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标题: 2015年海德堡冬季迎新大会 为海德堡新人接风洗尘 [打印本页]

作者: KaiyuanEditor    时间: 26.10.2015 21:25
标题: 2015年海德堡冬季迎新大会 为海德堡新人接风洗尘
本帖最后由 KaiyuanEditor 于 26.10.2015 21:29 编辑
4 e1 q1 p0 Z" S
8 G' n2 ^& m  G% F* ]  P) C
金秋十月,既是开学的日子,也是每年新同学新朋友齐聚海德堡的日子。2015年10月10日晚6点,巴符州公派生联谊会在开元周游集团的慷慨赞助下,在海德堡大学典雅的对外德语系报告厅里,协同海德堡学联共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海德堡冬季迎新大会”。活动现场热络而温馨,为了给刚从世界各地汇集到海德堡的百余名华人新生和国家公派留学生接风洗尘,为此公派联谊会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丰富的小吃与饮料,希望可以为初来乍到的同学送去一份温暖与祝福。
% m, @1 O* H7 B" N( @

& e& F9 O- U3 a

% P/ j  v7 L+ g6 V' J' v
活动最开始由海德堡学联主席陈博洋致欢迎词,并邀请领事馆老师针对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此法兰克福总领馆领事部卢奇志主任和教育组陈正副领事还专程在周末从法兰克福赶来,对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细致全面的解答。领事部卢奇志主任主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强调了留德人员对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的重视,并对总领事馆的职能范围进行了详尽讲解。此外还针对在德生活最常遇到的问题,为同学提供了实用详实的解决办法,如看病就医、德国基本法律法规及突发情况应急处理等。
2 z2 g1 L; t* A
4 C# P# d. H6 @- g0 G6 @
陈正副领事则从教育与工作的角度出发,针对公派生的报到与注册、普通留德学生归国前注意事项及使馆留学人员登记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对现场同学们踊跃提问,陈正老师都耐心地解答,并举一反三地提出其它值得注意的事项。两位老师充分地准备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整个报告过程热闹精彩,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良多。

7 _: R" u3 M. _& p9 S- Q
/ p& O" @$ T- }9 F: p% N! J- L. m$ ~! z/ n
巴符州公派联谊会秘书长易刚和海德堡学联成员针对新生们初到德国可能面临的生活学习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给予诸多实用建议。随后,公派生联谊会和海德堡学联分别进行了宣讲,对两个组织的历史、宗旨以及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进行了简单说明,并介绍了学联目前的主要活动与工作展望,以及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如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海德堡中德友好协会等。最后,安排了同学们与资深学长进行更为深入地交流讨论,让刚抵德不久的年轻的海德堡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孤独和单调的留学生活有了一个温暖的开始。

  f3 P* x! W* P5 `5 n

& {! X+ {" Z. p) N" Q
, S& `3 h5 m0 H5 Q
接着,开元周游集团的代表郑莹女士介绍了德国开元的多元化业务结构框架,包括旅游、媒体和电商等等业务。郑女士演讲结束后,活动进入了有奖竞答的阶段。同学们纷纷加了开元周游集团的weixin,针对开元的成立时间、业务范围等等踊跃抢答。活动现场气氛轻松活跃,笑声不断。
/ P: |& i9 P/ a7 }) p
file://localhost/Users/zhangmataka/Library/Caches/TemporaryItems/msoclip/0clip_image012.png
file://localhost/Users/zhangmataka/Library/Caches/TemporaryItems/msoclip/0clip_image014.png
7 P6 L, |" g4 z4 q: V) t2 v  i
本次活动得到了法兰克福总领馆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开元周游集团的慷慨资助。活动气氛活跃,高潮迭起,除了来自海德堡的新老同学以外,还吸引了来自曼海姆、路德维希港、达姆斯塔特等地的新同学赴会,百余人济济一堂,迎新大会最后在温馨热闹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 s3 M3 q, N) p6 `
file://localhost/Users/zhangmataka/Library/Caches/TemporaryItems/msoclip/0clip_image016.png
& D* [8 t, w& N1 x( E$ `& v7 w
(文:陈博洋 仇宽永; 图:陈博洋 郑佳露)

% A; Q# B' u3 a& `( {* w6 o, g! j7 s$ k




欢迎光临 德国开元华人社区 开元周游 (https://bbs.kai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2