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金弢: 系列小说 《人间家事》——劳牛长尾 [打印本页]

作者: 惊涛骇浪    时间: 11.12.2018 08:54
标题: 金弢: 系列小说 《人间家事》——劳牛长尾
本帖最后由 惊涛骇浪 于 11.12.2018 09:00 编辑

系列小说 《人间家事》——劳牛长尾


建子处理着公文,开着手机,一个信号响起,他知道有微信进来了。

微信上说今天是白露,为了健康,提醒大家要注意饮食。建子顿时醒悟,不觉时间流逝如此之快,脑子里下意识地联想到: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今日都白露了,再过十四天便是秋分,到了秋风,晚稻该出头了。农谚道:秋分不出头,割倒喂劳牛。他这时才恍然大悟,一直以为立秋都还没过,还一直等着入秋呢!难怪这些天落了几潮雨,气温骤然夜间下降到了摄氏5 度。可不是嘛,一潮秋雨一潮寒。看来这农历是欧亚通用的。

干农活离不开节气,别说还挺准,说晚稻秋分不出头,割倒喂劳牛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建子不免想起当年考大学前插队下乡再熟悉不过的耕牛。说到  “劳牛”,牠可不是泛泛而指的水牛,这是专指被用来耕地的“劳力牛”,就象一个拿 10 分工分的壮年男社员,是个全劳力,而妇女最多也只有七分工。其它的那些小牛、快生犊的母牛、或 已 “年迈”  的老牛只能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而这种壮劳力耕牛农活忙时是要没日没夜地干,到了 “双枪” 就更不用说了。小暑小割,大暑大割,小暑一开镰,四个礼拜的 “双枪” 如火如荼。

“ 双枪 ” 意指抢收抢种,一到大暑 “双枪” 进入高峰阶段,就要把早稻全部抢收回来,把晚稻全部抢种下去。每年的 “双枪” 动员大会上,李书记总会重复强调: 全体社员要拿出革命干劲来,今天一片黄,明天一片青!这是一年中农活最辛苦的四个星期。平常农民熬熬省省的,有一点好吃的都舍不得吃,留起来,连炒菜的食油都省下来,一直留到了 “双枪” 才拿出来,知道这时人做得最辛苦,身体需要将养。“双枪” 一到,就不分白天黑夜,而且马不停蹄一天不歇地一直干到立秋。晚稻不过立秋关,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延误的节气,晚稻必须在立秋之前插下田里,因为迟插一天收割时将会推迟三天。  

年年 "双枪" 一开始,凌晨刚过两点,生产大队的高音喇叭强有力地开始广播,嘹亮的革命歌曲把刚刚和衣躺下不一会儿的社员唤醒、催起。还没完全睁开眼睛的社员们,黑夜中已经跌跌冲冲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小道上,摸向田头。早饭就象法定一样,肯定是在田头吃的,家里所有闲空的、没有劳动力的老人与小孩都被全体调动起来送饭,各个学校全部停课,配合 “双枪”,中午回家吃饭的时间紧得只有仅仅吃一口饭的时间,如果谁正好路过自家的自留地稍稍摆弄一下,往往来不及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得到生产队门口集合了。晚上要干到十点,直到月亮早就爬上了山脊,农民总说:晒完了太阳晒月亮。

人做得这么苦,那些劳牛就更苦了,人累了还能抱怨,还能吭个声,牛累了什么抱怨都说不出来,真剩起早摸黑地干,然而换取的只是草和污秽的牛棚。建子跟着放牛的老伯看过牛,一是因为放牛老伯行走已经非常不便,为了不在家里吃闲饭,他硬撑着出来挣几个公分,但搬草清牛棚一类的事是绝对不能做了,不过老人管牛的经验队里还是缺之不可的。让建子做这份活,一是因为他是刚来的知青,活儿不重算照顾他,二是建子自己也想熟悉熟悉牛,他要学习用牛犁田。犁田的技术在于如何把犁,犁把浅了田没犁透,没法插秧,而且浅了稻苗发不了根长不好;犁把深了牛拉不动,牛老拱着背,用伤了牛。有的年轻社员把犁把得太深,老农就会高声大骂:你以为在你老婆的肚子上,把犁头扎得这么深 ?!

扣住下一个农谚环节的是 “秋分“,在秋分到来之前,晚稻必须赶上抽穗,如果秋分到了晚稻还没抽穗,那只好割倒喂劳牛了。平常,这句农谚容易听成了:秋分不出头,割倒喂老牛。”劳牛“ 和 ”老牛“ 是不一样的,”劳牛“ 是扛大梁老力牛,到了秋风没来得及抽穗的稻苗,也叫 “秋风稻”,是很有营养的,对劳力牛而言是难得的补品,一般的老牛还没有资格享用呢。

一个生产队,也叫小队,120 到 150 来人口,也最多拥有两头劳牛,其他未成年的小牛和不中用的老牛只能干一些零星的散活, 而劳牛则是农忙的主力,最重最累的活儿都压在牠们身上,最硬的、最难耕犁的田地都等着牠们去完成,不光劳动强度大,而且还要超时。人累了可以换班,但是队里劳牛有限,往往不得歇息。到了这时,劳牛就有口福享用早稻刚抽穗但成熟不了的稻苗。

一个生产大队分有 10 几个生产队,建子所在的第七生产队,因人均田地多,土质好,所以每年收成比其他生产队都好,年底的分红都强过他人,好的年头一个工分能分到一毛钱,而有的队只有六七分钱。建子读完高中,在农村文盲普遍的年代,一个高中毕业生算是个大知识分子了,他是队里的植保员和记工员。因为经济好,队里买得起两只壮实而昂贵的劳牛,有些收入差的生产队,只能拥有一头劳牛,到了农忙用牛忙不过来,还要找别的队借牛。有意思的是,本队的牛在自己队里干得好好的,很卖力,但一到别的队,犁田用牛的换了别人,牛就不愿意好好干了,时常怠工,挨了鞭子也不认,耍牛脾气。

建子队里的两只劳牛,其中一只他特别喜欢,牠不但体大有力,还很听话,干活诚实卖力,而且非常通人性。牠的牛尾巴出奇的长,特别明显地不同于别的牛,队里的老农说牠这么忠厚,尾巴又这么长,前世一定是马投的胎。为了跟牠配合犁田,建子会主动接近牠,跟牠搞好关系,而几次合作后,便产生了感情。"双抢“ 一到,虽然农活很忙,但休息时建子还是不忘记拿些带穗的僵稻去喂牠,每次去,牛看到建子来了,都会高高地仰起头,·哞哞地叫着,以引起他的注意,好象在打招呼。到了插完秧不需要用牛时,社员们去耘田,牠在田边吃草,看到建子来了就会马上仰起脖子。待建子过去抚摸牠时,牠会用牛鼻子在他胸前蹭来蹭去,象是在回报建子的抚摸。

这头劳牛不光干活好,还非常明理懂事。有一次在山里干完活回生产队要过分水河,正赶上在修理独木桥,不能用,如果绕到下一座木桥过河,那得走到山里另一个生产大队,有好几里地。社员中碰巧有个七、八岁的小孩,走不了那么远的路,队里的老农说可以让长尾驼过河去。农民会游泳的很少,知青不一样,建子自告奋勇伴长尾驼孩子过河,做个保驾。

平常这头劳牛到河里去洗澡,都是粗莽冒失地下水,有时会一跃而入。而今天牠知道自己的背上驼着孩子,下水前管牛的老农就说,别的牛不敢保证,长尾没问题。到了下水时,牠一反常态,非常小心慢悠地,先用牛脚在河地上摸寻不打滑的落脚地,小心翼翼地进入河里,下到一定的深度,便不再下沉,让牛背尽量地浮在水面上,不让孩子的屁股浸水。不发山洪时分水河也有 五、六十米宽,河水有一定的流速,长尾就知道斜着逆流游过河,不至于到了对岸漂得太远。建子在牛的一边护航,牛还不时地朝他转过脸来,那神态象在说:一切安然无恙。

到了冬天农闲,耕作了一年的劳牛,为了节省饲料,牛就要被赶到山上去放养。放牛的,天才蒙蒙亮,就把牛赶到了山脚,牛会自己上山找吃的。到了傍晚,放牛佬到山脚去叫牛,否则,诺大的山,满山遍野哪里去找。牛的听力远远超越人的听力,能听得很远,在山上牛听到了主人在喊,知道该回棚了,会下山来。有经验的老农有耐性,知道牛听到喊声下山需要一定的时间,会耐心在山脚等着。有时候碰上一些小鬼去收牛,喊完还没两分钟就不耐烦了,又继续喊。路过的农民就会骂:喊呦喊呦,喊死鬼啊!你以为牛会飞?喊了就下山?

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但牛照样得上山找食。白天牛是不能关在牛棚里的,这样牛要生病的。那天长尾上山,在山腰里一不小心滑坡摔断了腿,下不了山。社员怕牠在雪地里被冻死给他搭了个草棚,希望它能自己恢复过来。

过了两天,长尾没有缓情,社员们都觉得牠好不起来了,没的救了,把情况反映到了大队。在农村,杀牛是犯忌的,平常的牛农民是不杀的,牛老了,干不动了,牛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就让牠做些轻巧的活儿,牛是要把牠养老送终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动刀的。老农说,杀了牛,到了阴间牛要来讨命的。生产大队李文华书记专门上山去看了长尾,建子因为犁田用过牠,对牠很有感情,也跟了去。李书记对牛说: 我们只能再给你三天的时间,你快快好起来吧!不然我们也没办法。杀猪的山沟佬去了两趟,对牛说, 我本来是杀猪的,不杀牛。你就赶紧好起来吧,要是过了三天你还站不起来,那就别怪我了,这是队里的意思,并且两次都带去了秋分稻。农民在传说,牛在山上多留一天,就少掉三斤肉。

过去,长尾曾经摔坏过一次腿,只是没这次严重:那是五月春意盎然的季节,万物春情勃发,一个大清早,长尾从牛棚里出来,看到溪沟对面一只其他生产队的母牛,一高兴便冲了过去,忘掉了脚下一米多宽的溪沟,摔折了腿,半年上不了犁。但这一回不一样,苦苦劳作了一辈子的长尾,最终还是未能站起来。


2018年11月9日  德国慕尼黑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