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4 M/ s+ Q- j( G7 y0 R2 M( G# J工人日报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
. F' v7 K! y% z/ ^- [. k2 d
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近日,公安部终于放出了“大招”,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的时代即将来临!不法之徒的好日子即将一去不复返!
- L& m1 b/ X, c9 z5 M/ ^) v4 `
电子身份标识有何作用?% o& }) s# B" b' R! K- W& o0 ?4 g; l
. b6 F& s3 x; r8 j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 h# B5 |/ t8 [6 S/ `! ?% c简单来说,eID就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身份证那样的证件。
. p/ n' F4 A5 x( ~
这项技术最关键的是:未来,当你使用载有eID的银行卡或手机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
9 h. S4 R' w+ k9 ]5 N' j也就是说,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权益!
* s/ L P/ b$ U( S) B0 t! D! L
电子身份标识,将实现“多点开花”
0 w# C* a5 X0 P# f' {. d
近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对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
2 v4 g- q0 U" I2 v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eID载入手机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包括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食药检查等方面,eID都将大显身手。
# X/ K5 s& o- Z& m
9 ^' n7 _3 X# d( P6 K8 N; {目前,电子身份标识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银行卡。
' ]% Z: C$ G8 D! Z( A而在即将到来的10月,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也将在海口正式运行。
+ c( a9 f @, U( s5 ^- A' E7 R可见,把数字身份加载在手机SIM卡中,全新的在线身份信息验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 T3 @9 ?0 Z: q/ Q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以保护个人信息:
6 W1 j0 V0 k1 U& s+ w* D* I
一是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
9 d% j/ U2 u0 m6 Y二是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
% V2 g" f# F. y
三是合理清理“信息垃圾”。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清理个人隐私。
6 k( k K% c/ Q, Q9 f* `
四是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
7 }' m7 c& Y0 l k# W1 c
五是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
4 d X* ?# D0 n3 \' Z; V1 e
如果发现有人利用你的个人信息损害你的任何权益,应立刻报警!
( t% T' ?; j' A5 A* u7 c
本文转载自:工人日报(ID:grr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