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2日,中国正式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两会日益关乎海外民众的切身利益。人民日报海外网联合海外频道和海外华文媒体,共同推出“我与祖国那些事儿”稿件征集活动,下面就让小编带您了解海外华侨华人心中的“两会关键词”。
不来梅的“音乐家”雕像,碰一碰驴蹄子就能带来好运
来德国两年,变了一次专业,转了一所学校,换了一个城市。孤身一人,用快递寄走了两大包行李,自己推着两个行李箱,背着一个包,就这样,我坐着火车来到了目前学习的城市——不来梅。
除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新的城市和新的学校并没有给初来乍到的我带来更多的亲切感。以前的学校和专业有很多中国留学生,而现在我所在的专业,新生20余人中,我却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甚至是唯一的亚洲人。
虽说身在国外要让自己更加开放的融入当地的文化中,更好的与当地人交流,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要努力克服内心的层层障碍和羞怯,克服文化理解上的差异。同时,对于和多数德国人交往而言,还要多一点点主动。
一开始我也曾怀疑过不同国家的人是否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但是经过长达两年的留学生活,尤其是在中国人少之又少的不来梅大学文学专业中,我也确实交到了一些让人倍感温暖的朋友,无论他们是中国人,德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
和我的德国同学们
和我的中国朋友们以及德国“老”朋友
去年,我参加了在不来梅大学校内举办的“文化开放日”活动,来自巴基斯坦、印度、日本等各国留学生都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我也与同学一起搭起了一个小摊位,摆放了各种中国特色的小物件,还现场展示了茶艺。不少德国当地的居民还有其他国家的朋友们都对这些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曾经对于他们来说,中国文化是陌生而神秘的,但是希望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这次不太专业但是足够用心的推荐,能够让他们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文化。
展示茶艺
我们的摊位
作为15级文学专业里唯一一个亚洲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成长了许多。由最初的孤独羞涩成长为一个更加乐观包容,善于交流的人。我想,留学生活本应如此,要勇敢的走出内心的屏障,去接纳更多的不同,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朋友,真诚的交流,就会超越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作者王晓萌,德国不来梅大学文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李瑞辰、樊小菲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