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经济 管理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yuan 时间: 12.11.2005 03:17
<br /><br />管理 究竟是知识还是艺术?是技能还是能力?<br /><br />很多次地和身边的学技术的朋友同学争论过这个问题,其实现在的我学的也是技术,但我永远认为,无论是谁,都应该或多或少地接触或学习 经济和管理 。<br />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实际上几乎每一所综合性大学也都是这么划分的。比如南开:<br />企业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人事资源管理系,财务管理系,经济信息管理系,旅游管理系,会计系等属于国际商学院,而金融系,经济系,国际贸易系等属于经济学院。但由于学习管理必然需要很多方面的经济知识,如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其中有些课是有共同点的,当时我大二时,上商学院副院长李国精(一个大学时比较佩服的老师)的《管理经济学》,后来看了经济学院的《微观经济学》,发现其中大部分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相同的,有时叫法不同或者说是角度不同,商学院更多的是从企业的角度去研究经济。 同样学习经济也必然涉及到很多管理的知识,如会计学原理,消费者行为学,谈判学等等。<br /><br />普遍的大家都有一个观念,就是无论是经济还是管理都是很空的东西,学了几年感觉什么都没学到,学技术的更是想:我们学完技术,到工作时很快就能用上,做出东西,甚至申请专利,哪怕编个程序也能挣不少。而学完管理22岁出头的小毛孩就能去管人管公司阿?<br /><br />确实,在中国这是一个事实,且不说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几乎都是工科出身,也不说众多的大款,企业家都是半路出家,甚至是半个文盲。就说《不见不散》里葛优的那句: 到美国来的中国人都想做国际贸易,no hope。 就让人心里凉了半截。<br /><br />我想暂时的现状并不代表正确或是真理。 一个成熟的社会,必然是分工明确,各尽其职的社会,一个学工科大部分都做经济管理的工作,学人文科学的反而转去做研究的社会是不可想像,也是极端浪费资源的!毕竟 人才,时间,都是资源,其中改行的机会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 当然以上所说的排除由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也不包括那些学任何东西都特快的天才,毕竟这个社会天才是极少数,也排除那些搞艺术,和一些第三产业的人。<br /><br />其实中国暂时的工科出身掌控国家的现状必然在不远的将来改变,现在的局面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30年前的中国根本没有人重视人文科学,更别说有一个完整的管理学科来培养人才。那时只流传着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br /><br />由于偏见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匮乏,给一个国家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位越高者,危害越大!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尊敬的前北大校长 马寅初的《人口论》不但没有引起缺乏相关经济知识在位者的重视,反而遭到迫害(不能不否认,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多,相对的资源太少,而其他的问题归根结蒂都是由于14亿人口造成的)。而同样只有说出“黑猫白猫”理论懂经济的在位者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br /><br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不懂可以,但必须有懂的人实心实意地帮你。 呵呵,这对于我们事业刚刚起步还在奋斗的人来说,还是老老实实的啥都学吧。 其实人生是一种过程,享受这种过程就是充实而完美的,而往往结果是由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的。<br /><br />呵呵,扯远了。回到管理上来: 我想现在中国的本科教育仍然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基础教育,就是说,给你一个框架,而材质和最后究竟能盖多高,则是大学毕业后个人的机遇和能力所确定的了。正是这一个框架,给个人未来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同技术一样,大学时管理学科学的更多的是技能,附带的会产生相应的理念或者说是思想,所谓技能,简单的说,会计系,学习的《会计学原理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系学习的《货币银行学》等等,都是一种技能,如何做帐,如何看报表,如何写一份调研报告,设计一份问卷等等,正如工科学完了微分方程就知道如何在电磁学应用一样,都是一个技能的培训。 而一个真正管理的思维 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应用这些技能的过程中才能体悟到。 学完了《消费者行为学》,《谈判学》,《广告学》你不一定就能知道一个消费者的心理,或者肯定能谈判成功,或做出一个有创意的广告,但你学会了如何去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学会了在谈判中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去争取谈判利益的最大化,学会了广告对企业经营具体起到和如何起到相应的作用。。。。。 当然这些只是举个例子。再说一个不恰当的例子,现在很多的企业经理,总裁等(且不谈论家族企业),没有上过大学,或者是理工科毕业,有的是做销售上去的,有的是搞人事上去的,有的是搞生产搞技术上去的,这些掌舵者们,在没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时候,很可能知识体系不完善,做销售出身的可能更多地重视营业的收入,搞生产出身的可能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创新,做财务的呢,又有可能很注重成本的控制,而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激烈商业竞争中,没有一个完整知识体系或团队做出决策时,一个小小的失误也许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有了完整知识体系就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里探讨的是一个概率的问题。<br /><br />当学完本科的四年,感到啥也没学到很正常,中国的教育本来就是理论和实践脱离比较大的,嘻嘻,其实学完技术也一样,到新的地方,啥东西都要从头学,只不过,经过四年后,你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有一定基础,其实,社会上善于自学的人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同龄的比大学毕业的人要有更多的优势。 但人这一辈子,最不能做的就是妄自菲薄,渐渐的就会发现,原来工作中所涉及的一切大学时都学过,原来自己的只是体系已然完整,但确不知道用和如何去用。 毕竟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都是前人几代几十代经过经验的积累而提炼精华的理论,而有了这个体系和理论,再加上个人的努力,是可以事半功倍。这个时候,每个人的天赋和差距才会显现出来,少数的人能把管理的各种技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处世哲学,运用的游刃有余,极少数的人更能把之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我想,这就不是大多数人的目标和一个社会的运作方式了。 毕竟一个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的形状,需要众多商学院的人来做规范的管理,更需要塔尖的人来把握方向和战略。<br /><br />至于性格和管理的关系,有些人会有误解,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适合做管理,其实不然,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同样,管理也有不同种的风格,有的人有王者的霸气,有的人对员工体贴入微,有的擅长演讲煽动和企业做秀,有的却沉稳低调。。。这里没有好坏之风,这和每个企业的文化,所在的行业,国家,甚至企业的形式,规模等诸多因素有关,“法无定法”,而更不是说外向的人才适合做管理<br /><br />最后想说一下,大环境对人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大,局限于大学的院系(其他以此类推),由于个人的原因,身边的大学好友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其实最终是殊途同归的)学商科的,和学理科的,当时在学校是处于不同的宿舍楼,说实话,现在让我走入一个大学宿舍楼,很轻易能判断出这一层住的是学商的还是学理工的,甚至从他们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不用去讨论为什么,社会上接触人的多话也可以,这里的滋味可以说各有千秋,但两边的优点却不易融合。 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大环境,举个例子,把几个学物理的学生放在商学院宿舍楼里,大学毕业后这几个学生肯定会比物理系的其他人多更多的想法,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在同样的机遇和能力下,他们的成功几率会相对高些。 这不是绝对的(法无定法嘛), 我不想讨论为什么,知者自知,而且也没有讨论的必要,很多事物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一些仁者见仁的话题 是不需要花精力弄明白的。<br /><br />我只想强调的是,无论是谁,都应该接触或学习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不一定为你的个人事业生涯有多大的帮助,但对于个人的成长,对于更全面地看自己的人生,看这个社会,看这个多彩的世界会永远给你带来惊喜!<br /><br /><br />呵呵,支持原创阿,写了两个小时,写了部分不成熟的理念,需要静下心来读,不然感觉就像一纸 荒唐 言阿<br />作者: Cbic 时间: 12.11.2005 19:43
楼上同济的吧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smile.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smile.gif' /><!--endemo-->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12.11.2005 22:00
学工程的。工程师本质上是匠人而非学者。<br /> 信息收集,动手实践,对目标的敏锐,必要的社会关系<br /><br />学者们做的是积木,工程师把积木打起来。宏观,具体,不求甚解,适合我这种人<br />但是也要沉得住气,吃得了苦 不适合我这种人<br /><br />技术服务工业,紧密联系实际,实验课程安排和设备比较良好 在德国学习最好的感觉<br /><br /><br />管理,中国的工科领导现象形成归于八十年代初的对工业部门年轻干部的大幅提拔,瞧瞧那帮人的简历。<br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只是个时代符号作者: apex 时间: 13.11.2005 00:10
学电工的怎么会住西北一楼去了?估计是五年制那种学生。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13.11.2005 10:45
不是吧,都是同济的。。。作者: apex 时间: 13.11.2005 12:04
走题了,楼主不要生气~~<br /><br /><br /><br />哈哈,顶一下~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29.11.2005 22:03
和大家交流下学习的话题也不错 顶一下<br /><br />关于在德国学习的感想(有些也是关于大学学习的泛泛之谈,主要针对学技术的同学)<br /><br /><br /><br /><br />学XXX也不过如此——难的是长期坚持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br /><br />浮躁的人分两种:a 只观望而不学的人;B 只学而不坚持的人<br /><br />把时髦的技术挂在嘴边,还不如把过时的技术记在心里<br /><br />看得懂的书,仔细看;看不懂的书,硬着头皮看 正常情况下,书看三遍<br /><br />别不耐烦给别人讲解——你能讲清楚才说明你真的理解了<br /><br />你觉得非常困难,并且试图解决困难的时候,才是你真正学习的时候<br /><br />写实验报告 和用一个新的语句编程一样,自学,实践,使用。学习和实践和解决结合到一起,是收获最大的时候<br /><br />请珍惜做实验的机会<br /><br />学习和考试是两码事,千万不要忘记学习,千万不要忽视考试<br /><br />对勤快的人 注意 学习的是方法,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不要不见树林<br />对耍小聪明的人 解决细节是无聊的,但是没有细节就不会有总结。<br /><br />使用你学习的知识<br /><br />对于有志从事研究的人,如何强调基础都不过分,基础有多深,就能爬多高<br /><br />强调语言学习和复习的重要,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br /><br /><br />大家继续作者: 珂珂 时间: 29.11.2005 22:38
<!--QuoteBegin-weiweidikaiy+29.11.2005, 23:03 --><div class='quotetop'>QUOTE(weiweidikaiy @ 29.11.2005, 23:03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和大家交流下学习的话题也不错 顶一下<br /><br />关于在德国学习的感想(有些也是关于大学学习的泛泛之谈,主要针对学技术的同学)<br />学XXX也不过如此——难的是长期坚持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br /><br />浮躁的人分两种:a 只观望而不学的人;B 只学而不坚持的人<br /><br />把时髦的技术挂在嘴边,还不如把过时的技术记在心里<br /><br />看得懂的书,仔细看;看不懂的书,硬着头皮看 正常情况下,书看三遍<br /><br />别不耐烦给别人讲解——你能讲清楚才说明你真的理解了<br /><br />你觉得非常困难,并且试图解决困难的时候,才是你真正学习的时候<br /><br />写实验报告 和用一个新的语句编程一样,自学,实践,使用。学习和实践和解决结合到一起,是收获最大的时候<br /><br />请珍惜做实验的机会<br /><br />学习和考试是两码事,千万不要忘记学习,千万不要忽视考试<br /><br />对勤快的人 注意 学习的是方法,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不要不见树林<br />对耍小聪明的人 解决细节是无聊的,但是没有细节就不会有总结。<br /><br />使用你学习的知识<br /><br />对于有志从事研究的人,如何强调基础都不过分,基础有多深,就能爬多高<br /><br />强调语言学习和复习的重要,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br />大家继续<br />[right][snapback]822848[/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br /><br />都是你自己总结的??? <!--emo&--><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ohmy.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ohmy.gif' /><!--endemo--> <br />还不错诶 <!--emo&(y)--><img src='style_emoticons/<#EMO_DIR#>/thumbs_up.gif'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thumbs_up.gif' /><!--endemo--> <br /><br />我个人感受是要有兴趣而且坚持理想。<br /><br />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1.3.2006 01:22
最近做实验写报告做得头大,也深痛苦于效率的低下 总结一些有助于提高效率的个人的感想和大家交流 也希望听听大家的经验<br /><br />关于实验报告<br /><br /><br /><br /><br />阶段1 准备 <br />工作量 5小时<br /><br />第一 阅读目录和书单<br />涉及哪些重要的公式,关键词(有的试验指导已开始就列出,没有的话阅读分析目录)思考一下那些是已经掌握/熟悉的,不熟悉的查找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检索标准读物(standard/recommened literature) 并回答, 是关于什么的试验<br /><br />第二 实际是自我提问的过程<br />1目的---手段? <br />2数据----结论? <br />3操作和测量---实验如何设计?<br />4可能的安全问题? <br />试着给出自己的对上述四方面的思考答案。<br /><br />第三 略读第一手的试验指导(Anleitung, laboratorial manual。。。 )<br />试验指导回答了哪些答案?----对比.<第二><br />没有回答哪些? ------重复<第一> ------转到<第四><br /><br />第四 Kolloquim 自然是辅导员提问的过程,但真有东西搞不懂时,这也是你向他提问,解除疑惑的机会 另一方面,如果试验准备的不好 尽量准备几个有点水准的问题 在开始阶段主动提问 最好能把他问慌 常常可以过关 要看具体情况,对新手Betreuer常常管用,要是Dr带的,千万别这么玩儿 常常就是他自己设计 懂多少一眼就能看出的<br /><br />(所有提问,回答,检索用一个固定的笔记本)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1.3.2006 01:23
阶段2 实验<br />工作量 一般3--6小时不等 但是时间较为固定<br /><br />注意听取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原理有所不懂这时也无必要再深究(见附录2 尤其对类型1实验)<br />原始记录要忠实准确 注意对故障,可能导致误差因素也要详细记录 protocol记录绝非仅仅是数据!这对Auswertung Diskussion 都很重要。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1.3.2006 01:23
阶段3 报告<br />工作量 10---15小时<br />阶段1 准备不足的情况 12---20小时<br />第一 草稿<br />包括 计算思路(用一个固定的笔记本 同阶段1)<br /> 重复性大量计算的草稿 (Excel) <br />报告格式草稿 (Word) 可使用同一个现成的拷贝(见附录1)<br />报告初稿 部分文字框架,表格复制 使用公式及其说明--开头部分1和2 (见附录1)--可以打进去但最好先用手写<br /><br />第二 疑问,缺陷及其相关检索 ,Verbesserung。<br />总结不会或者有疑问的部分 (同一个固定的笔记本)回到 阶段一------<第一> -----<第四><br /> 辅导员解答和提出意见时做好记录,最好在最后要求他做一个总结式的Verbesserung要求,好的辅导员这个他自己会做。<br /><br />第三 定稿<br />最好的工作顺序<br />1草稿+手写定出轮廓 明确标出需改进或者重做处 推导等先用手写定稿<br />2 Excel 修改和重做 修饰1大小2边线3颜色 ggf.<br />3 Word 键入所有修改后的公式 整段文字<br />4 所有 1文2式3 表4图的 输入 排序 标题 标号<br />5 修饰文法<br />6 语法和错字<br />7 字体(分段统一类型和字体 主要考虑有希腊字符的情况 加重和下划线使用要有规律 我的习惯是加重只用于段落标题 斜体加下划线只用于关键字 段落空一行 部分空两行)<br />8 加页码,目录中的页码定稿(记得封面页设为隐藏)<br /><br />打印,交稿 必要时重复 阶段3------<第二>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1.3.2006 01:23
附录1报告格式草稿 <br />举例 气体吸收试验 封面和目录页 内容安排同目录页 <br /> 作为拷贝模板其中还有常用符号(主要针对希腊字符和数学符号),常用插入公式<br />Kernfach Trennverfahrenstechnik WS 2005/2006<br />raktikumsdurchführung am 14.11.2005 Mo<br />Verbesserung des Protokolls vom 8.12.2005 Do<br /><br /><br /><br /> <br /><br /><br /><br />Absorption / Desorption<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etreuer/in: <br />Macakova, Marta Lehrstuhl für Thermische Verfahrenstechnik T 2.63<br />marta.cimlerova@cbi.uni-erlangen.de 09131/85-27441 <br /><br /><br />raktikant/innen: <br />Ab<br />aaa@yahoo.com <br />bc <br />lccc@hotmail.com <br />cd <br />ddd@hotmail.com 0176/7654321 09131/1234567<br />Inhaltverzeichnis<br /><br /><br />1 Kurzbeschreibung des Versuchs…………………......................................3<br /> 1.1 Inhalt des Versuchs …………………………………………………...…...3<br /> 1.2 Planung des Versuchs ……………......…………...………………...……3<br /> <br />2 Beschreibung zum Apparatus und Versuchsdurchführung....................3<br /><br />3 Auswertung .................................................................................................3<br /> 3.0 Protokol und Aufgabestellung..............………………………………....3<br /> 3.1 Auswertung des Absorptionsversuchs………………………………....3<br /> 3.2 Auswertung des Desorptionsversuchs………………………………....5<br /> 3.3 Aufstellen der Stoffbilanz von Kohlendioxid….……………………….6<br /> 3.4 Fehlerbetrachtung ……...…..................................................................8 <br /> <br /> <br />4 Diskussion…….........................................................……............................3<br /><br />5 Anhang.....…….........................................................…….............................9<br /> Symbole-liste Formelsammlung Quellen und Literatur ggf<br /><br /><br />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1.3.2006 01:24
附录2 常见的两种过程工程实验类型及其思路<br />------理论验证试验 <br />两条主线<br />线索1 测量及其结论(其计算部分通常比较简单 尽量切近结论的直接的测量,尽量少的使用假设 例如,如技术上可能直接测量,甚至只通过衡算的方法都应尽量避免)<br />线索2 待验证/评估 理论/模型 的推导结果 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反思实验设计,但主要目的是对理论/模型 的评估<br /><br />------测量试验<br />阶段1 测量及其计算(计算过程注意逻辑,标明所有涉及的前提(计算式来源),数据来源)<br />阶段2 结论(通常是设备或者策略的评估)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2.3.2006 17:57
About review.<br /><br />Background: What is a review<br />1 A review is an evaluation of a publication(normally with critical statement,and author may assign the work a rating ,like we can see in some movie magazin ,with"five stars" for instance )<br /><br />2 In terms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reviews is a category of scientific paper. which provide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a topic at that moment in time. (A research review )<br /><br />3 Another case: the scientists assess the work of their colleagues that has been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A peer review )[1]<br /><br />My experiences:<br />On the way of studying we have to usually deal with a kind of activ learning-----we give ourselves a formulation of a question(for instance, what is a modern point of view of insulin in the scienticific and technical field nowadays?),and try to find the answer for ourselves. Such a acquirement exists usually when we want to prepare a exam,to finish a experiment...<br /><br />Then we have different ways to get our goal: to ask the assistants or professor for example. But nobody like to hear "stupid questions "everyday,although we are students and they are teachers.<br /><br />So a review or a process of "thinking in review in everydaylife"is a possibility as a solution before we begin to ask or begin to give answers. <br /><br />A thinking of establishing a review paper (or giving answer of basic knowledges to myself ) is examplified (for key word "insulin")as following:<br />1 from the scienticific aspects (e.g.,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physiological funktions...)<br />2 from the applicated scienticific aspects(e.g.,for pharmaceutical uses, therapical or analytical uses, or application in technical field )<br />3 from the technical aspects(e.g., technical history,production process ,seperation strategies,marketing also sometimes ;for process engineers: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small scales to large scales, laborataory possibilities to commercial limit)<br /><br /><br /> And a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review paper reads<br />1 to find the topics,to establish the"structure"of article,to try to answer "what do I try to answer in this article?"<br />2 to search for answers for your questions<br />3 to hand it out <br /><br /> And a most important process in these 3 steps reads<br />2 .to search for answers for your questions<br /><br />A ideal sequence to retrieval readsaccording to my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process engineering)<br />1. normal encyclopedia (e.g.,wikipedia)<br />2.specific encyclopedia (e.g.,Ullman's in Uni-net)<br />3.standard reading (e.g., script to lecture,standard readings)<br />4.Papers and Reviews<br />4.1 Specific Retrieval Tools (e.g.,CAS in Uni-net)<br />4.2 Full texts which your look for (e.g.,ScienceDirect in Uni-net)<br />作者: weiweidikaiy 时间: 2.3.2006 18:06
[1] from wikipedia<br /><br /><br />.S., another possibility is to get pir-ate co-py which is illegal but also safe as long as you do not say and do not spread them anymore.<br /><br />It s incredible that one of my colleagues in China have even CAS and Ullman's(new CD-Edition) for private use !!!!But that were true.作者: wang33865 时间: 2.3.2006 22:15
很详细啊<br />我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具体学哪个方向<br />看了你的之后明白了好多啊<br />谢谢师兄啊<br /><br />感叹一句,这里,同济的,真的很多很多啊<br />我之前住西南三,哈哈<br /><br /><!--QuoteBegin-eisenstange+01.03.2006, 11:22 --><div class='quotetop'>QUOTE(eisenstange @ 01.03.2006, 11:22 )</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EBegin-->这么晚了还在“灌水”,实在难得,那我也来凑个热闹。<br /><br />关于电子专业各个方向的比较:<br />-------------------------------------------------------------------<br />1,普通电子(Allgemein):<br />2,自动化类:(Automatisierung)<br />3,能源类(Energie Versorgung):<br />4,电子信息类(Informationstechnik):<br />5,微电子(Micro)方向:<br />6,自由方向(freie):<br />[right][snapback]914194[/snapback][/right]<br /><!--QuoteEnd--></div><!--QuoteEEnd--><br />作者: erlangengb 时间: 6.3.2006 18:24
to二楼,那个小卖店好像不在西北一楼,在礼堂旁面的一个小房子里面,反正是比较黑,但是每天那么多人在那里买东西,差点被诱惑过去开小店了。<br /><br />顺便提一下,好像同济出了一个硕士休学,收购废品垃圾,我在中央电视台还见过,据说现在搞得很不错。如果我当年开小店的话,是不是。。。。赫赫<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