学前辈严世蕃的逆向思维,只是如今像嘉靖皇帝这样的靠山实在太难找了。<br /><br /><br /><br />前文愚妇贾氏乱政一节,想想还有些话没有说完。<br /> 贾氏是靠残酷清洗了外戚杨骏一族而上位的,自己也终于被赵王伦,孙秀等人鸩死。赵王伦,孙秀等固然是得意一时,但他们也没有想到所有一切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著名的八王之乱已经像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再也没人关的住了。即使有人政治谋略高超无比,极尽见风使舵之能事,侥幸逃过了内乱,但终究躲不过匈奴人刘渊和羯人石勒的种族清洗。永嘉大祸,两京(长安,洛阳)接连被异族攻占,死在匈奴人弯刀之下的官员,当真数也数不清,这些匈奴士兵可不管你忠贞刚直或者阿谀谄媚,统统是一刀完事。<br /> 生活在那样的一个乱世,每个人都是不幸的,无论是暴悍而低智的贾后,战战兢兢的太子,野心勃勃的赵王伦,始终心系社稷安危的丞相张华,豪奢得一塌糊涂的石崇,极尚清谈,视钱财为阿堵物的王衍,还是超级美男子潘岳,文才冠绝天下的陆机陆云兄弟,知错能改的周处,挽狂澜于既倒的刘琨,甚至是小人得志的孙秀,与世无争的弱智皇帝,最后都鲜得善终,不是被自己人整死,就是死在异族的屠刀之下。<br /> 潘岳(安)被人装入囚车押赴刑场的路上,长安街上大大小小的MM还会不会像他以往坐在马车上风光出巡的时候一样向他投掷水果花篮之类的东西那?在他被斩首的一瞬间,心中一定是充满了悲愤不平之气。其实若是他有可能看看自己身死几年后发生的事情,无论他最知心的朋友还是最仇恨的小人到时都难逃劫数,也许会如释重负地对刽子手说,要动手就请快一点吧!<br /> 在看了这些所谓历史上名人的悲情遭遇后,我倒是格外关注起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来。早年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在他著名的无题系列中读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一句颇感惊讶,韩掾什么人物,居然胆敢与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并列,后来在奇书<<世说新语>>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br /> ”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说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寿跷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余家无此香,疑寿与女通,而垣墙重密,门□(门合)急峻,何由得尔?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使反,曰:「其余无异,唯东北角如有人迹,而墙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即以状对。充秘之,以女妻寿。“<br /> <br /> 好一段风流佳话!原来美男子韩寿倒是个天生的痴情种子,与情深意重的陈王靠齐倒也使得。韩寿的所为,比当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还要出采的多。在为这对佳偶深深祝福的同时,我未免有些隐约感到不妙,韩寿夫妇那是铁干贾后一党的人物,赵王伦,孙秀只怕不会有妇人之仁吧。<世说>似乎不忍提这对夫妻后来的遭遇,翻遍<晋书>终于找到了这样简单的一句:<br /> ”....及乱平....,韩寿等举族伏诛......"<br /><br /><br /><br />
2006_5_27_21379_2221379.jpg
(28.62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8.6.2006 21:51 上传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